快充锂离子动力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规范_第1页
快充锂离子动力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规范_第2页
快充锂离子动力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规范_第3页
快充锂离子动力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规范_第4页
快充锂离子动力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快充锂离子动力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快速充电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用石墨类负极材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快速充电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作为负极使用的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427炭素材料取样方法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GB/T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3术语和定义GB/T24533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快速充电fastcharging电池从0充电至其80%SOC的综合充电时间不大于30分钟的充电性能。简称快充。3.2真密度truedensity样品在绝对密实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3.3振实密度tapdensity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的样品振实后所测得的单位容积的质量。3.4粉末压实密度pressdensity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的样品经压实后所测得的单位容积的质量。3.5晶体结构crystalparameters决定晶胞形状、大小的一组参数,包含3组晶体的轴长a、b、c和3组棱相互间的夹角α、β、γ。23.6固定碳含量carboncontent试样总量减去挥发分、灰分后的含量。其中,试样经高温灼烧,使石墨和挥发分全部逸出后所得到的残留物为灰分;试样处于氮气流中,经高温灼烧,使其挥发物质分解逸出,此灼烧减量即为挥发分。3.7杂质金属元素含量impurityelementcontent样品中杂质金属元素含量,包含杂质和掺杂(包覆)元素。3.8首次库伦效率firstroundcoulombicefficiency活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和充电容量的比值。[来源:GB/T19596-2017,3.3.3.11.1.1,有修改]3.9首次放电比容量initialdischargespecificcapacity单位质量的活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首次放电的电化学容量,单位一般用mAh/g表示。4技术要求4.1外观外观应为灰黑色粉末,颜色均一,无结块,无夹杂物。4.2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快充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指标Dmin,μmD10,μmD50,μmD90,μmD99,μmDmax,μmpH值3NO3,ppm5试验方法5.1外观自然光条件下目视观察。5.2粒度分布按照GB/T24533-2019中6.2的规定进行测定。45.3固定碳含量按照GB/T24533-2019中6.5的规定进行测定。5.4石墨取向性按照GB/T24533-2019中6.9的规定进行测定。5.5石墨化度按照GB/T24533-2019中6.8的规定进行测定。5.6水分按照GB/T24533-2019中6.3的规定进行测定。5.7pH值按照GB/T24533-2019中6.4的规定进行测定。5.8振实密度按照GB/T24533-2019中6.17的规定进行测定。5.9粉末压实密度按照GB/T24533-2019中6.16的规定进行测定。5.10真密度按照GB/T24533-2019中6.7的规定进行测定。5.11比表面积按照GB/T24533-2019中6.6的规定进行测定。5.12层间距d002按照GB/T24533-2019中6.8的规定进行测定。5.13首次库伦效率按照GB/T24533-2019中6.10的规定进行测定。5.14首次放电比容量按照GB/T24533-2019中6.11的规定进行测定。5.15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按照GB/T24533-2019中6.12的规定进行测定。5.16磁性物质含量按照GB/T24533-2019中6.15的规定进行测定。5.17硫含量5按照GB/T24533-2019中6.14的规定进行测定。5.18限用物质按照GB/T24533-2019中6.19的规定进行测定。5.19阴离子含量按照GB/T24533-2019中6.13的规定进行测定。5.20有机物含量按照GB/T24533-2019中6.18的规定进行测定。6检验规则6.1检验分类6.1.1出厂检验对每批次产品的粒度分布、固定碳含量、水分、振实密度、粉末压实密度、比表面积、微量元素、磁性物质、首次放电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盖质量检验章。6.1.2型式检验对第4章规定的所有技术要求进行抽样全面检验。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时;b)产品转厂生产时;c)原材料、供货厂家、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动时;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质量一致性检验结果与鉴定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鉴定检验要求时;g)客户有特殊要求时。6.2采样方法6.2.1取样和制样按照GB/T1427的规定或者企业的规定进行,不锈钢取样钎为不锈钢牌号316或同等类型,直径不大于30mm,长度为500mm~700mm。6.2.2样品盛入塑料样品罐后,应在外壁贴上标签,标签包括下列内容:a)样品类别及编号;b)总体物料批号及数量;c)样品量;d)采样日期;e)采样者姓名。6.2.3样品应密封保存,并贮存在防破包、防雨、防潮等环境中。备用样品贮存期为自生产日期起12个月。6.3合格判定6产品符合第4章规定的全部技术指标为合格品。若有1项指标达不到第4章规定的要求,应从同批产品的取样袋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复检,复检全部合格判为合格,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6.4验收规则6.4.1生产厂家应保证出厂的产品符合第4章规定的要求,每批次产品出厂时,随货附带检验报告。6.4.2收货方复验期限为两个月,如有异议时,应双倍取样重新检验,如仍有争议,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7包装和标志7.1产品的包装、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净重由供需双方协商。7.2包装应在干燥环境条件下进行,先将产品装入防水包装袋(推荐用PE密封袋、铝塑密封袋)。特殊的包装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7.3包装好后的产品应再用外包装材料包装,包装材料由供需双方商定。7.4标志应符合GB/T6388的规定,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也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标志:a)产品名称;b)产品代号及规格;c)本标准编号;d)净重;e)生产厂名;f)生产批号;g)警示标志;h)其他标志。8储存和运输8.1产品堆放应整齐、清洁,生产批号等标志应清晰易辨认。保存条件:温度-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