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1页
+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2页
+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3页
+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4页
+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时空定位时期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国近代(1)清政府时期①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主张依法治国。②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法制化的进程。(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46年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实质上维护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人民宪法性质的文件(1)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对中国的思想界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2)洋务派: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践。(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5)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7)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发展。(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9)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中国现代(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法治初创,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建章立制。(2)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法治新象,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了法治建设。(3)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法律建设高要求。(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5)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①法治建设要随社会需求相机而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②法治建设因法律自身的局限和反法治因素的存在而具有长期性、艰巨性。③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与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①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③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1.认识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因、特点及意义(1)原因①历史教训: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②发展需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特点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条件、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②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根基、目的追求和根本任务。③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力量、必要条件和成败关键。④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3)意义: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概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2)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3)地位及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1.(2023·常州模拟)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今后“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治,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B.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C.强化了法律的根本地位D.维护了国家治理的体系2.(2023·盐城模拟)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A.法制建设历程的开启B.宪法修订的与时俱进C.法治建设理念的提升D.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3.(2022·天津高考,9)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微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精准对点训练1.A[1953年,党和政府指出,要进行系统化的民主法治建设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必须加强人民民主法治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秩序,从这些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举措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A项正确。]2.D[根据材料可知,从1982年宪法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字之差,反映的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D项正确;法制建设历程的开启是在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国家治理的发展与变革,而宪法修订的与时俱进、法治建设理念的提升是现象,而非实质,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