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考情分析重点关注通过了解隋唐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这样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等新的成就。考查内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意义。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内容、意义。重点关注:1.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及政策:租庸调制、两税法【时空定位】知识点一选官制度【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影响材料1: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2: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3:“(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1)采用更加公平的选拔方式,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2)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4)对西方现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有重要影响。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相权三分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评价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③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知识点三赋税制度魏晋南北朝:租调制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_均田令______,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_庸_____。(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唐后期:两税法背景天宝年间,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内容每户按____人丁和资产________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1)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__以人丁为主____________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思考】根据下列图表及史料,探究两税法实施的原因及结果材料: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美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集》卷2《重赋》结果: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加之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扩大,两税法名存实亡。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中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中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赋税制度的演变【检测反馈】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一、选择题1.据下表可知(A)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2.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B)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3.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D)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4.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B)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5.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6.图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D)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