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学通论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教育学通论1、态度的实质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1、品德的实质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应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2、品德的特征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以某种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与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法表现和判断个人的道德;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征1、相同之处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和品德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2、不同之处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经常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的品德不良。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5岁以下儿童。他律阶段。5—8岁儿童。自律阶段。9—11岁儿童。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故事两难法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1、外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同伴、群体2、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认知失调: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矛盾、新旧经验相悖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四)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从众、服从认同内化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五)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其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德育教育学通论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一、德育的概述(一)德育的含义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一、德育的概述(二)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政治公民奠定基础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1、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1、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双边vs单向;教育影响vs环境;社会要求一致)德育过程:外➡️内,教育过程品德形成:内➡️外,心理发展过程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德育过程的要素及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二、德育过程(二)德育过程的特点/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三、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1、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8、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灵活施教原则)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三、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平行教育原则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三、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8、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薄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教育学通论--小学德育-态度和品德三、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二)德育的途径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母鸡动画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电视栏目制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社会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资本运营》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检查工作总结
- 生物质燃气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参与考核试卷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监测考核试卷
- 投资心理与情绪管理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考核试卷
- 剪映:手机短视频制作-配套课件
- A12.工程初验终验报审表
- 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基础级)读写教程参考答案Language-focus
- 单向板结构设计
- 工程管理基础知识
- 酥性饼干成型机棍印饼干成型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 跨境电商交际英语(修订版) 课件 UNIT-1-Visiting-an-E-shop
- 相对湿度与露点对照表
- 重症急性胰腺炎ppt恢复课件
- 幼儿入小学后的调查分析2篇
- 农家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