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领导力-关系管理技巧【2010年经典呈现】_第1页
性灵领导力-关系管理技巧【2010年经典呈现】_第2页
性灵领导力-关系管理技巧【2010年经典呈现】_第3页
性灵领导力-关系管理技巧【2010年经典呈现】_第4页
性灵领导力-关系管理技巧【2010年经典呈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TA交互沟通分析的

<关系管理技巧>沟通分析

(TransactionalAnalysis)简称TA,是20世纪50年代由伯恩(EricBerne)等人在大量临床基础上创建的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TA不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它深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流派、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等多种理论流派的影响,是一种源于实践也止于实践的实用方法。国际沟通分析协会所下的定义是:“TA是一种人格理论,也是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以达到使人成长和改变的目的”。事实上,今天的TA涵盖的层面比这个定义还广,在各种心理治疗学派中,他不只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能应用到各种领域中。TA应用领域举凡牵涉到需要了解人、人与人的关系和联系等各个范畴,都适用TA。1.TA提供了一种有系统的心理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理疾患还可以用个人治疗、团体治疗、夫妻治疗和家族治疗等不同方式来进行。

2.TA是机构中管理和沟通训练的好方法。许多种行业如社会工作者、警察、法官、经理人、人力资源师、培训师和牧师等都常运用TA。3.TA能应用到教育方面,帮助老师和学生保持清楚畅通的沟通,避免无益的冲突,特别适用在咨询方面。

TA的哲学理念人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人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所做的决定是可以改变的。

TA最根本的理念就是人都是好的,所谓“好”的意思是:不论是你还是我,都是有价值的、重要的、有尊严的。我接受我就是我,也接受你就是你。这个理念指的是人的本质,而不是人的行为。

有时候我可能不喜欢或不能接受你的所作所为,但无论如何我都接受你是一个独特的人,即使不喜欢你的行为,我仍肯定你身为人的本质是好的。

除了脑部受到严重损伤的人,每个人都有能力思考,所以决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其责任也落在自己身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决定的结果。

我们做出决定,稍后还是可以改变,我们在早期关于自己和世界所做的决定也是如此,如果有哪些早期决定会使现在的我觉得不舒服,可以探索这些决定并予以改变,再以有效的新决定取而代之。所以人是可能改变的,并不是仅仅籍着了解行为的旧模式,而是主动决定要改变旧模式,因此得到真实而持久的改变。TA的理论精要一.自我状态模式PAC模式

所谓自我状态是指一整套相关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是我们在某一阶段时间中表现出自己部分人格的方式。PACA:如果我现在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在我周围的事做反应,我会运用身为成人所能用的所有资源来面对,那么我就是在成人自我状态(Adultego-state)里。P:

有时候我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可能是拷贝自我的父母(或是其它对我来说具有父母形象的人),那时我就是在父母自我状态(Parentego-state)里。C:

有时我的行为、想法和感受会回到小时候的方式,那我就是在儿童自我状态里。二.交流、安抚、时间的结构如果我和你沟通,我可以选择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一种来传达我的讯息,你也可以择一对我响应,这种沟通中彼此交换讯息的过程就叫“交流”(transactions)。以自我状态模式来分析交流过程的方法称为交流分析,这是TA理论的一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彼此会传递出认可对方的讯息,TA称这种认可的讯息为“安抚”(stroke),每个人都需要安抚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安抚的种类:

Verbalvs.Non-verbal口语与非口语的;Positivevs.Negative正面与负面的;Conditionalvs.Unconditional有条件与无条件的举例:当你走在街上,一个朋友迎面走来,你微笑的说:“你好。”他也微笑回礼,你们彼此正交换stroke,这种安抚的交换我们都已熟悉到不需经过思考,但回到同样的景像,你微笑打招呼时,你的朋友却毫无反应,看都不看你一眼就走过去了,你可能会很不舒服,我们都需要安抚,如果得不到会有被剥夺的感觉。当人彼此产生交流,或是在团体中交流时,会以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运用自己的时间,这些方式是可以列举出来并予以分析的,称为“时间的结构”(timestructuring)。三.人生脚本

每一个人在童年时会写下自己一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有起头、过程,还有结尾。在婴儿期我们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写下故事的大纲,到孩童期逐渐加入细节,一般在七岁以前就已经写好整个人生脚本(life-script),但青少年期还可能加以改编.成人以后,我们通常已经意识不到自己所写下的一生故事,却会忠实地在生活里演出这个脚本,照着幼时的剧情一步一步地走到剧终。

TA称这个没有意识到的一生故事为“人生脚本”人生脚本的观念,可以说是TA中仅次于自我状态模式的重要核心,特别是运用到心理治疗时更见其重要性。所谓“脚本分析”就是以人生脚本的观念,来了解人会如何不自觉地为自己制造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漠视、再定义、共生小孩为什么会写下自己的人生脚本呢?这是他在小时候面临似乎充满敌意的世界时,求生存的方法。在我们的儿童自我里可能还像婴儿时一样,相信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以至于常常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甚至威胁到生存,所以我们有时可能会扭曲现实状况的意义,好配合脚本中的情节,这种对现实的曲解称为“再定义”(redefining)为了确定这个世界和我们的脚本相符,有时我们会选择性地忽略一些有用的数据,潜意识里不去看那些与脚本情节不合的事情,这种状况称为“漠视”(discounting)。

漠视的类型:1存在的漠视2重要性的漠视3改变的可能性的漠视4个人能力的漠视漠视反应: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在乎过渡适应,负面预设或正面预设躁动,扭曲的激昂,无能或暴力,自我丧失为了照脚本生活,有时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会重演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这也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当两个人的关系中,一方一直扮演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的部分,而另一方一直扮演儿童自我的部分时,本来两个人共有六个自我状态,却像是只有三个自我状态,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symbiosis)五.扭曲的感觉、点券、心理游戏

幼年时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在家里有些感觉是被禁止表达的,有些感觉则是受到鼓励的,为了得到安抚,我们会决定只去感受那些被允许的感觉,这种决定也是在意识以外的。长大以后,我们会继续以那些被允许的感觉来掩盖真正的感觉,这种取而代之的感觉称为“扭曲的感觉”(racketfeelings)。如果我们经历到扭曲的感觉,却没有表现出来,积压在心里,就称为“收集点券”(stamps)。心理游戏是指与人交流时,不断重复相同的过程,导致双方都经历到扭曲的感觉。这个过程会有一个转折点,当事人会有“怎么会这样呢?”的想法,并觉得很不舒服。主角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玩心理游戏(games)六.合约

伯恩对合约的定义是:双方对明确的一连串会谈,做出清楚的承诺。合约就是理清双方责任的叙述。

詹姆士和钟沃德(Jongward)的定义:合约是指成人自我对自己及对方做出改变的承诺。身为案主(员工;组织,部门),说明自己希望有什么改变,也愿意为这个改变付出努力。身为分析师(领导;管理者,员工),保证愿意和我一起努力,尽你专业所能来帮助我.为改变订合约

合约可以清楚地指出:双方包括了哪些人?他们在一起要做些什么?要花多长时间?这个过程的目标或结果是什么?怎么知道已经达到目标?这个目标对案主有何益处?或者是案主为什么喜欢这个结果?

合约是指案主(员工;组织,部门清楚设定自己想要改变什么,并确定自己愿意促成这种改变;分析师(领导;管理者,员工),则表达愿意和案主共同努力,以达到所希望的改变,并且表明愿意在过程中投入自己的专长TA强调定合约的最主要原因,是根据其哲学理念:“人都是好的。”治疗师和案主彼此是对等的,所以双方都要分担案主想要改变的责任。

这一点所根据的信念,就是每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起责任。因为一个人如果决定做出什么改变,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生活,所以要由案主自己决定到底想要什么。治疗师的责任则是注意案主所做的决定是否健康,如果有任何问题都要向案主指明。

要让这种责任的划分有实质意义的话,双方就必须把想要改变什么、各自负担什么责任,都清楚地写下来。合约与隐含的主题要求改变,本身就意味着原有的参考架构受到质疑。所以治疗师和案主双方都可能在彼此合作的关系中,隐含了其他意思。合约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使隐含的意思表面化,藉着把暧昧的信息显露出来,订定清楚的合约可以斩断发生心理游戏的可能性,使治疗师和案主都不会陷入戏剧三角形的角色里。

合约的重要功能就是防范这种情形于未然,在协调清楚的目标和改变的方法时,治疗师和案主都必须把自己的参考架构拿出来对照,并使双方从成人自我审视原来隐含的意思,而能根据现实状况来评估。目标导向的合约

大多数案主来找治疗师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个自己想要处理的问题。订合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把焦点从“问题”转向“改变的目标”。

在合约上订立清楚的目标,还有另一个优点“:让双方都具体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能评估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所以合约也可以预防案主和治疗师“处理”问题时,经年累月在原地打转。七.自主性

我们需要改变小时候所决定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才能发挥潜力,当我们发现那些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现在的生活时,就要以新的方式来取代,用TA的话来说,就是从人生脚本中走出来,并重获“自主性”(autonomy)。TA可以用来帮助人得到自主性,包括自我觉察(awareness)、自发(spontaneity)、与人亲密的能力(capacityforintimacy)就是运用自己所有的资源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觉察

所谓觉察就是指能像新生的婴儿一样,以看、听、感受、尝、闻这五种方法,单纯地感觉到感官的知觉,既不会加上主观的解释,也不过滤自己的经验以符合父母自我的看法,单纯地感觉到身体的知觉和外界的刺激。自发

所谓自发是指选择的能力,有各种不同的感受、想法、行为可供选择,就像能觉察的人对世界的体验一样,能自发的人会直接对环境有反应,不会忽略一部分现实,也不会重新解释现实以符合父母自我的看法。

自发的人可以自由地从三种自我状态做反应,他可以从成人自我来思考、感受,并表现得像个成人;如果他愿意的话,也可以进入儿童自我中,把小时候的创造力、直觉及强烈的感受表现出来;也可以由父母自我做反应,重现小时从父母或具有父母形象的人学来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不管是运用哪一个自我状态,都可以配合现实环境的需要,自己表现出来,而不是顺从不合时宜的父母自我的命令。亲密

亲密是指能开放地分享彼此间的感受和需要,表现出来的是真正的感受,所以亲密里没有扭曲的表现,也没有心理游戏。当一个人在亲密里时,常常会进入自由型儿童自我,不过,会先经过成人自我的约定和父母自我的保护,以确定自己能安全地表现自由型儿童自我。解决问题

自主性就是以解决问题代替被动行为。所谓解决问题并不只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把这个方法付诸有效的行动。

表达真正的感受也有解决问题的功用,所以当一个人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准确地了解现实,并对现实做回应,因此既不会漠视,也不会再定义,换句话说,他已经从脚本里释放出来了。我改走另一条街道!(一)我走在街上路旁有个大洞我掉了进去觉得迷失、无助这不是我的错好像永远不可能逃出去(二)我走在同一条街上路旁有个大洞我假装没有看到我又掉了进去不敢相信自己又掉进同样的地方可是,这仍然不是我的错我花了很久才逃出去(三)我走在同一条街上路旁有个大洞我看到这个大洞我又掉进去……已经成了习惯我睁开双眼知道自己在哪里这是我的错我立刻逃出去(四)我走在同一条街上路旁有个大洞我从旁边绕过去

八.心理地位也可以理解为心理态度,就是你对人际中选择的应对心理态度,是描述孩子于最早期时对自己、他人、世界的信念或结论。我们假定在每个孩子诞生时,对于自己与他人的价值、正面特质、资源及潜能均有与生俱来的信心。

最初的经验里,有关人的需求如何被满足、他人如何反应及对待,都在出生到三岁之间被统合成为某种信念或决定。这些决定是具体的,在日后可能被归纳成一个较笼统的心态.

这些信念的形成是来自人对于拥有某种心理地位的“饥渴”或是生、心理的需要。一旦得到一个基本地位后,往后一生中的思想、感觉与态度都会受到其影响。我们会加强这个已选定的地位,用它来维持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逐渐的,再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地位展出对生活计划的脚本,1、我好,你也好:

这种地位是“健康”的,又称“赢家”的地位,如能符合实际,这也是最建设性的地位,人是在最早的经验中得到这种地位,一旦错失,便得在往后生命中辛苦学习,而且这不是单靠意志力可以得到的。身处这种地位中,有时也会产生一些和其他地位相仿的感觉,你认为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的,你也能使用生命中的各种机会。2.我好,你不好:这是“傲慢”与投射的心理地位。选择这种心理地位的人,就是那些被出卖、迫害,并因此反过来出卖或迫害他人的人。从临床的观点来看,就是属于妄想型,其行为偏向“摆脱”别人,例如:向别人挑衅、将自己的不幸怪罪到他人头上、吹毛求疵、自大(不论他人是否乐意接受,皆视帮助他人为自己责任)等;最极端的情形,可能是杀人。

3.我不好,你好:这是个以自己为破坏对象的心理地位。采用这种地位的人在面对别人时会感到无力、退缩。从临床的观点来看,就是忧郁,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也会导致自杀。常以“如果——就好了”或是“真真应该——”来表达。

4.我不好,你不好:这可称为没有意义的地位,是那些对生命失去兴趣的人,或是对自己与他人的价值、潜能失去信心的人所采取的地位。这类人身上可能同现精神分裂的人格倾向,杀人或自杀都有可能。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百万个不同时刻、上千个心理状态、上百次冒险,以及两个不同个体的产品,所以若详细研究一个人的心理地位时,会发现许多复杂、看似矛盾的地方。虽然如此,仍可以找出一个基本的心理地位,或是真诚、或是虚伪、坚强或缺乏安全,他的生活便以之为根基,且以此来建立脚本,如此,他才能感到踏实,而且不会轻易改变心理要位。

我们应对不同的人和环境都会有不同的应对心理地位量图,您可以想想你自己在面对工作、家庭中的人际沟通中,你都是选择什么样的心理地位!!!敢拼才会赢,为自己创造一个“我好,你也好”的赢家心理地位吧。

一.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沟通分析中对个人自我分析的重要理论。主要是用来区分个人不同且可明确区别的自我状态。(一)结构性自我状态(二)功能性自我状态(一)结构性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从父母(或是其它具父母般影响力的人)学习来,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份,当一个人在父母自我状态时,外显行为会表现的像自己的父母,而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亦然。其功能是照顾或控制别人。它注重价值观、道德、伦理、文化……且代代相传。它主要来自自己的父母,且会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和自己父母相同的行为、动作、语言、态度等等……。成人自我状态:当我行为、思考、感觉的方式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件的反应,并能利用我的能力,我就是在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利用既有的资源来思考、记忆、并应用的部分,通常以不带感觉的方式来表现。属于此时此地的一部份。它像监听器一般,监督自我状态,分析来自父母或儿童自我的讯息。它重视思考。功能是对事情之选择,做决定或评估。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以自己过去(特别是幼时)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并表现的部分。代表从前小时候的部份。是人整个生命的开始。比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更充满精力。当人在表现哭、笑、生气时,即是使用它。或是对事物的幻想、创造发明等。最典型的字眼是:"我要"、"我不要"。儿童自我是最需要安抚的。(二)功能性自我状态三个自我状态以其功能的不同,则可分为以下几种CP(控制型父母自我)NP(照顾型父母自我)A(成人自我)

AC(适应型儿童自我

FC(自然型儿童自我)

CP(控制型父母自我):常想控制别人、批评别人、替别人界定人生与现实是什么。用自己的思同考去别人。一般以理想、良心、责任感及偏见等严格的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观为主。但时也具有维持社会秩序及追求理想等肯定的一面。NP(照顾型父母自我)具有认同感、照顾关怀别人,及包容别人、倾听别人的话语、觉得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重要。亲身关怀,用亲切言语同理关照别人,也常褒奖足人,贝有深切同情心。这可从人的语调、姿态手势等显示出来。A(成人自我)以客观、理智的思考做决定、评估社会。如电脑般处理事务,从各个不同角度收集资□作为参考,以冷静的计算和堆理,来作为事情的决断。AC(适应型儿童自我)当年幼时为了使自己生存的环境过得更好,以某种方式适应外界权威所规定的应该,以达到存活的目的,渴求别人的赞同,减低畏惧外在世界的焦虑感。就以被老板派去上课的情形来说,你们就处于AC,因为你们坐在这里,听老师上课、做笔记。这是经过你们的A做决定,才来到这里。若你不愿来此,却碍于老板的命令,不得不来。因而上课心不在焉;此时,你就是在AC中的RC了。FC(自然型儿童自我)它具有一个人心底的婴儿特性---年轻、冲动、天真、富于表情等,当需求满足时,表现欢乐的情绪;当需求未能满足时,表现愤怒的情绪。如: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等。又如一个老人坐在公园凳子上,兴奋的舐着冰淇淋;或者一个中年妇女兴奋地沿着海滨跳跃。常常发出“哇!真好。”、“真是高兴。”之类的感叹,能哭能笑,充份表达自我感情。这些都是FC的呈现。在以上五种自我功能中,没有那一个是特别好或坏的,每一个都有其重要性,也都各有其好坏之处。因此,重要的是在了解它之后,你将如何去运用你的时间、能源。事实上,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过一个有效率的生活。要溶入社会,需要父母自我状态提供规范来遵守。儿童自我状态则包含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三个自我状态中,均有相当份量的精神能源,而且彼此会互相移动。(三)自我图画出一条横柱分成五等份,分别标明CP、NP、A、FC、AC。在其上以不同的高度表示其所占时间的多寡。首先画出自己判断占最多者,再画出最少者(用本能的判断),如我认为自己在成人自我状态的时间最多,在自然型儿童的时间最少,其剩下的三个部份照所占时间多寡的顺序AC>CP>NP就画出如下的图。高度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看其相对高度。“如果某一个自我状态的强度增加,其它自我状态就会呈现代偿性地减少,就好像无论心理能量如何流动,其总量不会改变一样。要改变自我图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提高想要增加的项目,当这样做的时候,能量自然会从希望减少的项目流出。比如我想增加自己的照顾型父母,减少控制型父母,我就开始练习用更多的照顾型父母的行为,控制型父母的行为自然就会减少。找出你自己的自我图,然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试着向某个熟识你的人解释自我图的意义和画法,请他画出你的自我图,然后与自己画的自我图比较,如此更能看出你对自己与别人对你的了解间之差异。有些人觉得一个自我图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形,有些人则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自我图,比如在工作场合和在家里的自我图可能就不一样。练习(三)污染(四)排除二.交互沟通分析是指分析两个人彼此接触、互相交谈、传递讯息时,他们自我状态交互运作的情况。沟通分析的作用有很多。通过沟通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个体常在的自我状态,可以初步判断自我状态的污染与排除情况;可以预期情绪的产生,交错沟通和暧昧沟通包含着大量的情绪内容;同时暧昧沟通属于典型的话里有话的情况,是对游戏的邀请;沟通分析存在细致大量的内容并和情绪相匹配;通过沟通分析也可以判断出个体常用的安抚类型。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沟通分析可以使个体明确自我心态和他人心态,从而调整沟通方案。1、互补沟通

(Complementarytransaction)当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处都在同一自我状态,回答也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在P-A-C图中呈成平行线,这个沟通一般是在自然顺畅下进行,双方对彼此的期待也配合的很好。互补沟通只要保持互补,就可以永远的继续下去,或进行到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为止。2、交错沟通

(Crossedtransaction)当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处在不同的自我状态,回答的指向可能是发自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也可能不是。在P-A-C图中呈交叉或平行,这个沟通主要是对刺激表现出非预期中的反应。引发不适当的自我状态,使沟通交错而中断。此时,人们可能退缩、逃避对方或者转换沟通方式。但是交错沟通并非都不好。人有时可能会受困在一种无效的互补沟通模式中,此时如能改变自我状态或引导到另一个自我状态,使沟通交错产生。而引发出有益的想法、看法来面对问题,并促使下次的沟通有意义。

3、隐藏沟通

(Ulteriortransaction)。隐藏沟通包含了两个以上的自我状态,信息同时从一个或两个自我传达到其他两个自我。传达的是一个公开的、社会层次的讯息,及另一个隐藏的、心理层次的讯息。它可以是双重的(四个自我状态)或是角型的(三个自我状态)。隐藏沟通的结果是由心理层次的内容决定,而非口头的社会层次讯息。角型的隐藏沟通

双重的隐藏沟通

在隐藏沟通中,社会层次通常是透过语言;在心理层次,你需要观察到非语言的暗示。这些可以从语气声调、手势、姿势和脸部表情发现。这些非语言暗示也是比较隐微的暗示例如经由呼吸、肌肉紧张状态、脉搏频率、瞳孔扩散、流汗程度等等观察。事实上,每一个沟通行为都有一个社会层次和心理层次讯息。但是在隐藏沟通里,这两种并不相符,透过语言传递的讯息与经由非语言传递的讯息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经常是对心理游戏与负面感觉的邀请。隐藏沟通其结果是决定于心理讯息。往往只有当事人本身对他所发出的隐藏的讯息,心里有数。这种沟通不一定是不诚实的,但是往往导致出心理游戏的产生,并且造成不愉快的结局。(三)心理游戏分析心理游戏的定义是「一系列连续进行的互补隐藏式沟通,进展至一个明确且可预期的结果。」亦即「心理游戏是借着与他人交换安抚,而得到负面感受的结果。」换句话说,玩心理游戏结束时至少会使一个玩者感到感到不舒服,因为玩游戏的真正本质是在「阻止亲密」。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的,然后你对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一类的事?”“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我想他(她)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你是否会因为事情演变成这样而惊讶,但同时又发现类似的事情以前也曾发生过?练习:回想自己最近与人互动不舒服的经验,写下当时的过程,核对是否包括游戏的几个特徵,很重要的是,结束时你的感觉是什么?这种感觉是否常发生在你身上?游戏理论柏恩的G公式饵+钩=反应-转换-混乱-结局

卡普曼(Karpman)的戏剧三角形假设每个游戏便是一场小小的戏剧,而每个戏聚里均有三个角色:拯救者(rescuer,R)、迫害者(persecutor,P)及受害者(victim,V)。

卡普曼(Karpman)的戏剧三角形

迫害者(Persecutor)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拯救者(Rescuer)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受害者(Victim)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眨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处理”的信念。这三种角色都不是出于真我的(inauthentic),当一个人在这种角色中时,他们是在对过去做反应,而不是活在此时此刻中,他们是在用小时惯用的方法、或是从父母学到的方法来处理事情,

心理游戏的特征(一)从社会观点来看是一系列极合理的互补沟通

(二)游戏的潜在含义是一种暧昧沟通

(三)玩游戏的真正目的是那些「预期中的结局」

(四)游戏者之间没有亲密感或开放的关系

心理游戏的程度(一)第一度游戏: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第二度游戏:会带来明显的改变,因为结局里强烈的「负面感觉」,但不表示会造成永久、不可补救的伤害。(三)第三度游戏:将导致身体上伤害,直到进了医院、法院或太平间才算游戏终。为什么要玩游戏?

1.加强自己原有的人生剧本,收集点卷,以兑换预期的结果。2.用自己过时、但已习惯的方法来生活。3.加强自己人生剧本中对自己、别人、和世界的想法。4.再次肯定自己原有的生命位置5.游戏源于小时未解决的共生关系,可能是想继续维持不健康的共生关系,也可能是对其反抗的结果,可以维护既有的参考架构,并把责任转移至别人身上。6.获得强烈安抚(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的可靠方法。艾伯恩所说的六种好处:

⑴InternalPsychologicalAdvantage(维持自己人生剧本的信念)⑵ExternalPsychologicalAdvantage(避免接受对自己参考架构的挑战)⑶InternalSocialAdvantage(提供与人亲近的假象)⑷ExternalSocialAdvantage(和人闲聊的话题)⑸BiologicalAdvantage(满足对安抚的需要⑹ExistentialAdvantage(肯定自己的生命位置)游戏有哪些种?1、迫害者转换成受害者⑴KickMe(踢我,自作自受,讨打,找骂挨)并非真正的用脚踢,是心理层面(Psychologicallevel)上的。将自己陷入某种情况,引起别人轻看、谩骂等等。例如,故意破坏既定之规则,做出冒犯的行为……。⑵Cops&Robbers(挑战规定或公权力,结果被处罚或被抓)⑶Blemish(一再挑剔、找碴,结果被别人排斥)例如老挑别人的小毛病、缺点、错误……。⑷IfItWeren'tForYou(如果不是你的话…)2、受害者转换成迫害者⑴NIGYSOB(NowI‘veGotYou,SonofaBitch现在我逮到你了,你这个狗养的!)玩此游戏的人,找机会、藉口来臭骂别人,对付别人。

⑵Yes,But…(你说的很对,可是…)面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总用“是的,但是”来回答,表示行不通。

⑶Rapo(打带跑,sexualversionofNIGYSOB)⑷Stupid(ICan‘tThink我很笨),Poorme(ICan’tHelpMyself可怜可怜我吧)与智商无关。玩者常在行为、动作上表现得很愚笨。⑸WoodenLeg(variationofPoorme)玩此游戏的人抱着一种心理“我有一个木头腿,不良于行,你还能期待我怎么样?”当面对别人的要求时,以此为藉口而拒绝。⑹DoMeSomething(又叫SeeWhatYouMadeMeDo,谴责帮忙的人在帮倒忙)3、拯救者转换成受害者⑴I‘mOnlyTryingtoHelpYou(我只是想帮你)例如,一个工作忙碌,从不休假的先生,答应家人周末要他带他们去渡假三天。但在周四时,一个朋友对他说:“嗨!你答应过我,周末要替我修理屋顶,你忘了吗?”于是他答应他,星期六去修。但他忘记他也答应带家人去渡周末。由此,可看出他将自己陷进一种情境,使周围的人都感到失望,而他还认为“不管我费了多大的精神去帮助别人,别人从来不会感激我”。他不了解之所以有这种结果,是因为他自己的行为造成这种局面的。

⑵WhyDon‘tYou…(你为什么不…)4、拯救者转换成迫害者SeeHowHardI'mTried(你看我已经这么努力了)最常玩的九中心理游戏分析心理游戏是沟通分析的关键,心理游戏的产生来源于没有表达真实自我的能力,玩心理游戏的根本是自我价值受损。心理游戏是禁止令、驱迫令、负面特质的父母在生活中与他人互动时的表现形式,是自我在生命中不断轮回的根源的最直接表现,只要心理游戏不被意识、不被停止,轮回就不会停止。1挑衅

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觉,用一些肢体语言或双重信息向对方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心声:我是不值得被真心对待的!结局:开始冲突!假设得到证明!特例:考验——投射并猜测,设计,冲突,假设得到证明!

2捕熊者

允许表现好的一面,对不好的部分一律否定!心声:只要一表现出负面的自己就不会被爱、被喜欢!敏感地察觉别人的期待与需求,不允许自己真实的情感或情绪表现出来!结局:熊——自责!自怜!愤怒!;

猎人——自尊心、自我价值低落,不敢直接表达自己!3法庭

希望通过权威或更多的人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立场!心声:我没有错,一切都是由你造成的!结局:没有能力证明自己是对的,习惯性地寻找更强的力量、权威来证明自己是对的!4官兵捉强盗

想做某事,感到别人不认同,偷偷地做!心声:我总是让身边爱我的人受伤!我们那么爱你,可是你总是让我们失望!意识隐藏,潜意识故意留下痕迹!结局:将全部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将所有过错都推给别人!

5挑拨离间

不能表达自己对人的不满与愤怒!心声:渴求亲密关系!特例:放狗互斗!——让他因为你的建议更挫败,再给一个安慰与鼓励!6我猜……所以……

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情感,用自己的猜测替代事实,做出判断!心声:我早料到会这样!结局:为人敏感而无力!对内缺乏自我价值,对外缺乏信任感!7Yes……But……带着无助的面孔向人求助,热心人出现,心里早有答案!一直在牺牲者的角色,利用牺牲得到注意和协助!心声:没有人可以帮助我!结局:帮助者越来越无奈、沮丧!8.让我逮到了

愤怒受到压抑与否定!父母亲常有争执与冲突!一再的容忍!玩得很狠!心声:愤怒是不好的!

9都是你害的

接受意见并把责任推给好心人!必须一个人承担责任时,内心有巨大的担心和恐惧!心声:我是无辜的!面对游戏时怎么办1、Option选择权2.注意是否有漠视存在3.抓到一开始饵(Catchthe'openingcon')4.我们常错失在游戏一开始就能察觉,通常在转换的阶段才比较容易发现,这还不算晚,你仍然能拒绝接受以不舒服的感觉为代价的结局,甚至你还可以用好的感觉来取代5.当发现自己常玩什么心理游戏后,去注意自己这么做是为了满足什么内在的需要,自己真实的需要(authenticChildneed)是什么,然后找出更好的方法来满足它,而不必再藉着心理游戏。6.当你去注意心理游戏时,你会发现“转换”的部份是最容易被发觉的,可以看出参与的人互换角色,同时也能感受到转换时所带来的混乱,这个时候主角会认为自己无可选择地必然会有什么感觉、会如何去做(亦即走向游戏的代价---得到扭曲的感觉),这时你可以运用成人自我的分辨力,选择向别人表露自己真实的感觉与需(authenticfeelingsandwants),同时也邀请别人真诚以对。7.Replacinggamestroke:玩心理游戏是儿童自我藉以获取安抚的有效方法,那么一个人不玩游戏后会如何呢?他的儿童自我会落入惊慌之中,因为安抚的大量减少,对他而言不啻是对生存的威胁。这时很容易另寻方法来玩游戏,也许是玩别种游戏,也许是“忘记”去注意漠视。所以要停止玩游戏,必须有好方法来取代原有的安抚,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游戏所带来的安抚量大质强,不玩游戏的真诚生活所能带来的安抚较小,但持久且不带漠视,这一点必须说服儿童自我来接受。8.卡夫曼(JackKaufman)强调心理游戏是一再重复的行为模式,一个人会一再地玩同样的游戏。他认为除非有立即的危险,否则不要在重复三次以前就面质对方玩游戏,因为第一次大概是偶然,第二次可能是巧合,到第三次就可以确定是在玩心理游戏了9.提醒一个人正在玩游戏是毫无帮助的。玩心理游戏的人是在封闭系统中作思考,不接受外来的新讯息,而使用自己的旧资料做决定。而且,若是玩游戏的人是经由人的"饥渴"(Hunger)层面出来的,那将会是很强烈的。人的饥渴(Hunger)分为:(1)认可(Recognition-Hunger)(2)刺激(Stimulus-Hunger)(3)结构(Structure-Hunger)这三种饥渴,可经由Game得到满足,也可从Game中所产生的负面安抚得到认可、证明自己的存在。同时也运用了时间结构,并得到刺激。所有的心理游戏都不是从成人自我A发出的。人们也多半不会察觉到。因此,去提醒一个人正在玩游戏是毫无帮助的。须一步步的慢慢告诉他什么是心理游戏,会发生怎样的结局。帮助他用比较适当的方式,得到他所需要的,才会有实质的帮助。人追求安抚的饥渴是很强烈的。若无法寻得比较适当的方式去满足饥渴时,要人放弃玩心理游戏是不可能的。(四)脚本分析是「潜意识里的人生计划」,它的形成和早期价值观的认定及童年的心理地位有关,发自于「儿童」自我状态,透过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沟通」编写而成的。角本的形成最初是在婴儿时期,由父母传达的非语言讯息而产生。柏恩(Berne)「儿童的脚本是别人所赋与的,如果他们希望改变生活的脚本,就需要治疗者以强大的父母姿态给予指引。」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所有的尊贵思想、地位或堕落,都是由还不到六岁(通常是三岁左右)时所决定的。高登二氏(Goulding&Goulding)「我们相信个体能编写自己的脚本,并能以强大的自我父母状态重编脚本,而不需从治疗师那边借用脚本。」高登二氏认为脚本虽然主要来自成长时父母的影响,但孩子并非一只空容器,被动地等待外来事物,然后全盘接受;相反的他们才是自己生活脚本的作者。孩子为自己的经验做成结论,找出一些理解这世界、且让自己的存在有意义的关连。因此脚本有时亦称为「生存策略」。

1、禁止令禁止令是内在孩童想要什么或有什么需求浮现的时候,有一个更大的力量说“不可以”,这股强大的力量限制真正的自我展现出来。不要存在(儿童时期被体罚、羞辱、忽视!自杀倾向、活着没有意义、无足轻重!);不要当自己(父母过高的期许、用应该来要求!每当真实的情感和需求浮现,心理会有很深的恐惧同步出现!去迎合、讨好别人!反动:只要我喜欢什么都可以!缺少慈悲,任性,不负责任,刻意对抗!);不要亲近(少肢体接触!接近越喜欢或是越有权威的人,心中越感到害怕和紧张!);不要属于我们(父母偏心!没有归属感!);不要像个孩子(每当显露儿童本性就遭到斥责与喝阻!很难快乐!);不要健康(健康时父母很少关心,不健康对你却特别好!面临困境、挫折、失意时,各种病痛会逐一浮现!);不要正常(正常时得不到照顾和关心!比较情绪化,喜欢用夸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某一情绪抓住,并深深陷于其中!);不要重要(父母很少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觉得自己渺小,微不足道!担任重要角色或担负重大责任时感到恐惧、胆怯、害怕!很难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

不要思考(在思考或发问时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与回应!要动脑筋就头痛,心生抗拒!“我不知道啊!”);不要感觉(父母用各种方法去扼杀或阻止将真实的情绪表露出来!当很多感觉出现时,只感到莫名的烦闷与焦虑,很难分辨其中的感受,甚至于想刻意忽略。);不要成功(得意地完成一件事情,得到的是父母的批评与苛责!越是渴望、越要努力成功时,却总是缺少临门一脚!);不要长大(被夸天真、可爱!父母需要孩子需要他们!独立完成一件事时被否定!依赖、优柔寡断、退缩!)。2、驱迫令驱迫令是有时候明明不想做某些事,可是心理会有一种声音不停地驱使你继续去做而不能停下来。很多内在焦虑的感觉都是因为驱迫令作用的结果。快一点(目标取向、成功取向。好的是高效;负面的是无法停留、享受,错过此时此地,长期紧张、躯体疆化,感受能力差);要更努力(要求完美、成就向导的父母!“你做得还不够,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总觉得自己努力还不够,不断地追求外在的成就感来建立自我的价值!处于无事状态会出现一股强大的驱力,不断鞭策自己去寻找下一个努力和挑战的目标!无法享受片刻与过程!很难欣赏自己!);要坚强(自我防御性很强,怕别人知道弱点。悲伤、无助时很难向别人求援或倾诉。较易陷入孤立无援、独自搏斗的困境!看不到周围的支持与协助!);要完美取悦别人(感情匮乏,需要支持的父母!希望孩子能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慰藉!生理上是幼儿,心理上做代理父母!不断表现出自己可爱、善良、讨人喜爱的一面!没有情感上的界限,要身边的人都感到快乐、平安才会放心!懂得照顾别人的感觉和需求,但容易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很难拒绝别人对你感情上的需求!)。3、阳光下的阴影父母的负面特质对人格成长有很深的烙印,即使在感觉很痛苦的状态下,通常自我还是无力完全从这些父母的“负面特质”的阴影下挣脱出来。阳光下的阴影是专为寻找负面特质的父母而设,其内容会与禁止令、驱迫令有所重复,但角度是从父母入手的。批判过度(经常用全面性否定的话语指责!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低落!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断苛求、批判自己!);

过度保护与干涉(剥夺自我学习和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退怯、无助、没有主见!缺少责任感!);

缺乏一贯性(不知所以,无所适从!焦虑、困惑、矛盾!不信任、疑心病、喜欢探索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表里不一(在不清晰自己的需求和状态的情况下就许下承诺或做出回应,之后因无法完成而内疚!反动:一诺千斤,不懂变通,吃亏上当后陷入“他人是不可信任的!”);

放牛吃草(感激很难说出口!);

理论家(指针是道理,少表达内在的感情和关心!每互动一次心理就产生极大的反动!);

情感匮乏(善体人事,过度敏感!容易同理、体贴别人,但自己感情上界线不清,常将别人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重要!总要照顾到周围人的喜、怒、哀、乐!)。五.时间结构分析沟通分析强调时间的支配会影响人的生活脚本。一个人如何安排利用他的时间是要看他对别人和自己的看法为何?如何寻找抚慰和适合的行为模式?下面六种运用时间的方法,是依照安抚程度来排列的。(一)退却:个人退出人群(身体的或心理的),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不与人打交道。如:幻想「蒙头大睡」是「自我沈思」。寻求安抚的对象是自己,虽无须付出太多情感,但所得的有限。(二)仪式:是种单纯而固定的互补沟通。如正式的「升旗」、「唱国歌」;和非正式的生活习惯、打招呼....有规则可循的沟通方式,是相当安全和可预期获取安抚的方式。(三)消遣:虽然彼此不太熟识,但在没有特定目标时,可以谈一些轻松的话题来打发时间。(四)活动:只把精力用在外界的工作或从事某些事情,包括劳心(写功课、玩积木、读书)和劳力(洗衣服、拖地板)。由于活动具有处理现实问题的功用,而且可接受别人的正式赞赏、或在各种报酬中获得安抚,是最为一般人所喜爱的一种安排时间的方式。(五)心理游戏获得强烈安抚(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的可靠方法(六)亲密:从单纯的消遣交往开始,感觉彼此话题投机,而能共同分享彼此的感觉,进而发展出一种知心坦诚、信任关怀的亲密关系,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现代生活中,亲密行为显得很少。人们处处感觉拥挤,寻求「心理」空间,他们退缩或过着仪式化的生活,随时「保持距离」。亲密行为虽充满冒险,但若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则更有机会成为「胜利者」。基本上,恢复亲密行为的能力是沟通分析的目的之一。要确保我们的安抚被满足,我们就需要构建自己的时间。人们通过时间结构获得我们需要的安抚类型。人们的社会时间结构,往往依赖于早期的父母的影响。通过时间结构比例图可以分析个体的社会时间结构状态,与此同时结合时间结构的安抚程度发现自我的健康度。TA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自我重塑根据沟通分析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各种决定类型,理智地判断自己每天决定的是非依据,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使人生剧本清晰化,并重写人生剧本,最终让自己的人格结构发生变化,达到自我重塑。自我重塑

指通过个人独立进行的自我反省或借助外力与他人帮助的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看清今天自己的真实情况及自我的真实历史(特别是与源生家庭关系的历史),宣泄旧有积压情绪,重新定位过去经验,从而重组认知并使自己的人格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自我重塑的前提是察觉到现在自己的不足,并试图变化。第一步.进行沟通分析前的准备工作1.建立环境2.寻找与唤醒内存儿童狗仔队采访-寻找负面特质-情绪作画-压力沟通-强迫选择-灵魂之舞-找回内在儿童(解构、深入、接触)-与养育者的对话-关于性经验的分享3.团体个案4.全方位呼吸第二步.以分享形式进行沟通分析

透过讲解自我与核心家庭、大家庭、次文化及大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分享的形式自然进入沟通分析,让学员就禁止令、驱迫令、阳光下的阴影及心理游戏四个部分依靠分享进行自我分析:1、禁止令2、驱迫令3、阳光下的阴影4、心理游戏第三步、汇总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