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小石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结合文中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作者游踪,感受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由乐到忧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
【重点难点】
1.感受景物特点,学习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由乐到忧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先生笔下的“他"便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今天,我们将一起穿越回唐朝,跟随柳宗元到永州的小石潭,去欣赏山水,品读经典。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
2.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期间他游遍附近的奇山异水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
3.作品简介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一组散文。《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永州八记》画廊式地展现了一幅幅山水胜景,同时也把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4.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通常有碑记、游记、杂记、笔记等,本文是一篇游记。
三、活动一:诵读游记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朗读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
隔篁竹(huáng)如鸣珮环(pèi)水尤清冽(liè)
为坻(chí)为嵁(kān)参差披拂(cēncī)
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往来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寂寥无人(liáo)悄怆幽邃(qiǎochuàng)
(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两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朗读展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pè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四、活动二: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附全文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带的玉珮、玉环碰击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五、课堂总结
1.古今异义
词语例句古义今义
闻闻水声听到,听见用鼻子嗅
居不可久居停留住、居住
去乃记之而去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小生崔氏二小生年轻人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2.一词多义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动词,可以)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为坻,为屿(动词,成为)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自)隶而从者(动词,跟随)
而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关系)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关系)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把)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清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___香远益清(形容词,清芬)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心乐之__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戏,逗乐
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翻译词句
心乐之(以……为乐)水尤清冽(格外)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日光下澈(穿透)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不可久居(停留)隶而从者(动词,跟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导入新课
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有人说:山水,是人间的眉目,是天地的文章,是文人的放纵,是中国人的美学。
在古代,有太多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他们几乎都在失落的一刻,走向了天地,放纵于山水,柳宗元亦如此。今天我们就和柳宗元一起欣赏山水,品读文章。
二、活动一:理一种顺序
1.朗读课文(请同学朗读有空的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理清顺序
请观察空白部分所填入的词句,思考:这篇游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
柳宗元先从小丘开始看,然后他一路向西到小石潭,接着再观察小石潭中以及周围的景物,最后离开。所以说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这种边交待游踪,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移步换景"。
写作方法积累卡一: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指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描写所看到的不同景物,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样,读者既能清楚地知道游览的路线,又能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三、活动二:赏一处风景
1.寻找景物
作者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见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将每种景物用一个字说出来。
明确:潭,竹,树,石,水,鱼,溪,岸
2.欣赏景物
(1)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请你选择一两种景物,在文中划出相关的描写语句,然后用一个四字短语(或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展示,老师分析)
明确:
①潭:小。相关句子:下见小潭(“小"和“下见”);全石以为底等。
②竹:茂、密、枝繁叶茂。相关句子: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等。
③树:青、青翠欲滴、摇曳多姿。相关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朗读,朗读时青树翠蔓要轻松缓慢,蒙络摇缀要读得稍快,参差披拂句尾要拖一下音,读出欣赏赞叹的语气。)
④石:怪、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相关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朗读:排比要一气呵成,似如数家珍,重读坻、屿、嵁、岩,注意语调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惊奇和惊叹之情。)
⑤水:冽、水声清脆悦耳、如鸣珮环。写水的相关句子: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解释尤:特别,重读)
⑥鱼:乐、多、轻快敏捷、顽皮可爱、自由自在。
相关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⑦溪:曲、弯弯曲曲。相关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重点解释和强调:斗和蛇的意思和用法。)
⑧岸:错,参差不齐。相关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
(2)重点赏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A.这句话写出鱼的什么特点?
B.开始的时候鱼是什么状态?(佁然不动)鱼在做什么?(思考或休息)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什么状态的描写?(静态)这时候人来了,有了脚步声,鱼怎么做了?(俶尔远逝)为什么后来又“往来翕忽"呢?(鱼发现柳宗元没恶意啊)这样既描写了鱼“佁然不动”的静态,又描写了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动态,这种写法我们把它称作“动静结合”。描写景物时,做到动静结合使描写的景物更有情态和趣味。
C.这句话仅仅在写鱼吗?(水的清澈,从“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全句描写鱼的影子和状态表现了水的清澈,但没有出现一个水字,这种写法叫做“侧面烘托”。
其实这种方法是柳宗元继承了南朝吴均在《与朱思书》中的写法并有所发展,后来又被宋代的苏轼学去了,用在了《记承天寺夜游》中,这就是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北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通过这一句的品析我们感受了水的清澈和鱼的活泼可爱,我们还学到了两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法和侧面烘托法。(投影显示)
写作方法积累卡二:
“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方法,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侧面烘托”又称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周围环境或景物的描绘来表现和衬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形象和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3.小结归纳:
回顾小石潭的景物及特点,请将下面的空格处用两个字补充完整。
潭竹茂青,
怪水鱼乐,
溪曲错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潭小竹茂树青,
石怪水冽鱼乐,
溪曲岸错源远
四、活动三:品一份情感
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再一次感受了小石潭旖旎的风光和迷人的景色。那么柳宗元在游览开始时是怎么样的心情呢?(板书:乐)
1.感受作者之“乐"
(1)文中哪些句子写到了柳宗元是快乐的?试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
明确: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品读上面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感受柳宗元怎样的快乐?(学生讨论批注,交流展示)
从“”中我感受到了柳宗元的快乐。
明确:
A组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隔着篁竹,听到如玉珮玉环相互碰撞而发出的水声的好奇心而引发的快乐。(朗读: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伐竹取道"的急切;“下见小潭”这是柳宗元探访水声的好奇心突然得到满足的快乐;“水尤清冽"意外发现的快乐。
试着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写两个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语气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示例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啊!水尤清冽呀!
示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咦!水尤清冽啊!
B组:
(1)“皆若空游无所依”:作者自由自在的快乐。(这句话是写鱼还是在写柳宗元?)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与柳宗元逗玩的快乐。
鱼真的是在与作者逗乐吗?(不是,从似字可以看出来)柳宗元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在和自己逗乐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补充下面一段关于鱼和水的对话,理解柳宗元此时的心情。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我想:柳宗元和鱼的关系也是如此吧,我们假设鱼和柳宗元也曾发生过一次对话,他们会怎么说呢?
鱼说:你体会不到我的快乐,因为你不是鱼。
柳宗元说:
(示例:我能感受到你的快乐,因为我和你一样的快乐。)
鱼说:你体会不到我的快乐,因为你身在尘世。
柳宗元说:
(示例:我能感受到你的快乐,因为我心在山水。)
通过上面的对话,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作者柳宗元与鱼物我两忘,物我相融的快乐。
(3)下面我们通过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体验这份快乐。
男:潭中鱼/可百许头,
女:皆若空游/无所依,
男:日光/下澈,
女: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男: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女:似/与游者/相乐。
齐:似/与游者/相乐。
我们朗读再次感受了柳宗元与鱼物我两忘,物我相融的快乐,这种快乐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对鱼的描写来表达的,这种写法叫做“融情于景”。
写作方法积累卡三:
“融情于景"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方式,是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景真情真。
2.体会作者之“忧”
(1)面对如此的美景,作者柳宗元是快乐的,但为什么柳宗元并没有流连忘返,而是“记之而去"呢?
明确:“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环境的凄清使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过清"?
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静寥落得没有一个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解释“凄”和“寒")
小结:心痛才是最深的痛,心冷才是最寒的冷,何况他已经痛到、冷到骨子里了。我们试着用朗读的方式来体会这份带着痛和冷的忧伤。(齐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一开始作者还是快乐的,现在一下子“忧伤”起来,这情感的变化是哪里开始的?
明确: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能不能把“潭西南而望"中的“望”改成“下见小潭"中的“见”?
(“见"是不经意看到的,是无意无心的行为,“下见小潭”中的“见"表现的是作者无意间收获美景的喜悦。“望”是主动的,极力地向远处看,表达的是一种期望。)
B.作者柳宗元“潭西南而望"“望”到了什么?(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面对眼前的景色,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期盼些什么呢?结合下面的材料思考:
材料一: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他出身官宦之家,少有大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无实职,无官舍的“永州司马”,不久朝廷申明,即使大赦天下,柳宗元得贬官也不在考虑范围,他成了永不得翻身的政治罪人。柳宗元的妻子早亡,爱女夭折,到永州半年,其母病故,再加上公元809年他住处数遭火灾,这些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柳宗元开始与山水为伍,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其中《小石潭记》就写于公元809年十月左右,初冬之时。
材料二:小石潭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地处小山丘西的一处偏僻荒凉的野林当中。这里四周青树翠竹,全部由石头围成,再加面积较小,故称小石潭。因柳宗元来此地写下散文名篇《小石潭记》而闻名,之前无人问津。
明确:
“斗折蛇行"以小溪的曲折暗示作者命运的坎坷;以“明灭可见”暗示作者对未来的模糊;“其岸势犬牙差互"以溪岸的交相错杂,暗示官场尔虞我诈的斗争;“不可知其源”暗示作者不知道这种斗争何时结束,不知道自己何时才有出头之日。他期望能改变黑暗的现实,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路尽途绝。如此优美的小石潭却被抛弃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我不正像这小石潭吗?虽有才华,却被贬到永州这荒蛮之地。
小结过渡:同学们的种种猜想,都可能是当时柳宗元“触景生情"的结果,忧伤也再所难免,自然涌上心头,自然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说说下列哪些词句能体现柳宗元忧伤、凄凉的心境?
柳宗元给朋友的信中曾经写道:“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从我成为被贬为受辱的人,居住在永州,常忧惧不安。)
明确:“暂得一笑,已得不乐”和“恒惴栗"
小结:通过上面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的柳宗元想寄情山水,排遣心中被贬的苦闷,得到的欢乐只是短暂的,一旦遇到凄清的环境,想到自己的处境又会忧伤起来,忧伤才是长久的、永恒的。
(5)下面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和演绎这份忧伤。
师:潭西南而望,
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女: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文中说“寂寥无人”,到底有没有其他人?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明确:
吴武陵:元和二年进士及第,不久贬来永州,与柳宗元志同道合;龚古亦是柳宗元朋友;堂弟柳宗玄始终追随柳宗元。他们思想上同气相投,同声相应。
崔氏二小生:柳宗元姐夫崔简的两个儿子。崔简元和五年转永州刺史,后因牵连流放,元和七年正月卒。
②明明有同游者,而且与作者是关系甚密的知己和外甥,他为什么说“无人"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刮墨刀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教育科技股权分配及资源共享协议模板
- 2025年度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模板(保密协议)正式版
- 2025年度保密性产品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农村集体土地租赁与使用权转让协议
- 2025年度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备案与监管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影演员跨界合作合同范本
- 咖啡厅垃圾运输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新能源产业研发人工费合作协议
- 2024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商业写字楼运营费用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FEMA: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解析课件
- 三腔二囊管的应用和护理--PPT课件 (3)
- 流体力学第二版蔡增基课件
- 英语书写模板
- 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doc
- JJG 162-2019饮用冷水水表 检定规程(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