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

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

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

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己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

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

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

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

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铿,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

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

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

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

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

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

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

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

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

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

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

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

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

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

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取材于李斌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从新闻评论角度,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谈到企业家、高技术企业的新闻事实,其目的是()

A.点明新闻背景,引出写作对象。

B.就事说理,引出评论的话题。

C.就事说事,引出报道的角度。

D.突出新闻报道的事实细节。

2.根据阅读材料,下列对“当代匠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企业生产过程中从事手工制作的工人。

B.把产品以艺术品的标准进行制作的人。

C.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人。

D.气质雍容、充满活力、专业精湛的人。

3.阅读文本材料,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却有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的优劣之分。

B.文章第三段写到匠人的工作状况,是要说明工匠精神是改变现实的力量。

C.作者认为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应该在全社会倡导。

D.作者认为只要有好的工匠,企业就能生产出好产品,就会具有时代的气质。

4.阅读文本材料,下列不属于工匠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A.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要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安静平和心态。

B.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的专业技术应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C.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对自己专业技术的热爱是真挚专一的。

D.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不但有奉献精神,还有不断进取之心。

5.简要概括,当下社会要提倡崇尚工匠精神的原因。

【答案】l.B2.C

3.D4,A

5.工匠精神与时代品质是密切相关的,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对于个

人、社会发展都是有益的,倡导发扬工匠精神可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A.“引出写作对象”错误,谈到企业家、高技术企业的新闻事实是新闻评论里的引用论证。

C.“引出报道的角度”错误,《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篇新闻评论,所引例证都是论

证工匠精神。

D.“新闻报道的事实细节”错误,企业家、高技术企业的新闻事实并非是文章追求的目的,

而是论证的佐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从事手工制作的工人”错误,原文“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可知,“当代匠人”并非单纯指“手工制作”。

B.“以艺术品的标准”错误,原文“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可知,“当代匠人”

是将产品以艺术品做比,并非以艺术品的标准制作产品。

D.“气质雍容”于文无据,原文“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

企业”可知,“当代匠人”在原文中并没有“气质雍容”的特点,说的是企业的文化。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只要……就能……就会……”过于绝对。原文“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

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可知,原文是“只有”,

并非表示充足的条件关系。

故选D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他要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安静平和心态”错误,“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

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可知,

文章不认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脱离了世界。

故选A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由原文“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崇尚工匠精神的国

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可知,工匠精神与时代品质是密

切相关的;

由原文”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

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

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

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对于个人、社会发展都是有益的;

由原文”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

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

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

神的践行者”可知,倡导发扬工匠精神可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古典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冽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泳水

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展,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

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

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屋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取材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

B.越人谓天姥语:谈论

C.惟岁时之枕席觉:睡眠

D.安能举眉折腰事权贵摧眉:低头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欲用之梦吴越罔不用势象形,各具情态

B.霓为衣兮风为马不足为外人道

C.云之君兮纷纷加来下先天下之忧耐忧

D.失向来年烟霞一豆羹,得多则生

8.对下列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诗人运用对比和拟人手法,直接写出天姥山高峻挺拔、高耸入云的样子。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诗人幻想神仙世界里熊的咆哮声和龙的吟啸声使得山石、泉水和森林都被震惊了。

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诗人形象写出梦醒后低徊失望的情状:心悸梦醒,惊坐长叹。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从梦境回到现实后,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生理想破灭的伤感情绪。

9.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营造出的梦境有四个层次,其中登天姥山的梦境给读者愉悦

的感觉。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想象来表现这一梦境的。

【答案】6.C

7.A

8.A

9.李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想象着自己“著谢公屐”“登青云梯”以表现迫不及待登山

的轻捷情态,再想象站在天姥山的半山腰看海上红日喷涌而出,耳闻天鸡之鸣,呈现出一幅

气势磅礴、壮丽绚烂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登临仙境时的愉悦之情。诗人用四句诗营造

出的“登临仙境”梦境给人愉悦之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C.“觉:睡眠”错误。“觉”,醒。句意: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均为介词,依据、根据。句意: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

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B.动词,做;/介词,向。句意: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

外面的人说啊。

C.连词,表修饰关系,地;/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然后”。句意:云中的神仙们纷

纷下来。/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

D.助词,的;/代词,它。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一碗汤,吃了就能

活下去。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诗人运用对比和拟人手法,直接写出……”错误。诗人用衬托和夸张手法,间接写出天

姥山高峻挺拔、高耸入云的样子。

故选Ao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冽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

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

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

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

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想象着自己“著谢公屐”“登

青云梯”“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捷情态,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登临仙境时的愉悦之情。由此

可见,诗人用四句诗营造出的“登临仙境”梦境给人愉悦之感。

参考译文:

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渺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o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

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

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

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

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物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

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迷恋着花,

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

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匍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

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

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

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

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

别诸君,此番远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

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诗人用“人境”“车马喧”交代了自己身处利益喧嚣的官场,用“无”字

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B.“心远地自偏”一句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只要品行高洁,志向高远,就能摆脱环

境困扰,在污浊的环境中独善其身。

C.诗人选用茅庐、东篱、南山、菊花、归鸟等意象,描绘了恬静、悠然的远离尘世的生活,

与“车马喧”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D.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尘世中保持高尚的节操,不被功名诱惑的质朴志向,而这

种志向又不能向外人言说的无奈之情。

11.“鸟”这个意象在古诗创作中,往往会被诗人用来寄托自己的特殊感情和思想。下列诗

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李白《寓言三首》)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D.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2.这首诗中的“悠然见南山”一句,被有的版本改为“悠然望南山”。有评论家认为“相

差一字而意趣顿减”。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评论的认识。

【答案】10.D11.D

12.诗人采菊东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一幅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

远的画面呈现在“悠然”二字之中。诗人用“见”字记录下发生在无意之间的自然之景、真

实之情。而“望”字是有意识、有所寻求地去看,是定视,缺乏“悠然”的情味,破坏了全

诗人与物浑然一体的境界和自然天成的基调,“望”字有造作的痕迹,使全篇意趣索然,因

此有评论家说“相差一字而意趣顿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而这种志向又不能向外人言说的无奈之情”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这

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

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物象内涵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A.鸟代表了被官场束缚的诗人自己,寄托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鸟代表了遭受冷落的诗人,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怀才不遇的悲凉。

C.鸟代表了安史之乱中的诗人自己,寄托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的同情。

D.这里鸟就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描写了夜晚鸟儿在池边树上栖息的情景,表现了环境的

宁静,没有寄托特殊的情感。

故选D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字的能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无意之间的看见,整个句子意思是,东篱边随

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

自得的神态。还可以结合“悠然”理解诗句表达的意境和心境。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

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

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因此,这个“见”字记录下发生在无意之间的自然之景、真实

之情。

而“望”应解释为“远望”,这样就是诗人有意识地抬头远望,寻找南山。这里不能作“望”,

是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还可以深一步说:在陶渊明的哲学观

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损,全在于人有

着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带来得之惊、失之忧,根本上破坏了生命的和谐。所以,

在这表现人与自然一体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用目有定视的“望”。

因而“望”字有造作的痕迹,使全篇意趣索然,因此有评论家说“相差一字而意趣顿减”。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米甘》出自《诗经》,

讲述了一位男子倾慕娴静女子的故事。

B.《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诗人叙述了平生志趣,描写了田园生活,抒发了辞

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C.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晚年所作的七律《登高》,抒发了悲秋苦病、忧国伤

时的深沉情感,意境沉郁悲凉。

D.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致云雀》从多方面描绘和赞美云雀,表达了他对

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A.“《呆甘》……讲述了一位男子倾慕娴静女子的故事”说法错误,《米莒》是一曲劳动的

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茶首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

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故选Ao

14.下列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湘江壮丽的秋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抒发了昂扬向

上的青春激情以及胸怀天下的革命豪情。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女神》诗集中的代表作品,以雄奇奔放的想象、纵情高

歌的激情,表现了诗人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

C.闻一多的诗歌《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点亮世界

的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毅追求。

D.茹志鹃在小说《百合花》中主要讲述了小通讯员和“我”与新媳妇之间发生的“借被子”

的故事,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中国现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B.“表现了诗人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错误。诗人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

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

故选Bo

15.在横线处填写古诗歌作品原句。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用“,”来表达自己求

贤若渴的愿望。

(2)杜甫在《登高》中用“,”这样的诗句写出登高仰望、俯

视所见到的三峡地域的深秋景象。

(3)《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身世遭际,触发了诗人白居易“,"

的人生感慨。

(4)古代诗人登临古迹,常有自然永恒而人世沧桑的感慨。游览黄州赤壁,苏轼唱出“大

江东去,,,感叹江水滔滔而风流人物已逝;登临京口北固亭,

辛弃疾吟道“千古江山,,",叹惋江山永恒而英雄不再。

【答案】(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哦,香雪(节选)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

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

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

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

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

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

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小W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

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

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

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

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

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

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

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

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

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

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

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

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

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

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

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

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

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

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

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

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

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

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

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

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

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1982年6月

(取材于铁凝的同名小说)

16.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B(XI)窸窣(su)窣:细小的摩擦声音。

B.粗糙(zoo):不光滑。

C.怂恿(sbngy&ig):教唆。

D.战聚(su):哆嗦。

1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凝的小说《哦,香雪》,讲述了台儿沟的“香雪们”在改革大潮下对现代文明追求的故

事,再现了传统乡村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的主题。

B.节选部分叙述了香雪因换取铅笔盒被火车带离台儿沟,被迫踏上漫漫夜归之路的情节。我

们从中看到了乡村的落后,香雪的无知和无奈。

C.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铅笔盒”这一物象更深层意蕴,它不仅是一个实物,更是香

雪希望改变贫穷命运、追求自尊的象征和心愿。

D.小说的结尾,作者将台儿沟姐妹们的欢呼声融入大山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香

雪们”乐观、积极、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18.小说描写了一幅月光照耀下的山区自然景观,分析画线部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19.作者细腻描写了香雪“夜归”途中跌宕起伏的心理轨迹,根据节选部分,简要分析香雪

的心理轨迹,并说明这些心理描写的作用。

【答案】16.A17.B

18.作者描写了满月升起来照亮山谷、小路、秋草和林子的画面,皎洁的月光不仅照亮了自

然的黑暗,也照亮了香雪的理想一一闪闪发亮的铅笔盒,她在月下仔细端详铅笔,“她满意

极了”“她不再害怕了”,让读者看到梦想给了香雪跨越现实困难的力量。作者用宁静的自

然美烘托香雪的纯真清丽、坚定追求理想的人性美。

19.在回台儿沟的路上,作者先写了香雪走夜路的害怕心理,又写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

后压抑不住内心兴奋的心理,以及她心愿实现后的满足心理,不再害怕走夜路;再进一步写

到她对理想的追求,想到台儿沟贫穷落后,希望改变台儿沟,展望它未来的心理活动。作者

刻画香雪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要表达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渴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通过心理变化的描写,使人物形象丰富起来。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常用字字音以及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B.“粗糙”的“糙”应读作“cdo”;

C.“教唆”错误。结合原文”在风怂恿下”可知,“怂恿”在文中指风吹动。

D.“战栗”的“栗”应读作“li”。

故选Ao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香雪的无知和无奈”错误。结合原文”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

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可知,

表达了对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的赞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

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

小盒子”可知,作者描写了满月升起来照亮山谷、小路、秋草和林子的画面,皎洁的月光不

仅照亮了自然的黑暗,也照亮了香雪的理想一一闪闪发亮的铅笔盒。

结合原文“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可知,让读者看到梦想给了

香雪跨越现实困难的力量。

结合原文“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

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

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可知,作者用宁静的自然美烘托香雪的

纯真清丽、坚定追求理想的人性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以及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

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

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可知,在回台儿沟的路上,作者先写了香雪走夜路的害怕心

理;

结合原文“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

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

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她站了起来,忽然感

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可知,又写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后压抑不住内心兴奋

的心理,以及她心愿实现后的满足心理,不再害怕走夜路;

结合原文“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

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

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可知,再进一

步写到她对理想的追求,想到台儿沟贫穷落后,希望改变台儿沟,展望它未来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刻画,进一步表现了香雪质朴的心灵美,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美,表达她对山里人

命运的思考,表现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渴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者通过心理变化的描

写,使人物形象丰富起来。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9分。

语言基础应用(9分)

20.下列词语分别是对三句话内容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①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唯一由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捐资建造的奥运场馆。

②它阴柔秀美的方形建筑,与毗邻的奥运主场馆“鸟巢”阳刚热烈的圆形建筑相对应,

既突显出各自的特色,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理想境界。

③“水立方”在功能设计上,不仅考虑到赛事的要求,还考虑到赛后人们运动、健身、

休闲的需要。

A.①首屈一指②两全其美③统筹兼顾

B.①首屈一指②相得益彰③各得其所

C.①独一无二②相得益彰③统筹兼顾

D.①独一无二②两全其美③各得其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相得益彰: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

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统筹兼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①强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唯一性,选择“独一无二”。

②强调“水立方”阴柔秀美和“鸟巢”阳刚热烈相互配合,又突显各自的优点,选择“相得

益彰”。

③强调“水立方”在功能设计上做到了统一筹划,全面照顾,选择“统筹兼顾”。

故选Co

21.填入横线处,与下面的句子修辞方法相同并使语段语意连贯的一句是()

微笑,是母亲的双手,拭去痛楚的泪水;微笑,是冬日的阳光,温暖凄冷的心

灵;;请留下你的微笑吧!

A.微笑,是谦逊而自信,是柔和而刚强

B.微笑,是三月的春风,鼓起希望的风帆

C.微笑,是五月的鲜花,为生活增添色彩

D.微笑,是玫瑰的芬芳,倾倒无数欣赏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微笑,是母亲的双手”“微笑,是冬日的阳光”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排除A;

“拭去痛楚的泪水”“温暖凄冷的心灵”表达的是“微笑”对人的安慰与鼓励的作用,排除

CD„

故选Bo

22.对下列两个句子病因的判断及对句子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文章的内容有问题,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语序不当,应把“即使”调至“文字”前。

②这是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厂家已经接到大量订单。

——缺少宾语,应在“喜爱的”后加“产品”。

A.①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②句判断和修改也都正确。

B.①句判断和修改都不正确;②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

C.①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②句判断正确,修改不正确。

D.①句判断正确,修改不正确;②句判断和修改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正确。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的前面。

②正确。“这是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喜爱”缺少宾语,应在“喜爱的”后加“产品”

即①②句判断和修改都正确。

故选A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3.请你从下面诗词中选择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段文学短评。要求:结合具体

的诗句,有理有据。不超过150字。

《短歌行》《登高》《声声慢》

【答案】示例:

《登高》的颈联,“万里”与“百年”时空结合,极大拓展了时空容量,表达了诗人漂

泊无定、年老多病的无尽悲愁;体现了情感表达与时空转换技巧的辩证关系。作者登高触景

生情,选用时空转换技巧来抒发;此技巧的运用也反过来使诗人的悲伤之情表现得更充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材料要求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来进行评论。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值得人们细细品读鉴赏。一般古诗词的鉴赏点有语言之美、意象之美、音韵之美、画面

之美、手法之美、构思之美,意境之美、情意之美、哲理之美。从语言表达来看,其着眼点

是字词的品味、诗联的赏读、风格的评论等;从描写内容的角度看,有人物、时空、声色、

动静、景情、刚柔、宏微、离合等;从艺术手法来看,有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用典、炼字、

远近、上下、白描、细描、比喻、拟人、对偶等;从情志方面来看,有心境、意境、志向等,

或直抒胸臆,或寓情于景,或卒章显志等。

写作指导:高中学生写文学点评,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