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八年级语文5月学情调研卷(解析)部编八年级语文5月学情调研卷
一、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读鲁迅的《社戏》,我们眼前仿佛就会出现那jiǎo____洁月光下行船的情景;读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我们可以跟着这位生态伦理学翘楚领略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带着野性的大雁的诗歌;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定会对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产生深深地miǎn怀之情,读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jué_____择》,我们可以品味把演讲、作报告说成“卖狗皮膏药”的谦逊与幽默……
(1)加点字“翘”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A.qiáoB.qiào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ǎo___洁miǎn_____怀jué____择
2.古诗文默写。
(1)_____,在河之洲。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5)《北冥有鱼》一文中,用两个夸大数字展现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两句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诗经》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歌;“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小生”指年轻男子
D.《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4.801班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相应任务。
(1)“别出心裁品古诗”小组在选择表现诗歌的艺术形式时,小绣和小湖产生了分歧。请你帮小绣分析理由。
小绣:我选诗《式微》,我认为这首诗非常适合演唱,因为它的语言有这样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说明):__________。
小湖:这首诗歌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冲突强烈,我认为用话剧的形式去表现会更好。
(2)“分门别类辑古诗”小组以诗人为专题编辑了几位诗人的专集,请你仿照上海古籍出版社《杜甫诗集》的腰封文字,选择下列一部诗集,结合《经典常谈》中关于该诗人的内容配上一段腰封文字(80字左右)。
A《陶渊明诗集》B《李白诗集》C《白居易诗集》
杜甫诗歌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文学记录,有“诗史”之称;风格上沉郁顿挫,又兼得众调;文辞上精微神妙,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处”;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古典诗歌令人神天的高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三、阅读与鉴赏(41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4分)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①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②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③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④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⑥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⑦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⑧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⑨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⑩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
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5.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请你在下面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_____家堂——_____家堂——_____家堂
6.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品读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茧,井井有条。(从加点字和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请从表述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7.文章的第、小节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
8.结合全文和材料,探究“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深层意蕴。
材料一:
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
——百度
材料二: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岁时茶俗
①“元旦出拜亲友谓之‘拜年’,亦谓之‘贺节’。家设果茶、蒸糕,以待客至,茶毕,即留饮酒”。(引自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②安吉礼仪性的岁时茶俗,首推“三碗茶”,是指敬奉甜茶、咸茶和清茶。
③客人进门,主人敬奉的第一碗茶,是镬(读huò)糍茶。(1)一碗软糯滑溜、甜儿不腻的镬糍茶就泡好了。寓意甜甜蜜蜜。
④第二碗茶,即橙子芝麻烘豆茶(或称熏豆茶)。以烘豆与茶为主料,以橙子皮、丁香萝卜、老姜、桂花等为辅料。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然后宾客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寓意(2)
⑤第三碗茶——清茶。在瓷白的茶盅或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绿茶,先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寓意(3)客来敬茶
⑥唐白居易《麴生访宿》诗云:“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客来敬茶”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⑦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亮,整洁优雅。泡茶的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主人应陪同客人饮茶。敬茶时,恭恭敬敬双手捧住茶托,举至胸前,轻轻道声“请用茶!”这时客人也应稍稍向前,道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安吉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⑧泡茶时,不宜一次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⑨1.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利用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⑩2.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已经会意,便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人情味。
3.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
(选自《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有删改)
9.小绣对镬糍茶的制作过程产生兴趣,请在(1)处填写其步骤()
①烧火用糯米稻草把或松毛丝,火要匀和。
②用锅铲在镬子中摊榻糯米饭,做成厚薄匀称的镬糍。
③选用上好的纯白糯米,煮成油光烁亮的糯米饭。
④将镬糍放入小饭碗中七成满,配以白糖,再用沸水冲泡。
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10.小湖认为,“三碗茶”寓意不同,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寓意。
A彬彬有礼B茶香情深C和谐美好
(2)______(3)_____
11.小湖认为熏豆茶中蕴含“和为贵”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12.读完选文,小绣想写一篇题为《一片叶子的文化》的读后感,准备引入“链接”事例,你觉得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
唐代陆羽,曾隐居长兴,被后人称为“茶圣”。他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推动了茶的普及。他推崇长兴紫笋茶,将其视为茶中上品。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驽骥①杂处饮水食刍②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腰袅③与驽胎④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牲畜的草。③腰袅:骏马名。④驽胎(tái):劣马。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①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
13.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语方法解释
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文意(1)_____
不烦御查阅词典法①驾驭;②控制,统领;③任用,使用;④抵御,抵挡(2)____(填序号)
取夷路积累迁移法其船背稍夷(3)______
不屡策策之不以其道(4)_____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的用法一样的是()
例句:在当其所能而已
A.其真无马邪B.其真不知马也
C.其岸势犬牙差互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5.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6.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限3处)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17.根据情境,补充对话。
小义:我发现三篇古诗文的都是以“马”为出发点,围绕人才问题在发表看法,但我不明白,他们发表的看法是不是完全相同。你们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小绣:我认为他们的看法是相同的,他们都强调_____,比如甲文说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乙文说要让驽骥并驱,才能发现哪个是良马;丙文说明白“______”(原句)的道理,就能知道哪个是人才。
小湖: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各有侧重,比如,甲文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众多,但善识者少;乙文从结尾两句可知其侧重点在于_____;丙文则是侧重于强调___,从“_____”(原句)可以看出。
四、名著阅读与写作(56分)
名著阅读(6分)
18.绣湖中学“青春·成长”第三届读书节正在进行,八年级即将开展主题为“读名著,悟人生”的活动,将邀请大家作主题演讲。为了帮助同学们写好演讲稿,语文老师将带领大家结合《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几本名著来收集关于“成长”的资料。抛开演讲的开头和结尾,演讲的主体部分最多不要超过三个,请按照要求完成三个任务。
成长了路上,有你为伴:
要点一:经典名著的人和事可以鼓舞我们的信心。
要点二:经典名著还可以给人带来更多人生的启迪。
要点三:不同题材的经典名著可以让我们拓宽视野、丰富体验、满足爱好。
(1)任务一:“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可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来鼓舞信心?
(2)任务二: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以上经典名句是朱光潜先生在哪封信里告诉青年们的?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3)任务三: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新文化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写作(50分)
19.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收集要点资料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写一篇题为《成长路上,有你为伴》的演讲稿。
要求:①演讲的主体部分选择三个要点(不与18题中的要点重复),然后用阅读过的书籍中的素材作为论证材料。②字数不少于600,不出现与学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小名、人名等信息。
部编八年级语文5月学情调研卷参考解析
一、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读鲁迅的《社戏》,我们眼前仿佛就会出现那jiǎo____洁月光下行船的情景;读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我们可以跟着这位生态伦理学翘楚领略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带着野性的大雁的诗歌;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定会对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产生深深地miǎn怀之情,读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jué_____择》,我们可以品味把演讲、作报告说成“卖狗皮膏药”的谦逊与幽默……
(1)加点字“翘”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A.qiáoB.qiào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ǎo___洁miǎn_____怀jué____择
(1)A(2)①.皎②.缅③.抉
考查字音。
翘楚,qiáochǔ,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比喻杰出人才。
故选A。
考查字形。
皎洁,jiǎojié,明亮而洁白。
缅怀,miǎnhuái,追念;追想。
抉择,juézé,挑选;选择。
2.古诗文默写。
(1)_____,在河之洲。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5)《北冥有鱼》一文中,用两个夸大的数字展现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两句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①.关关雎鸠②.波撼岳阳城③.心忧炭贱愿天寒④.拣尽寒枝不肯栖⑤.水击三千里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雎鸠、撼、岳、贱、抟、涯。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诗经》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小生”指年轻男子。
D.《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B
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诗经》中“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故选B。
4.801班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相应任务。
(1)“别出心裁品古诗”小组在选择表现诗歌的艺术形式时,小绣和小湖产生了分歧。请你帮小绣分析理由。
小绣:我选诗《式微》,我认为这首诗非常适合演唱,因为它的语言有这样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说明):__________。
小湖:这首诗歌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冲突强烈,我认为用话剧的形式去表现会更好。
(2)“分门别类辑古诗”小组以诗人为专题编辑了几位诗人的专集,请你仿照上海古籍出版社《杜甫诗集》的腰封文字,选择下列一部诗集,结合《经典常谈》中关于该诗人的内容配上一段腰封文字(80字左右)。
A《陶渊明诗集》B《李白诗集》C《白居易诗集》
杜甫诗歌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文学记录,有“诗史”之称;风格上沉郁顿挫,又兼得众调;文辞上精微神妙,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处”;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古典诗歌令人神天的高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示例:“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方法,语言凝练回环、意蕴深远,富有音乐美。
(2)示例:A陶渊明诗歌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结合诗句,写出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节奏音韵美等皆可。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示例1: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述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述哀怨沉痛的情绪。
示例2: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本题考查仿写(推荐语)。
示例:B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示例:C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述,他把诗歌的语言通俗性发展到极致,做诗甚至要求老妪能解。他的诗歌树立了诗歌发展史上语言尚实、尚俗的一座丰碑,也是现实型诗歌语言风格的一个典范,后世竞相模仿,影响极大。
三、阅读与鉴赏(41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4分)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①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②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③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④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⑥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⑦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⑧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⑨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⑩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
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5.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请你在下面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_____家堂——_____家堂——_____家堂
6.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品读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茧,井井有条。(从加点字和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请从表述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7.文章的第、小节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
8.结合全文和材料,探究“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深层意蕴。
材料一:
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
——百度
材料二: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5.①.请家堂②.拜家堂③.送家堂
6.①“投”字写出了“我”经过了半耕半读艰辛的历程,终于从家乡的小村庄进入陌生的城市。
②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老爷主持祭祀活动的一丝不苟和虔诚态度,生动地再现了庄重、神秘的春节祭祀场面。
7.插叙,让读者知道大老爷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和支持者,了解了“老爷”“大老爷”之间的恩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宗亲血脉亲情的价值和包容力。
8.①家堂文化是汉民族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亡灵的追念,对祖先的缅怀,是美好未来的祈愿。对于于庄人来说,春祭就是一种信仰,庄严而不可冒犯。“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春祭让于庄人有一种归属感。(联系文本结合材料一)
②“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于庄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庄严的,场面浩大隆重。在“鞭炮齐鸣,震耳欲聋”中,于庄人虔诚地祈求列祖列宗佑护家族平安、庄稼丰收、子孙兴旺。这一朴素而又现实的愿望,祖先希望代代相传,耕植于每个族人的心中,维系着家族的团聚。它有一种精神感召力,驱使我们离开,漂回城市,为了振兴家族而努力着。但是当今年轻人不懂宗亲文化,对宗族宗亲观念淡漠,甚至反对。就如文中的“我”,初中时也曾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春祭活动中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表述了对宗亲文化传承的担忧之情。(联系文本)
③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宗亲文化的作用。宗亲文化的凝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增加,所以发扬宗亲文化,也是发扬传统文化,是正能量的传播。从小往大了说,家庭邻里之间团结友爱了,然后扩大到宗亲之间的团结互助,再扩大到族姓之间的团结,这就是整个国家的大团结。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该如何传承、保护乡土传统文化。(联系文本结合材料二)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结合第⑥段“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爷主持”可知,“侍家堂”的第一个风俗活动是“请家堂”;
结合第段“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拔,女眷一拨,孩童一拔,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可知,“侍家堂”的第二个风俗活动是“拜家堂”;
结合第段“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可知,“侍家堂”的第三个风俗活动是“送家堂”。
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
(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是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述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投”是投掷的意思,结合第②段“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可知,在这里写出了“我”经过了半耕半读的艰辛历程,终于从家乡的小村庄进入陌生的城市;写出自己远离家乡和家族的异乡生活是逼仄、压抑的,内心是迷茫的。
(2)本题考查表述方式的判定和作用。解答本题,需要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分析其表述效果和体现的情感。“执”“立”“待”是人物的动作,结合第⑩段“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人物的语言,因此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爷的动作和语言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体现了他的虔诚,也让读者看到了庄重、神秘的春节祭祀场面。
本题考插叙的作用。
插叙的作用主要有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说明文章具体内容、为下文做铺垫等多种作用。
结合第段“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可知,交代了大老爷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和支持者;结合第段“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可知,交待了大老爷和老爷之间的恩怨;而这两段的前后都是在描写“侍家堂”这一风俗活动,此处插叙交待的以上内容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作用。大老爷对“我”的帮助,老爷和大老爷之间有恩怨,但是在祭祀时,老爷依旧没有忘记他,这能够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宗亲血脉亲情的价值和包容力。
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结合链接材料一“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以及第⑦段“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思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思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可知,春祭让于庄人有一种归属感;结合链接材料二“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以及结合第段“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可知,于庄人虔诚地祈求列祖列宗护佑家族平安、庄稼丰收、子孙兴旺。这一朴素而又现实的愿望,祖先希望代代相传,根植于每个族人的心中,维系着家族的团聚。它有一种精神感召力,驱使我们离开漂泊的城市,为了振兴家族而努力着。但是当今年轻人不懂宗亲文化,对宗族宗亲观念淡漠,甚至反对。例如文中的“我”,初中时也曾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春祭活动中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里也表述了对宗亲文化传承的担忧。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岁时茶俗
①“元旦出拜亲友谓之‘拜年’,亦谓之‘贺节’。家设果茶、蒸糕,以待客至,茶毕,即留饮酒”。(引自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②安吉礼仪性的岁时茶俗,首推“三碗茶”,是指敬奉甜茶、咸茶和清茶。
③客人进门,主人敬奉的第一碗茶,是镬(读huò)糍茶。(1)一碗软糯滑溜、甜儿不腻的镬糍茶就泡好了。寓意甜甜蜜蜜。
④第二碗茶,即橙子芝麻烘豆茶(或称熏豆茶)。以烘豆与茶为主料,以橙子皮、丁香萝卜、老姜、桂花等为辅料。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然后宾客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寓意(2)
⑤第三碗茶——清茶。在瓷白的茶盅或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绿茶,先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寓意(3)客来敬茶
⑥唐白居易《麴生访宿》诗云:“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客来敬茶”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⑦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亮,整洁优雅。泡茶的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主人应陪同客人饮茶。敬茶时,恭恭敬敬双手捧住茶托,举至胸前,轻轻道声“请用茶!”这时客人也应稍稍向前,道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安吉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⑧泡茶时,不宜一次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⑨1.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利用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⑩2.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已经会意,便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人情味。
3.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
(选自《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有删改)
9.小绣对镬糍茶的制作过程产生兴趣,请在(1)处填写其步骤()
①烧火用糯米稻草把或松毛丝,火要匀和。
②用锅铲在镬子中摊榻糯米饭,做成厚薄匀称的镬糍。
③选用上好的纯白糯米,煮成油光烁亮的糯米饭。
④将镬糍放入小饭碗中七成满,配以白糖,再用沸水冲泡。
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10.小湖认为,“三碗茶”寓意不同,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寓意。
A彬彬有礼B茶香情深C和谐美好
(2)______(3)_____
11.小湖认为熏豆茶中蕴含“和为贵”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12.读完选文,小绣想写一篇题为《一片叶子的文化》的读后感,准备引入“链接”事例,你觉得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
唐代陆羽,曾隐居长兴,被后人称为“茶圣”。他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推动了茶的普及。他推崇长兴紫笋茶,将其视为茶中上品。
9.B10.①.C②.B
11.喝熏豆茶,客人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寓意和谐美好;泡熏豆茶,放入橙子皮等辅料,各种味道一应俱全,却显得甘醇鲜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这恰恰反映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哲学态度。
12.示例一:合适。陆羽虽隐居长兴,但他撰写的《茶经》在中国茶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他推动了当时茶的生产、普及,也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了繁荣,他对中国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陆羽虽然推崇长兴的紫笋茶,但是紫笋茶和安吉白茶同属于湖州茗茶,同根同源,都极大丰富了中国的茶文化,符合《一片叶子的文化》这一题目的内涵,所以引入本文的读后感也是合适的。
示例二:不合适。本文选自《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可见主要以安吉白茶为切入点,而且选文从头至尾都在探究安吉的茶文化。陆羽隐居在长兴,和安吉关联不大。他推崇长兴的紫笋茶,难以体现安吉白茶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题考查排序。
根据题干“镬糍茶的制作过程”的提示可知,空处写的镬糍茶的制作过程,因此应根据制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即可进行判断。
通读语句,可知“镬糍茶”使用米饭做成的,因此首先要选米煮饭,所以③句应为首句;①句是煮饭时用火的讲究,这是在煮饭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应承接③句,排第二位;②句是煮好饭后做镬糍,应排第三位;④句则是最后一步,用水冲泡镬糍,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①②④。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第②空,根据④段前文“宾客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一句可知,第二碗茶与“融洽”相关,所以应选“和谐美好”。
故选C。
(2)第③空,根据⑤段前文“先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一句可知,第三碗茶与“闻茶水的清香”“亲情、友情、乡情”“融入清茶之中”相关,所以应选“茶香情深”。
故选B。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熏豆茶的配料来看,根据④段“以烘豆与茶为主料,以橙子皮、丁香萝卜、老姜、桂花等为辅料”,可见熏豆茶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酸、辣、香、甜多种味道,体现出各种滋味的完美融和,
从和熏豆茶的讲究来看,根据④段“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然后宾客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喝着碗茶需要主客融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以和为贵”;
同时,这碗茶的寓意就是“和谐美好”,寓意上就体现出“和为贵”的思想。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读。开放性试题,任选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如果认为合适,可以从陆羽在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地位来分析,突出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作用,他推崇的长兴紫笋茶也于安吉白茶同根同源,都是中国茗茶,都能狗证明茶文化的重要价值,所以符合《一片叶子的文化》这一题目的内涵。
如果认为不合适,则可以从陆羽推崇的长兴紫笋茶与安吉白茶并非同一种茶的角度分析,认为其无法与安吉白茶相关联,所以不符合符合《一片叶子的文化》这一题目。
示例:我认为不合适。根据根据选文出处《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和②段“安吉礼仪性的岁时茶俗”可知,选文介绍的是安吉白茶,而“链接”中“他推崇长兴紫笋茶,将其视为茶中上品”说明陆羽推崇长兴紫笋茶,可见陆羽推崇的长兴紫笋茶与安吉白茶并非同一种茶(或同一片叶子),不能用陆羽的“叶子”来证明安吉的“叶子”。因此,引入“链接”事例不合适。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驽骥①杂处饮水食刍②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腰袅③与驽胎④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牲畜的草。③腰袅:骏马名。④驽胎(tái):劣马。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①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
13.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语方法解释
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文意(1)_____
不烦御查阅词典法①驾驭;②控制,统领;③任用,使用;④抵御,抵挡(2)____(填序号)
取夷路积累迁移法其船背稍夷(3)______
不屡策策之不以其道(4)_____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的用法一样的是()
例句:在当其所能而已
A.其真无马邪B.其真不知马也
C.其岸势犬牙差互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5.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6.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限3处)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17.根据情境,补充对话。
小义:我发现三篇古诗文的都是以“马”为出发点,围绕人才问题在发表看法,但我不明白,他们发表的看法是不是完全相同。你们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小绣:我认为他们的看法是相同的,他们都强调_____,比如甲文说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乙文说要让驽骥并驱,才能发现哪个是良马;丙文说明白“______”(原句)的道理,就能知道哪个是人才。
小湖: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各有侧重,比如,甲文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众多,但善识者少;乙文从结尾两句可知其侧重点在于_____;丙文则是侧重于强调___,从“_____”(原句)可以看出。
13.①.拉、抽②.①③.平④.鞭打14.C
15.想要(它)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16.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17.①.要善于发现人才②.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③.让人才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④.人才难得⑤.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一拉缰绳,千里远的路程已经走到了。根据上下文文意可知,顿:拉、抽;
(2)句意:不烦劳人驾驭。根据查阅词典法可知,御:驾驭。故选①;
(3)句意:走平坦的道路。“其船背稍夷”意为:这只船的底部稍微平坦。根据积累迁移法可知,夷:平;
(4)句意:不用多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意为:鞭打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根据积累迁移法可知,策:鞭打。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中的“其”为代词,那。
A.难道,表反问语气;
B.大概,表推测;
C.代词,那;
D.它的,代指“天之苍苍”的天;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且:尚且;欲:想要;安:怎么。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地喝水吃草,嘶叫踢咬,要寻找它们不同地方的人,那是很少的(或从此之中寻找马的本领的人大错了)。
故断句为: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结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和“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和“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等内容可知,三篇文章内容都强调要善于发现人才;
第二空,由“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可知,诗通过相马和探水源的方法来说明寻找人才的方法;
第三空,文“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意为: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于是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查他们罢了。考查的方法就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罢了。据此可知,结尾两句侧重点在于让人才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四、五空,结合诗“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可知,诗人侧重强调人才难以寻觅。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叫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地喝水吃草,嘶叫踢咬,要寻找它们不同地方的人,那是很少的(或从此之中寻找马的本领的人大错了)。等到良马拉着沉重的车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多次鞭打,不烦劳人驾驭,一拉缰绳,千里远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并驾齐驱,那么即使劣马跑翻了车轮,扯断了马笼头,弄得筋断骨伤,日夜不停地追赶它,也远远地赶不上啊。在这之后良马和劣马才能区别开。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于是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查他们罢了。考查的方法就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罢了。
四、名著阅读与写作(56分)
名著阅读(6分)
18.绣湖中学“青春·成长”第三届读书节正在进行,八年级即将开展主题为“读名著,悟人生”的活动,将邀请大家作主题演讲。为了帮助同学们写好演讲稿,语文老师将带领大家结合《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几本名著来收集关于“成长”的资料。抛开演讲的开头和结尾,演讲的主体部分最多不要超过三个,请按照要求完成三个任务。
成长了路上,有你为伴:
要点一:经典名著的人和事可以鼓舞我们的信心。
要点二:经典名著还可以给人带来更多人生的启迪。
要点三:不同题材的经典名著可以让我们拓宽视野、丰富体验、满足爱好。
(1)任务一:“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可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来鼓舞信心?
(2)任务二: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以上经典名句是朱光潜先生在哪封信里告诉青年们的?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3)任务三: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新文化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1)示例:写作(或文学创作)。学习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
(2)示例:《谈人生与我》启迪示例:人生需要喜剧和悲剧,喜剧让生命值得留恋,悲剧让人生显得完整。
(3)示例:读《第四》,在原先所知道《诗经》是我们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基础上,我了解了《诗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芯片制造的工艺流程
- 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 读《灯光》有感15篇
- 参加军训的心得体会5篇
-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 1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
- 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15篇
- 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 美食节活动策划方案合集9篇
-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地理七年级期末模拟卷1
- 八年级地理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晋教版八上全册】
- 统编版语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字音字形(有答案)
- 2024年文化娱乐产业投资合同3篇
- 机器人课件模板下载
- 《肺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 临时工人劳动合同范本(3篇)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 物理 含答案
- 2024年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
- 办公楼外立面玻璃更换施工方案
- 出生医学证明警示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