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原卷+解析)_第1页
部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原卷+解析)_第2页
部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原卷+解析)_第3页
部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原卷+解析)_第4页
部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原卷+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

七年级语文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测验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2分)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匿(nì)笑由然而生搓(cuō)捻

B.争执惭愧(kuì)人迹罕至抖擞(suǒ)

C.粗犷诀(jué)别喜出望外侍(shì)弄

D.缭亮应和(hè)咄咄逼人云霄(xiāo)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庆假期,武冈“嗨花弄”开园迎客,园内游人如织,花儿绽放,景象美不胜收。

B.2016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C.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牛肉注入胶水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柳州地方特色,增设旅游景点,柳州旅游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春天的香桥岩,风景秀丽,是游玩的好季节。

D.军训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汇操比赛的成功。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江河流域不同,它们的气息也是不同的,每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江河。对我而言,黑龙江、呼玛河、额尔古纳河是我的生命之河,感染它们的气息也就浓厚些。_冬天,雪花和寒流使江河结了厚厚的冰……

①夏季时,灿烂的江河上不仅走着船只,也走着青山和白云的倒影。

②春天时,它们“轰隆轰隆”地跑冰排了,冰排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熠熠报春!

③这些北方的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所以河流在我眼中也是有四季的。

④朔风起,江河消瘦了,水也凉了,落叶和鸟儿南飞时脱落的羽毛漂荡在水面上,江河就仿佛生了一道道皱纹,说不尽的沧桑。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

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_①”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②_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③__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0分)按原文默写。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⑥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⑦,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⑧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述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⑨独学而无友,则。

7.(8分)以下是学习委员小紫制作的名著阅读记录卡,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填写。

摘抄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笔记(1)(2分)选文中的“他”指的______(人名)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2)(2分)选段内容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是谁?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3)(4分)选段末尾处写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8.(4分)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

年度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书(本)电子书(本)纸质阅读(分钟)手机阅读(分钟)

20154.392.3515.3816.52

20164.772.2813.4321.70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

9.(4分)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0.(4分)小兰以旁批的形式对处画线句做了赏析,请你学习后,对两处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赏析:“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童年时期父亲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关心,是在爱中长大的。

赏析:

赏析:

11.(4分)仿照示例,设计朗读卡。

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

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的感情

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

(提示:可以从重音、语气等角度设计。)

12.(4分)请结合选文,请你理解标题“父亲的‘野’孩子”的含义。

13.(4分)《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14.(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分)“枯藤老树昏鸦”中“昏”的意思是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中“西风”即“__________”。

(2)(2分)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②矣;独下帷③绝编④,迨⑤能倍诵⑥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②游息:玩耍休息。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指专心读书。④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指读书勤奋。⑤迨:到,等到。⑥倍诵:“倍”同“背”,背诵。

15.(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学而时习之(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迨能倍诵乃止(4)患记问不若人

16.(4分)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用力多者收功远。

17.(4分)语段中孔子给我们讲了哪些学习方法?语段中司马光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8.(2分)读了语段,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

四、作文(50分)

1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长大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长大不只是身高的增长,体重的增加,更是一种力量的集聚、知识的增多和人格习性的养成。在每一个少年长大的背后,都有许多人的陪伴,许多物的伴随,以及外界环境的濡染和熏陶。

请以“是你,陪我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扣题而作,中心突出,叙事具体;(2)不得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3)若因需要出现班级、老师、同学等信息,请用化名替代。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

七年级语文·全解全析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测验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2分)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匿(nì)笑由然而生搓(cuō)捻

B.争执惭愧(kuì)人迹罕至抖擞(suǒ)

C.粗犷诀(jué)别喜出望外侍(shì)弄

D.缭亮应和(hè)咄咄逼人云霄(xiāo)

C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由然而生——油然而生;

B.抖擞(suǒ)——sǒu;

D.缭亮——嘹亮;

故选C。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庆假期,武冈“嗨花弄”开园迎客,园内游人如织,花儿绽放,景象美不胜收。

B.2016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C.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牛肉注入胶水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

A.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恰当;

B.见贤思齐,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使用恰当;

C.油然而生,形容自然地产生。使用恰当;

D.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故选D。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柳州地方特色,增设旅游景点,柳州旅游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春天的香桥岩,风景秀丽,是游玩的好季节。

D.军训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汇操比赛的成功。

A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活动”;

C.搭配不当,“香桥岩”不是“季节”,可把“季节”改为“去处”;

D.两面对一面,可把“成功”改为“成败”;

故选A。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江河流域不同,它们的气息也是不同的,每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江河。对我而言,黑龙江、呼玛河、额尔古纳河是我的生命之河,感染它们的气息也就浓厚些。冬天,雪花和寒流使江河结了厚厚的冰……

①夏季时,灿烂的江河上不仅走着船只,也走着青山和白云的倒影。

②春天时,它们“轰隆轰隆”地跑冰排了,冰排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熠熠报春!

③这些北方的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所以河流在我眼中也是有四季的。

④朔风起,江河消瘦了,水也凉了,落叶和鸟儿南飞时脱落的羽毛漂荡在水面上,江河就仿佛生了一道道皱纹,说不尽的沧桑。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

C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排序。

③句“这些北方的河流每年有半年的冰封期,所以河流在我眼中也是有四季的”整体描述,引起下文,排第一位;②句“春天时”排第二位;①句“夏季时”排第三位;④句“落叶和鸟儿南飞时脱落的羽毛漂荡在水面上”可知是秋季,排第四位;因此排序为:③②①④;

故选C。

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_①”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②_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③__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①某大国上将的话充满了蔑视的意味,语气强烈,因此要用感叹号;

②“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是并列的三个分句,因此用分号;

③“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后面列举的内容省略,因此用省略号;

④“能不激动吗”是反问句,因此用问号;

故选D。

6.(10分)按原文默写。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树木丛生,。(曹操《观沧海》)

⑥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⑦,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⑧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述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⑨独学而无友,则。

潮平两岸阔影入平羌江水流遥怜故园菊不知何处吹芦管百草丰茂落花时节又逢君学而不思则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孤陋而寡闻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潮、羌、芦管、罔、陋、寡。

7.(8分)以下是学习委员小紫制作的名著阅读记录卡,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填写。

摘抄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笔记(1)(2分)选文中的“他”指的______(人名)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2)(2分)选段内容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是谁?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3)(4分)选段末尾处写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寿镜吾

(2)《藤野先生》;鲁迅

(3)对比;突出了当时心灵上受到的伤害。

本题考查名著积累。

(1)选文写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生活片段,描述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的场景。先生指的是寿镜吾。

(2)根据选文“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他为我修改讲义可知写的是藤野先生,因此文中“他”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品记述了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3)选段末尾处写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因为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被“背书”的事冲得荡然无存了。运用对比,突出了当时心灵上受到的伤害,表述了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8.(4分)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

年度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书(本)电子书(本)纸质阅读(分钟)手机阅读(分钟)

20154.392.3515.3816.52

20164.772.2813.4321.70

①2016年较2015年,纸质书的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而电子书人均阅读量减少。(或:纸质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②2016年较2015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_

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语文中测试题中的一个亮点,它把文字和图表综合起来,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做题时要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及时筛选有用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从数字可以看出“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的变化,纸质书的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而电子书人均阅读量减少;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

9.(4分)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0.(4分)小兰以旁批的形式对处画线句做了赏析,请你学习后,对两处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赏析:“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童年时期父亲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关心,是在爱中长大的。

赏析:

赏析:

11.(4分)仿照示例,设计朗读卡。

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

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的感情

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

(提示:可以从重音、语气等角度设计。)

12.(4分)请结合选文,请你理解标题“父亲的‘野’孩子”的含义。

13.(4分)《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9.父亲不让大家给“我”打耳眼,说“我”有“聪明痣”;父亲不让“我”穿紧鞋,要给“我”做大鞋;父亲和“我”骑马,“我”骑老实的白马,差点撞上小娃娃,最后有惊无险。10.赏析:连用两个“一”字,写出父亲对孩子的宽松宠爱和“我”童年的无拘无束。赏析:“总”“小心翼翼”两个词写出父亲担心我骑马的安全,体现了他对“我”的爱护、关心。11.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我们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12.“野孩子”是指我着男装、不扎耳洞、不穿小鞋、蹦蹦跳跳等不符合当时世俗要求的童年形象,这种“野”是父亲一手教育的结果。13.例如: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不愿让孩子遵从太多的无用,而是用心爱孩子,让她更亲近自然及学习从快乐中,让孩子心中充满童真与爱;而《五猖会》中的父亲让孩子高兴出游前死记硬背他不懂的书,只会压制他的天性。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家长愿意顺应孩子的天性,反倒激发了孩子对于生活的兴趣与更多的创造力,所以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的教育方式。

例如:我赞同《五猖会》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他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然后年少的鲁迅背书是采用了延迟满足的方式,符合该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运用的正确,可以提高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在生活中要让孩子经历磨炼。经历过磨难的孩子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它,也才能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永不气馁、勇往直前,所以我赞同《五猖会》的父亲的教育方式。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第②段“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得出:父亲不让大家给“我”打耳眼,说“我”有“聪明痣”;

根据第③段“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得出:父亲不让“我”穿紧鞋,要给“我”做大鞋;

根据第⑤段“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得出:父亲和“我”骑马,“我”骑老实的白马,差点撞上小娃娃,最后有惊无险。

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可知,连用两个“一”写出“我”放学后,父亲下班后立刻带“我”出去骑马或打枪的情景,形象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表现出“我”童年生活的无忧和快乐。

结合“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可知,“总”“小心翼翼”两个词写出父亲担心“我”骑马时的安全,表现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11.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你又给她小鞋穿了”可知,这句话是父亲所说。结合③段“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可知,这句话是父亲对母亲的埋怨,朗读时应将重音放在“又”和“小鞋”上,朗读语速要稍快,体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抱怨以及对“我”的关爱。

12.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结合选文第②段“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等内容可知,标题“父亲的‘野’孩子”指“我”着男装、不扎耳洞、不穿小鞋、蹦蹦跳跳等不符合当时世俗要求的童年形象,这种“野”是父亲一手教育的结果。可据此作答。

13.本题考查观点看法。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看法和感受。可以赞同本文的父亲,也可以赞同《五猖会》中的父亲。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它用尊重的方式去爱孩子,敢于打破传统,让孩子做真正有意义的事。这种做法是比较可取的,而《五猖会》中的父亲站在父亲的角度,让孩子做他反感的事情,压制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故赞成本文父亲的做法。

示例二:我赞同《五猖会》中的父亲的做法。他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然后年少的鲁迅背书是采用了延迟满足的方式,符合该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运用的正确,可以提高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14.(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分)“枯藤老树昏鸦”中“昏”的意思是,“古道西风瘦马”中“西风”即“”。

(2)(2分)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1)黄昏秋风

(2)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枯藤老树昏鸦”意为: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昏”的意思黄昏。“古道西风瘦马”意为: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秋风艰难地前行。“西风”即秋风。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大意: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诗歌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凄凉哀婉的深秋晚景图。诗人寄情于景,抒发漂泊异乡游子深切的思想愁绪,同时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②矣;独下帷③绝编④,迨⑤能倍诵⑥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②游息:玩耍休息。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指专心读书。④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指读书勤奋。⑤迨:到,等到。⑥倍诵:“倍”同“背”,背诵。

15.(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学而时习之(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迨能倍诵乃止(4)患记问不若人

16.(4分)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用力多者收功远。

17.(4分)语段中孔子给我们讲了哪些学习方法?语段中司马光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8.(2分)读了语段,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

15.温习、复习。以……为快乐。停止比得上。

16.(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

17.示例:要按时温习;学思结合。

书要多背诵;要善于思考文义;勤奋好学。(意对即可)18.示例:①要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②我明白了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书不可不成诵“、要”咏其文、思其义”。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习:温习、复习。

(2)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3)句意为: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止:停止。

(4)句意为: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若:比得上。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

(2)句重点词语:用力多:下的功夫多。收功远:收获就长远。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

甲文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得到巩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学过知识要进行温习和理解,这样才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必须相结合。

结合乙文中“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根据司马光读书时熟读成诵,可知读书要多背诵,多思考。根据他抓紧一切时间来读书学习,可知要勤奋好学。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本文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文章中“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内容,告诉人们:读书要勤奋用功,要多思考。因此,可从“多读书,勤思考”等角度谈启示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才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四、作文(50分)

1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长大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长大不只是身高的增长,体重的增加,更是一种力量的集聚、知识的增多和人格习性的养成。在每一个少年长大的背后,都有许多人的陪伴,许多物的伴随,以及外界环境的濡染和熏陶。

请以“是你,陪我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扣题而作,中心突出,叙事具体;

(2)不得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3)若因需要出现班级、老师、同学等信息,请用化名替代。

范文

是你,陪我长大

小时候,我经常吵吵嚷嚷着要新玩具,如不给我,就会任性地往地上一坐,紧接着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副不给我就誓不罢休的气派。每每这时,姥爷就会出现,总是笑眯眯地抱起我,柔声地说:“别哭别哭,姥爷给你做。让别人眼馋眼馋,好吗?”这时,我往往都会立即停止哭泣,关上泪闸。然后与姥爷一起,砍木头,削竹片,钉钉子……忙得不亦乐乎,当然也很快忘却了刚刚所有的不快。姥爷真是能工巧匠,今天给我做个弹弓,明天可能又变着法儿做个木马,特别是那竹蜻蜓,我百玩不厌哩。因此,周围的许多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