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80.01

T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vehiclequalitymonitoring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01)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GB/TXXXXX—XXXX

车辆质量监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辆质量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N2、N3类载货汽车、O4类挂车及汽车列车,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3730.2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和定义车辆质量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3术语和定义

GB/T373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车辆质量监测vehiclequalitymonitoring

对车辆的质量参数进行监测和采集。

3.2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vehiclequalitymonitoringsystem

能检测、采集和输出车辆质量的系统。

3.3

称重传感器weighingsensor

用于感知车辆质量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称重电子单元的部件。

3.4

称重电子单元weighingelectronicunit

用于处理称重传感器提供的信息,输出车辆质量的部件。

3.5

1

GB/TXXXXX—XXXX

质量真值truevalueofvehiclequality

由标准计量器具输出的车辆所有车轴轴荷的总和。

3.6

质量示值indicationsofvehiclequalitymonitor

由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输出的车辆所有车轴轴荷的总和。

3.7

质量设定值setvehiclequality

在车辆质量监测系统中设定的车辆最大质量。

3.8

显示分度indicationsscaleinterval

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输出的质量示值的分度值。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车辆应具有显示车辆质量的显示界面,显示计量单位为千克(kg),驾驶员视野范围内在白天

和夜晚均应清晰可见显示信息。

4.1.2车辆质量监测量程应不小于最大设计质量的1.5倍。

4.1.3车辆质量监测系统按照GB/T2423.1及GB/T2423.2要求,在-40℃~+80℃范围内正常工作。

4.1.4按照5.2的要求进行试验,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输出误差应满足4.1.4的要求。

4.1.5车辆质量监测准确度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最大平均误差允许误差见表1。

表1允许误差

质量监测等级最大允许平均误差显示分度(kg)

A级±3%≤30

B级±5%≤50

C级±10%≤100

4.2功能要求

4.2.1车辆质量监测系统质量数据更新周期应不大于1分钟。

4.2.2车辆质量监测系统应具备自检功能,在车辆通电后启动并完成系统自检,通过视觉信号提示系

统是否正常工作。

4.2.3车辆质量监测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对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应通过视觉或听觉信号提示

驾驶员。

4.2.4对于汽车列车,如果挂车具有车辆质量监测功能,则挂车应能向主车发送挂车车辆质量、挂车

最大涉及总质量等信息,并以特定代码传递挂车车辆质量监测故障信息;主车的称重电子单元应能接收

和处理挂车发送的信息,确定汽车列车最大设计质量,并可接收挂车车辆质量监测传递的故障信息。

2

GB/TXXXXX—XXXX

4.2.5对于安装在驾驶室外部的电器部件,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GB/T4208规定的IP67,对于安装

在驾驶室内部的电器部件,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GB/T4208规定的IP30。

4.3监测提示要求

监测提示应满足下列要求:

a)当车辆质量监测输出的质量示值大于质量设定值时,应以视觉信号或者听觉信号的形式向驾驶

员发送提示信号。

b)如使用听觉提示信号,该信号应清晰,易于驾驶员识别。

c)视觉提示信号的信号装置显示颜色为黄色或者琥珀色,该信号一直点亮或闪烁,共用信号位置

除外。

5试验方法

5.1信号装置检查试验

在车辆静止、点火开关处于“OFF”(“LOCK”)状态下,将点火开关状态转为“ON”(“RUN”)

状态,目测视觉信号装置发出信号的情况。

5.2车辆质量监测误差试验

5.2.1标准计量器具可选地秤或车轮负荷计,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4.2.3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3,

且应分别按如下要求使用:

a)使用地秤时,秤台面积应能容纳全部被测车轴,秤台出入口地面应与台面保持同一水平面;

b)使用车轮负荷计时,应保证各车轮负荷计的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内。

5.2.2试验应在空载状态、最大设计质量90%状态和最大设计质量110%状态进行,并以3个载荷状态下

误差的平均值作为车辆质量称重系统的误差。

5.2.3进行车辆质量测量时,汽车先从一个方向低速驶上标准计量器具,分别记录车辆质量监测输出

的质量示值M示及标准计量器具输出的质量真值M真;然后调转车头,从相反方向驶上标准计量器具,再

次记录M示及M真。

5.2.4测量时,车辆应停稳,所有车轴均应置于标准计量器具上,发动机熄火,点火开关置于“ON”

(“RUN”)状态,变速器置空挡。

5.2.5按公式1计算每个载荷状态下的相对误差:

……(1)

式中,δ示为某一载荷下的称重误差,M示i为该载荷状态下车辆质量监测第i次测量输出的质量示值,

M真i为标准计量器具第i次测量输出的质量真值。

5.2.6按公式2计算车辆质量监测的平均误差:

………………(2)

式中,ε为车辆质量监测的相对误差,δ示为某一载荷下的称重误差。

5.3监测提示试验

3

GB/TXXXXX—XXXX

假设试验车辆在空载状态下的车辆质量为M0,车辆质量监测的误差为n%,质量设定值为L0。在车辆

静止状态下施加质量为(L0×(1+n%)-M0)的载荷,车辆质量监测系统应进行检测提示并符合4.2.4的要

求。监测提示试验应重复进行两次,两次试验均应符合要求。

6使用说明书

车辆轴荷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应对以下内容给出详细、清晰的说明:

——系统适用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

——系统的主要功能说明和操作说明。

——系统量程范围和质量监测等级。

——系统校准周期。

4

GB/TX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车辆质量监测通讯要求

A.1目的

统一车辆质量监测的通讯矩阵和通讯要求,保证挂车和主车车辆质量监测的通用性。

A.2技术要求

A.2.1通讯方式

挂车控制器和主车控制器之间采用CAN通讯方式。

A.2.2通讯速率

可实现250kbps或500kbps两种通讯速率,根据主车的速率要求可配置。

A.2.3通讯规范

通讯规范应符合表A.1的要求。

表A.1通讯规范

发送周期所有可用的轴荷10s周期发送,每一个轴的发送周期间隔为200ms

数据长度8字节

数据页(DP)0

PDU格式(PF)253

PDU细节(PS)106

源地址(SA)32

优先级(P)5

参数群编号(PGN)64874

CANID0x14FD6AC8

字节起始位长度参数名字SPNSPN说明

5

GB/TXXXXX—XXXX

分辨率:1/bit,偏移量:0

顺序为从车辆的前面到后面排列。

0:预留

1:前转向轴

2:提升轴

3:前驱动轴

4:附加桥

5:主车预留轴

6:挂车A轴

1.14位轴位置4073

7:挂车B轴

8:挂车C轴

9:挂车D轴

10:挂车E轴

11:挂车F轴

12:挂车G轴

13:挂车H轴

14:挂车预留轴

15:预留

分辨率:2/bit,偏移量:0

2.116位轴重量409

范围:0~128510kg

注:采用Intel填充格式,未定义字节用1填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GB/T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2

5试验方法...........................................................................3

6使用说明书.........................................................................4

附录A(规范性附录)车辆质量监测通讯要求........................................5

I

道路车辆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计算方

320120232-T-339GB/T19515-2015

420130552-T-322GB/T33460-2016报废汽车拆解指导手册编制规范

520130117-T-339GB/T33598-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

620130118-T-339GB/T34015-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

72018-1064T-QC制定中汽车用废旧动力单体电池拆解技术规范

820191067-T-339制定中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放电规范

920191068-T-339制定中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产品标识

(二)禁限用物质领域标准制定情况

1020073622-T-303GB/T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112011-0232T-QCQC/T941-2013汽车材料中汞的检测方法

122011-0233T-QCQC/T942-2013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

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

132011-0231T-QCQC/T944-2013

(PBDEs)的检测方法

142011-0234T-QC已报批汽车材料中铅镉的检测方法

车内非金属材料及部件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

15立项中制定中

类物质检测方法

(三)零部件再制造领域标准制定情况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规范点燃式、压燃式发

1620071477-T-303GB/T34600-2017

动机

1720083100-Q-339已报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

1820083101-T-339GB/T28672-2012汽车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交流发电机

1920083102-T-339GB/T28673-2012汽车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起动机

2020083103-T-339GB/T28674-2012汽车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转向机

2120083104-T-339GB/T28675-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拆解

2220083105-T-339GB/T28676-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类

2320083106-T-339GB/T28677-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清洗

2420083107-T-339GB/T28678-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出厂验收

2520083108-T-339GB/T28679-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装配

2620083109-T-339已报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自动变速器

27立项中制定中汽车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机械变速器

本部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相关标准的统一和协

10

GB/TXXXXX—XXXX

分辨率:1/bit,偏移量:0

顺序为从车辆的前面到后面排列。

0:预留

1:前转向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