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在中国的第三次跳跃中,随着乡村振兴,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一大部分的农村开始了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土地本位让位给商本位,“差序格局”也有了新的因素。

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视的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关系社会,姻亲关系在传统社会伦理中并没有受到重视,正如谚语所说,“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泼出去的水”,姻亲关系被看作是一切由姻缘与血缘关系联结起来,比较松散的一层较远的亲属关系。随着文字下乡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系列的经济与政治改革削弱了传统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势力。现代社会,长辈与晚辈大多是分开住,女性的力量不亚于男性,这也促使了与丈人家庭交往关系加强,此外,姻亲之间直接挂钩的利益较少,所以姻亲互助模式在社会中大量出现。

随着经济利益的渗透,“差序格局”的边界再一次扩大,发展出拟似血缘的关系网络。简单来说,拟似血缘实际上就是:“感情+利益”的关系,以扩大经济利益中合作与共赢的范围和渠道。通过“认干亲”“拜把子”等行为将过去的业缘关系转化为非正式的血缘关系即拟似血缘,这种“差序格局”的关系网扩大意味着更浓重的“利益”色彩掺和其中。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称呼上仍然用类似亲属称谓;其次,在单位或企业中的“裙带关系”;第三,在利益纠纷上采取“无讼”的方式。一旦成为“自家人”,上级与下级或平级之间的关系就亲近起来,各种事情便可以看人而定,各种利益也就“唾手可得”。

业缘关系是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由于大机器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基本温饱解决,农村出现多余劳动力,于是这些多余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形成了一股潮流“民工潮”。在城市发展好的老乡往往会带着刚来的老乡一起发展,形成“老乡带老乡”的场景,抑或是企业中高管帮亲戚“走后门”的裙带关系。但受传统的“差序格局”的影响,当矛盾发生在他们中间,只能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利益为尺度的情况下,这明显损害了其核心利益,于是为了避免矛盾发生,企业往往会回避其亲缘关系。表现为拒绝亲友来企业工作或是对到企业工作的亲友明确提出规章制度,实行非特殊主义的安排,团体格局渗入到了差序格局中。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所提到的“差序格局”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传统“差序格局”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逐渐消解,“差序格局”从农村迈向城市。尽管“利益”开始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尺度,但是无法改变“血浓于水”的思想。

(选自辛勇亨《浅析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因此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是个别的。

B.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可见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

C.在中国的第三次跳跃中,随着乡村振兴,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农村开始了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差序格局”有了新的因素。

D.拟似血缘的关系网络往往渗透着更浓重的“利益”色彩,其目的是扩大经济利益中合作与共赢的范围和渠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均围绕“差序格局”开展研究,但研究的背景和结论有所不同,材料二对费孝通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拓展补充。

B.现代保甲制度曾与传统结构格格不入,而今“团体格局”渗入到“差序格局”中,使“差序格局”有了新的内涵。

C.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虽然让人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但“利益”尚未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亲疏关系的重要尺度。

D.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在传统社会伦理中人们更重视以生育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不能说明“差序格局”的同心圆波纹特征的一项是()(3分)

A.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D.夫礼者,所以定亲疏。(《礼记》)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差序格局”在新时代的特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慈慧殿三号

朱光潜

文本一:

①慈慧殿并没有殿,它只是后门里一个小胡同,因西口一座小庙得名。慈慧殿三号和这座小庙隔着三四家居户,初次来访的朋友们都疑心它是庙,至少,它给他们的是一座古庙的印象,尤其是在树没有叶的时候;在北平,只有夏天才真是春天,所以慈慧殿三号像古庙的时候是很长的。它像庙,一则是因为它荒凉,二则是因为它冷清,但是最大的类似点恐怕在它的建筑,它孤零零地兀立在破墙荒园之中,显然与一般民房不同。这三年来,我做了它的临时“住持”,到现在仍没有请书家题一个某某斋或某某馆之类的匾额来点缀,始终很固执地叫它“慈慧殿三号”,这正如有庙无佛,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②慈慧殿三号的左右邻家都有崭新的朱漆大门,它的破烂污秽的门楼居在中间,越发显得它是一个破落户的样子。一进门,右手是一个煤栈,是今年新搬来的,天晴时天井里右方隙地总是晒着煤球,有时门口停着运煤的大车以及所应有的附属品黑麻布袋,黑牲口,满面涂着黑煤灰的车夫。

③和煤栈对面的——仍然在慈慧殿三号疆域以内——是一个车房,所谓“车房”,就是停人力车和人力车夫居住的地方。无论是停车的或是住车夫的,房子照例是只有三面墙,一面露天,房子对于他们的用处只是遮风雨;至于防贼,掩盖秘密,都全是另一个阶级的需要。慈慧殿三号的门楼右手只有两间这样三面墙的房子,五六个车子占了一间;在其余的一间里,车夫,车夫的妻子和猫狗进行他们的一切活动:做饭,吃饭,睡觉,养儿子,会客谈天等等。晚上回来,你总可以看见车夫和他的大肚子妻子“举案齐眉”式的蹲在地上用晚饭,房东的看门的老太婆捧着长烟杆,闭着眼睛,坐在旁边吸旱烟。有时他们围着那位精明强干的车夫听他演说时事或故事。虽无瓜架豆棚,却是乡村式的太平岁月。

④从煤栈车房转弯走进隔墙的门,你不能不感到一种突然惊讶。如果是早晨的话,你会立刻想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几句诗恰好配用在这里的。百年以上的老树到处都可爱,尤其是在城市里成林;什么种类都可爱,尤其是松柏和楸。这里没有一棵松树,我有时不免埋怨百年以前经营这个园子的主人太疏忽。柏树也只有一棵大的,但是它确实是大,而且一走进隔墙门就是它,它的浓阴布满了一个小院子,还分润到三间厢房。柏树以外,最多的是枣树,最稀奇的是楸树。北平城里人家有三棵两棵楸树的便视为珍宝。这里的楸树一数就可以数上十来棵,沿后院东墙脚的一排七棵俨然形成一段天然的墙。我到北平以后才见识楸树,一见就喜欢它。它在树木中间是神仙中间的铁拐李《庄子》所说的“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拿来形容楸似乎比形容樗更恰当。最奇怪的是这臃肿卷曲的老树到春天来会开类似牵牛的白花,到夏天来会放类似桑榆的碧绿的嫩叶。这园子里树木本来就很杂乱,大的小的,高的低的,不伦不类地混在一起;但是这十来棵揪树在杂乱中辟出一个头绪来,替园子注定一个很明显的个性。

⑤我不是能雇用园丁的阶级中人,要说自己动手拿锄头喷壶吧,一时兴到,容或暂以此为消遣,但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究竟无济于事,所以园子终年是荒着的。

⑥一到夏天来,狗尾草、蒿子、前几年枣核落下地所长生的小树,以及许多只有植物学家才能辨别的草都长得有腰深。偶尔栽几棵丝瓜、玉蜀黍,以及西红柿之类的蔬菜,到后来都没在草里看不见。我自己特别挖过一片地,种了几棵芍药,两年没有开过一朵花。

⑦如果任我自己的脾胃,我觉得对于园子还是取绝对的放任主义较好。我的理由并不像浪漫时代诗人们所怀想的,并不是要找一个荒凉凄惨的境界来配合一种可笑的伤感。我欢喜一切生物和无生物尽量地维持它们的本来面目,我欢喜自然的粗率和芜乱,所以我始终不能真正地欣赏一个很整齐有秩序,路像棋盘,常青树剪成几何形体的园子,这正如我不喜欢赵子昂的字、仇英的画,或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油头粉面。我不要求房东把后院三间有顶无墙的破屋拆去或修理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它要倒塌,就随它自己倒塌去;它一日不倒塌,我一日尊重它的生存权。

⑧园子里没有什么家畜动物。三年前宗岱和我合住的时节,他在北海里捉得一只刺猬回来放在园子里养着。后来它在夜里常做怪声气,惹得老妈见神见鬼。近来它穿墙迁到邻家去了,朋友送了一只小猫来,算是补了它的缺。鸟雀儿北方本来就不多,但是因为几十棵老树的招邀,北方所有的鸟雀儿这里也算应有尽有。长年的顾客要算老鸹。它大概是鸦的别名,不过我没有下过考证。在南方它是不祥之鸟,在北方听说它有什么神话传说保护它,所以它虽然那样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却没有人肯剿灭它。它在鸟类中大概是最爱叫苦爱吵嘴的。你整年都听它在叫,但是永远听不出一点叫声是表现它对于生命的欣悦。在天要亮未亮的时候,它叫得特别起劲,它仿佛拼命地不让你享受香甜的晨睡,你不醒,它也引你做惊惧梦。我初来时曾买了弓弹去射它,后来弓坏了,弹完了,也就只得向它投降。反正披衣冒冷风起来驱逐它,你也还是不能睡早觉。老鸹之外,麻雀甚多,无可记载。秋冬之季常有一种颜色极漂亮的鸟雀成群飞来,形状很类似画眉,不过不会歌唱。宗岱在此时硬说它来有喜兆,相信它和他请铁板神算家所批的八字都预兆他的婚姻恋爱的成功,但是他的讼事终于败诉,他所追求的人终于高飞远扬。他搬走以后,这奇怪的鸟雀到了节令仍旧成群飞来。鉴于往事,我也就不肯多存奢望了。

文本二:

雅趣的特点是,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和形状,而是侧重于内在的意味,这种趣味是不能自发地生成的,而是与古典文化的修养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一定的丈化修养,没有高雅的心灵,可能是视而不见,感而不觉的。故要欣赏出雅趣来,就得有一份超脱世俗的、恬淡的心情。……要悠闲,姿态才雅得起来,才有趣味。更关键的是,雅趣的内涵是深沉的。

(节选自孙绍振《追求大雅和大俗的交融》)

6.下列对文本一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慈慧殿三号像古庙,是因为那里荒凉清冷,这给后文奠定了忧愁寂寥的基调。

B.慈慧殿三号进门是煤栈和车房,描写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述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C.慈慧殿三号的园子植物种类繁多但粗率芜乱,表现了自然拙朴的审美情趣。

D.慈慧殿三号园子里的老鸹“面目可憎”,但弹射不得,表现了当时的无奈和沮丧。

7.下列对文本一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慈慧殿三号,是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不紧不慢从容地展开,节奏舒缓自然。

B.文章对“古庙”“煤栈”“车房”等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画面。

C.文章第⑤段“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语气略带自嘲,是独立洒脱人格的完美写照。

D.文章⑥⑦两段,由描写到议论,既生动形象又直接明了地表述了的审美情趣。

8.文本一第⑧段插入宗岱和“我”交往的往事,有什么作用(6分)

9.文本二是孙绍振先生评价《故都的秋》时所写的一段文字,请结合这段文字,分析《慈慧殿三号》中的“雅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左仲郛浮渡①诗序

姚鼐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名于三楚。而浮渡频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之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凡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

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余恍惚若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其声浪浪,矾琦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呼,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客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太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①浮渡:山名,又名浮度山,是安徽桐城附近的游览胜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

B.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

C.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

D.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以其胜名于三楚”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两句中的“胜”字含义不同。

B.中流,江河水流中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中流”也是这个意思。

C.太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北。这可从姚鼐《登泰山记》中“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得到印证。

D.“舍仲郛”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两句中的“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江水浩瀚广阔写起,交代平原地区特点,有瑰丽奇伟、幽远深邃的奇异景观,引出诸山胜景,各自因为美景在楚地出名。

B.友人左仲郛受人邀请同游浮渡山,回来后出示诗作,虽未同行,却从诗中感悟到山水意趣,流露出对友人诗歌创作的肯定。

C.虽为诗集作序,借此表述了自己钟情山水的情怀,并指出天下山水能够展现大自然的奥秘,自然与人的心灵意趣相通的观点。

D.在回忆过去和左仲郛一起乘舟同游时,描绘了夜晚江上雾气笼罩,水石相激,大鱼跃出水面的壮景,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4分)

(2)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4分)

14.最后一段的慨叹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②。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首联说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简短的十个字,把弹琴者写得很有气派,表述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琴者与听琴者的友情,“挥手”是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蜀僧抚琴姿态的潇洒。

C.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李白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率真直白,毫不艰涩。

D.尾联两句写音乐结束后,诗人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16.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但许多大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描绘过音乐,这首诗李白是如何描绘琴声之美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过渡到梦境的句子是:,。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周瑜“雄姿英发,”,曹操“,横槊赋诗”。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因为“,”。

第Ⅱ卷(表述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凌晨闯布谷先日见春耕。”①田垄在农人的阵阵吆喝声中苏醒了。越冬的稻种再也耐不住寂寞,在温水的日夜浸泡、催促下,身子变得丰满而结实,露出尖头和嫩芽。此刻,父亲神情专注,地捧起这些可爱的小精灵——②那眼神就像过去看着儿时蹒跚学步的我,然后将它们一一挥洒在平整均匀的秧田里。

收成好不好,关键看秧苗。在农人眼里,长势喜人的秧苗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希望,孕育着丰收的梦想。插秧,乡下人又称“裁田”③。大清早,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在田头,高高地卷起裤脚,地下田拔育好的秧苗。稻草如绳,一拉一扯,秧苗就在农人的手中迅速成堆结把,不一会儿就铺满了整个秧田。

该插秧了。听!④那一声声欢快豪放的秧歌响彻山谷,荡漾出发自心底的喜悦。农人渴望用辛勤和执着感动上苍,祈祷,静候成熟。

犁耙水响,秧歌嘹亮,转眼又到了春耕时节。如今,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也曾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古老的耕牛早已把现代化的农机取代。只是当有一天尝试着追寻生命的记忆时,才蓦然发现,那一棵棵小小秧苗在盛满乡愁的田垄里,依旧岁岁常绿,青春不老。

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下列对画波浪线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句号放到双引号的后引号前面表明引用内容的结束。

B.②处破折号标示解释说明,破折号改为冒号也是正确的。

C.③处引号与“‘五四’运动”中“五四”引号用法相同。

D.④处感叹号用在语气强烈的独词句后表示感情强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首先明显反映到语言中的词汇上。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每年大约出现1000个新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比较鲜活。在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却又在一般词典里找不到。有鉴于此,②。

《新华新词语词典》是一部语词和百科兼收的中小型语文词典。它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或进入社会生活的新词、新义、新用法,也酌收部分早些时候出现但目前高频使用的新词,共收条目20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③,还着重收录信息、财经、环保、医药、体育、军事、法律、教育、科技等领域出现的新词语。

(节选自《新华新词语词典》前言,有删改)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22.《新华新词语词典》即将更版,现向社会征集新词语收入词典,请你向其推荐一个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语,并说明推荐的理由(来源、含义,反映社会变化,文化现象及其影响等),不超过15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散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C(“中国的农村开始了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理解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材料二第一段为“中国一大部分的农村开始了现代化道路的发展”。)

2.(3分)D(“在传统社会伦理中人们更重视以生育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视的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关系社会,姻亲关系在传统社会伦理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可知,在传统社会伦理中,人们更重视的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社会关系。)

3.(3分)A(这句话的意思是“互相有爱,能够都得到利益”,墨子主张“无差别地爱”,不分厚薄亲疏,这与“差序格局”提倡的以“己”为中心、讲究关系亲疏的观点相矛盾。)

4.(4分)①观点明确,结构清晰。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提出观点,我们的社会格局呈现“同心圆波纹式”的性质;第二、三两段分别从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②论证方法多样。先后采用了喻证法(第一段以“同心圆波纹式”设喻)引证法(第二段引民间俗语“一表三千里”)例证法(第三段以大观园中的人物为例)等,使论证有力,说理透彻。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最基本”“最重要”“再进一步说”“不但…也”“不是……而是”等词句的运用,体现了学术类著作的科学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4分)①姻亲互助模式在社会中大量出现。②发展出拟似血缘的关系网络。③产生“业缘”关系。④差序格局逐渐从农村迈向城市。⑤尽管“利益”开始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尺度,但是无法改变“血浓于水”的思想。(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C(A项,“忧愁寂寥的基调”错,整篇文章并没有忧愁寂寥,而是“悠闲”,充满雅趣。B项,“悲惨生活”错误,并不是“悲惨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不乏生活的情趣。D项,“表现了当时的无奈和沮丧”错误,对老鸹的描写只是破败院落里的野趣的表现。)

7.(3分)B(“浓墨重彩地渲染”错,采用了白描手法简笔勾勒。)

8.(6分)①丰富文章内容,刻画破败院落中的人情之美。②引出下文对各种动物的描写,照应前文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③表述对往事的怀念,借宗岱的经历抒发人生感慨。④语言风趣幽默,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6分)①物象选择之雅:选择了臃肿卷曲的老树、色彩淡雅的白色牵牛花和碧绿桑榆嫩叶、天然的杂草与杂树、有顶无墙的破屋,重在品味物象的内在意味,表现了赋有“雅趣”的审美情调。②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处引用诗文,表现了雅致的文学趣味。③悠闲超脱的心境:安于荒凉冷清的古庙,欣赏邻里的人情、园里的野趣,喜欢万物的天然粗率,表现了悠闲自适、恬然超脱的心境。④深沉的生命体验:在荒凉破败中发现生命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尊重生命的本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D(“余尝疑焉”中“焉”是句末语气词,在它后面断开,排除AC。“仲郛曰”中“曰”是说的意思,一般与后面说的内容断开,排除B。)

11.(3分)D(“舍仲郛”句中的“舍”意为“除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句中的“舍”意为“停止,止息”,二者含义不同。)

12.(3分)A(“交代平原地区特点,有瑰丽奇伟幽远深邃的奇异景观”说法有误。原文为“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可知平原没有“瑰丽奇伟、幽远深邃的奇异景观”。)

13.(8分)(1)(4分)因此四方前来去游览的人,比游览其他山的更加多。(“是以”,因此;“往”,去;“尤”,更加。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1分)

(2)(4分)你居住在乡里,一出门就有为难的神色,还怎么尽览天下的奇景呢(“难色”,为难的神色;“安”,怎么;“奇”,形容词用作名词,奇景。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1分)

14.(3分)未能实现平生之志的遗憾;想要饱览山水之胜的豪情;与友人共享山水之乐的期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A项,“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错。这首五律主要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C项,“率真直白”错。“客心洗流水”五个字运用典故,很含蓄,又很自然。D项,“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这里是说诗人沉浸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已经暮色降临,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并非心情惆怅沉重。)

16.(6分)①比喻。“如听万壑松”,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状写琴声之铿锵有力;“客心洗流水”把乐声比喻成流水,状写琴声的清越。②侧面烘托。听琴时“客心洗流水”,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声能洗涤人的尘心俗念,使人心旷神怡,以诗人听琴后的感受来表现琴声之美。“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听琴入迷而忘记了时间,不知天暗云重,以时间之快表现琴声之美。③用典。“余响入霜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琴声终止以后,依然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借此来表现琴声之美。(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羽扇纶巾酾酒临江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第Ⅱ卷(表述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18.(3分)示例:小心翼翼争先恐后风调雨顺(每空1分)

19.(3分)示例:古老的耕牛早已被现代化的农机取代,曾经热闹喜人的栽田场面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曾经”应该修饰“热闹喜人”,放到“热闹喜人”前面。二是不合逻辑,应该是古老的耕牛“被”取代。三是语序不当,应该是“古老的耕牛”“被取代”后,“栽田场面”才“渐行渐远”,这里有一个前因后果的关系。)

20.(3分)B(“破折号改为冒号也是正确的”错误,“然后将它们一一挥洒在平整均匀的秧田里”不是对父亲神情的描写,破折号不能改为冒号。)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