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化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低碳电力技术,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其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以期为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与转型提供有益参考。我们将对低碳电力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接着,我们将回顾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现状,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碳捕集与封存、智能电网等领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还将对低碳电力技术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进行分析,如技术成本、能源安全、环境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低碳电力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对低碳电力技术的未来展望进行预测,包括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技术创新的方向、政策与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为关注低碳电力技术发展的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共同推动全球能源领域的绿色转型。二、低碳电力技术的分类与特点低碳电力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效率提升技术和碳捕获与存储技术等几大类。这些技术各具特色,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这类技术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电力生产。这些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且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极低,是实现低碳电力供应的重要手段。目前,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技术经济性上不断提升。能源效率提升技术:通过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电力生产和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损失,也是实现低碳电力的重要途径。这包括改进发电设备、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直接降低电力生产的能耗,从而间接减少碳排放。碳捕获与存储技术:这是一种直接针对碳排放的处理技术,通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存储在地下,从而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这种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碳捕获与存储技术还面临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各类低碳电力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低碳电力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三、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目前,低碳电力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高效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影响,其规模化、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高效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成本高昂,且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和技术难题。另外,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克服体制机制、市场体系等方面的障碍。例如,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导致低碳电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支持。电力市场的竞争性和开放性不足,也限制了低碳电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四、低碳电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低碳电力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低碳电力技术的创新方向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在技术创新方面,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例如,太阳能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低碳电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等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低碳电力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实际应用方面,低碳电力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欧洲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低碳化和智能化。在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型用电设备的普及,低碳电力技术也将在这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低碳电力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未来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共同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低碳电力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低碳电力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低碳化,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五、低碳电力技术的政策与市场驱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市场的共同选择。政策与市场驱动是推动低碳电力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低碳电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政策方面,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低碳电力技术发展的政策。例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制定上网电价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高碳电力项目的监管和限制,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提高环保要求等方式,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市场方面,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低碳电力技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随着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配套技术的不断发展,低碳电力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其在电力市场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政策与市场驱动将继续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低碳电力技术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政策的落地实施。市场则需要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提高低碳电力技术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低碳电力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作出更大贡献。六、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效可再生能源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以及储能技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如何提高智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运行效率,以及如何通过智能电网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是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如何提高碳捕获的效率、降低其成本,以及如何寻找合适的存储地点和方式。能源互联网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补互济。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如何构建高效、安全的能源互联网,以及如何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政策与市场机制:低碳电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驱动。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以激励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投入到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的低碳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七、结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本文中,我们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挑战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当前,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经济成本、政策支持等问题。展望未来,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降低其成本,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低碳电力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公众等各方需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克服各种挑战,推动低碳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能源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参考资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出发,探讨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并提出政策建议。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即到2030年左右,将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也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到2030年左右,将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正在积极推动低碳发展。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主要依靠煤炭等传统能源发电,碳排放量较大。为了实现低碳发展,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达到7%,较2015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储能、智能电网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先进核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的优势,是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还需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先进核技术也是实现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已经拥有三代核电技术和一批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技术,但仍需加强核安全和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我国将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同时,我国将加快推进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力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效果。电力行业还将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工业、交通、建筑等,以实现跨行业低碳发展。然而,电力行业低碳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大量投资和技术支持,可能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风险。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需要跨行业合作,但不同行业的利益诉求和减排成本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协调各方利益。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也需要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可,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宣传。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加大对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具体的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低碳电力建设。推动低碳技术推广: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可用性和经济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钢铁行业的低碳技术应用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介绍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的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电炉工艺是一种采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方法,将废钢、生铁、直接还原铁等原料熔化并精炼成钢。相较于传统高炉工艺,电炉工艺可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炉钢产量已达到总钢产量的30%以上,而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相对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炉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通过高炉将铁矿和焦炭等原料在高温下还原成粗钢。高炉工艺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高,但随着富氧高炉、氢能高炉等低碳技术的应用,高炉工艺的环保性能得到了一定提升。转炉工艺是一种采用氧气和铁水反应生成钢水的工艺。相较于高炉工艺,转炉工艺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转炉工艺还可通过生产副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连铸工艺是一种将钢水直接浇注成坯材的工艺,相较于传统的模铸工艺,连铸工艺可大幅缩短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连铸工艺已成为现代钢铁生产的主流工艺之一。未来,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将涉及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例如,氢能高炉、碳捕捉和储存技术、智能冶金等将成为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这些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钢铁生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钢铁企业的环保性能。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未来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的能源利用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显著降低。例如,氢能高炉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则可将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和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的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钢铁企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例如,不锈钢、特钢等高端产品的比例将逐步提高,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新工艺的应用,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将得到降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钢铁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应用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发展。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钢铁企业低碳技术应用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干净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察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范畴开发的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为保证全球能够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发电,在未来数十年内必须大幅降低发电厂等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排放量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热力效率改善成本效益,合理地采用热电联产和废热利用等途径;另一方面,必须对煤炭和天然气电厂及其他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如水泥厂等)采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CCS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某些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碳捕获和封存分为三个阶段:捕获阶段,从电力生产、工业生产和燃料处理过程中分离、收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净化和压缩。采用的方法是燃烧后捕获、燃烧前捕获和富氧燃烧捕获;运输阶段,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和船只等运输到封存地;封存阶段,主要采用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化学封存三种方式。CCS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因其成本过高而难以大规模推广。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捕获和处理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约为每吨75到115美元,与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相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由于被捕获的二氧化碳缺乏良好的工业应用,封存是碳捕捉的最终路径。CCS技术的普及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价格也密切相关,当二氧化碳价格为每吨25到30美元时,CCS技术的推广速度将会加快。2012年5月,由欧盟资助的目前世界最大的碳捕获和封存示范工程在挪威建成,其总投资为10亿美元,设计能力为年捕获二氧化碳10万吨。如果利用CCS技术将现有煤焚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可以捕获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但所需费用相当于重新建造一座电厂。发电厂生产的电力将有20%到40%被用于二氧化碳的分离、压缩和输送。因此,只有那些最具有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电厂采用这种技术才比较合算。全球知名的埃森哲咨询公司曾对配备碳捕获和封存设备的发电场的成本进行预估,结果显示到2020年,将现有电厂翻新配备碳捕获设备并将捕获的碳加以封存,将使每度电的成本增加约3美分,使其成本增加为8美分左右,接近于2015年风力发电和2050年太阳能发电的预估价格。由于碳捕获和封存的成本仍高于国际上的碳交易价格,而配备碳捕获与封存设备将使燃煤发电厂的成本提高,因此除非政府提供补助,或开征高额碳税以增加厂商的经济诱因,否则碳捕获与封存尚难以产生具有利润的商业模式。基于此,开发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探索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油气增产和地热增产的相关技术途径,将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方向。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高清晰仿真模拟技术来研究先进的CCS和CCUS,以减少小规模示范性工程向大型实用化系统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加快工业界采用这些技术的进程。低碳技术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第二类是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过去10年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8%,超过IT产业。全球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8%。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低碳技术能引领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全球能源利用的结构,而低碳技术则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手段。当今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将颠覆以化石能源为基石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带来能源利用方式的全新革命,这便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应用并最终取代化石能源的新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新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以期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到2013年为止,欧盟计划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美国能源部投资31亿美元用于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研发;英国2009年7月公布了《低碳产业战略》。我国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中科院和许多省市已经部署了发展低碳技术的计划,中科院2009年启动了《太阳能行动计划》。有报告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将接近甚至超过50%,届时一个真正的低碳社会就会到来。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还有较大差距,应重点实现低碳能源技术突破,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科学决策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关键,资金投入是保障,全员参与是核心。为此,我国应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发展低碳技术的脚步。作为我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技术转让方面谈判的专家,邹骥教授对于世界先进的低碳技术以及我国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据他介绍,以高能效技术来看,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只能达到35%。这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很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如果分领域来看,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我国已经初步掌握,而且这两年进步很快,但仍不太成熟,产业化还有一定问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领域,例如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我们虽然掌握一些,但短时间无法达到产业化的水平。对于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我们在系统控制方面,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IPCC报告指出,未来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到2030年超过20万亿美元。国际能源机构估算,2001—2030年,中国能源部门需要投资3万亿美元,其中80%用于电力投资,约为84万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大影响。邹骥告诉记者,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只使用当前的非低碳技术,对于环境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我们的技术,从目前来看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停不下来,那么用落后技术建成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在短期内推掉重建。这就将形成一个能源基础设施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资金和技术锁定效应,因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将很难解决。我们一定要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一直研究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并参与气候谈判的专家,邹骥更希望通过气候变化这场国际博弈,在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综合实力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污染型的经济,这表明它没有竞争力,不合世界发展潮流。如果真能通过这场国际博弈,让中国经济在二三十年后变成一个更清洁的低碳经济,掌握更多的低碳技术,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真正富强了,应该是一种积善成德、施惠于人的力量!”既然我们的低碳技术与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水平,我们能否依靠国外的技术转让呢?7月13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网公布了一批获得批准的CDM项目。截至当天,共有599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函,其中94个项目成功在联合国CDM理事会注册成功,13个项目得到了签发的减排量。这个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协调领导小组主办的网站,对于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从2001年起,他就开始介入这个领域,几年来,也操作了不少冶金行业的能效CDM项目,虽有几个获得了国家批准,但尚无一个在联合国的相关机构注册成功。“相对于能源项目来说,能效CDM项目是费力不讨好的。由于这个机制原本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使得通过这个机制获得最新技术,真是十分困难了!”杨晓东告诉记者。“准确地讲,清洁发展机制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给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的项目,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给发达国家。”2014年3月5日,许昌学院、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政府、河南万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在许昌学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三方协议,筹划成立“许昌市建设工程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在许昌市开展“城镇道路低碳建设养护示范区”领域的战略合作与技术研发。这是许昌学院继2013年12月与许昌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全面开展校地深度合作之后,学校着力深化战略转型、坚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大力推进政校企合作、不断改革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院长陈建国、党委副书记王洪彬、副院长郑直,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政府区长杨朝晖,河南万里路桥集团董事长张良奇等出席签约。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给记者作了详细的解释:“通俗地讲,就是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其在国内就可相应多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即多获得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权。由于在发达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的成本,平均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出5倍至20倍,一些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在强制减排的压力下,更愿意利用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而获得相应的排放指标。”作为《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委员,吕学都对这一机制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非常熟悉:“当初设置清洁发展机制时,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低碳技术。但从这几年实施的情况看,更多的是资金的转让,也可以说是单纯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买卖,技术的输出转让很少。”杨晓东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由于能效项目与风电、水电、垃圾发电等能源项目相比,产生的减排量比较少,而对减排量的核准认证又相对困难,所以这类CDM项目就少得多。“其实,像干熄焦这类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对提高钢铁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节能减排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现有技术和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非常适合通过CDM项目引进,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目前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杨晓东无可奈何地笑笑。“既然世界各国都强调,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最终手段。《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也都特别强调,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技术,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技术转让这么难呢?”“这些技术关乎发达国家的相关企业,甚至整个国家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怎么可能轻易地转让出去呢?”作为长期参与我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专家,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的刘滨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吕学都也认为,发达国家担心转让先进技术会影响其国内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0多年的气候谈判中,虽然在相关的公约和协议中都声称转让技术,但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这项义务的履行。虽然缔约方会议已经就技术转让问题作出过大量决定,但真正实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技术以减排温室气体的案例,还没有在缔约方会议上展示过。“在每一次的缔约方会议上,发展中国家都要求发达国家切实履行转让先进技术的义务,谈了10多年,丝毫没有进展。”由于在气候变化谈判中负责技术转让这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邹骥教授,一谈到这个“不老”的议题就显得特别沮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技术确实是未来发展的竞争手段。发达国家虽然在政治上承诺了,但是在行动上却拖了10多年都不付诸实质性行动,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迹象会改变这种状况。而对于那些具有很好经济效益的技术,要发达国家转让就会更加困难了。”吕学都告诉记者,2005年7月,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六国发表了《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意向宣言》,这实际上是个联合技术研究和开发协定;2005年9月,中国和欧盟发表了《中国和欧盟气候变化联合宣言》,确定中欧将在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转让方面加强务实合作,尤其是在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但这些宣言是否能够得到真正实施,还需时日检验。从到目前为止的进展看,还不能够说让人满意,至少中国方面对此寄予很高期望,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先进技术的合作和转让。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不高,自主研发缺乏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积累,发达国家又不积极行动转让先进技术,这道难题真的无解么?2013年7月13日,家发改委能源所姜克隽研究员步出机舱,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空,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刚刚从欧洲飞回北京,仅仅十来个小时的航程,却分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空气环境。“北京现在的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可是我们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呢?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么?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改不行了。我们怎么就不能投入些资金搞低碳技术,提高竞争力?”姜克隽的观点不无道理。“国际上对我们的减排压力,也许正是一次机遇,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姜克隽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美国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虽然没有了减排压力,但相应的,低碳技术研发的动力也就小了许多,在某些领域,美国的领先地位已经逐渐被欧洲和日本取代。“压力有时也可以变成动力的!”姜克隽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因此对“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的需求就很大,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一直以来我们都没能很好地掌握,但这两年却有了飞跃发展,已经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开始向其他国家出口设备了。“其实,只要国家有硬性要求,又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再加上市场这只手的调控,中国人的创造力将是惊人的!”虽然有专家不太认同姜克隽的观点,认为他把问题想得太乐观了,但大都认为应尽快找到应对办法,提高我们的研究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错失良机,将来就会陷入被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潘家华研究员说:“一般企业都是按50年的规模投资的,所以现在就要有所准备。”潘家华担心,一些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中国转移。未来数年,日本的一些钢铁产业就可能转向中国。而这些投资规模很大的项目,50年内很难搬走。“这些产业大规模转移进来,我们在第一个、第二个承诺期可以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但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我们却可能被投资套牢,如果把这些产业再转移出去,对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冲击。”潘家华说。面对这道难解的题,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在《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20期撰文认为,技术创新障碍是指阻碍技术创新成功实施或者降低技术创新成功效率的内外因素的总和。市场、技术和政府政策在驱动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动力障碍。技术风险障碍。中国的低碳技术积累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多年的差距是短期内无法弥补的。这使得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技术不确定性风险远高于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失灵障碍。低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产业园租赁及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合同4篇
- 2024隗蓉与物流公司关于货物运输的合同
- 2025年度拆除工程风险评估分包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LED路灯节能升级项目购销及维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业街租赁合同标准范本4篇
- 2025年度彩钢房拆除与装配式建筑推广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合同范本4篇
- 2024版招商引资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电子游戏角色插画开发合同4篇
- 2025年度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合作协议范本4篇
- 资产评估服务房屋征收项目测绘实施方案
- 2025年经济形势会议讲话报告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测试卷(含答案)
- 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3篇
- 2024年度顺丰快递冷链物流服务合同3篇
- 六年级下册【默写表】(牛津上海版、深圳版)(汉译英)
- 合同签订培训
-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 铁路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金融AI:颠覆与重塑-深化理解AI在金融行业的实践与挑战
- 住宅楼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