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1页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2页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3页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4页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乘数模型3/13/20241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关系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这就是所谓的二部门经济。2、假定不论需求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3/13/20242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二部门中均衡产出表示为:y=c+i(用小写字母实际指标)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3/13/20243支出等于收入45º线直线上任一点均为AE=y支出决定收入45ºAE45ºYEEY3/13/20244三、投资等于储蓄AE=c+iY=c+sAE=yc+i=c+si=s3/13/20245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3/13/20246一、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3/13/20247二、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C=a+bYd或:C=a+bY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性消费(a>0);Yd(或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0<b<1)。3/13/20248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

C)同可支配收入增量(

Y)的比值。(0<b<1)MPC=C/Y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值。3/13/20249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入总量(Y)的比值。APC=C/Y3/13/202410例题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答:自发性消费量:200MPC:0.8APC:13/13/20241145°图和消费曲线OCY450AC0Y1C1Y2C2C3Y33/13/202412消费曲线的平移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3/13/202413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财富(wealth);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税收;利率。3/13/202414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OCY450C1a1C2a2C3a33/13/202415三、储蓄函数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储蓄函数的推导;设消费函数

C=a+bY因为S=Y-C所以

S=-a+(1-b)Y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3/13/202416MPS与APS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值。MPS=

S/

Y=(Y-C)/Y=1-

C/

Y=1-MPC=1-b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值。APS=S/Y=(Y-C)/Y=1-APC3/13/202417储蓄曲线的推导OYC450aC=a+bYAOSY-aBS=-a+(1-b)Y3/13/202418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c=a+bys=-a+(1—b)yc+s=a+by+-a+(1—b)y=y3/13/202419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当收入为Y0时,即消费支出等于收入,储蓄为0。在A点左方,消费曲线C位于45º线之上,表明消费大于收入,因此储蓄曲线S位于横轴下方;在A点往右,消费曲线位于45º线之下,因此储蓄曲线S位于横轴上方。c,s45ºc=(y)s=(y)Ay0d-dOy3/13/202420第二,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但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SONCY3/13/202421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3/13/202422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提出的,认为消费者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前者称为棘轮效应,后者称为示范效应。3/13/202423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平稳地生活,因此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生活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C=aWR+cYL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工作收入的比例。3/13/202424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1、前提(P——permanent,永久;t——transitory,暂时)(1)y=yp+yt,c=cp+ct(2)cp=βyp,β为消费倾向(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2、应用:(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布什的智囊团也无可奈何3/13/202425第四节、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利用消费函数,即(C+I)分析法;利用储蓄函数,即I=S分析法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利用储蓄函数得:I=S3/13/202426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利用消费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I0C=a+by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a+I0)/(1-b)3/13/202427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消费函数)OYAE450aC=a+bYa+I0AE=(a+I0)+bYYE3/13/202428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储蓄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S=-a+(1-b)YI=I0解方程组得:Ye=(a+I0)/(1-b)3/13/202429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储蓄函数)OYS/I-aS=-a+(1-b)YI=I0YE3/13/202430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比较)AEYOCAEYEOYS/ISIYE3/13/202431第五节、乘数模型(Multipliermodel)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H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本节仅介绍投资乘数和消费乘数。3/13/202432(一)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的增量。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e=(a+I0)/(1-b)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I0增加到(I0+

I),那么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dY/dI=1/1-b即:

Y=(1/1-b)•

I投资乘数:kI=Y/

I=1/(1-b)=1/MPS3/13/202433图解中的投资乘数OY450AEaCa+I0AE1AY1

IAE2BY2

Y注:增加自发投资量会使消费曲线上移至AE1,此时均衡国民收入为Y1。如果在原有的投资I0的基础上增加投资

I,AE1曲线就会上移到AE2的位置,这时均衡国民收入就增加到Y2。3/13/202434(二)自发消费支出乘数OY450AEaCa+I0AE1AY1

aAE2BY2

Y注:1、增加自发消费量会使AE1曲线就会上移到AE2的位置,这时均衡国民收入就增加到Y2。2、自发消费支出乘数:ka=1/1-b3/13/202435第六节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有政府起作用的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从总支出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从总收入的角度看,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政府购买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税收和转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与政府支出有关的乘数。3/13/202436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均衡条件):c+i+g=c+s+t消去等式两边的c,得到:i+g=s+tY=AEAE=C+I+G

C=a+bYd

Yd=Y-TX+TR,TX、TR

YdCAEY

TX=0

I=I0

G=G0

带入Y=AE=a+I0+G0+bTR—bTx+bY、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

+bTr-bTx)/(1-b)3/13/202437例题:令(a+I0+G0+bTr

-bTx)=A0YE=A0/(1-b)A0就是AE的截距,(1-b)就是斜率设:C=100+0.75Y,I=50,G=20解:建立模型:

Y=C+I+GC=100+0.75YI=50G=20求解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

YE=(a+I0+G0)/(1-b)=(100+50+20)/(1-0.75)=6803/13/202438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一)OYAE450aCa+I0C+IE0Y0a+I0+G0C+I+GE1Y13/13/202439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二)OYS/I/G-aSI=I0Y0I+G=I0+G0Y13/13/202440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OYAE450CC+IE0Y0C+I+GE1Y1aa+I0

a+I0+G0YSII+GO3/13/202441税收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情形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Y=C+I+G

在没有引进税收(TX)和转移支出(TR)前,社会总支出为:AE1=C+I+G=(a+I0+G0)+bY

引进TX、TR因素后,社会总支出函数为:

AE2=(a+I0+G0-bTX0+bTR0)+bY令:b(TX0-TR0

0则:AE2曲线位于AE1曲线的下方。3/13/202442税收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情形(图示法)OYAE450AE1E0E1Y1AE2Y03/13/202443税收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情形(代数法)令:TX=TX0,TR=TR0(税收和转移支出均为外生变量)则:Yd=Y-TX0+TR0这样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模型就变形为:

Y=C+I+GC=a+bYd

Yd=Y-TX0+TR0TX=TX0TR=TR0

I=I0G=G0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bTX0+bTR0)/(1-b)3/13/202444税收与国民收入有关的情形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模型:

Y=C+I+GC=a+bYd

Yd=Y-TX+TRTX=TX0+tYTR=TR0

I=I0G=G0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bTX0+bTR0)/(1-b+bt)3/13/202445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由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总支出为:Y=c+i+g=a+b(y-t)+i+g假定这里的税收为定量税,那么均衡收入为:Y=(a+i+g-bt)/(1-b)通过这一公式,求得下面几个乘数3/13/202446A、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解为:

YE=(a+i+g-bt)/(1-b)现通过对上式求偏导得:

dY/dG=1/(1-b)即: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会带来倍数于政府购买支出增量的国民收入,其倍数为:1/1-b。这样也就得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kG=dY/dG=1/1-b3/13/202447B、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在此仅讨论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在y=(a+i+g-bt)/(1-b)的公式中,通过对上式求偏导得:

dY/dT=-b/(1-b)即为税收乘数3/13/202448C、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因而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Y=c+i+gc=a+byd

yd=y-TX+TRy=c+i+g=a+byd+i+g=a+b(y-TX+TR)+i+g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a+i+g+bTr-bTx

)/(1-b)两边求偏导:dy/dtr=b/(1-b)即为政府转移乘数。3/13/202449D、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Δy=kgΔg+ktΔt=[Δg/(1-b)]+[-bΔt/(1-b)]由于假定Δg=Δt,因此:Δy=[Δg/(1-b)]+[-bΔt/(1-b)]=(1-b)Δg/(1-b)=Δg或Δy=[Δg/(1-b)]+[-bΔt/(1-b)]=(1-b)Δt/(1-b)=Δt可见:Δy/Δg=Δy/Δt=(1-b)/(1-b)=1=kbKb为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3/13/202450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一、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3/13/202451

四部门经济模型Y=C+I+G+(X-M)C=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