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2023.12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

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在他

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

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

浊吏之法法人也。”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

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

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

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一一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

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

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

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

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青郊一出

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汤

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

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

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

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一一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

有关的

重大问题。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汤显祖的一生,几

乎就在几种选择的困扰中度过。他在《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的序中说:“家君恒督我

以检儒,大父辄要我以仙游。”从感性上说,他更认同祖父的生活方式,但是,就理性而言,他

又无法不接受父亲的“检儒”之督,因为,他也觉得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事实上,终其一生,汤显祖的精神,都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扰之中。佛家

的“慈悲”接近自己的“至情”,但它的“五蕴皆空”,可信不可信呢?道家的“天地不仁”,接近

自己民胞物与的同情心,但是,它的近乎冷漠的“超然”,可取不可取呢?【高三语文第1页

(共8页)】•24-209C•

那么,人生最终的解脱和自由是否可能?在梦境中的淳于葬过着一种贪婪而混乱的生活,到

死都不曾觉悟,然而,经历过梦中的一番教训,“知梦游醒”,最后放弃了梦中的求仙,跟着师

傅吕洞宾,在现实生活中寻“证盟师”去了。这样的解脱和出路,似乎启发了《红楼梦》中的

贾宝玉一一他也随着那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了。但是,对汤显祖来讲,有着内在的觉悟,也就

够了,舍下生活中的一切人情物事,掉臂而去,他很难做到,这是因为,他终了还是一个有情

人。

如果说“临川四梦”的“前二记”一一《紫钗记》和《牡丹亭》,表现的是对“情”的执着,

是通过“梦”而走进“情”的世界,而体验“情”的真与美,那么,到了“后二记”一一《南

柯记》和《邯郸记》,则表现的是“觉”,是通过“梦”而走进“觉”的世界,从而在理性的意

义上,认识到人性和生活的真谛。

关于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邹元江先生的分析和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合乎实际的:

“从汤显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来看,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但他时常也在

'检儒'与'仙游’之间矛盾痛苦,道家出世思想对他也有一定影响。”这种复杂性情形,其实

也是一种正常状态。在不受主流意识形态强力干扰的环境里,一个正常人所接触和吸纳的思想,

一定是丰富而多样的。不同的思想,满足着他不同的精神需要,解决他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

情感和思想问题。只有头脑简单的“单向度的人”,才会一辈子只接触一种思想,只接受一种

思想。事实上,一个一辈子只知道一种思想的人,不可能成为情感丰富和思想活跃的人,也不

可能成为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就像只吃一种食物的人不可能成为营养均衡、体魄健康的

人。

班固父子批评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那是完全说错了,因为,在司马迁那里,

各家思想都有其合理的部分,都有其可取之处,所以,他对所接触到的思想都有吸纳,而他的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也就可以被转换性地表达为:“吸纳天下百家思想。”如此说来,关于汤

显祖思想的复杂性,我们不仅无须把它看成多大的问题,而且,还要认识到,正是这种复杂性,

才形成了汤显祖作品斑斓而丰饶的特点。

(摘编自李建军《汤显祖的情结:政治理想与精神解脱》)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年轻时代,汤显祖怀有济世抱负,想要进入社会,建功立业。可见,就理性而言,他接

受了父亲的“检儒”之督。

B.作为官员,汤显祖多次劝农励耕,这是汤显祖“入世”思想的体现。他的政绩赢得了百姓

敬意,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C.儒家“入世”思想对汤显祖有一定影响,但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更大,这是因

为他更认同祖父的生活方式。

D.佛家“五蕴皆空”和道家“超然”让汤显祖倍感困扰,这让他难以做到像淳于梦、贾宝玉

那样舍弃人情物事,出世而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显祖认为士大夫要以身作则,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这与《论语》中“其身正,不

令而行”的理念一致。

B.浊吏之法法人,即不修德行的封建统治者教别人不要“利己”而要“利人”,而自己却专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

“利己”很少“利人”。

C.由于精神焦虑,汤显祖在《南柯记》和《邯郸记》中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精神困

境,由“梦”而“觉”。

D.“临川四梦”体现了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前二记”和“后二记”分别从“情”和“觉”

的层面,表现了黄老思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醉,后生们鼓腹歌。

B.夕阳烟雨片江开,潮潮寒潮自去来。我亦枇榔庵下客,明珠海上寄莲台。

C.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两枝。

D.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盛在新年。

4.如何避免沦为“单向度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5.下列文字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了在南安太守杜宝治理下南安郡的生活图景。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汤显祖的政治理想。(6分)

【长相思】你看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生、末)正是。官

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外)父老,知我春游之意乎?

【八声甘州】平原麦洒,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如酥嫩雨,绕映春色蒸苴。趁江南土疏

田脉佳。怕人户们抛荒力不加。还怕,有那无头官事,误了你好生涯。(生、末)以前昼有

公差,夜有盗警。老爷到后啊。

【前腔】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月明无犬

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真个,村村雨露桑麻。〔内歌《泥滑喇》介)〔外)前村田歌可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9题。

老头刘满囤

秦兆阳

老头子刘满囤有个好儿子和好儿媳妇,儿子名叫刘大杠,媳妇名叫王兰英。两人结了婚,分

得了十二亩好麦苗地。

开春过后,天气好像比往年暖和得更快。满囤老头子现在不在家里待着了,看着男女青壮年

的拨工大队排成排在地里,唧唧嘎嘎说说笑笑,一个个都通红着脸……看着看着,老头儿就上

了做活儿的瘾啦。

他瞅着儿子媳妇两口子单独在地里拾掇什么时,就忍不住背着家伙想去帮忙,老远的看见小

两口干着活儿又说又笑,心里挺高兴,可是儿子一看见他来了,就楞声楞气的嚷道:“你来干吗?

还用得着你干活吗?忙家去歇着吧!”他讨了个扫兴,把手里的家伙一扔,嘟嘎几句,撅着胡子

往回走。

麦收的时候,全村忙得像打仗似的,儿子媳妇更忙的连吃饭的空儿也没有,只有老头一个人

闲着没事干。

这一天,儿子媳妇在门外场里头侧麦个儿,男的掌侧刀,女的递麦个,两人都要强,一个侧

【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24-

209C•

快,一个递的快,累的媳妇那白布小褂儿都汗的贴了肉,还不住吃吃的笑、

这时老头正在院里闲的闷的慌,想起了十二亩地的麦子个儿什么时候锄约完?又怕天下雨把

麦穗儿弄腐了,就又想起要帮他小两口的忙,不声不响的走出寨篱门来,从场边上抱起个麦子

个儿就往儿子那边走去,因为被麦秸垛隔着的,谁也看不见谁,正好儿子媳妇跑着转了过来,

跟他撞了个满怀,差点把老头碰倒,老头说:“你们这是干吗?"儿子红着脸说:“忙活吆!”老

头说:“俺帮帮你们。”儿子大声说:“你又上了做活的瘾啦?快去歇着你的吧!”这回老头子的气

可再也忍不住了,把腰一叉,骂道:“我把你个没良心的!这说的什么话呀!这日子就算你们挣

下来的,可也有做老的一份呀,也兴老的插插手不?”还是媳妇懂事,尽说好的,才把他哄的家

去了。

当天吃晚饭时,老头想起白天的事,说道:“嗯,我是个好心,怕你俩累坏了,想去帮帮,

你是那样对老的说话呀?……”儿子又大声说:“你怕把俺们累坏了,俺们就不怕把你累坏了?这

么个忙时候,把你累坏了怎么着哎?”这几句话倒是好话,可是因为怕他听不见,说的嗓门粗一

点。媳妇马上对丈夫瞪了一眼,小声说:“你别这么粗门大嗓的对他说话,叫他不痛快。”又转

过脸来和善的对老头说:“爹!你这么大年纪啦,还是待在家里看门吧。"老头听了儿子的话又

不受听,心里就有气,又没听清媳妇跟儿子咕咕些什么,以为媳妇也嫌他了,撅着山羊胡子不

声不响的吃完了饭,把碗一搏,到屋里去摸索着拿了一件破棉袄一床被,夹着走了出来。儿子

问他到哪里去?他叨叨道:“我到哪里去?我是生就的贱骨头,到场里挨冻去!”媳妇连忙站起来,

抢过那床被子去,柔声说:“爹!别去看场啦!这年头谁家也有几亩麦子,自个还弄不过来,

谁还偷咱的?并且这世道也不同往常啦!”可是老头一把又把被子夺了过去,撅着胡子,不言不

语的就到场里去了。

出了寨篱门就是场,捆得一般大的麦个儿和已经锄了的麦茎子堆成了几座大金山,虽然天已

黑了,老头子却还觉得满场子金光灿烂。

他爬到金山上,把棉袄被子放下,把鞋一脱,坐下抽起烟来,他心里又觉着喜欢,喜欢自己

有这么几座金山;又觉着气闷,气闷儿子媳妇别扭;就不知不觉的自言自语起来,起先是在心

里说,后来就叨叨出声音来了:“人老啦,不中用啦,讨人嫌啦!光会吃闲饭啦,光会看场啦!

这场我要不看,你们就不管,你们就不心疼这麦子,要是叫人家偷了,看你……哼,俺家什么

时候收过这些麦子呀!……这如今是你们的世界啦!该你们享福啦!俺老废物是多余的

啦!……”说着说着,就迷迷糊糊起来,不觉一头倒在金山上,睡着啦。

一觉醒来时,只见身上被子棉袄盖得好好的(也不想想是谁给盖上的),又见天已大明,回头

一看,自家那寨篱门还是关着的。他就掀起了被子,去把寨篱门抬开了,看见大门还关得严严

的,心里就火了:嘴里叨叨着:“什么时候了,两口子还睡懒觉?还不下地?”三步两步冲到门跟

前,“通”的一脚!不想那门没插上,用力太猛,一跤摔进门里,半天爬不起来,就躺在地下

哼哼起来。

过了一会,媳妇回来把他扶进屋里,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好意思说,却问道:“你们什么

时候下地的?”媳妇高兴的说:“爹!对你说,俺们这个拨工组跟三元他们那个拨工组比赛割麦

子,看谁割的多割的快,所以俺们半夜就起来了,到场里见你没盖被就睡着了,俺们给你盖上

被,就下了地……这会俺是回来做饭的。”

【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24-209

C•

老头躺下了,媳妇一面在外间屋里烧火,一面大着声音告诉他:大杠割麦子怎么壮,怎么跟

人家打赌比赛,怎么全拨工组的人们都掉在后边了,怎么还割的干净,不丢麦穗子。……一会,

给他端进一大碗烫烫的面汤来,说:“爹!趁热的吃吧!吃了发发汗就舒服了。”满囤老头子

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汤,一口气喝完了,觉得心里暖和,全身果然出了阵大汗,又轻松又痛快。

媳妇又给他把被子盖的好好的,叫他再睡一觉,并且对他说:“今日你摔了跤的事回头别跟大杠

说,叫他知道了,往后该连门也不叫你出了。这些日子他不叫你干活儿,是怕累着你,是向着

你哩……”老头子心想:“咳!真是,儿子是好儿子,媳妇是好媳妇,俺总算是有福的。……”

(有删改)

[注]文本写于1948年,反映解放区农村土改运动时期的新生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开头交代“天气好像比往年暖和得更快”,一方面是写实,交代天气状况,另一方面

也是人们分到土地之后的心理感受。

B.老汉看到儿子媳妇在地里拾掇什么,为了过把瘾,想去帮忙,但是儿子不领情,老汉讨

了个扫兴,只能悻悻离开,心有不甘。

C.老汉想起十二亩地的麦子个儿要侧,怕天下雨麦子腐了,主动来帮忙,一方面是担心累坏

了儿子和媳妇,另一方面也是想过把瘾。

D.老汉抱着被子看场,看着金灿灿的麦子,爬到金山上,内心非常高兴,但是一想到儿子和

媳妇就别扭,非常生气,并发起了牢骚。

7.下列对文本加点词语所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声说”反映了儿子小两口联手干活又把老头撞了之后的羞愧和不满。

B.“又大声说”反映了儿子怕父亲年纪大了听不清而故意提高音量的关爱心理。

C.“小声说”反映了媳妇怕父亲生气而责备丈夫,又怕丈夫生气的周全心理。

D.“柔声说”反映了媳妇害怕父亲因为生气而真去看场挨冻的孝顺心理。

8.误解是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请找出本文中的误解内容并分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特点。

(4分)

9.刘满囤、儿子和媳妇在小说环境构成中有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

以为治。故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夫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盖其子孙得

其祖宗之法而为据依,可以永久。夏之尚忠,商之尚质,周之尚文,视天下之所宜尚而固执之,

以此而始,以此而终。不朝文而暮质以自溃乱故圣人者出必先定一代之所尚。

周之世,盖有周公为之制礼,而天下遂尚文。后世有贾谊者说汉文帝,亦欲先定制度,而

其说不果用。今者天下幸方治安,子孙万世帝王之计,不可不预定于此时。然万世帝王之计,

常先

唐二湖六

定所尚,使其子孙可以安坐而守其旧。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故享

世长远,而民不苟简。

今也考之于朝野之间,以观国家之所尚者,而愚犹有惑也。何则?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

其势而应之以权。势强矣,强甚而不已则折;势弱矣,弱甚而不已则屈。圣人权之,而使其甚

不至于折与屈者,威与惠也。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亵而下不以为德。故处弱者

利用威,而处强者利用惠。乘强之威以行惠,则惠尊;乘弱之惠以养威,则威发而天下震慷。

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然而不知强弱之势者,有杀人之威而下不惧,有生人之惠而下不喜。何者?威竭而惠亵故也。

故有天下者,必先审知天下之势,而后可与言用威惠。不先审知其势,而徒日我能用威、我能

用惠者,末也。故有强而益之以威,弱而益之以惠,以至于折与屈者,是可悼也。故善制天下

者,先审其强弱以为之谋。

(选自《苏洵文选•审势》,有删改)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朝A文B而暮质C以自D溃乱E故F圣人者G出H必①先①定K一代之所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意为坚持,与《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固”意思不同。

B.于,是介词,可理解为“在”,与《师说》“不拘于时”中的“于”意思相同。

C.以,是介词,相当于“用。与《鸿门宴》“请以剑舞”中的“以"意思相同。

D.是,意为这,与《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论证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治天下者定所尚”的命题,并以三代为例,陈述“定所尚”的重

要性,可以长治久安,民不苟且。

B.文章从“所尚”引出一个“势”字,认为“势”有强弱之分,既不能强得过度,也不能

弱得过度,暗合了儒家中庸之道。

C.文章辨明了用威严和施恩惠是裁抑节制天下强弱之势的手段,进而强调如果要行之有效,

君王在任何时候都应恩威并施。

D.苏洵的这篇策论,既用典型事例做论据,又在正反论述中深化了说理,博古通今,论辩

严密,关怀现世之情也溢于言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4分)

(2)夫强甚者,威竭而不振;弱甚者,惠褒而下不以为德。(4分)

14.明代方孝孺认为“论政则考其时”,本文大致作于宋仁宗至和年间,请根据文中苏洵对“势”

的论述,为宋仁宗治政建言献策并阐明理由。(3分)

第6页1共8页)】

•24-2090-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三月三日①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皇甫冉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②更可过。

处处艺兰春蒲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③。

更使轻槎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注解】①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古人要踏青郊游。②新亭,古人送别的地方,这里也是标题

中的后亭。③永和,指晋永和年间,王羲之在此宴游,作《兰亭集序》。

15.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问句开头,问中有答,自成一格。作者听说新亭这个地方值得去看看,自然引出

下文对新亭的描写。

B.颔联具体描绘,在李明府的后亭看到了兰花遍地、春浦泛绿,茂盛的草木构成了一道风

景,抬头远观,则山峦连绵。

C.颈联用陶渊明和王羲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游赏李明府后亭之后的情感,欣喜之中不乏

些微的遗憾之情,无法达到陶渊明的归隐之境。

D.全诗描写细腻,选景自然,体现了时令节日特有的风致。诗句前后照应,其中颔联照应

了首句,颈联则照应了首联次句,浑然一体。

16.有人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佳兴不尽”,也有人说尾联是作者“兴尽而返”。你怎么认为?请结

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诸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苏洵在《六国论》中与之相似的论述是“▲,▲—

(2)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结论,强调

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重要性的两句是“▲,A

(3)“马”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

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如“▲,A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访谈稿节选文字,完成18~20题。

训诂学会:▲?

洪帅教授:训诂学确实属于“冷门绝学”,不过现在遇上了好时代,特别是在当前重视传统

文化的大背景下,国家还专门推出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课题,支持学者个人

和学术团队从事冷门绝学研究,可以说是“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24-209

C•

训诂学是传统学术门类“小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其他两个是文字学、音韵学),“小学”是

与“经学”相对的,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经学的附庸,其目的是解经,具体就是更好

地阅读古书、准确地理解古义。训诂学是涉古专业研究的基础,不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

史、哲学,还是法律、军事、艺术等,都必须阅读古文,现在研究同为冷门绝学的简牍学也需

要以训诂学为基础,否则就不能准确理解古代文献,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学术也是不可靠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拟写恰当的问题,使之与洪帅教授的回答内容贴合,逻辑自洽。(3分)

19.请根据选文最后一段内容,界定“训诂学”的概念内涵。(4分)

20.从访谈稿的答问中可以推测出洪帅教授具有怎样的学术品质?请加以概括并提供依据。(4分)

(二)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