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格局演变探究文献综述3300字】_第1页
【人口分布格局演变探究文献综述3300字】_第2页
【人口分布格局演变探究文献综述3300字】_第3页
【人口分布格局演变探究文献综述3300字】_第4页
【人口分布格局演变探究文献综述33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分布格局演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7396人口分布格局演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3211概念研究 1104122人口分布格局演变研究 1197023人口分布演变的研究方法 2178304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319295参考文献 41概念研究人口分布格局,是在一段时间内人口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格局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地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环境与人类长期彼此影响的结果。。因此,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也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7],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人口分布格局演变研究国内学者对人口分布格局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马颖忆和陆玉麒(2013)研究得出,1990年以来,江苏省人口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等苏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是盐城、宿迁、淮安和苏南的部分县域,到2000年,苏北地区除盐城、淮安等市区外,其余地方人口密度都偏低[8]。杨超等(2018)学者利用2000年和2010年安徽省人口普查区县层面的数据分析了安徽省的流动人口演变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10年安徽省总流动人口增长迅速,市级区划单元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区,安徽省省内流动人口在合肥市市区及其周边区县和皖江以南城市带地区存在集聚化的趋势,但真正的集聚区并未形成,而省外流动人口则出现了两个明显的高值集聚区,均位于靠近江浙的安徽省域东部省际边缘区[9]。邓楚雄等(2017)对湖南省人口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后指出,自1982年起湖南省人口密度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且人口密度自核心圈向外减少;从人口密度分布范围来看,高数值区域扩大,中数值区域变小,低数值区基本保持不变;从人口地区分布差距来看,人口地区分布差距整体变大,表现在相同时间段里低、中、高数值区的人口密度增长渐次增加[10]。黄登科和赵宇鸾(2016)选取贵州省县域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数据对贵州省人口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提出贵州省人口分布重心从几何重心的西北部逐渐向西部迁移,在2009年迁移距离减小,分布重心的位置逐步稳定,贵州省县域人口和GDP变化热点区呈现集聚特征,进一步向黔中地区集聚[11]。也有学者对特大城市群的人口分布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如刘爱华和邹哲(2016)对天津特大城市的研究表明,特大城市人口的分布呈现同心圆结构,城市内圈人口密度最大,由内向向外人口密度逐渐减小[12]。有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如臧磊等(2013)的研究表明,特大城市距市中心20公里处存在城镇化程度最高,20公里以外地区人口密度飞快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大致呈同心圆圈层分布[13]。发达国家和区域的大城市人口集中在市中心,自中心向外逐渐扩展减少[14]。以单个中心形成的城市进入后期会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所以这些城市都会选择在主城区附近新增卫星城或新城区以缓解老城区问题,最终这些城市会演变成多个中心分布的格局。周春山和边艳(2014)对广州市人口分布格局研究后发现,市中心人口密度出现缓慢下降,近郊区人口密度较以前有较多增长,尤其远郊区的人口密度增长更为明显;人口空间分布由“峰值单中心+外围小中心”结构演变为“扁平化多中心+外围小中心”结构[15]。上海和北京等国内特大城市近几年也表现出中心城区人口向外围流散,城市结构逐步演变为多中心结构的情况,如钟少颖等(2015)研究提出在海淀、朝阳、昌平三区接壤地带和以高碑店为核心的朝阳和通州区的走廊地带形成了人口快速增长的两个副中心,在总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有必要采取多种政策强化副中心的建设[16]。马淇蔚和李咏华(2016)对杭州城市人口分布格局研究得出杭州人口分布格局的空间特征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核心—边缘”的递减特征及“圈层—分异”的结构特征并且动态特征表现为“峰值下降—中心偏移”的满溢特征、“内城渗漏—外延增长”的交互特征[17]。3人口分布演变的研究方法目前,分析人口的数据来源都是地区的统计年鉴或者是人口普查结果;在研究指标方面,表现人口分布最直接的数据指标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部分研究还使用了人口迁移度,人口重心等概念。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往往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各大城市群及省级行政区域进行人口分布演变研究,如邓楚雄等(2017)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等方法研究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的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也有学者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人口数据,如王钊等(2015)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在分析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数据间的定量关联基础上,模拟出江苏省2012年格网尺度上是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并利用空间变差函数探讨格网尺度下的人口格局机理[18]。此外,还有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探究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趋势,如吴连霞等(2018)采用ESDA中的LISA与冷热点分析法分析县域尺度下的人口空间分布,并采用GWR深入分析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城市空间集散度,从而揭示江苏县域人口差异[19]。在此基础上,在数据满足一定的条件时,还可以使用克里金插值法与半变异函数来研究人口问题,如车冰清和仇方道(2015)基于镇域尺度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运用半变异函数等方法来探析江苏省人口时空分异特点,并揭示其空间演化机理[20]。4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人口格局的变化本质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带动效应。主导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而公共服务水平与当地基础设施服务也起到了重要影响。车冰清等(2017)研究指出影响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经济差异,人们选择背井离乡就是为了谋取更高的收入。产业是吸引流动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21]。从人口迁移的构成条件来讲,从决策到完成一次人口流动,人们更多会考虑交通便捷性与经济性[22]。马颖忆和陆玉麒(2013)的研究指出影响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主要有历史发展基础,社会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和区域发展政策等几方面[8]。汪思言等(2014)对珠江流域城市群人口分布研究发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交通条件因素等[23]。目前学者的研究尺度较大,多以全国和一些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对于广东这种省级的人口格局探究较少。另外,现有的研究结果大多参照统计年鉴数据,而人口普查数据比年鉴数据更加精确更加细致。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排名第一的大省,研究清楚他的人口分布特征显然是一个重中之重。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探究广东省人口分布格局与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广东省人口发展和区域经济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贾占华,谷国锋.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2):60-68.[2]ClarkWAV,RushtonG.ModelsOfIntra-UrbanConsumerBehaviorAndTheirImplicationsForCentralPlaceTheory[J].EconomicGeography,1970,(46):486-497.[3]BerryBJL,SimmonsJW,TennantRJ.UrbanPopulationDensities:StructureAndChange[J].GeographicalReview,1963,53(3):389-405.[4]NewlingBE.TheSpatialVariationOfUrbanPopulationDensities[J].GeographicalReview,1969,599(2):242-252.[5]BerryBJL,KimHM.ChallengesToTheMonocentricModel[J].GeographicalAnalysis,1993,25(1):1-4.[6]杨强,李丽,王运动,王心源,陆应诚.1935-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16,35(08):1547-1560.[7]赵新正,李梦雪,李秋平,李同昇,芮旸.中国副省级及以上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多中心性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7,40(02):415-423.[8]马颖忆,陆玉麒.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04):134-141.[9]杨超,焦华富,耿慧.安徽省流动人口分布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6):165-172.[10]邓楚雄,李民,宾津佑.湖南省人口分布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12):41-48.[11]黄登科,赵宇鸾.贵州省县域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5):16-25.[12]刘爱华,邹哲.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与优化策略——以天津市为例[J].规划师,2016,32(10):103-108.[13]臧磊,杨山,周蕾.户籍制度视角下的江苏省人口时空格局响应[J].热带地理,2013,33(04):450-458.[14]TannerJC.FactorsAffectingTheAmountTravel[J].RoadResearchTechnicalPaper,No51,Hmso(DepartmentOf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London,1961,101:234-234.[15]周春山,边艳.1982~2010年广州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09):1085-1092.[16]钟少颖,陈锐,杨鑫.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J].城市规划,2015,39(11):16-22.[17]马淇蔚,李咏华.2000—2010年杭州市人口分布格局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6,36(08):87-92+119.[18]王钊,杨山,刘帅宾.基于DMSP/OLS数据的江苏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2):2021-2029.[19]吴连霞,吴开亚,赵媛.江苏省县域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