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InDoc双击此处键入本章题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结果加重犯未遂的刑法浅析
1.引言 4
2.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探究 4
2.1结果加重犯的概念 4
2.2结果加重犯的学术观点 4
2.2.1最广义说 4
2.2.2广义说 5
2.2.3狭义说 5
2.3结果加重犯的本质与构成 6
2.3.1结果加重犯的本质 6
2.3.2结果加重犯的构成 7
3.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8
3.1关于结果加重犯未遂的研究现状 8
3.1.1国外刑法学界的研究现状 8
3.1.2我国刑法学界的研究现状 9
3.2笔者观点 10
3.3结果加重犯未遂的不同类型 10
3.3.1加重结果出现,基本犯罪未遂的情形 11
3.3.2基本犯罪既遂,加重结果未出现的情形 12
结语 12
文献参考 14
致谢 15
1.引言
结果加重犯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各国法律之中,在我国刑法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学者们对结果加重犯的本质以及其是否具有未遂的犯罪形态的看法不尽相同。
在刑法学界,大家一般认为结果加重犯是行为主体实行的符合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且达到了更严重的法益侵害结果,刑法对此造成的超出基本犯罪构成的加重结果处于更加严重的法定刑的一种犯罪形态。在刑法学界中,大陆法系对结果加重犯的理论研究已经趋于成熟,特别是德日刑法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和剖析结果加重犯,极大丰富了该概念的理论。与之相比,我国刑法学界对结果加重犯理论的研究,还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
关于结果加重犯有着诸多争议,其中又以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问题为代表。由于结果加重犯在我国刑法规定中并无统一外观和形态,因此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量刑的适用上也存在一些争议。虽然我国刑法学界理论一直在丰富,一直指引着司法实践,但由于并未形成通说,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各有不同。
2.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探究
2.1结果加重犯的概念
因为在不同法系和不同国家中对结果加重犯的立法角度不同,对其内涵外延的理解也不同,其作为一个特殊的法学概念和犯罪形态,在理论学界的争议一直很大。各国学者对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具有各自的理解和看法,在不同学者的理解角度下,理论界对结果加重犯做了多种阐述和理解,因此形成了多种学说。
2.2结果加重犯的学术观点
2.2.1最广义说
这种学说又被称为故意过失偶然说或单一形态论,在这种学说理论下的结果加重犯,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态度,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又或者是偶然,都不放在结果加重犯的构成框架内。只要犯罪人的行为在自然科学的客观角度下导致了加重结果的出现,那么结果加重犯就可以被认定。德国学者RadBrunchy所认为的结果加重犯是指“具有加重刑窃效果的一系列犯罪”转引自李邦友.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综述.[J]《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66页
。综合来说,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一个基本犯罪既遂标准之外的法律规定的加重结果,而法律又将该加重结果作为法定刑升格的条件。这种学说不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考虑在内,只要行为满足犯罪的客观要件,就可以直接使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由于该学说下的结果加重犯的适用太过的宽泛,且不考虑主客观相统一,单纯的将自然科学中的无前者则无后者的客观因果关系适用于刑法的因果关系,已经逐渐被刑法学界淘汰。
2.2.2广义说
广义说是在最广义学说上加以限制形成的另一种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结果加重犯应该把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对于加重结果的出现行为人应当具有一定认识或预料的可能。这种学说认为,结果加重犯的构成中行为人的主观是故意或者过失都可以,并且故意或者过失不仅是对基本犯罪,对加重结果的出现也可以是故意或过失。其他以单纯的加重结果出现就认定为结果加重犯的情形并不被考虑进来。随着时间流失和刑法学界理论的发展,该种学说也受到了大家的质疑。
2.2.3狭义说
狭义说目前是学界支持人最多的学说。狭义说不仅把行为人的主观因素作为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件,并且把行为人关于基本犯罪主观因素和对加重结果出现主观因素都进行了限制。狭义说的学者们认为构成结果加重犯的犯罪模型只有一种,就是行为人去追求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发生,即在主观上对基本犯罪是故意,对加重结果的发生持过失态度,也就是说行为人虽然主观故意实施了基本犯罪的行为,但后续发生的加重结果并不在其故意的范围内。行为人故意实施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对加重结果的出现持过失态度。
以上学说除了最广义说由于太过广泛被淘汰之外,其他学说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各个学说之间差异明显,理论知识研究者们对基础理论有着不同理解和看法,无法相互调和。笔者支持狭义说。
2.3结果加重犯的本质与构成。
2.3.1结果加重犯的本质
理论界研究结果加重犯时,一般都会从研究由其本质入手。又因为结果加重犯所具有的特殊性,导致学界不同学者对结果加重犯的本质具有不同的认识,论证其本质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有的学者侧重于论证结果加重犯的构成,有的学者认为应当把重点放在结果加重犯在司法实践中加重处罚的合理性。对于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所以产生了以下三种学说。
(1)单一形态论
“单一形态论”是最早出现的理论,这体现了学术界对结果加重犯本质的最初始认识。在这种理论下,加重结果仅仅是法律另行附给基本犯罪的条件。加重结果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因素,仅看加重结果是否已经发生。在这种学术下,单纯以基本犯罪为先决条件来确定结果加重犯的存在与否,结果加重犯的既遂需要依附于基本犯罪的既遂。“单一形态论”把基本犯罪与结果加重犯整体有机合并在了一起。结果加重犯在罪数形态上只能是单纯的一罪。基本犯罪既遂与否决定了结果加重犯是否既遂。换句话说,就是以加重结果出现为前提条件时,基本犯罪如果是既遂,结果加重犯就属于既遂;基本犯罪是未遂,结果加重犯就就也是未遂。
(2)复合形态论
由于“单一形态论”的理论漏洞较大,“复合形态论”应运而生。相比于“单一形态论”,“复合形态论”将基本犯罪和加重结果分开考虑,作为不同的犯罪来进行分析。其主要认为要将行为人对基本犯罪的主观和对加重结果出现的主观态度都要进行考虑。当基本犯罪行为导致加重结果出现时,行为人的主观对加重结果的出现是故意时方能作为结果加重犯的定罪依据。“复合形态论”限制了在“单一形态论”下的结果加重犯的适用范围,排除了加重结果偶然发生情形下仍然认为是结果加重犯的情形,从保护人权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复合形态论”也不完美,所以还是有一些学者持反对观点。
(3)危险性理论
因“单一形态论”与“复合形态论”都不能准确的阐述结果加重犯的本质,所以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这就是“危险性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刑法把加重结果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的原因在于,这类犯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施这类犯罪中的基本犯罪对更严重的后果产生了具有高度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的出现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实行这种行为带来的法益危险性大于一般的犯罪行为,并且对引起严重的损害结果具有高度可能性。但危险性理论所强调的是基本犯罪行为自身具有的危险性,而非必然引发的危险结果。从一般理论角度入手,行为人在实施基本犯罪行为时,应当对这种高度盖然性加重结果的发生有注意义务,以避免加重结果的出现。正基于此,在“危险性理论”下的“狭义说”,也被称为“新复合形态说”或“以危险性说为基础的过失说”。在这种学说下,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都只是加重处罚的条件之一。笔者赞同这种观点。下文所用的也正是此种观点。
综上,结果加重犯的本质可以概况为,行为人对实施的具有高度可能引起加重结果的基本犯罪主观持直接故意,且对加重结果的产生在主观上至少持有过失。形式上可能有数个犯罪的构成,但仍是实质的一罪。
2.3.2结果加重犯的构成
关于结果加重犯的构成,学术界观点还是比较统一的,包括基本犯罪行为、基本犯罪行为了产生客观加重结果、加重结果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大多数学者对于结果加重犯本质的认识不同的争论是在于结果加重犯中基本犯罪的客观反面还有行为人犯罪时的主观态度上
1.结果加重犯中基本犯罪的客观方面
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行为不能是一个简单的一般违法行为。因为如果仅仅是一般违法行为那么结果加重犯的适用就太过宽泛,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在基本犯罪中,对于结果加重犯是否能够由结果犯的基本犯罪构成,学界几乎没有争议。但对于危险犯和举动犯是否可以构成基本犯罪,学界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结果加重犯之所以被称为结果加重犯,原因在于有轻结果的出现。如果没有轻结果的话重结果也就无从说起。而笔者认为,行为犯和危险犯也可以作为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
(1)行为犯可以成为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
行为犯在刑法理论中是一种以完成一定危害行为,作为犯罪既遂的必要标准的犯罪形式。徐逸仁教授认为,如果某一犯罪的既遂以一定的危害行为的完成为必要标准,则此种犯罪属于行为犯。徐逸仁:《故意犯罪阶段形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行为犯不是没有犯罪结果,只是刑法并不以其造成的犯罪结果为开始刑罚的条件。如果行为犯的基本犯罪行为对引起更大的法益侵害结果具有高度危险性时,那么不将加重结果出现的原因归结到前面的基本犯罪行为,而是以其他罪名进行想象竞合或数罪并罚,那么从保护人权的角度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公正的法律评价。
(2)危险犯可以成为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犯罪
危险犯与结果犯有着很大区别,当行为人的犯罪行为造成了对法益侵害的危险时,刑法就会惩罚这种行为。即当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严重危险时,就可以认定为犯罪的既遂。危险犯之所以被称为危险犯,就是因为其具有高度可能带来严重的犯罪结果。一个高度可能性就已经认定为犯罪既遂,举重以明轻,如果危险犯的犯罪行为产生了损害结果的话,当然可以作为结果加重犯中的加重结果进行刑法上的评价。
2.结果加重犯中基本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行为中另一个要件就是行为人的主观,“加重结果的罪过是结果加重犯理论中最为复杂但又最为关键的问题。”李长明:《结果加重犯未遂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加重犯中行为人的主观态度是学者们最大的争议点。不同学说对此观点不同,广义说无论是基本犯罪还是加重结果对行为人来说都一样,主观故意或过失都可以作为结果加重犯构成的要件。而狭义说认为行为人能够成立结果加重犯的犯罪模型只有基本犯罪主观态度是故意,对加重结果的主观态度只能是过失。笔者认为,如果要构成结果加重犯,那么对于基本犯罪只能持故意的主观态度。由于行为人对于基本犯罪的主观态度是过失,那加重结果的发生不属于行为人意志范围只能,应当归结于过失的基本犯罪产生其他危险没有消除。对加重结果发生的评价应当归结于对过失犯罪产生的危险未消除,在法律评价上并不能归结于过失的基本犯罪。所以基本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应当是故意而非过失。
3.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3.1关于结果加重犯未遂的研究现状
由于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并没有确定的说法,构成结构又十分复杂,所以在不同法学家眼中,结果加重犯的本质与特征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因此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顺理成章成为了结果加重犯中诸多问题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结果加重犯未遂形态是否存在、未遂存在的理论空间、以及何种形态的未遂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未遂等问题学者们也都是众说纷纭。
3.1.1国外刑法学界的研究现状
“日本通说及司法判例偏向于反对结果加重犯具有未遂形态,主张以加重结果是否现实发生为判断基准,若现实发生则直接认定既遂,反之,则不在结果加重犯命题内考虑加重结果没有出现的情况。”参见邓毅丞著:《结果加重犯的基本原理与认定规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229页。
在日本学界中支持结果加重犯未遂存在与否定说分庭抗礼,但其内部也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行为人主观上追求或者放任加重结果出现而实行了犯罪行为,即使加重结果并未如行为人意志出现,也应当认定为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吕静:《结果加重犯未遂争议及认定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
牧野英一以犯罪人的主观态度不同,将结果加重犯分为三种,故意、过失、偶然。参见张明楷著:《未遂犯论》,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国·成文堂联合出版1997年版,第17页。
有一种观点认为,基本犯罪的未遂必须作为结果加重犯未遂的前提条件,并且当基本犯罪未遂时,加重结果发生。平野龙一认为,结果加重犯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递进式,即加重结果必须以基本犯罪为基础,无前者就无后者。典型如故意伤害罪。另一类被称为独立式,即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结果相互独立,给不同法益带来了危险,即基本犯罪结果发生与否与加重结果的发生并无联系。典型如强奸致人死亡,即想要实施强奸行为,在控制被害人时发生了至其死亡的加重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基本犯罪尚未既遂,结果加重犯也应当可以被认定为未遂。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对加重结果的出现主观上必须是过失。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过失。“认为只有因不注意、轻率而使加重结果现实化时,才归属结果加重犯这一类别”吕静:《结果加重犯未遂争议及认定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
日本学者们对结果加重犯未遂的理论研究已经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但并没有哪一种观点呈现压倒性,所以这个争议还未停止。主要问题在于,肯定说与否定说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但每一个学说都有其不完美之处,面对结果加重犯未遂这样复杂的问题,应当慎之又慎,反复思考,以期对刑法理论有所完善。
3.1.2我国刑法学界的研究现状
(1)否定说:
持否定说的学者们提出,
第一、从结果加重犯的命名上看,只能在加重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形下,才能进行考虑结果加重犯。当加重结果已经发生,那么加重结果的未遂情况就没有存在的理论空间。
第二、“加重结果并非单纯启动处罚的条件,而是结果加重犯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马克昌:《结果加重犯比较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因此有学者认为如果加重结果的出现不是由行为人的过失导致的,那么则应当按照其主观追求的结果定罪处罚,不必将结果加重犯与一般结果犯分开讨论。因此加重结果的出现只能在行为人主观过失时,过失犯罪以结果或危险状态发生为要件,那么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也就没有了理论基础。
(2)肯定说:
持肯定说的学者们认为,应当从未遂的角度出发,如果行为人主动追求加重结果出发,加重结果并没有如行为人主动追求的那样发生,就可以被认为是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张明楷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行为人如果主动追求加重结果的发生,加重结果又没有出现,那么对结果加重犯的停止形态应当认定为未遂。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页
3.2笔者观点
笔者支持肯定说,但也应当分情况讨论。
1.基于结果加重犯的狭义说,行为人对基本犯罪主观上应当持故意,而对加重结果的出现只能持过失的心态。但我们又可以将基本犯罪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犯罪行为另一种是复合犯罪行为。
当基本犯罪是单一犯罪行为时,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结果呈递进关系,侵害的法益只有一个,便只有程度轻重的区分,并无法益上的不同。行为人的基本犯罪所带来的法益侵害,是加重结果发生的唯一原因。在此情况下过失的加重结果只有发生与否,并无未遂形态的存在空间。因为其没有未遂停止形态构成的三要件理论存在空间,即不存在着手、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未得逞。典型如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人对受害人的死亡结果持过失心理,该死亡结果是由基本犯罪的伤害行为递进而来,死亡结果并无未遂存在的空间。所以在单一犯罪行为下,没有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在复合犯罪行为中,犯罪人对加重结果造成的法益侵害的危险来源于基本犯罪中对不同法益的侵害。在该种犯罪行为框架下,基本犯罪的结果与加重结果属于相互独立,两者间并无叠加或递进关系。因为基本犯罪中存在着对其他法益的危险性,所以行为人对此加重结果的出现并不是主动追求而是过失,但由于行为人故意实施基本犯罪行为,未遂的停止形态就有理论上存在的空间。典型如:强奸致人死亡,行为人对被害人不仅侵犯妇女的性自由权,同时给受害人的生命权或健康权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侵害,具有危险性。而性自由权与生命健康权属于不同法益,在此复合犯罪行为中同时侵害了两种法益,且主观上都是故意,那么对强奸致人死亡则就有结果加重未遂的理论空间。
2.基于按照结果加重犯广义说,笔者认为,(故意)基本犯罪+(故意)加重结果这种情况下当然存在着结果加重犯的未遂,无需考虑犯罪行为是否是单一行为或复合行为。(故意)基本犯罪+(过失)加重结果,这种情况下就是狭义说所认定的结果加重犯模式,需要区分基础犯罪行为是单一犯罪行为或复合犯罪行为。而基本犯罪的发生是主观过失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并无结果加重犯未遂的存在空间。
综上所述,在基本犯罪既遂情形下,只有在(故意)基本犯罪+(故意)加重结果、复合犯罪行为下(故意)基本犯罪+(过失)加重结果的情形存在着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加上基本犯罪未遂的情形,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的存在情形有:基本犯罪未发生的未遂、加重结果未发生的未遂。
3.3结果加重犯未遂的不同类型
3.3.1加重结果出现,基本犯罪未遂的情形
当加重结果出现,基本犯罪未遂时,需要考虑犯罪行为是单一行为还是复合行为。经上文论述,若是单一的犯罪行为,该情形下并无结果加重犯未遂形态的存在空间。因为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结果是递进关系,对单一法益侵害只有程度之分,加重结果的出现必须依赖于基本犯罪结果的发生。丸山雅夫认为,结果加重犯要考虑基本犯罪的犯罪结果。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基本犯罪是否既遂对结果加重犯成立与否有着重要影响。德国学者耶塞克提出,行为人的故意基本犯罪尚未既遂时,因过失导致了更严重的加重结果,该加重结果不以基本犯罪的既遂结果为前提要件,并且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行为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时,可以将这种情况作为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参见邓毅丞:《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判断——以被害人行为的介入为例》,载《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2期。
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当加重结果已经发生,那么结果加重犯是否未遂取决于基本犯罪是否未遂。加重结果尚未出现时,则不存在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3.3.2基本犯罪既遂,加重结果未出现的情形
在基本犯罪既遂情形下,只有在(故意)基本犯罪+(故意)加重结果、复合犯罪行为下的(故意)基本犯罪+(过失)加重结果下存在着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故意的加重结果未出现时李邦友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犯罪构成的要件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要件全部成立,也包括修正的要件成立。构成要件的充分并不一定导致犯罪既遂,只有符合刑法中规定各条款的构成要件充分,才能确定犯罪既遂。行为人主动追求加重结果发生,但由于其他情况加重结果未发生,虽然没有符合所有的关于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件,但已经符合了修正下未遂的构成要件充分要求。李邦友著:《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而在复合犯罪行为下的过失加重结果也存在着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从过失犯罪的角度来说,并没有未遂形态出现的可能。但由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一个复合行为,那么对于该犯罪行为就应当更进一步分析。复合犯罪行为中,行为人虽然只是实行了一个犯罪行为,但却给不同法益造成了现实紧迫的危险,行为人虽然对加重结果的出现持过失,但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具有故意。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也存在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结语
结果加重犯的理论虽然在刑法学界中只是一个小分支,但研究结果加重犯未遂的停止形态在保护人权和给予犯罪人准确的法律评价上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就有了研究的必要。
我国刑法界对于结果加重犯未遂的理论还不够完善,各种学说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争议还并没有结束。笔者认为,对该理论的研究应当立足于我国刑事立法,面向司法实践,修正理论的不足之处,推动刑法理论的进步,给行为人的行为一个客观公正的法律评价。
经过以上论述,笔者的观点是应当存在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但其未遂应当满足几个条件。一、基本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不能是过失犯罪;二、加重结果不具备完整的既遂要件。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分别有:基本犯罪既遂下的对加重结果发生具有直接故意,或是复合的基本犯罪下过失产生加重结果;以及加重结果出现时,复合基本犯罪行为未遂。
在之前,结果加重犯只存在其成立与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业产品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沿海货物运输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试卷
- 天然气行业国际合作的法律环境考核试卷
- 石油钻采设备润滑油脂的选择与应用考核试卷
- 建筑物安全标识系统考核试卷
- 相关方管理中的组织文化塑造与传播考核试卷
- 海洋生物技术前沿与应用考核试卷
- 毛皮制品加工客户服务与满意度考核试卷
- 2025标准租赁合同协议书【典范】
- 2025选调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考前通关必练题库-含答案
- 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梯维保管理体系手册
- 《110kV三相环氧树脂浇注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 2022-2023(2) 大学英语2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外研版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投资人基本情况登记表(自然人股东)
- 江西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变形监测安全协议书范文
- 血液透析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2024)解读
- 图文制作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太阳能热水器设计与安装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