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创造性思维素养目标1.能够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2.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逐步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3.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情境预设同学们,请你们从下面四位作者中选出一位与其他三位不同的作者,并说明理由。A.高尔基B.何其芳C.冰心D.韩愈①选A,是因为。

②选B,是因为 。

③选C,是因为 。

④选D,是因为 。

同学们的回答都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通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只有拥有创造性思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导学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准备一些从不同角度来看、从不同侧面思考都会出现不同结果的题目,在课堂上投影出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地进入角色。【预习导学】【走近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背景介绍: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结果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个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想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 渊()博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词语。(1)汲取:(2)推敲:(3)根深蒂固:(4)孜孜不倦:(5)一事无成:(6)持之以恒:(7)不言而喻:(8)轻而易举:(9)锲而不舍:3.通读全文,完成填空。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即,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如此,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答案】1.dìzījíyuānhéngyùqiè2.(1)吸取。(2)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3)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4)勤奋努力,不知疲倦。(5)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6)长久地坚持下去。(7)不用说就可以明白。(8)形容事情很容易做。(9)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形容有恒心,有毅力。3.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读课文,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1.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案】1.文章由一个选择题入手,告诉人们探求事物不要满足于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并通过阐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特点,号召人们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探求新思路,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2.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对待任何事物都应具有创造性思维。任务驱动二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理清文章思路,探讨本文结构如何划分。·导学建议·可以让小组合作讨论,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联系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教师巡视,适时给予指导。一课一法分析论证过程与文章结构1.分析论证结构。议论文常见论证结构一般为以下模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其他结构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式,如: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具体还是要根据文章实际情况,做出最后定论。2.分析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就是将文章论证结构进一步具体化,例如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论题,通过哪些论证方法展开论证,最后是归纳还是深化中心论点等。【答题格式】本文首先提出了……(论题或中心论点),通过……(相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最后……(归纳或深化中心论点,或得出结论)。2.读课文,明确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导学建议·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找寻论证方法,然后集中整理、讨论,最后确定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段落,分析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再次明确,材料服务观点、材料证明观点,二者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来。(2)举例说说某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品读文中运用设问修辞的句段,品味语言特色。·学习小助手·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特征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导学建议·教师可明确指出文中运用设问的句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作用。【答案】1.(1)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由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的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接着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原因是“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紧接着又引申出问题:“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并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回答。先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结论,并分析这个结论。实际上自以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是自我压制;而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则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像贝多芬、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等杰出人物也都如此。总之,“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使之变为现实。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2)文章的结构划分。第一层为第1~3段,第二层为第4~12段,第三层为第13段。2.(1)举例论证:谷登堡的事例(第7段);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8段)——都是从社会科学方面设例。引用论证:第5段和第10段。(2)示例:第7段运用举例论证,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3.示例:①文章开篇对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②第4段结尾:“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晰。任务驱动三读课文,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1.通过【合作探究】,领会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2.结合实际,谈谈该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3.头脑风暴:除了可以用来书写、绘画,铅笔还可以有哪些用途?【答案】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的。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于生活。2.示例:①展开“幻想”的翅膀;②培养发散性思维;③发展直觉思维;④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⑤培养强烈的求知欲。3.示例:制作工艺品、作为引火工具、作为测量工具、作为野外遇险的生存工具……备选问题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2.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关键在哪里?3.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答案】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如果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找到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2.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