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考试卷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考试卷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考试卷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考试卷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2022六上·保德期中)读句子,写词语。

(1)街上的灯已经xīmiè了,月亮xiānkāi夜幕的一角,万物静静地披上银纱。

(2)在mídǐshàngwèi公布之前,你们的想法都只能是猜测。

(3)这个shānjiàn刚刚经历了一场bīngbáo的袭击,看起来有点狼狈。

(1)熄灭;掀开

(2)谜底;尚未

(3)山涧;冰雹

拼音;词形

(1)“熄灭”的“熄”不要写成同音字“息”,“掀开”的“掀”不要写成形近字“欣”。

(2)“谜底”的“谜”不要写成同音字“迷”,“尚未”的“未”不要写成形近字“末”。

(3)“山涧”的“涧”不要写成同音字“间”。

故解析为:(1)熄灭、掀开;(2)谜底、尚未;(3)山涧、冰雹。

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2022六上·保德期中)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次数数据礼数凑数

B.尽管尽力尽头尽情

C.关卡卡车发卡哨卡

A

拼音

A.相同。数:读“shù”,意思有:数目;几;几个;天数;命运。读“shǔ”,意思有:点算;比较起来最突出。故“数”均读“shù”。

B.不同。尽:读“jìn”,意思有:完毕;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竭力做到;都,全。读“jǐn”,意思有:极,最;力求达到最大限度。故“尽”分别

读“jǐn”"jìn”“jìn”"jìn”。

C.不同。卡:读“kǎ”,意思有: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把人阻挡住。读“qiǎ”,意思有: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夹东西的器具。故“卡”分别读“qiǎ”“kǎ”“qiǎ”“qiǎ”。

故解析为:A

考查了多音字组词,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3.(2022六上·保德期中)下面词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严厉的话语激烈的战斗目不转睛地看着

B.狡猾得敌人优美的风景前功尽弃的草地

C.豁开的裂缝鲜艳的红旗跌跌撞撞地奔跑

B

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述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动词+得+形容词(或补充成分),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A、C正确。B.有误,“狡猾的敌人”中间应用“的”。“前功尽弃”和“草地”不搭配。

故解析为: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4.(2022六上·保德期中)对《丁香结》一文的标题理解正确的是()

A.以此为题,突出了对香结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标题一语双关,既描绘了丁香花苞的形态,又暗指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儿。

C.丁香花是一种特殊的花,开花之前花苞先打结。

B

课文内容理解

在《丁香结》这篇课文中,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故标题“丁香结”—语双关,既描绘了丁香结花苞的形态,又暗指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儿。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及作用的分析。标题是标明文章或作品内容的概括性语句。通常指概括全篇内容的,有时也指概括段落内容的。

5.(2022六上·保德期中)下列词语中的“发”与“千钧一发”中的“发”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心细如发B.整装待发C.旧病复发

A

字义

一字多义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发:头发。

A.相同。心细如发:形容极其小心谨慎,考虑周密。发:头发。

B.不同。整装待发:整理行装,等待出发。发:出发。

C.不同。旧病复发:指旧有的疾病又发作了。也比喻老毛病、l旧缺点又犯了。发:发生,发作。

故解析为:A

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2022六上·保德期中)关于阅读,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读书时可以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B.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C.读书要认真,切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所以不管读什么文章或出于怎样的阅读目的,都要逐字逐句弄懂它的意思。

C

文学文化常识

A、B说法正确。

C说法错误。读书要认真,切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但在读书时,要根据文章和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如果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对那些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故解析为:C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积累的阅读方法,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7.(2022六上·保德期中)选出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尽管没有调料,可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B.你只有亲自去参观故宫,才可以真正领略这一建筑群宏大的规模和统的布局。

C.之所以当时消防器材不全及灭火水源不足,是因为大火烧了两天才被扑灭。

C

词汇运用

A、B正确;

C.有误,因果颠倒,应该是“因为当时消防器材不全及灭火水源不足,所以大火烧了两天才被扑灭。”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2022六上·保德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渔夫说,我们怎么会熬不过去呢?(改为陈述句)

(2)我们离敌人太近了。(改为夸张句)

(3)他不说话,乱哄哄的盯着人们。(修改病句)

(4)老师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5)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感叹句句)

(1)渔夫说,我们会熬过去的。

(2)我们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4)一脸严肃的老师径直向我走过来。(参考例句)

(5)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可真令人惊叹啊!

修改病句;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1)考查了改写陈述句。“会”改为“不会”,去掉“怎么、呢”,问号改为句号。

(2)考查改写夸张句。“太近了”改为“咫尺之遥”。

(3)考查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把“盯着”放在“乱哄哄的”的前面。

(4)考查了扩句。添加修饰语。用“我们的语文”修饰“老师”,“快速地”修饰“走过来”。

(5)考查了改写句子。把双重否定句改为感叹句:“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真令人惊叹啊”,句末用感叹号。

故解析为:(1)渔夫说,不会熬不过去。(2)我们离敌人咫尺之遥。(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4)我们的语文老师快速地走过来。(5)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真令人惊叹啊!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述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使句子具体,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5)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9.(2022六上·保德期中)按要求写词语。

(1)今年是虎年,请写出两个含有“虎”字的四字词语。

(2)写出两个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

(1)龙腾虎跃;狐假虎威

(2)井然有序;浑然天成;恍然大悟;安然无恙

词形

(1)含有“虎”字的四字词语:龙腾虎跃;狐假虎威;虎背熊腰;虎头虎脑等;

(2)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井然有序;浑然天成;恍然大悟;安然无恙等。

故解析为:(1)龙腾虎跃;狐假虎威(2)井然有序;浑然天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10.(2022六上·保德期中)国学知识间。

(1)在风和日丽的一天,到孔子曾待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这两句话描绘的是朱熹《春日》中的诗句:,。

(2)贺知章回到家乡以后,家乡的孩子们之所以把他当作客人,他在《回乡偶书》中是这样说的:,。

(3)写出含有“清风”两字的诗句:,。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1)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2)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故解析为:(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本题老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的积累以及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1.(2022六上·保德期中)课文大观园。

(1)《竹节人》通过写、、,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故宫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钩记录着,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永垂不朽。

(1)做竹节人;玩竹节人;找竹节人

(2)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3)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

课文内容理解

(1)《竹节人》通过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中写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选自《金色的鱼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故解析为:(1)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2)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老班长的英雄历程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

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上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二、课内阅读。(24分)

(2022六上·保德期中)现代文阅读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_____(zhàzhā)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_____(xìngxīng)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_____(lùlòu)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仔节人被一把抓去。

1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13.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鏖战犹酣:

虎视眈眈: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选文所写的事。

16.读了选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12.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3.zhā;xìng;lù

14.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5.由于下课玩儿竹节人太入迷了,上课接着偷玩时被老师抓住了。

16.我感受到了玩儿竹节人的热闹场面,也感受到同学们玩儿竹节人时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记叙文阅读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准确识记字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综和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的要求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2.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黑虎擒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都是武术招式的名字。“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锤”是拟声词,这是孩子们自己给竹节人游戏配的音。词语后面都用感叹号。

故解析为: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3.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咋咋呼呼:形容吵闹或者说的话没有意思。词中“咋”应读“zhā”,没有“zhà”的读音。兴:[xīng]兴盛;流行。[xìng]兴致;兴趣。意兴:意思、兴味。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xìng”。露:[lù]没有遮蔽或在屋外。[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暴露无遗:是指某物显现出来,完全没有遗留。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lù”。

故解析为:zhā;xìng;lù

14.考查词语的解释。“鏖战犹酣”的意思是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虎视眈眈”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的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故解析为: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的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15.考查概括文段内容。阅读选文内容可知,文段写了:①“我们”想象竹节人的动作,给游戏配音。②同学们围观竹节人搏斗。③“我”和同桌上课偷玩竹节人。④写后面的同学国观行节人被老师看破。⑤写“我们”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

故解析为:由于下课玩儿竹节人太入迷了,上课接着偷玩时被老师抓住了。

16.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连用五个短句,五个感叹号,以及后两句的反复,营造出—种热闹、激烈的气氛,感受到了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入迷,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故解析为:我感受到了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和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2022六上·保德期中)课外阅读。

罗盛教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齐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拿)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_____

(放扔),一_____(弯哈)腰,直_____(冲跑)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

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最终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7.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消耗殆尽:

深情厚谊: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请分析第二自然在文中的作用。

20.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1.读了这个故事,请你对罗盛教说几句话。

17.全部消散损耗完。本文指力气全部用完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18.罗盛教拼尽全力救出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为下文做铺垫。

20.抓;扔;弯;冲

21.罗盛教,虽然你离开了我们,但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永远想念你,永远怀念你。(参考示例)

记叙文阅读

(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综和即可。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了学生选字填上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字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上空。

(5)解答此题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7.考查了词语的解释。消耗殆尽:全部用完。文中指罗盛教体力不支。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文中指朝鲜人民对罗盛教深厚的情感。

故解析为:全部消散损耗完。本文指力气全部用完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18.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讲述了1952年1月2日,罗盛教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当地老百姓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并把他安葬在了村庄边的佛体祠山。

故解析为:罗盛教拼尽全力救出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考查了句段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描写罗盛教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做铺垫。

故解析为:为下文做铺垫。

20.考查了字词的辨析。抓: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拿: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结合语境和词义,应填“抓”。放:解除约束,使自由。扔:抛弃;丢。结合语境和词义,应填“扔”。弯:屈曲不直。哈:弯。结合语境和词义,应填“弯”。冲:很快地向前直闯。跑: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结合语境和词义,应填“冲”。

故解析为:抓;扔;弯;冲

21.考查了语言表述能力。可以围绕罗盛教舍己为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表述对其的赞美之情,解析不唯一,语言通顺合理即可。如:读了罗盛教的故事,我想对他说:你是中华人民的好儿女,你有国际主义的精神,为了救朝鲜的小朋友,献出了你年轻的生命,你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

故解析为:罗盛教,虽然你离开了我们,但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永远想念你,永远怀念你。

三、习作。(30分)

22.(2022六上·保德期中)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要求450字左右。

⑴未来会是更加精彩的世界,未来的你可能有着和现在不一样的生活,发挥想象,围绕“未来”写一篇作文,可以具体到自己的事业、生活、外貌等,题目自拟。

⑵回顾这六年的校园生活,你一定经历了许多事,或高兴、或得意、或伤心、或遗憾;也遇到了许多人,他们或亲切、或严厉、或熟悉、或陌生……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了哪些进步?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我不再任性当你饥饿时,她会为你盛—碗香喷喷的米饭;当你口渴时,她会为你倒一杯热乎乎的蜂蜜水;当你孤独时,她会默默地陪伴你;当你无助时,她会循循善诱地开导你,这就是她——妈妈。

从小到大,我总是那样不懂事,只顾自己的感受,却没有看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默默支持你的人,而那个人,就是我们最依赖,最善良,最伟大的天使,她——就是我们的母亲。虽然那已是陈年往事了,但至今我记忆犹新

那天,我放学回家,满腹牢骚地说:“妈,这地怎么这么脏呀你为什么不扫一扫呀!”谁知,母亲竟毫不怨怒:“好,好,好!我的宝贝,妈妈待会就扫。”但那时,我却若无其事。

晚饭时,我坐在桌子旁,看着眼前这些鱼我就想吐。妈妈刚好帮我盛了—碗饭过来,我生气地说:“妈,这什么菜呀这么难吃,我要吃面条加鸡蛋。”妈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作为一个学生怎么可以挑食呢来,来,把这饭吃了才会长得像长颈鹿—样高。”我不甘心地说:“我就要吃面条加鸡蛋,就要

吃!”妈妈舍不得我饿着,只好又去和厨房打交道,而我正在—旁乐呵呢!

妈妈很快就把我的面条烧好了,端到我的面前。正当我享受这美味大餐时,一转头发现妈妈自己却在一旁喝粥,嚼萝卜干,我天真地问:“妈,您为什么要喝粥,而不吃鱼呢”她依旧笑了笑,随后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完了面条,你再吃点鱼吧!妈妈不吃。”妈妈不经意的几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我忽然心跳加快,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凝视着妈妈嚼着那干涩的萝卜干,我哽咽了:“妈,您还是吃别的吧!来,吃鱼。”妈妈潸然泪下,应了一声:“孩子,你长大了。”

“孩子,你长大了”那是母亲幸福的味道。天下有哪位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长大

是啊,我们长大了,可是我们是不是懂事得太晚了呢我们都有关心母亲的责任,不要让我们含辛茹苦的母亲流下伤心的泪水!

叙事类作文;想象作文

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回顾这六年的校园生活,你一定经历了许多事,或高兴、或得意、或伤心、或遗憾……也遇到了许多人,他们或亲切、或严厉、或熟悉、或陌生……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了哪些进步结合提示语可以发现:此处应填写自己曾经的缺点、错误、失意等方面。因此,不妨可填:孤独、脆弱、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待、懒惰……写作此文,要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在结构的安排上,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在叙写转变过程中,适宜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把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文章的主旨。

文章讲述了自己任性的陈年往事,叙事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自然,把整个过程描写得形象生动具体。最后感悟到“我们都有关心母亲的责任,不要让我们含辛茹苦的母亲流下伤心的泪水”。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学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联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2022六上·保德期中)读句子,写词语。

(1)街上的灯已经xīmiè了,月亮xiānkāi夜幕的一角,万物静静地披上银纱。

(2)在mídǐshàngwèi公布之前,你们的想法都只能是猜测。

(3)这个shānjiàn刚刚经历了一场bīngbáo的袭击,看起来有点狼狈。

2.(2022六上·保德期中)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次数数据礼数凑数

B.尽管尽力尽头尽情

C.关卡卡车发卡哨卡

3.(2022六上·保德期中)下面词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严厉的话语激烈的战斗目不转睛地看着

B.狡猾得敌人优美的风景前功尽弃的草地

C.豁开的裂缝鲜艳的红旗跌跌撞撞地奔跑

4.(2022六上·保德期中)对《丁香结》一文的标题理解正确的是()

A.以此为题,突出了对香结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标题一语双关,既描绘了丁香花苞的形态,又暗指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儿。

C.丁香花是一种特殊的花,开花之前花苞先打结。

5.(2022六上·保德期中)下列词语中的“发”与“千钧一发”中的“发”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心细如发B.整装待发C.旧病复发

6.(2022六上·保德期中)关于阅读,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读书时可以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B.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C.读书要认真,切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所以不管读什么文章或出于怎样的阅读目的,都要逐字逐句弄懂它的意思。

7.(2022六上·保德期中)选出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尽管没有调料,可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B.你只有亲自去参观故宫,才可以真正领略这一建筑群宏大的规模和统的布局。

C.之所以当时消防器材不全及灭火水源不足,是因为大火烧了两天才被扑灭。

8.(2022六上·保德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渔夫说,我们怎么会熬不过去呢?(改为陈述句)

(2)我们离敌人太近了。(改为夸张句)

(3)他不说话,乱哄哄的盯着人们。(修改病句)

(4)老师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5)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感叹句句)

9.(2022六上·保德期中)按要求写词语。

(1)今年是虎年,请写出两个含有“虎”字的四字词语。

(2)写出两个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

10.(2022六上·保德期中)国学知识间。

(1)在风和日丽的一天,到孔子曾待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这两句话描绘的是朱熹《春日》中的诗句:,。

(2)贺知章回到家乡以后,家乡的孩子们之所以把他当作客人,他在《回乡偶书》中是这样说的:,。

(3)写出含有“清风”两字的诗句:,。

11.(2022六上·保德期中)课文大观园。

(1)《竹节人》通过写、、,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故宫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钩记录着,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永垂不朽。

二、课内阅读。(24分)

(2022六上·保德期中)现代文阅读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_____(zhàzhā)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_____(xìngxīng)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_____(lùlòu)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仔节人被一把抓去。

1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13.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鏖战犹酣:

虎视眈眈: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选文所写的事。

16.读了选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2022六上·保德期中)课外阅读。

罗盛教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齐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拿)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_____

(放扔),一_____(弯哈)腰,直_____(冲跑)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

过了好一会儿,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最终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7.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消耗殆尽:

深情厚谊: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请分析第二自然在文中的作用。

20.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1.读了这个故事,请你对罗盛教说几句话。

三、习作。(30分)

22.(2022六上·保德期中)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要求450字左右。

⑴未来会是更加精彩的世界,未来的你可能有着和现在不一样的生活,发挥想象,围绕“未来”写一篇作文,可以具体到自己的事业、生活、外貌等,题目自拟。

⑵回顾这六年的校园生活,你一定经历了许多事,或高兴、或得意、或伤心、或遗憾;也遇到了许多人,他们或亲切、或严厉、或熟悉、或陌生……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了哪些进步?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解析解答部分

1.(1)熄灭;掀开

(2)谜底;尚未

(3)山涧;冰雹

拼音;词形

(1)“熄灭”的“熄”不要写成同音字“息”,“掀开”的“掀”不要写成形近字“欣”。

(2)“谜底”的“谜”不要写成同音字“迷”,“尚未”的“未”不要写成形近字“末”。

(3)“山涧”的“涧”不要写成同音字“间”。

故解析为:(1)熄灭、掀开;(2)谜底、尚未;(3)山涧、冰雹。

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拼音

A.相同。数:读“shù”,意思有:数目;几;几个;天数;命运。读“shǔ”,意思有:点算;比较起来最突出。故“数”均读“shù”。

B.不同。尽:读“jìn”,意思有:完毕;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竭力做到;都,全。读“jǐn”,意思有:极,最;力求达到最大限度。故“尽”分别

读“jǐn”"jìn”“jìn”"jìn”。

C.不同。卡:读“kǎ”,意思有: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把人阻挡住。读“qiǎ”,意思有: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夹东西的器具。故“卡”分别读“qiǎ”“kǎ”“qiǎ”“qiǎ”。

故解析为:A

考查了多音字组词,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3.B

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述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动词+得+形容词(或补充成分),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A、C正确。B.有误,“狡猾的敌人”中间应用“的”。“前功尽弃”和“草地”不搭配。

故解析为: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4.B

课文内容理解

在《丁香结》这篇课文中,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故标题“丁香结”—语双关,既描绘了丁香结花苞的形态,又暗指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儿。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及作用的分析。标题是标明文章或作品内容的概括性语句。通常指概括全篇内容的,有时也指概括段落内容的。

5.A

字义

一字多义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发:头发。

A.相同。心细如发:形容极其小心谨慎,考虑周密。发:头发。

B.不同。整装待发:整理行装,等待出发。发:出发。

C.不同。旧病复发:指旧有的疾病又发作了。也比喻老毛病、l旧缺点又犯了。发:发生,发作。

故解析为:A

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6.C

文学文化常识

A、B说法正确。

C说法错误。读书要认真,切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但在读书时,要根据文章和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如果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对那些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故解析为:C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积累的阅读方法,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7.C

词汇运用

A、B正确;

C.有误,因果颠倒,应该是“因为当时消防器材不全及灭火水源不足,所以大火烧了两天才被扑灭。”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1)渔夫说,我们会熬过去的。

(2)我们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4)一脸严肃的老师径直向我走过来。(参考例句)

(5)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可真令人惊叹啊!

修改病句;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1)考查了改写陈述句。“会”改为“不会”,去掉“怎么、呢”,问号改为句号。

(2)考查改写夸张句。“太近了”改为“咫尺之遥”。

(3)考查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把“盯着”放在“乱哄哄的”的前面。

(4)考查了扩句。添加修饰语。用“我们的语文”修饰“老师”,“快速地”修饰“走过来”。

(5)考查了改写句子。把双重否定句改为感叹句:“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真令人惊叹啊”,句末用感叹号。

故解析为:(1)渔夫说,不会熬不过去。(2)我们离敌人咫尺之遥。(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4)我们的语文老师快速地走过来。(5)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真令人惊叹啊!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述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使句子具体,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5)将陈述句改写感叹句的方法: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啦”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9.(1)龙腾虎跃;狐假虎威

(2)井然有序;浑然天成;恍然大悟;安然无恙

词形

(1)含有“虎”字的四字词语:龙腾虎跃;狐假虎威;虎背熊腰;虎头虎脑等;

(2)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井然有序;浑然天成;恍然大悟;安然无恙等。

故解析为:(1)龙腾虎跃;狐假虎威(2)井然有序;浑然天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10.(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1)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2)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故解析为:(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本题老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的积累以及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1.(1)做竹节人;玩竹节人;找竹节人

(2)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3)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

课文内容理解

(1)《竹节人》通过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中写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选自《金色的鱼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故解析为:(1)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2)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老班长的英雄历程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

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上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2.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3.zhā;xìng;lù

14.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5.由于下课玩儿竹节人太入迷了,上课接着偷玩时被老师抓住了。

16.我感受到了玩儿竹节人的热闹场面,也感受到同学们玩儿竹节人时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记叙文阅读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准确识记字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综和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的要求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2.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黑虎擒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都是武术招式的名字。“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锤”是拟声词,这是孩子们自己给竹节人游戏配的音。词语后面都用感叹号。

故解析为: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3.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咋咋呼呼:形容吵闹或者说的话没有意思。词中“咋”应读“zhā”,没有“zhà”的读音。兴:[xīng]兴盛;流行。[xìng]兴致;兴趣。意兴:意思、兴味。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xìng”。露:[lù]没有遮蔽或在屋外。[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暴露无遗:是指某物显现出来,完全没有遗留。结合语境和词义,应选“lù”。

故解析为:zhā;xìng;lù

14.考查词语的解释。“鏖战犹酣”的意思是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虎视眈眈”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的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故解析为:战斗正在进行,场面十分激烈。;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伺机攫取,形容关注者不放松,不懈怠的关注着被关注的事物。

15.考查概括文段内容。阅读选文内容可知,文段写了:①“我们”想象竹节人的动作,给游戏配音。②同学们围观竹节人搏斗。③“我”和同桌上课偷玩竹节人。④写后面的同学国观行节人被老师看破。⑤写“我们”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

故解析为:由于下课玩儿竹节人太入迷了,上课接着偷玩时被老师抓住了。

16.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连用五个短句,五个感叹号,以及后两句的反复,营造出—种热闹、激烈的气氛,感受到了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入迷,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故解析为:我感受到了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和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17.全部消散损耗完。本文指力气全部用完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18.罗盛教拼尽全力救出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为下文做铺垫。

20.抓;扔;弯;冲

21.罗盛教,虽然你离开了我们,但是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永远想念你,永远怀念你。(参考示例)

记叙文阅读

(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