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高二生物教案8篇_第1页
集合高二生物教案8篇_第2页
集合高二生物教案8篇_第3页
集合高二生物教案8篇_第4页
集合高二生物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合)高二生物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高二生物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变异的类型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2.掌握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3.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4.了解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其成就。(二)能力训练点1.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基因突变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通过例举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四)学科方法的训练点1.前面学习了遗传知识,再学习变异,从而认识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关系,由此形成学生辩证的思维方法。2.学习了利用基因重组可通过杂交方法育种,还应使学生了解利用基因突变可通过化学的方法和物理的方法诱变育种。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概念。[解决方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2)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解决办法]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谈话。五、教具准备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短腿安康羊和正常绵羊图,果蝇的白眼、残翅图,人的白化病图,玉米的白化苗图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镰刀型贫血症红细胞和正常型红细胞比较图,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六、学生活动设计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2.引导学生观察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认识基因突变的实质。3.帮助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七、教学步骤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种类、特点、以及基因突变的原因和诱变育种。能力目标与德育目标体现在教学中。(一)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生物都能产生自己的后代,倘若后代像亲代就是遗传,后代不像亲代出现了差异就是变异。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了解了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NA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等位基因的传递遵循分离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递遵循自由组合规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又与性别有直接关系。总之,遗传的问题很复杂,生物的变异也同样如此。下面学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190第12段。银幕显示自学提纲:1.变异分为哪两大类怎样区别举例说明。2.可遗传变异有哪三种来源检查自学效果。在学生回答了第一问后,强调:遗传的变异不是环境条件影响而引起的性状改变,而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异能在后代中重新出现。提问:通过美容手术,单眼皮能变成双眼皮,这种双眼皮能遗传吗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和提纲中的第二问后,再提问: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间的差异,主要是通过什么产生的(答案:通过基因重组产生。)过渡:基因重组能使后代产生变异是因为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基因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如果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一、基因突变以提问的方式复习旧知识。(1)什么叫基因(2)基因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学生在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后,强调:基因主要是在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提出问题,让学生读书(教材P190P192页上的第一段)。银幕显示自学提纲:(1)基因突变的实质是什么(2)基因突变分为哪两种类型(3)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什么检查自学效果。在学生回答第1问后,银幕显示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图中变化的个别基因在闪烁,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述: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基因突变的实质),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比如,正常色觉变成红绿色盲就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一)基因突变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90上勾画出来。)讲述: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怎样知道基因发生突变了呢银幕显示:短腿安康羊和正常绵羊图。讲述:在1919年,挪威东部一个庄园的羊群中,突然出生一只小羊羔与众不同,它的身体长,腿很短,管理人员对它特别关照,把它养大后,它就成为了一个新品种,取名为安康羊。这个变异个体就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因此,通过表现型就能知道基因突变是否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种类型: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引导学生归纳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广泛性②突变率低③一般有害(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下面的举例讲明。)银幕显示图:果蝇的白眼、残翅,人的白化病,玉米中的白化苗。首先对以上图作一般的介绍。讲述: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从病毒到动植物以及人类都会发生,人类的遗传病基本上都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突变其实也不容易发生,在高等生物中,大约10万到1亿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设问:基因突变能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也能发生在体细胞中,其变异性状都能延续到下一代吗只有发生在性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通过受精作用直接传给下一代。基因突变一般对生物的发育有害,使生物难以生存。比如,人类中的遗传病基本上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有害,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水稻矮杆这一突变性状,在多风高肥地区,可抗倒伏。另外,基因突变能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提高动物的繁殖力。由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不同,基因重组主要是非等位基因组合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的碱基对的增减或更换,产生出遗传物质的新类型,产生了新的基因。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物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过渡提问:基因突变是怎样产生的呢(二)基因突变的原因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银幕显示:正常型红细胞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的性状比较图。讲述: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一旦缺氧,患者红细胞变长成镰刀型,血液的粘性增加,引起红细胞的堆积,导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而出现脾脏肿大,四肢的骨骼,关节疼痛,血尿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银幕显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找原因。①正常人和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为什么不一样②为什么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图中变化的氨基酸和碱基在不停的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强调:镰刀型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的个别碱基发生了改变。提问: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生活的什么时期(可让学生讨论,找出答案。)设问:DNA复制一般是严格的,准确无误的,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讲述:由于在一定环境条件(如射线、化学污染)下或生物内部某些因素(如代谢中产生的过氧化氢)的作用下,DNA复制过程发生了差错,在DN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其结果使原来基因中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了局部的改变,从而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三)诱变育种指导学生读书:1.什么叫人工诱变2.人工诱变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人工诱变和杂交育种一样能创造动植物新品种,除此之外还能创造微生物新类型。国内外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培育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品种。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培育出新的变异菌株,大大增加了青霉素的提取量。现在青霉素能广泛应用于医疗,是人工诱变的一大功劳。在农业方面,我国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了200多个优良品种。比如,东北的黑农5号、6个大豆品种,其含油量比原品种提高2.5%,产量也提高16%。又如,浙江辐音一号早稻,山西太辐19号小麦,黑龙江5号大豆等,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是很有成就的。最后对诱变育种的优缺点进行归纳。(二)总结、扩展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广泛性,在动物界、植物界以及人类,甚至细菌、病毒各种生物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又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布置作业银幕显示:1.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上差异较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影响D.基因分离(答案:A)2.某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开红花,一次开出一朵白花,白花的后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环境影响(答案:A)教材P195中复习题:一、填空题二、选择题。(四)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概念(三)诱变育种八、参考资料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西非与美洲黑人中,我国广东佛山地区也有这种病的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会对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人的生存很不利,但若是杂合体时,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当疟原虫寄生在他们的红细胞时,患者的红细胞便粘附于血管壁,因缺氧而变成镰刀型。红细胞被破坏时寄生虫也被破坏。2.植物的芽变是在植物个体发育较后阶段发生突变的结果,只限于某一性状,其它与原品种一样。通过嫁接(无性繁殖)可把这一新性状保存下来从而培育出新品种。比如,温州早桔均来自于温州蜜桔发生的芽变。高二生物教案2知识目标:理解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描述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了解其原理和条件。了解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能力目标:(1)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能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能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于基因工程操作实例做到能理解、能介绍,从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及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现代先进生物学技术,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贡献,通过把现在所学知识与社会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意义。激起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教学策略教材处理在教材处理上,本节课按照课本知识的编排顺序来进行教学,在过程中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情景的创设来合理过渡,并递进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探究过程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教法学法教法:主要以多媒体演示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情景创设启发式教学法、知识迁移比较教学等方法。学法:观察、理论推导、对比学习、总结归纳、课外延伸探究等方法。媒体选择(1)用flash软件制作的基因文库建立过程的三维动画(2)用flash软件制作的PCR技术过程的三维动画(3)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高二生物教案3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课时)教学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非常神秘,认为生命是特殊物质构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们仍然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铁门碰醒铜母氯)最基本元素: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鲜重)C(干重)观察图表,归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生物体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鲜重)生物体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有机物是蛋白质(干重)思考与讨论1.提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2.提示: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3.提示: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练习基础题1.(1);(2)√3.B。拓展题1.提示: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2.提示:不能。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高二生物教案4一、指导思想经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二、实验目的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三、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经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到达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资料、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我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经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五、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六、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俭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俭的美德、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高二生物教案5一、大肠杆菌1.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________性菌,为________型的肠道杆菌。2.结构:属于________生物。3.用途:是在________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4.与人类的关系:它生活在人类的________中,一般对人________(“有”还是“无”)害。有一些菌株对人体能产生危害,因为它们可以侵蚀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________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答案:1.阴兼性厌氧2.原核3.基因工程4.肠道无肠黏膜毒素泌尿二、细菌的培养和分离1.细菌的培养:(1)细菌的繁殖:细菌以________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________分裂一次。(2)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细菌,需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中,一般用________来转移带菌的培养物。(3)用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菌的差别:接种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类型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时间(单位:小时)培养结果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直接接种培养8h后每毫升培养基中有________个细菌固体培养基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接种(该法还可以用于______)培养10~20h后一个细菌细胞会繁殖成许多个细菌细胞,这些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菌的分离:(1)分离的方法与特点:分离细菌有________和________2种。前者方法简单,后者操作复杂,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易分开。(2)本实验进行大肠杆菌分离,是用________法,就是在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________。答案:1.(1)分裂20min(2)已有细菌的培养物新的培养基接种环(3)几亿划线分离细菌紧紧聚集在一起菌落2.(1)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2)划线分离固体平面划线培养三、灭菌操作1.灭菌操作的原因:为了获得________的培养物,其关键是防止外来________的入侵污染。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________操作。2.无菌操作的条件:(1)首要条件是________必须是无菌的;(2)________必须是无菌的;(3)________的过程必须是无菌的等。答案:1.纯净杂菌无菌2.(1)各种器皿(2)各种培养基(3)菌转移操作四、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1.实验目的:(1)进行大肠杆菌的________,利用________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2)进行大肠杆菌的________,用________培养基进行细菌的________培养;(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2.实验步骤(1)灭菌:用________在________压力下对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________min。(2)自________向________中转移并分装固体培养基:待冷却至______左右,将三角锥形瓶中的______培养基,在______上分装至几个______中,制成______培养基。(3)将大肠杆菌自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中的________培养基中培养:将大肠杆菌用________在无菌操作下接种至三角锥形瓶中的________培养基中,在________摇床振荡培养________,完成大肠杆菌的培养。(4)将菌液在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________分离:从前一步培养得到的菌液中获取菌种,用________以__________法接种至第二步所制得的__________培养基中,在________℃恒温箱中培养________h后观察菌落。(5)菌种保存:在无菌操作下将________用________取出,再用________法接种在________上,________培养________后,________冰箱保存。3.分离实验的结果及相应结论:观察中若看到在________的末端出现________,则表明菌已被分离了。4.大肠杆菌分离的用途:________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________的最简便方法之一。答案:1.(1)扩增液体(2)分离固体平面划线2.(1)高压锅1kg15(2)三角瓶培养皿60℃固体超净台培养皿固体平面(3)斜面三角瓶液体接种环液体37℃12h(4)固体平面划线接种环划线固体平面3712~24(5)单菌落接种环划线斜面37℃24h4℃3.划线不连续的单个菌落4.消除污染杂菌筛选高表达量菌株核心解读1.微生物、细菌与大肠杆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概念内涵:其关系图解见下(2)结构上:三者都是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生物,但是从细胞角度看其结构是不同的,具体如下:2.培养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中有各种物质,为什么选择这些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1)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了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五大营养要素,即水、无机盐、碳源(提供碳元素)、氮源(提供氮元素)和生长因子(不同的细菌需要的各不相同,有物种差异,它主要补充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能力较弱的,但却是生长繁殖必需的物质)。见下表: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定义功能类型化合物类型常用物质碳源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构成细胞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无机碳(自养型微生物用)无机物CO2、NaHCO3、CaCO3等有机碳(异养型微生物用)蛋白质、核酸类牛肉膏、蛋白胨、花生粉饼、明胶、氨基酸等糖类脂质等葡萄糖、蔗糖、淀粉等氮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主要是提供合成原生质和细胞其他结构的原料,一般不作能源无机氮铵盐NH3、(NH4)2SO4硝酸盐KNO3N2空气有机氮牛肉膏、蛋白胨、醇母膏、尿素、明胶等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酵母膏、玉米浆、黄豆饼粉、动植物组织液、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水作用:组成成分;反应介质;物质运输媒体;热的'良导体无机盐作用:维持渗透压、pH等(2)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本实验中大肠杆菌LB培养基配方培养基配方与微生物营养要素的对应关系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氮源、碳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琼脂1g蛋白胨0.5g主要提供大肠杆菌的氮源、碳源需求酵母提取物0.25g主要提供生长因子NaCl0.5g提供无机盐水50mL提供水(3)此外配方中还要注意pH等。3.该实验中这些操作的原因(1)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左右时,才用来转移和分装,制成固体平面培养基,为什么?你用什么简易方法快速估计该温度?因为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中有琼脂,它在98℃以上熔化,在44℃以下凝固,当冷却到60℃左右时,不会因温度过高烫手而不易操作;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使三角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凝固,最终无法转移分装制成新的平面培养基。简易估计温度的方法:可以用手触摸灭菌后的三角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由烫手转为刚刚不烫手时,则说明已经冷却到60℃左右了。(2)进行恒温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恒温培养时,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则会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留在盖子上;如果正放培养皿,则水分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菌落中的菌会随水扩散,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培养皿中的菌落还有可能被盖子上掉落的水给污染。(3)将大肠杆菌用接种环自斜面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为什么接种环必须先深入到斜面冷却后,才能再取斜面上的菌体?接种环在取菌体前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一直灼烧至红,温度很高,若不冷却就直接用其取斜面上的菌体,菌体可能因为接触高温接种环而死亡,导致大肠杆菌的转移培养失败。(4)用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中,第一次和随后的几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它们的原因一样吗?在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这又是为什么呢?虽然每次灼烧都是为了灭菌,但所灭的菌种和原因却不一样。灼烧接种环的时间消灭的菌体原因第一次划线前其他杂菌防止其他杂菌的侵入而造成污染随后的几次划线前上次划线结束后残留在接种环上的实验菌(本实验为:大肠杆菌)为了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最终获得单个菌落,实现菌的分离最后一次划线结束后为了防止实验菌残留于接种环而污染环境和感染实验人员(5)用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时,每次的划线是怎么样的?对随后的划线的起点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这样要求呢?每一次的划线依次的2次划线之间的关系各次划线的分布图形辅助理解划线的要求不能出现线条的重叠第二次以及随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这样要求的原因使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因为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有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单菌落若相连,则可能最后一次划线末端处的细菌与第一次的叠加,细菌的数目不是最少的,不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将很难获得单菌落4.消毒与灭菌一样吗?概念常用方法应用的范围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6min一般物品巴氏消毒法: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化学药剂消毒法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酒精灯火焰接种工具的灭菌干热灭菌:160~170℃下灭菌1~2h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5.本实验中还需要了解哪些基础知识才更便于掌握和理解呢?(1)牛肉膏蛋白胨的知识牛肉膏和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培养基组分提供的主要营养牛肉膏5g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10g氮源和维生素NaCl5g无机盐H2O定容至1000mL氢元素、氧元素(2)巴氏消毒法的知识巴氏消毒法也称做低温消毒法。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则使用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题例领悟TILILINGWU【例题1】下列操作属于灭菌的是()A.用酒精擦拭实验人员的双手B.用氯气处理水源C.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D.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解析:此题考查对微生物实验中灭菌的理解。对微生物培养来说,灭菌操作十分重要,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其关键是防止外来一切杂菌的入侵,不仅仅是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灭菌操作一般使用强烈的物化因素(如: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而不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化方法。答案:C消毒与灭菌是不同的。两者除了在物化手段上是否强烈外,所消灭的微生物内容也是不同的。灭菌是消除一切杂菌,而消毒仅仅杀死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消毒往往无法消灭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例题2】下列关于平板划线的操作及叙述,正确的是…()A.灼烧接种环之后,为避免其他杂菌的干扰,应立即伸入菌液取菌种B.划线结束后,为避免实验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所以必须再次灼烧接种环C.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相同D.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一定要与第一区域相连,达到首尾相接解析:此题考查对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的掌握。这是本实验的一大重点和难点。A的操作是错误的,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方能取菌种,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B的操作完全正确。C的叙述是错误的,它们的灼烧目的完全不同,第一次划线前的灼烧是为了杀死其他杂菌,保证实验菌的纯净,而随后的灼烧却是为了杀死残留于接种环上的实验菌,保证实验菌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的操作也是不正确的,不应该相连,这样才能使最后一次划线不受第一次划线的干扰。答案:B大肠杆菌的分离所采用的就是划线分离法。这一方法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知其每一步具体的操作,还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关注注意事项,避免踏入误区。随堂训练SUITANGXUNLIAN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答案:C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高压蒸汽是为了杀灭培养基中的杂菌;酒精擦拭双手,是灭手上的杂菌;而接种针在火焰上灼烧,就是为了灭接种针上的菌。故C选项是正确的。2下列关于倒平板的操作姿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持含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膜B.右手大拇指、食指拿着三角瓶C.左手拿着培养皿,盖子放于桌子上D.倒平板时,为防止温度过高,暂时熄灭酒精灯答案:A解析:倒平板技术是微生物技术中的基本技术。只有A是正确的。B中手指姿势错误。C错在培养皿盖放在桌上了。D中熄灭酒精灯不对,整个过程都需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高二生物教案6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2.其他植物激素(Ⅱ)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2.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3.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与分析4.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方式及相关实验探究【教材回放】1.画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2.画出詹森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3.画出拜尔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4.画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补充画出对照试验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5.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6.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D.不生长7.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在麦田中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杀死杂草(双子叶植物),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原因。8.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2)、实验结果预测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②根据和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③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④根据号与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考点整理】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1、实验总结部位作用尖端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③、受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尖端下部①、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部位)②、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部位③、向光弯曲的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2.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在比分布多,使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例1.复习讲义P171典例1例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从左侧给予光照,戊均匀光照,培养一段时间。(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乙;丙;丁;戊。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③向左弯曲④不生长也不弯曲(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该是与作对照。(3)据此实验推测,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这是通过丁与正常胚芽鞘的对比得出的结论。(4)据此实验推测,单侧光对生长素的作用是,此实验能否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5)本实验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的,实验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1.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解读(1)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如图甲):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单子叶植物。(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根>芽>茎(如图乙)(3)生长素对所有植物及所有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均表现两重性①图甲解读图甲中a、b分别代表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最佳促进效果,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浓度阈值(上限)——大于该浓度时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生长。②图乙解读曲线在三点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的最佳促进效果,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阈值——大于A′、B′、C′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根、芽、茎。高二生物教案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识记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理解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以及行为的调节机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活动变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间综合的观念。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与行为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高等动物能够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本节内容集中介绍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包括:激素的反馈调节;几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介绍了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的过程、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介绍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动物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是动物产生反射乃至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的行为,以及理解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问题,特别是这部分内容中的“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内容比较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本节的难点内容。虽然动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比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复杂,但它们有着相似的调节作用机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出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般规律。在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有所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动物属性)的一面,也具有社会属性(行为受社会道德、法律制约)的一面。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己,建立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社会责任感。在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通过备课力求达到使科学方法训练和能力训练连续不断,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而且受到系统的科学教育。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训练。遗憾的是这一部分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明显的可供用来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但深挖这部分知识的背后,就会发现人类对动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