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天津)_第1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天津)_第2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天津)_第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天津)_第4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天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

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

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

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值岁荒

(2)雪阻之

(3)馀以杓酌油沥之

(4)双兔傍地考

2.用斜线“/”标出4处停顿。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4.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

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选自《板桥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过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

日:“是无难也。”与人弈,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时福清叶阁学台山先

生,弈品居第二。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

奇之。及与弈,叶公辄负。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日:“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

百龄触然①曰:“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

叶公果益器之,欲与俱北,以学未竟辞。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

【注释】①⅛fe(fli)然:生气的样子。

5.下列加点的“以”与“欲与俱北,以学未竞辞。”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ʌ.自以为大有所益B.以我酌油知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D.岂以此罪童子耶?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弈图小技

②吾联焉

③叶公果旗器之

④以学未竟称

7.翻译下面句子。

(1)与人弈,弈辄胜。

(2)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

8.结合选文,简要概括过百龄的形象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衡”好学

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

耳!”曰:“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

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

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疏义巴因请寓宿,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

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学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吸问之,日:“非

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有改动)

【注释】①许衡:元初理学家、教育家。②凡:总共。③日者:古时以占卜为业的

人。④《书》:也叫《尚书》或《书经》,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儒家经典

之一。⑤疏义: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⑥揆:揣度。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文言字词方法解释

(1)如题而己乎成语推断法:逝者如题斯:

课内迁移法:权调吕蒙曰

(2)师遇其父母曰谓:—

(《孙权劝学》)

课内迁移法:塞射于家圃

(3)尝暑中过河阳尝:—

(《卖油翁》)

查阅字典法:①或许;②

或:

(4)或问之有的,有的人;③又;④语气

(填序号)

词;⑤通“惑”,疑惑。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11.阅读文言文时,品味语气词是发现文章奥秘的一把金钥匙。请参照示例,分析

加点语气词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如斯而已乎?”

【示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分析】“邪”同“耶”,表反问语气,译为“吗”。表现出孙权对吕蒙推辞的不

悦和责备,又体现了孙权对吕蒙寄予厚望的恳切之意。

12.生前,帝欲相之;死后,四方学士皆聚哭。世人为何如此敬重许衡?请结合选

文谈谈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①水口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

船,何用坞为!”蒙日:“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③入,不暇及水,其得

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募都督公孙阳。

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④;

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⑤纸言:“足

下不死,孤不得玄。“操语诸将F1:“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

【背景】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劝学。大约建安十五年(210)至十六年(211),

鲁肃访吕蒙。建安十七年(212),吕蒙劝说孙权在濡须立坞,建安十八年(213),吴军

在濡须成功抗击曹军。

【注释】①濡须:水名。②坞:防卫用的小堡或营寨,③蹙:紧迫,窘追。④孙仲

谋:指孙权。⑤别纸:指在信笺上又附上纸条。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不暇及水”“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两句中的“及”字都是“等到”

之意。

B.“获其都督公孙阳”中的“其”,是代词“他”的意思,在这里代指曹操。

C.字典显示“为”有“是”“成为”“做”“被”“替”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

“权为笺与操”中的“为”应选“做”之义,引申为“写”。

D.“孤不得安”和“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中“安”的含义相同,都是

“怎么”的意思。

M.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B.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C.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D.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15.翻译下列句子。

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16.结合本文和《孙权劝学》的内容,说说曹操为什么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贞女韩氏,保宁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既

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

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

其后有黄善聪者,南京人。年十三失母,父贩香庐、凤间,令善聪为男子装从游数

年。父死,善聪习其业,变姓名曰张胜。有李英者,亦贩香,与为伴侣者逾年,不知其

为女也。后偕返南京省其姊。姊初不之识,诘知其故,拒不纳。善聪以死自暂。后相持

痛哭,立为改装。明日,英来,知为女,怏怏如失。

【注释】①明玉珍:湖广随州随县(今湖北省随县)人,元末义军领袖。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贞女虐见掠(担心)B.善聪习其业(事业,家业)

C.诘知其故(过去的,原来的)D.后阴持痛哭(相互)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B.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C.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D.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女也

(2)有李英者,亦贩香,与为伴侣者逾年,不知其为女也。

20.文章中的韩贞女、黄善聪和《木兰诗》中的木兰都是女扮男装,虽原因各异,

但她们身上都表现出相同的可贵品质,请作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②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于是敕③

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日:“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对日:“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又值④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

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日:“酒以成

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魏文帝:指曹丕。③敕:皇帝的命令。④值:

正赶上。

2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节奏判断,氐獭的一项是()

A.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

B.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

C.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

D.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

22.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Λ.“又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的意思是:又恰逢他们的父亲白天睡觉,于

是就一起偷喝药酒。从这里可以看出俩兄弟幼时的调皮。

B.钟氏两个儿子少负盛名,所以引得魏文帝的好奇,下旨前来一探究竟。

C.同样是紧张,两人的答案却不相同。钟毓出汗,而钟会不汗都体现了他们对皇

上的尊敬。

D.读了文章,我们会发现钟毓、钟会两兄弟都很聪明,但性格截然不同。钟毓机

智聪明,能言善辩;钟会老实厚道。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

见柳开,开穹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

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去处,

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狗。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

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像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

日:“天子于财无内外,喝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2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Λ.开奇之奇:对……感到惊奇

B.斩以御徇:巡行

C.俟其至俟:等到

D.愿下诏赐三司愿:希望

25.下列各项中的“以”与“以佐国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B.以钱覆其口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以为大有所益

26.翻译下列句子。

(1)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去处。

(2)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27.从文中看,李迪是个怎样的人?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秉烛©呼?”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乘烛之明,孰与味行

乎?”平公日:“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ʌ.吾年七十/元方时年七岁

B.穹已暮矣/穹前后受其敌

C.盲臣安敢苕君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D.老而好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9.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0.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九)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

©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

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

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

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①外兄:表兄。

3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取而疾隼

②但闻书声不绝

③区长安

④镇自小至老手不糅书

3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33.与文中“出则?骡马捆书自随”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回的一项是()

ʌ.自以意识别之B.以我酌油知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D.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

34.翻译句子。

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参考答案:

1.①恰逢,正赶上②有人③慢慢地④跑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3.(1)

他离任的时候,百姓沿途相送。(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4.示例:郑板桥是一个才

华横溢、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的好官。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值岁荒”的句意是:恰逢荒年。值:恰逢,正赶上。

(2)“或阻之”的句意是:有人阻止他。或:有人。

(3)“徐以杓酌油沥之”的句意是: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4)“双兔傍地走”的句意是: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并排跑。走:跑。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

意思和占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的意思是:郑公

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吟咏诗词。根据句意和主谓间停顿、状语与中心词间停顿,正确的句读是: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

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去(离开)、父老(指百姓)、送(送别)”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辞(推托)、以(用)、务(事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概括作答。

从“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可见郑燮擅画竹兰,颇有才华;

从“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可见其清廉勤政;

从“公之余辄与文上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可见其平易近人;

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可见其体恤百姓,有担当。

从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可见其

清正廉明;

从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见其关心民生的疾苦;

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

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

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打开官

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

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

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

5.D6.①本来;②对……感到羞耻;③更加;④推辞、推脱7.(1)(过百龄)和别

人下棋,一下棋就会胜利。(2)叶公是个显贵的人,你应该假装输棋,怎么能多次战胜他呢?8.聪

颖过人(棋艺高超),正直坦荡。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

“以”与“欲与俱北,以学未竞辞”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A.认为;

B.介词,凭,靠;

C.用;

D.因为;

故选D。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下棋本来是不起眼的技艺。固,本来;

(2)句意:我感到羞耻。耻,对……感到羞耻;

(3)句意:叶公果然更加器重过百龄。益,更加:

(4)句意:以学业未完为由推辞了。辞,推辞、推托。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弈:下棋;辄:就;胜:胜利;

(2)者:……的人;阳:通“佯”,假装;屡:多次。

8.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

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从“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可知,过百龄聪颖过人;

从“与人弈,弈辄胜”“及与弈,叶公辄负”可知,过百龄棋艺高超;

从“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可知,过百龄正宜坦荡。

【点睛】参考译文:

过百龄,名文年,生于无锡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他十一岁时.,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

进击退守的道理。说:“这没什么难学的!”过百龄和人下棋,就胜利。这使得乡里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当时,有位福清人叶台山,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级。经过无锡,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

了,把过百龄找到学台面前,叶公见对手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叶公惊讶不已。双方连着下了几盘,都是

叶公输了。带百龄来的乡亲悄悄对他说:“叶公是个大官,你应该假装输棋,怎么能多次战胜他呢?”百

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本来是不起眼的技艺,但是歪曲正道来讨好人,我感到羞耻;况且叶公是贤明

的人,怎么会因为这件事而怪罪我一个小孩呢?”叶公果然更加器重过百龄,想约他一同北上,过百龄以

学业未完为由推辞J'。从那以后过百龄的名声,响震江南。

9.这样告诉曾经②10∙(老师)于是辞别离开,父母强行挽留

老师都没能留住,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11.“乎”,用在文言文的句子末尾,表疑问语

气,译为“吗”。表现了许衡并不满足于此,而有远大的志向。12.许衡认为读书并非仅为科举

取士,所提问题使老师惊讶,甚至不能作答,他的胸怀大志令人称奇;

出生贫困,借书手抄,白天诵读,夜理深思,身体力行,他的勤学苦读令人称赞;

逃难之人纷纷摘路旁之梨解渴,独许衡不摘,梨树无主,心却有至,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令人称颂。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就为了这个吗?斯:这样;

(2)句意: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谓:告诉;

(3)句意: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尝:曾经:

(4)句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或:有的,有的人。故填②。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遂:于是,就;去:离开;如是:像这样;凡:总共;更:更换。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结合“如斯而已乎”可知,“乎”,用在文言文的句子末尾,表疑问语气,译为“吗”。

结合“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可知,“乎”表现了许衡并不满足于此,

而有远大的志向。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原文“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己乎?'师大奇之。每授

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可知,许

衡认为读书并非仅为科举取士,所提问题使老师惊讶,甚至不能作答,他的胸怀大志令人称奇;

结合原文“且贫无书”“因请寓宿,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

而后发”可知,出生贫困,借书手抄,白天诵读,夜理深思,身体力行,他的勤学苦读令人称赞;

结合原文“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

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可知,逃难之人纷纷摘

路旁之梨解渴,独许衡不摘,梨树无主,心却有至,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令人称颂。

【点睛】参考译文:

许衡,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

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

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

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

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曾经在别人家里见到《书经》的注疏,

于是就请求留宿下来,亲自抄写书籍。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

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

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

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

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理由)辞谢了。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

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

13.C14.Λ15.曹操告诉各位将官说:“孙权没有欺骗我。"(曹操)于是撤军回

(北方)去了。16.(1)孙权善于培养人才,任用人才,他培养吕蒙,并能听从吕蒙的劝说,构

筑了濡须坞的防事。(2)孙权有勇有谋,面对敌众我寡,败绩在先的情况,临危不乱,军容整肃,与曹

操抗衡月余,等待战机。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不暇及水: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及:来得及;

B.获其都督公孙阳:俘获孙权部下的都督公孙阳。其:代指孙权;

D.孤不得安:我就不能安宁。安:安宁;

故选Co

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

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

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

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因此断句为: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故

选A0

1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语,告诉:彻军,撤军。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权曰:'善!’遂作濡须坞”可知,孙权善于培养人才,任用人

才,他培养吕蒙,并能听从吕蒙的劝说,构筑了濡须坞的防事。结合“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其

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孙权有勇有谋,面对敌众我寡,败绩在先的情况,临危不乱,军容整肃,与曹操抗衡月余,等待战机。

【点睛】参考译文:

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

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

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

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春季,正月,曹操大军攻到濡须口,号称步、骑兵四十万人,攻破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营寨,俘获孙

权部下的都督公孙阳。孙权率领七万人抵抗曹军,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的战船、武器精良,

军队严整,叹息说:“生儿子应当像孙权,至于刘表的儿子,不过是猪狗!”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

水正要上涨,您应当赶快撤军。”另附的一张纸上写着:“您不死,我就不能安宁。”曹操对部将们说:

“孙权不欺骗我。”于是撤军返回北方。

17.C18.B19.(1)不久被强行征进军队,南征北战七年,人们都不知道她是女的。

(2)有一个叫李英的人,也贩卖香,和她一起贩卖香,长达一年之久,李英还不知她是个姑

娘。20.她们都是女扮男装;都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她们都是女中豪杰。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C句意为:责问她得知其中的缘故。故:缘故。

故选Co

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

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后来跟从明玉珍攻破云南回来,遇到她的叔叔赎她回成都,才改穿女装出行,与

她一起参军打仗的将士没有一个不惊讶诧异的。故断句为: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

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故选Bo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既而,不久;转战,南征北战;莫,没有。

(2)贩,贩卖;逾,超过;逾年,超过一年。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令善聪为男子装从游数

年”可知她们与花木兰一样都是女扮男装;由“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女也”“有李英者,

亦贩香,与为伴侣者■逾年,不知其为少女也”可知二人与花木兰一样都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她们都是女中

豪杰。

【点睛】参考译文:

韩贞女,是保宁人。元朝末期明玉珍占据蜀地,贞女担心被掠走,穿上男人的衣服,伪装成男子,混

杂在百姓中,不久被强行征进军队,南征北战七年,人们都不知道她是女的。后来跟从明玉珍攻破云南回

来,遇到她的叔叔赎她回成都,才改穿女装出行,与她一起参军打仗的将士没有一个不惊讶诧异的。洪武

四年嫁给姓尹的,成都人都把她称作韩贞女。

她以后有一个叫黄善聪的,南京人。十三岁失去了母亲,父亲在庐州和凤阳两地贩卖香,让黄善聪女

扮男装跟着出游了好几年。父亲死后,黄善聪已熟悉父亲的职业,改变姓名叫张胜。有一个叫李英的人,

也贩卖香,和她一起贩卖香,长达一年之久,李英还不知她是个姑娘。后来一起返回南京去看她的姐姐。

她姐姐开始不了解情况,责问她得知其中的缘故,坚决不接纳她。黄善聪用死来发誓。后来姐妹二人抱头

痛哭,立刻改穿了女装。第二天,李英来了,知道她是个女子之身,怅然若失的样子。

21.Λ22.(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

着行礼。”23.D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令卿二子来:(在他们)十三岁那年,魏文帝听说了他们的名声,就对

他们的父亲钟繇说:“你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

“年十三”交代年龄,单独断开;“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中的“闻”和“语”都是动词,

作谓语,分别断开;"日"后面一般是说的内容,单独断开。

故断句: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令卿二子来

故选Ao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

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何以:为什么。日:说。本:本来。非礼:不合礼法。

2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D.结合“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和文章可知,钟毓、钟会都非常聪明,两个人面对魏文帝有不同的表

现,但是都能解释的非常合理,并且表现对魏文帝的尊重,看出他们都非常聪明,“钟毓机智聪明,能言

善辩;钟会老实厚道”错误;

故选Do

【点睛】参考译文:

钟毓、钟会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美好的名声。(在他们)十三岁那年,魏文帝听说了他们的名声,

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你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让他们来见皇帝。(面见皇帝时)钟

毓(紧张得)脸上流汗。魏文帝问他:“你的脸上怎么会流汗呢?”钟毓回答说:“我敬畏害怕,汗水像

酒水一样涌出来。”魏文帝再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流汗呢?”钟会回答说:“我害怕得发抖,连汗也

不敢出。”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昼午睡。于是一起偷喝药酒。其父当时觉察了,仍假装睡着来观

察他们。钟毓先行了礼而后饮,钟会喝了酒却不行礼。因而问钟毓为什么行礼,毓说:“酒是用来成就礼

教的,不敢不拜。”又问会为什么不拜,会说:“偷喝本来就不合礼法,所以不拜。”

24.B25.C26.(1)李迪到了之后,让派出的士兵全部休息,暗中察访贼寇的去处。

(2)当时连年蝗灾旱灾,(皇帝)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27.有器量,有才学,机智勇敢,

心系百姓,善于劝谏。

【解析】2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B.“斩以徇”的意思是:斩首后巡行示众。徇:巡行示众;不是“巡行”。

故选Bo

2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佐国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连词,用来。

A.以:介词,凭借;

B.以:介词,用;

C.以:连词,用来。

D.以:动词,认为的意思;

故选Co

2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至,至上悉,全,全部。罢,停止。阴,暗地。贼,指逃兵。

(2)重点字词:时,当时;频岁,连年。何,如何。

2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迪深厚有器局”可以看出李迪是个有器量的人;

结合“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举进士第一”可以看出李迪是个有学识之人;

结合“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去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可以看出李迪是个有机智

有智谋的人;

结合“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可以看出李迪是个关心民生之人;

结合“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对皇帝的劝谏,可以看出李迪是个思

维敏捷、善于劝谏之人。

【点睛】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有学识,

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

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

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派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

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示众。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

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

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

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28.C29.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30.说明学习是一件任何

时候开始都不会晚的事情,也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就能够取得成绩,成功与年

纪没有必然联系。

【解析】28.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都是“年龄”;

B.都是“担心,害怕”;

C.戏弄/戏耍;

D.都是“喜爱,爱好”;

故选Co

2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

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