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名著导读_第1页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名著导读_第2页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名著导读_第3页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名著导读_第4页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名著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一轮复习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之

《朝花夕拾》

一、名著基础知识必备:

《朝花夕拾》是登迅创作的唯一一部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写于1926年6月至11

月,最初在《莽草》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它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幼生到

置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在追怀旧事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

了揭露和讽刺。

《朝花夕拾》题目含义是: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o所收集的文章

都是回忆性的散文。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等坦篇文章构成。文章包含着温馨的

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二人称叙事。

作者简介

⅜¾(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

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逐篇简介

作者:童年时期(天真单纯)一一青年时期(济世救国)——中年时期(顽强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⑴《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

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

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一位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长妈妈。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

和感激。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⑶《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从自己在

青年时代的阅读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最不可思议的是“卧冰求鲤”,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

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老莱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

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

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郭巨埋儿: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

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

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

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哭竹生笋: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

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

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

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

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子路负米:件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

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

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

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赘扬说:“你侍奉父母,可

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黄香扇枕: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

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

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陆绩怀秸: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

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

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J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

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

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

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

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

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

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日: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⑷《五猖会》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

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指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⑸《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

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

的心些许的安慰。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

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

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

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⑺《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请

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

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⑻《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

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

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

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

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坯盒。

弃医从文:鲁迅远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后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专业,后来发现“医学只能救

治人的肉体,不能救治人的灵魂”,于是弃医从文,转学文艺。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

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

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情节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类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主要人性格特征关键情节

长妈妈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常喜欢切切察察”,有许多“规矩”和“道理”,

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特别是过年,从压岁钱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等;

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为鲁迅买《山海经》;

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让鲁迅对她说吉祥的话如“恭喜”等……

难忘。

藤野先生活不拘小节,待人诚恳,热情,治学严谨,衣着(忘带领结);

生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修改“我”的讲义;

订正“我”的解剖图;

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匿名信事件。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关吏检查范爱农等人的行李时翻出给师母带的的

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绣花的弓鞋;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

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1907年日本留学生们接到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

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杀的消息,举行同乡会时他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

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回国的想法。

父亲严厉、慈爱“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

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

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

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

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她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

“老好人”的一个角色。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

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

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她还鼓励孩子

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

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

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

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

你们不要旋,不要旋……”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

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

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

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读书时陶醉忘我寿镜吾是鲁迅在三味书屋上学时的老师,是鲁迅的

启蒙老师。有戒尺,却不常用。对学生既和蔼又严

格。

鲁迅童年:性格活泼、身心健康,充满好奇心和在《朝花夕拾》中,童年时期的鲁迅是一个性格活

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爱憎分明,充满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

同情心,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他充满好奇心和

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

鼠仇猫,和长妈妈闹意见,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

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

奈背书,可以看出他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恩师和故友的深情怀念,真实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

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朝到辛亥末年时期的社会现实。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

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艺术特色

(I)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

声绘色,令人神往。

(2)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

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昧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

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3)多用反讽手法。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

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

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4)多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

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

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常插入对现实的议论,显示

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

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

真实面目。

(6)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

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

《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

(7)文集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一一作者自己。《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

的充满童趣的“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敢于提出“怪哉”

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五猖会》中有对“背不出,不准去看会”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不满和

反抗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青年的

“我”。

文集虽然记叙了作者若干生活片断,但各篇联系起来看,“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教育

心灵的损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去异地走异路,成为青年爱国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其间的思想变迁、生

活道路、性格兴趣,历历可见。

精彩赏析

(1)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

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

之流,可就危险已极。——《狗•猫・鼠》

【赏析】鲁迅是富于战斗精神的,这一句话鲜明地表现出鲁迅作品犀利的风格,他的文章如匕首一般锐利

地投向敌人“名人或名教授”“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是鲁迅对政敌的讽刺。

(2)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

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狗•猫.鼠》

【赏析】作者借动物的动作表现来讽刺自作聪明之人做作的丑态。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

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藤野先生》

【赏析】这是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感到的不是别人友好的情谊,而是“物以稀为贵”,反应出作者强烈

的民族自尊心和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4)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

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无常》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

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

活无常作铺垫。

(5)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榻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没有。——《小

引》

【赏析】鲁迅先生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这说明当时他做引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己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

感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记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文章

很多都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6)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

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

珠子这类东西……”——《琐记》

【赏析】这是一处语言描写,她教唆孩子去偷家中财物,此处生动的表现了衍太太的阴险,恶毒。

(7)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

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

要旋,不要旋……”——《琐记》

【赏析】这是一处细节描写,生动的表现了衍太太的伪善,恶毒,表里不一。

(8)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蝶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

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

先生》

【赏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

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

厌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9)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也着心,一句一

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

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一

—《五猖会》

【赏析】描写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

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二、重难考点探究梳理:

现实意义一一教育

1、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

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

表达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

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儿童读

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2、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朝花夕拾》谈一谈你对“读书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的认识。

《朝花夕拾》:让我们看到了大师不同年龄段不一样人生际遇。阅读它能够让我们了解鲁迅如何一步步走向

文学救国的心路历程;也能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隔膜,对那些吃人的规矩、那个黑暗的社会有了更多清醒的

认识。

3、结合名著内容及材料,谈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的。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棉逆他的喜爱,

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

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切身之痛。”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示例: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如《五猖会》中,作者儿时望观看

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作者反对、批判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因为深受其害,所以对自己的孩子采用的是“顺其自然”、尊

重喜好的教育。

4、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朝花夕拾中的老师(师父)是否符合你对“良师”的期待?

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阐述。

示例:我觉得藤野先生符合我对“良师”的期待。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十世纪日本的学者老师,生活简朴、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具有海人不倦的精神。最难能可贵的是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热情诚恳,

关心学生,他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海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5、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讲得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长妈妈懂得尊重童年鲁迅的读书兴

趣,给他买来《山海经》,推动他读了更多绘图的书。而鲁迅的父亲强迫他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不考虑他的

兴趣,即使当时背会了也会忘掉。所以,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作者探究一一鲁迅

1、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

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