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专题-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训练8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1/wKhkGWXvvqCAezOsAAL78cbsnwg704.jpg)
![8专题-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训练8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1/wKhkGWXvvqCAezOsAAL78cbsnwg7042.jpg)
![8专题-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训练8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1/wKhkGWXvvqCAezOsAAL78cbsnwg7043.jpg)
![8专题-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训练8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1/wKhkGWXvvqCAezOsAAL78cbsnwg7044.jpg)
![8专题-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训练8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B/11/wKhkGWXvvqCAezOsAAL78cbsnwg704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训练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内外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纵观近几年的考试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本文将从以上四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一、文言字词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一)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1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中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遂与外人间隔”2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3)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3通假字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4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动词。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三)答题方法及注意点1、课内字词的解释,注意别写错别字。2、归纳记忆。文言文字词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二、文言文断句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可遵循以下的规律来答题。答题方法(断句的规律)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词语断例:浮光/跃金,静影/沉壁2、主谓之间断句例:潭中鱼/可百许头。三、文言文阅读(一)内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地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了能够灵活迁移,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并进行答题。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一般表现为:对文中重要的句子特别是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对文言文段落的理解,对作者写作思想倾向的评价等。(二)答题方法1、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来自平时的复习和积累。2、所选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方面:(1)官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的品行方面的事迹。(2)古人相夫教子、爱国效忠、扶危济贫方面的事例。3、大多选段为记叙类作品,涉及到观点看法的,应和课内语段的观点相近或相反。答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者和时代的背景来理解文章。【课内外阅读】(一)(14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有改动)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引:5.(1)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2)尽。(3)整齐的样子。(4)带领。(共2分,每小题0.5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B.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C.杨氏谢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D.不可取食于人耳 告之于帝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7.(1)香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1分)(2)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1分)8.【甲】【乙】两文都是以人物的_____________为线索来写的。【甲】文按“发现桃花林——_______________——离开桃花——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乙】文是通过__________来写洞内人们的生活情况的。(4分)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甲】【乙】两文所写的农民生活的共同之处。(4分)8.行踪进入桃花再寻桃花人物对话(共4分,每空1分)9.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4分)【乙文参考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这里)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这户人家)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这类的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如果真的要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锦绣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东西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二)(13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洄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改动)【注释】①玦(jué):有缺口的玉环。②琅玕(lánggān):似珠玉的美石。③潆洄: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卷石底以出 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斗折蛇行 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4)西折纤秀长曲 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翻卷。(2)依傍。(3)像蛇那样。(4)向西。(共4分,每小题1分)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1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2)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阴森森的,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2分)12.【甲】【乙】两文中,清幽的环境带给作者的感觉稍有不同:【甲】文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就“记之而去”;【乙】文中,作者看到两岸的竹柏,觉得“__________________”。(2分)13.【甲】【乙】两文的首段分别对小石潭、浣花溪作了直接描绘,有何异同?(3分)12.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分)阴森(1分)13.【甲】文首段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描绘了小石潭的样子,(1分)【乙】文首段用“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描绘了浣花溪的形态。(1分)不同的是,【乙】文首段还描绘了浣花溪的颜色——“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1分)【乙文参考译文】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有缺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美石,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出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汇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有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居在那儿罢了。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阴森森的,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这条路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的“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三)(13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朝人。②机:机关。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尝贻余核舟一 贻: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凿木人长寸许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者异以为神 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能悉载 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赠。(2)上下(或:左右)。(3)认为。(4)都,完全。(共4分,每小题1分)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分)(2)(他)非常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工艺品。(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肉类产品进出口关税减免申请代理合同
- 2025年度私人土地租赁合同范本:乡村旅游用地合作书
- 2025年度汽车融资租赁合同书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实习解除合同协议
- 2025年度黄金现货买卖及虚拟货币交易服务合同
-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报告
- 教学团队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能力
- 科技创新推动下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实践
- 教育行业的创意营销战略规划
- 蛋糕店服务员劳动合同
- 土地买卖合同参考模板
- 202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微专题10-同构函数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 2025年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运营效益及营销前景预测报告
- 宁德时代笔试题库
- 康复医院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制度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沈阳理工大学《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共享单车安全知识
- 北京三甲中医疼痛科合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