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1 4 4 4 5 52.现实基础 1 22.1.1.系统建设现状 22.1.2.网络建设现状 22.1.3.硬件建设现状 2 23.建设环境和趋势 44.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6 6 74.2.1.信息化建设原则 74.2.2.信息化系统开发原则 8 85.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需求分析 5.2.1.数据集成需求 5.2.2.GIS功能需求 5.2.3.综合业务办公需求 5.2.4.实时监控需求 5.2.5.实时数据分析需求 5.2.6.环保业务数据管理功能需求 5.2.7.监测数据管理需求 5.2.8.实时数据管理需求 5.2.9.历史数据管理需求 5.2.10.移动执法需求 5.2.11.综合数据查询需求 5.3.1.网络需求 5.3.2.硬件需求 6.主要技术路线 266.2.S管理设计思路 7.应急指挥应用体系 1 1 27.2.1.环境数据中心平台 47.2.2.数据建库 77.2.3.数据中心应用 97.3.环保GIS平台 7.3.1.地理信息系统引擎 7.3.2.地理信息系统建库 207.3.3.基于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 237.3.4.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7.3.5.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587.4.1.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7.4.2.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后台 7.4.3.应用系统建设 7.5.1.监控管理系统 7.5.2.RFID固体废物全过程溯源系统 7.6.1.环境质量管理子系统 7.6.2.移动执法系统 7.6.3.污染源管理系统 7.6.4.固废管理子系统 7.6.5.污染控制及总量核算管理子系统 7.6.6.新建、改扩建项目管理子系统 7.6.7.生态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 7.7.1.应急指挥管理系统 7.7.2.应急指挥车 7.8.1.单点登录系统 7.8.2.内网门户 7.8.3.外网门户 7.8.4.办公自动化系统 7.8.5.用户及权限管理系统 2047.9.1.污染源“一源一档”数据整合 2047.9.2.区域环境质量及碳排放综合治理数据整合 236 2547.10.1.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整合方案 2547.10.2.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整合方案 7.10.3.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系统整合方案 7.10.4.实验室系统整合方案 2567.10.5.排污申报数据库、环境统计数据库、污染源普查数据库、排污费征收数据库整合方案 256信息化建设对生产力的最大促进就是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率,减少工作成本。因此,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通过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改善机关管理水平、业务办理水平;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完备管理职能,从而使日常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城市双碳支撑体系融合中国系统信创数字大脑的自有知识产权“云+数+智”体系,中国电子云底座作为技术承载体,依托PKS(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安全)的本质安全内核和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为双碳业务系统提供自主可控、释放数据价值,基于数字城市已有建设成果,紧密围绕双碳数据的“聚通用”,继续深化“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开展基于双碳数据资产运营的数据治理,为政府、民生、产业发展综合数据服务和场景应用提供数智支撑;城市双碳算法仓汇集碳排经济脱钩分析模型、碳排放预测模型、产品供应链碳足迹计算模型等算法模型为业务场底座、城市双碳数据金库、城市双碳算法仓的基础上,融合数据,整合AI能力,通过低碳场景内核资产化、低碳场景开发敏捷化、低碳场景业务闭环化,实现城市节能降碳优质数字资产的汇集、沉淀与持续开发,赋能城市实现双碳业务协地方法论1套城市双3大场景域包括“感碳、算碳、降碳”,中国系统利用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实现“感碳、算碳、降碳”的标本兼治思路,助力城市发展“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其中“感碳”实时监控城市、区域、行业、企业能源碳排,智能研判能源碳排异常、碳达峰趋势,为开展城市“双碳”对标提供科学参考;“算碳”以区域历史数据+实时自动精细化测算为基础,为政府“双碳”决策以及产业链能源碳排目标,形成本地特色的能源调控、双碳减排策略。通过打造城市双碳管理平台,实现新需求和新供给的匹配,通过数字技术与服务能力,驱动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演进,助力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将有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中国系统将持续与政府部门一起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为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和城市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碳排放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应从事前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事后管理角度出发,摸清各级各类风险源的底数,建立风险源动态管理机制,逐步提升环境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具体的xxx市碳排放综合治理的建立,应以详尽准确的环境基础数据作为信息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空间分析手段,结合碳排放综合治理需求,建立能满足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反应需要、为应急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的管理平台。同时,该系统也将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使环境监测更实时、准确、丰富,环境监管更科学,并为环境监控和行政处罚提供更有效的科学依据,从总体上促进环境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和社会化。增加全市各级环保单位的环境监控、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全市各级环保单位现场执法的应急能力,增强碳排放综合治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社会化和高效率,推动xxx市碳排放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向现代化迈进。1.1.项目名称xxx市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情况,综合分析环保业务和碳排放综合治理发展趋势,明确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主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全面指导x市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工作。规划将明确xxx市碳排放综合设计总体框架。本规划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了解、分析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撰写的。对xxx市环保局各业务处室、直属各单位及县(市)区环保局的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多次深入调研,分析了xxx市环保局业务职能范围、对外行政监管、对内日常办公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根据现状,提出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和建设步骤,并经过多轮专家评审,最后形成正式稿。建立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碳排放综合治理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环境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碳排放综合治理与环保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全流程,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基本构建“应急指挥”体系。本规划依据上级环保部门建设相关要求,结合xxx本地实际情况编制。1.4.规划范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及建设原则●项目建设的总体需求●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效益分析●结论和建议2.现实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自然灾害和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也日益增多,为更加有效的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的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饮用水源的应急防范,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是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次将以碳排放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具体需求为主,结合xxx市其他区域的碳排放综合治理需求,建设以xxx市碳排放综合治理为主的数2.1.建设现状2.1.1.系统建设现状目前xxx市环保系统使用较好的信息化系统,如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系统、环境统计数据库、污染源普查数据库、排污费征收数据库。环保专网是国家环保部通过“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项目建设完成的,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的专用内网。2.1.3.硬件建设现状2.2.存在问题xxx市环保局现有数据包括排污收费数据、申报登记数计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法律法规和信访数据等。从数据量来说已经不少,但因数据来源多元化,各系统相对独立,无法为我们的环保审批、环境执法等业务提供有效服务,影响了领导对信息的及时了解与决策制定框架,上级部门下发系统也缺少统一的规划,形成了多个数据库,各个数据库之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关联。系统管理也较为混乱,没有严格做好项目的后期维护工作。2、网络覆盖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输与资源共享的实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内部数据交换和传输主要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目前有部分碳排放综合治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这些数据库功能上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环境数据尚未全面转化为信息化能力建设方面与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失衡,硬件能力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建设进度也非常快速,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很难推进。而且系统建设完成之后,后续的经费及人员保障无法跟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信息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更新相对滞后,不同部门采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为数据的后期处理带来很大困难。3.建设环境和趋势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xxx环保局的各个业务部门中去。政府管理信息化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向上下游延伸,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涌现一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依托这些新的技术,加速环境保护的信息化程度。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是xxx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一市环保局将以信息网络设施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效能为核心,实现系统更稳定、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专业、发布更及时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存储、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布局,确保xxx市环保局碳排放综合治理水平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全国性大型应用系统建设将带动地方环保部门信息重点工作4.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4.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环保部要求:到xxx年,建立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碳排放综合治理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环境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碳排放综合治理与环保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全流程,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基本构建“应急指挥”体系。xxx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上应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在信息收集和共享上遵循“从少到多、逐步积累”原则,在具体应用上遵循“从点到面、上下一体、统一规范、杜绝重复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加以贯彻和落实。噪声公众水-第7页-…4.2.基本原则…4.2.1.信息化建设原则为更好的落实规划建设内容,避免重复建设,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特制定以下建设原则: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规范立足管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分步实施分块建设分级管理以上建设原则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纲领,贯穿信息化建传感网传感网多参数因特网卫星网总体目标海量存储数据挖掘测得准传得快数据中心教展中心说得清管得好智能化实时>4.2.2.信息化系统开发原则本次规划内所有系统开发将根据国家环保部、xxx省环保厅的总体规划要求,按照“需求导向、急用先行”的原则分期开发实施。对于上级部门下发的业务软件,第一原则是确保上级部门能接收到业务数据,然后对业务软件的适用度进行判断,如本地适用,则通过数据中心对业务库进行采集,做到数据共享。如不适用,则在下发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或重4.3.发展目标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的建设,根据xxx市碳排放综合治理业务现状和碳排放综合治理发展需求,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持手段,建设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碳排放综合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环保”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建成一个集网络建设、应用集成、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环境信息综合网络平台,形成技术先进、应用广泛、性能完善、安全可靠、运行高效的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通过管理体系的运用实现以●通过平台的应用理顺xxx市环境信息管理体制,实现全市碳排放综合治理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高工作效●完善全市环境信息各种网络建设,提升环境信息网络性能,强化环境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全市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尤其是涉及饮用水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通过项目建设,自xxx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防范体系,全面加强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能力,重点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和应急体系建设,确保xxx年全市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设施基本完善,应急机制全面建环保大数据中心建设项其环确计5.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需求分析5.1.管理需求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环保部发布了xxx碳排放综合治理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开展碳排放综合治理工作,为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奠定了基础。碳排放综合治理是国家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进入“xxx”时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排放综合治理与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彼此融合、相互作用,把环保系统的工作和社会环保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和谐推进环保事业不断发展。初步建立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审批各类建设项目,对环境违法与治理”等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工程。“xxx”期间,国家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转变政府工作方式,阳光行政执法。目前,政府管理正在向服务型管理转型,对政府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环保管理体系中同样需要阳光型的管理,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提高环保管理放综合治理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都有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对信息部门的重视程度、业务流程、发展战略、协同管理等多方面。环保公众门户环保公众门户车控络智慧环保门户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络传层离服务层感知易层智慧用基础支撑未来几年,管理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管理需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4、信息化人员技能需要加强。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给环保管理树立了新理念,拓宽了新思路,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提升环保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诚然,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其充分的信息沟通,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基础扎实了,才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环保信息化工作的进程。5.2.业务需求分析环境监测监控、业务管理、政务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等。监测监控包括: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辐射在线监测、工况在线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等;业务管理包括:固废管理、环境统计管理、污染源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申报管理、排污收费管理、环境稽查执法、信访举报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生态碳排放综合治理、碳排放综合治理等。市局机关内部管理包括:党团、工会、行政办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辅助支撑包括信息化管理等;决策管理包括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管理等。5.2.1.数据集成需求目前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没有建立连接,处于数据孤岛的状态,急需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利用数据中心,将数据汇总到一起,然后再根据数据的特性开发深层次的应用。如污染源“一源一档”数据和区域环境质量及碳排放综合治理数据等。-第14页-地理信息平台利用其多维的展示和统计分析功能,给用户一个最直观的输出界面,GI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各个系统,如污染源管理、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环5.2.3.综合业务办公需求随着环保业务的逐渐增多,单一的、为某一业务服务的审批系统反而会增加工作量,多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支持多业务办理的业务管理平台。5.2.4.实时监控需求目前环保的主要实时监控包括:污染源排放口的数据监控,排放口和处理设施的视频监控。环保业务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的引入其它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控,来加强对市内环境质量的掌控。以便业务部门更好的行使环保职能。5.2.5.实时数据分析需求实时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和监测设备的运转情况分析。监测数据是否超标、监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维护与保障,这一块数据分析功能急需加强。5.2.6.环保业务数据管理功能需求环保业务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所有的环保业务数据(如污染源、监测点、监测设备、监测因子以及排放标准)进行增加、修改、删除以及查询操作,建立环保数据的基础电子档5.2.7.监测数据管理需求监测数据管理主要是满足监测站常规监测业务的管理要求,包括流程管理和结果报送。5.2.8.实时数据管理需求实时数据管理主要是对监测数据以及设备运转情况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实时数据查看、实时曲线查看、实时专题图查看、监测设备运转情况实时数据查看等功能。超标事件处理是根据环保局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制量,对各个污染源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如发现超标,马上产生超标告警并自动上报给中心,对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5.2.9.历史数据管理需求历史数据管理是对监测历史数据以及设备运转情况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历史数据查询、历史报表查询、历史曲线查询、历史专题图查询。智慧信息管理智慧支撑技术数据传输与反馈数据双向通道智慧环境感知5.2.10.移动执法需求移动执法是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使执法人员在现场对各类数据进行即时查询,为现场执法提供执法依据,同时,用知用知传感标准规范标深、信息安全赤器、运后無形累作,并能与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交互,提高了办公效率。主要功能包括:污染源实时数据查询、污染源历史数据查询、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及现场执法笔录等。5.2.11.综合数据查询需求综合数据查询提供了一般的数据查询方式,可以查询建立在数据中心技术框架上的所有数据信息,并通过各种分析工具对查询结果进行展示。企业和社会机构个人企业和社会机构个人总量减与执法管理尾气监控监控排污权交易智慧应用支样平台5.3.硬件网络需求为保障本次项目建设中GIS数据、视频数据传输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同时保障使用本系统的所有用户均能正常访问本系统。需要在原有环保专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网络带宽、增加网络交换设备,建成以市环保局为中心节点,两湖一库管理局及各区县环保局分支节点的网络架构。分支节点能够有20M以上带宽接入中心节点。5.3.2.硬件需求.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数据中心建设需要搭建对应碳排放综合治理各业务口径的基础数据库,统一的中心数据库,对应各种专题应用的专题数据库。按照通常的服务器配置方案,需对每个数据库应用配置一台服务器,导致数据中心建立后需增加约30台服务器。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同时会产生大量的运行维护费用。为了节约成本,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减少维护成本,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在本次数字环保系统建设数据中心时,采用IBM公司推出的服务器整合方案,通过服务器整合和虚拟VMwarevSphere虚拟化软件构建服务器组。此方案配置7台基于最新的IBMPureFlex技术和Intel每台服务器上都安装配置VMware第5代虚拟架构套件-VMwarevSphere5企业增强版软件,用于在单个物理服务器而每一个虚拟服务器,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在每个虚拟服务器上,再安装配置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进而再安装应用软件,这样以前的每个物理服务器就变身为VMwareESX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了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完美地实现了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同时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集中备份以及充分利用VMware虚拟架构中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配置一台Vxxxx光纤存储,组成标准的SAN集中存储架构,由VMware虚拟架构套件生产出来的虚拟机的封装文件都存放在SAN存储阵列上。通过共享的SAN存储架构,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进行在线地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VMwareVMotion),进行-第20页-动态的资源管理(VMwareDRS),和集中的基于虚拟机快照技术的LanFree的整合备份(VMwareVCB)等,而且为以后的容灾提供扩展性和打下基础。为了集中管理和监控虚拟机,实现自动化以及简化资源调配,建议单独配置一套服务器安装Window系统,用于安装VMwarevSphere套件中的VMwarevCenterServer软件,对两台物理服务器及其上的虚拟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将VMware的虚拟化技术与IBM高性能、高扩展能力的Systemx服务器及存储系统结合在一起,对x86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平台进行整合,并提供资源动态调整、虚拟HA、虚拟机动态部署和迁移、虚拟备份等全方位功能。实现对服务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用更少的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取代小型的服务器,简化现有的IT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网络和系统管理流程。在降低成本和IT环境复杂度的同时为新的业务及应用部署提供更合理、更稳定的基础架构。路由器的核心作用是实现网络互连,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单元。为实现在不同网络间转发数据单元的功能。首先,路由器上多个三层接口要连接不同的网络上,每个三层接口连接到一个逻辑网段。这里面所说的三层接口可以是物理接口,也可以是各种逻辑接口或子接口。在实际组网中确实存在只有一个接口的情况,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单臂路由,单臂路由应用很少。其次,路由器协议至少向上实现到网络所以协议至少向上实现到网络层。再次,路由器必须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MSR(MultipleServicesRouters)多业务开放路由器是专门面向行业分支机构和大中型企业而推出的新一代网络产品。MSR先进的软件结构与硬件平台,能够在最小的投资范围内为企业边缘网络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更能充分满足未来业务扩展的多元化应用需求,符合企业IT建设的现企业信息架构正在由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MSR具备高数据转发能力与高加密能力,很好的解决了转变过程中凸现的网络带宽压力与安全隐患,保障企业关键业务流可以高速、机密的通过广域网传输。MSR集数据安全、语音通信、视频交互、业务定制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在企业网络应用不断丰富的形势下将多元业务方便的部署于同一节点,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网络中多设备繁杂异构问题,而且极大降低了企业网络建设的初期投资与长期运维成本。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发生碰撞。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使用交换机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和过滤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所以如果网络中的某台交换机由于安装位置设置不当,几乎需要转发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的话,交换机就无法发挥其优化网络性能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增加了网络延迟。广泛应用于企业网和园区网的接入层。提供灵活的全千兆以太网端口的接入密度、丰富的业务特性,并支持创新的IRF(IntelligentResilient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技术,用户可以将多台SxxxxSI交换机连接形成一个逻辑上的独立实体,从而为用户构建高性能、易管理、易扩展、低成本的千兆到桌面的解决方案,是千兆接入的理想选择。.后备电源与机房装修后备电源即UPS(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又叫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多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立即将机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设备通常对电压过大和电压太低都提供保护。是有效解决所有电源问题的最佳架构设计。该架构能够有效阻隔异常电源对负载的冲击,同时还能保证输出电源的稳定、可靠,让负载安全的运行。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并联扩容和并联冗余的功能,为用户提供电源规划的弹性和更安机房是指为确保计算机机房(也称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地方,机房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为机房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机房需采用加固式静电地板,具有良好的承重性。机房装修采用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敷设高度为0.30m。为保证机房内洁净度,地板下需做防尘处理,刷防尘漆。符合-第24页-《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活动地板铺设在机房的建筑地面上,活动地板上安装着计算机设备及其它电子设备,而在活动地板与建筑地面之间的空间内可以敷设联接设备的各种管线。活动地板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因此所有设备的导线电可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机房内电力、通信电缆布线均采用金属线槽或线管屏蔽,电管线布装要求布线合理,强弱电分开,方便检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GBxxxx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监控中心照度大于300LX。计算机机房的供电应380/220V电压、50HZ频率和三相五线制(即TN-S系统)的配线方式供电,单回路供给机房用电。机房内用电插座分为两大类,即UPS插座和市电插座。机房各工作间均留有备用插座安装在墙壁下方供设备维修时用。电缆(电线)在铺设平直,电缆(电线)要与地面、墙壁、天花板保持一定的间隙。不同规格的电缆(电线)在铺设时要有不同的固定距离间隔。电缆(电线)在铺设施工-第25页-中弯曲半径按厂家和当地供电部门的标准施工。铺设电缆时要有留有适当的余度。地板下的电缆穿钢管或在金属线槽里铺设。4、应急照明系统在市电停电后,为保证工作人员做存盘等紧急处理,计算机房及消防走火通道具备应急照明系统,包括应急照明灯和消防疏散指示灯。机房内应急照明的照度不低于30LX。应急出口标志灯照度大于5LX。应急照明灯具电源由UPS供电。5、防雷接地系统机房雷电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对直击雷的防护主要由建筑物所装的避雷针完成;机房的防雷(包括机房电源系统和弱电信息系统防雷)工作主要通过安装浪涌防雷器防感应雷引起的雷电浪涌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过电压。机房接地系统是机房建设中的一项内容。机房一般具有四种接地方式: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和防雷保护地。防雷接地均利用大楼联合接地体。用接地母线与大楼联合接地体相连。6、消防灭火系统消防系统,是整体机房安全运行的盾牌。根据规范要求,机房可配备一套气体灭火系统。这就要求在整体机房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规划、建设钢瓶间、消防控制间和一些输送管道,从而达到全方位报警、分区灭火,最大限度地提高对需要对各种孔洞进行封堵。制定制度禁止员工带食物进机房;禁止在机房吃饭等;防火泥,可以用于机房小洞、线孔这些防火和防鼠;放鼠药;用鼠夹;用粘鼠贴。6.主要技术路线WebServices是由企业发布的完成其特定商务需求的在线应用服务,其他公司或应用软件能够通过Internet来访问并使用这项在线服务。它是一种构建应用程序的普遍模型,可以在任何支持网络通信的操作系统中实施运行;它是一种可以发布、定位、通过web调用。WebService是一个应用组件,它逻辑性的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与服务.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协议和规定的一些标准数据格式(Http,XML,S管理p)来访问WebService,通过WebService内部执行得到所需结果.WebService可以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一旦部署以后,其他Web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WebServices在业务集成上有如下特点:基于工业标准:尽量减少在异构环境之间对私有适配器和连接器的需要。松散的耦合:即请求不必针对特定应用的API。异步执行方式:在等待第一个应用响应的同时可以执行第二个应用。可靠性:保证消息被投递一次且仅仅一次。安全性:必须支持鉴别、授权标准以保护被交换信息的6.2.S管理设计思路S管理(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是一项新颖的、并且正在迅速发展、推广的技术。结合规划中系统的布局与架构,以及未来发展的要求,建议采用S管理设计思路。S管理有助于解决分散的IT布局,并解决与IT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孤岛相关的难题。其灵活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更高的互操作性较之任何传统的EAI解决方案,S管理及其所在的行业标准使得现有的孤岛应用程序能够以更易于维护的方式进行无缝交互操作。2、增加重用一旦原有系统和应用程序支持服务,这些服务就能够进行重用,这将降低持续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此外,为编排服务构建的业务流程也可以公开为服务,从而进一步增加重用。3、更敏捷的业务流程S管理缩短了业务流程模型和实施之间的差距。这使得对已实施为服务协调的业务流程所做的修改能够轻松进行捕获和实施。4、改善的可见性S管理可以通过支持将业务功能公开为服务、利用BPM技术使进行中的业务流程的状态自动化、快速集成到辅助业务决策的支持服务的系统门户中,改善业务可见性。5、降低维护成本S管理开发鼓励将跨多个应用程序和系统的重叠业务功能(服务)合并成少量的共享服务。这可以消除冗余的服务,并通过为应用程序逻辑提供的单一修改点降低系统维护统和应用程序,同时将对基于其构建或利用S管理准则与之集成的应用程序的损害降到最低,这将大大节省新增项目的资金投入。6.3.基于元数据的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元,建议在系统建设中打造一个“数据中心”,除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外,还能为多数据源、异构的数据源提供支持,即一个数据服务平台需要管理多个物理数据源,数据源之间可以进行无缝集成。以元数据的方式进行描述,建立相应的注册机制,在多用户、多平台、多数据源的复杂异构环境下实现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整个异构数据集成共享机制主要包括一个中心元数据服务器和多个分布式数据服务器以及远程客户端,元数据服务器包含所有用于共享的异构数据的元数据,各个数据服务器则存储共享的异构数据,用户在远程客户端通过分布式网络数据,先访问元数据库,通过对元数据的解释再选择合适的数据接口访问存储在不同数据服务器中的异构数据。6.4.实时数据中间层技术实时数据中间层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一个分支,它适用于处理不断更新的、快速变化的数据以及具有时间限制的事务。实时数据中间层技术是实时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数据库技术来解决实时系统中的数据管理问题,同时利用实时技术为实时数据中间层提供时间驱动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实时数据中间层并非实时数据与数据中间层在概念、结构和方法上的简单集成,而是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应用特点,对实时数据模型、实时事务调度与资源分配策略、实时数据查询语言、实时数据通信等进行分析。录、聚集各个信息源的内容,并作为信息系统表现层的宿主。聚集是指将来自各个信息源的内容集成到一个web页面里的Portal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似,所有的portlet都部署在portlet容器里,portlet容器控制portlet的生命周期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信息。Portlet容器负责初始化和传送用户请求并合成响应。之一是聚集由各种portlet应用生成的内容。3、公共服务:portlet服务器的一个强项是它所提供的一套公共服务。主要的几个公共服务有:单次登录:只需登录portal服务器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其它的应用,你无需再分别登录每一个应用。Portal服务器会为你分配一个通行证库。你只需要在mail应用里设定一次用户名和密码,这些信息将以加密的方式存储在通行证库中。在你已登录到intranet网站并要访问mail应用的时候,portal服务器会从通行证库中读取你的通行证替你登录到mail服务器上。个性化:个性化服务使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决定标题条的颜色和控制图标,还可以决定在她的页面上有哪些6.6.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可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再次,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6.7.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针对这种情况,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xxxx年开始制定支持移动RFCxxxx[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xxxx[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xxxx[3])、网络移动(NE关的各项开发工作都在进行中。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基于IP分组交换的,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的目标-第34页-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模移动。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为移动IPv6协议(MIPv6),IETF已经发布了MIPv6的正式协议标准RFCxxxx[1]。MIPv6支持单一终端无需改动地址配置,可在不同子网间进行移动切换,而保持上层协议的通信不发生中断。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基本的MIPv6解决了无线接入Internet的主机在不同子网间用同一个IP寻址的问题,而且能保证在子网间切换过程中保持通信的连续,但切换会造成一定的时延。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针对这个问-第35页-题提出了解决方法,IETF已经发布FMIPv6的正式标准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若MN移动到离家乡网络很远的位置,每次切换时发送的绑定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被次移动IPv6(HMIPv6),发布了正式标准RFCxxxx。子网移动:网络移动性(NEMO)工作组研究将移动子网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变换接入位置时的移动管理和路由可达性问题。移动网内部的网络拓扑相对固定,通过一台或多台移动路由器连接至全球的互联网。网络移动对移动网络内部节点完全透明,内部节点无需感知网络的移应用中的技术整合:在移动IPv6中引入上述扩展协议后,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对单一终端和子网的移动性支持,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支持终端、子网的快速切换和层次移动性此结构下的移动互联网在处理切换时,传输时延等开销较小,能做到无缝切换,可承载丰富的多媒体业务,提供良好的用户服务。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无线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提供了移动支持,为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如快速切换、层次移动、子网移动三者的结合、子网移动的路由优化等问题,这些将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一步的研究方信息信息化管理标准信息资源评价项目测试与评估项目验收与监理敦件开发与管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总体标准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设备以太网描述技术目录服务信息交换数据库地理信息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元元数据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文件格式总体框架术语网7.应急指挥应用体系7.1.“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四大体系”建设思路碳排放综合治理建设的基础与支撑,是与上下级环保部门、市政府各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数据建库、数据中心应用三个部分。“两个平台”是指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是xxx环保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业务支撑,其中包括了表单自定义、权限自定义、流程自定义、单点登录。环境地理信息平台是xxx环保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展示分析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建库、环境地理信息应用。四大体系包括:监测监控体系、环保管理体系、环境应急体系、环保政务体系。标准标准教据传输标准:层标准上提保整体.同标准●业务与网络安全第2页内网门户内网门户综合业务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市环保局环境数据中心省环境数据中心县环境数据中心市政府数据中心人员经费及各项制度保障环境信息化建设标准环保政务体系环境应急体系监测监控体系业务管理体系外网门户7.2.环境数据中心近年来,环保事业的发展对环境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新的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不断提高碳排放综合治理水平,更好地为环保工作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对环保的数据要求、业务要求以及宏观控制要求进行科学的挖掘和管理,实现对环保业务和管理决策的严密整合和深度仿真支持。建立环境数据中心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1、集成原来相互独立的数据,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2、基于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确保新建系统的信息共享和第3页环境数据中心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环境好、可维护性强、界面友好、功能实用等特点,符合国家相环境数据中心包括了三个主要部分:数据中心平台是核心,统一管理数据信息,提供二次开建立各种业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排污申报数据库,环境统计数据库,污染源普查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专题数据库。3、数据中心应用数据中心应用集中体现在:提供数据统计服务,数据查询服务,数据辅助分析决策服务,可视化的建模工具,数据整合服务,数据扩展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可视化的维护平台,数据库整合工具,数据交换平台,基础数据库管理及数据查询功能,数据展现及发布功能,支持常见数据格式的文件导入、导出,全局信息搜索模块集成配置,可视化的集成 配置工具,统一的配置接口,利用xml的形式编制统一的配置文件;分析决策,智能模型分析,智能分析统计。7.2.1.环境数据中心平台业务应用与门户环保门户数据中心建模系统数据中心建模系统数据中心平台数据中心二次开发平台数据中心管理与分析平台综合搜索..Net开发包业务应用...WebService开发包数据管理与分析服务引擎引擎中心数据库元数据库数据中心集成与交换平台数据库访问中间件跨平台GIS中间件数据库访问中间件空间数据库污普数据库据库数据集成配置环境统计数据库第5页数据中心平台是根据环保信息化建设软件的业务需求,在现阶段各个数据业务系统严重孤立的情况下,通过抽象分析提出的建设思路。数据中心平台,可提供应用之间的信息交换,提供数据格式定义、数据转换、数据路由、业务规则定义和业务流程编辑等具体业务服务。数据中心平台解决的是系统整合问题,要求系统间的异构接口、异构数据、和系统间的流程调度。数据中心平台的技术核心采用XML数据标准,接口标准采用WebServices。数据中心平台交换的数据除了市本级自建系统数据外,还包括与省环境数据中心、县共享数据库、市级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因此,要求数据中心平台能够提供灵活、方便的数据建模技术,便于数据平台业务需求扩展时,维护人员可以方便、迅速地建立数据模型。数据模型要求科学、适用,既能减少数据的冗余,又能够存放业务系统需要的数据。整个数据中心平台包括以下五个子平台:数据中心信息集成与交换平台数据中心管理与分析平台数据中心二次开发平台统一搜索平台数据存储与灾备平台第6页数据中心信息集成与交换子平台,建立基于元数据的数据统一集成应用模式,提供一套可配置的集成工具集,实现环保业务信息和空间信息的统一集成;建立基于XSLT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完成基于WebService接口标准的数数据中心管理与分析子平台,将所有经过集成的信息按照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管理,按照基于元数据技术模型来驱动数据扩展和数据关联,提供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管理软件平台,完成数据统一维护和查询功能;建立面向各个主题的数据分析平台,能够结合空间、业务信息进行联合分析。数据中心二次开发子平台,充分应用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融合后的各类信息进行二次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能够提供标准WebService/ActiveX的二次开发接口,提供面向.Net环保和J2EE环保的二次开发包,以供后续碳排放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的深入应用。统一搜索子平台,充分应用智能搜索技术,提供可配置的搜索引擎,充分利用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设成果,面向环保局所有部门提供的各类专题数据进行统一搜索,。类似数据存储与灾备子平台,整合xxx市环保局现有的数据存储设备,建立基于虚拟数据存储技术的数据存储和灾备中 第7页心,提升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安全保障,保证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正常持续运行。统筹规划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分步实施原则上下兼容原则资源共享原则环境数据信息运营维护体系7.2.2.数据建库数据建库将从数据整合、数据建模、数据扩展等方面入手,按照具有一般性的数据组织方式,同时结合计算机信息化标准和碳排放综合治理标准建库。主要考虑实时数据、空间数据、业务数据三个方面的大量数据来源,结合实际需求,应用对象关系映射(ORM)和可视化的建模工具、实时数据中间层以及空间数据服务,将数据中心建设成一个高度集成的数据中间层。数据中心建成后,可以通过数据中心的挖掘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系统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8页数据库整合内容、数据中心平台、基础数据库管理及数据查询功能、数据展现及发布功能等。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将环保局内各业务数据与监测数据及其它类型的所有数据全部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统一存贮、管理、辅助决策分析等。解决了环保局以前数据存贮杂乱、数据冗余、数据管理工作繁复等问题。数据中心应该包括以下各类数据:污染源基础数据建设项目审批数据排污申报数据排污收费数据环境监察管理数据行政处罚数据环境信访固废管理污染源普查数据在线监测数据水环境质量数据气环境质量数据第9页文档数据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各种上报、汇报材料等主题数据库xxx市环保局环境数据建库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整合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污染源在线监测、大气自动站、地表水站自动监测、环保信访、固废管理、行政处罚等已有系统数据;通过新建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辐射安全许可等相关信息;通过污染源管理系统,形成全市统一的动态污染源台帐,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通过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整合,形成环境质量数据库,强化对环境质量的管理。采用实时/定期/业务驱动需求的方式,从业务系统提取数据到数据中心平台。由于业务系统、网络或数据平台故障,导致数据平台无法读取数时,待故障排除之后,平台应及时将业务系统这段时间内发生变化的所有数据提取出来。7.2.3.数据中心应用数据中心应用将从数据整合、数据建模、数据扩展、集成配置,统一搜索,分析决策等方面入手,按照相关行业标准文件要求的数据组织方式组织数据。 一、数据中心服务应用1、可视化的建模工具;数据建模工具是基于环境数据中间层建立的可视化的数据维护与建模工具,完成元数据库建设,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扩展功能,通过该系统可以建立数据字典,同时将环境业务管理信息与GIS数据无缝整合起来。二、数据中心综合维护子模块1、可视化的维护平台;2、数据库整合内容、数据交换平台;3、基础数据库管理及数据查询功能;5、支持常见数据格式的文件导入、导出。1、具有关键字规则;1、可视化的集成配置工具;2、统一的配置接口,基于xml编制统一的配置文五、分析决策2、智能分析统计。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数据建模、维护、搜索工具。数据中心需要简单、快捷的方式维护数据库表,提供泛化的数据定义、数据中心支持用户根据查询统计的需要自由增删组合。建模工具要求界面友好,有广泛、成熟的实用经验。用户可自定义查询模版,提供针对专题库的常用查询模版,支持现有查询模板的保存、导入、导出。对于需要整合的数据,如:环境信访系统、固废管理系统等需与省环保厅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不同系统数据协同的管理进行,另一种是通过严格的基础数据从源记录数据产生点进行更新。不同系统数据协同管理进行的方法,通过整理基础数据,对每一个基础数据的记录更数据无法更改时,及时采用人工管理方法或修改流程审批等将涉及基础数据更改的多个系统进行统一修改,达到数据统一和共享的目的。严格的基础数据从源记录数据产生点更新的方法,就是所有信息系统涉及到的基础数据,以这个数据最原始的产生点为标准,只有在基础数据记录的产生点才可以进行修改,一旦正式修改即时通过数据中心把其他信息系统对应的基础数据进行一次性统一修改。在基础数据记录的非产生点只有查询权限,没有修改权限,以此达到数据的统一和共享。梳理的基础上,同一基础数据来源于多个系统,并且单个系统不是唯一更改点,适合通过数据协同的管理方法,但必须建立相关的基础数据更改执行的管理制度并确保落实,才能达到数据统一、共享和唯一的目的。数据中心基础数据来源单一时,适合通过严格的基础数据从源数据产生点更新的方法,需在基础数据记录的产生点以及使用该基础数据的信息系统之间建立交换联系,同时确保只有数据产生点才有可能进行修改的权限规定。环境基础数据记录的更新要根据基础数据的来源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环境数据中心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展现方式与便捷的发布途径,以便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分析平台,并同时为领导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环保业务需求,设计并开发环保主题库,实现对特定环保主题的多维度分析;,提供丰富的报表展示功能,便于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以支持各类决策需求;提供数据挖掘功能以支持各类分析需求;提供相关辅助功能以满足各类特殊环保业交换数据库是在数据中心框架中建立的统一标准、集中管理的数据库群,使用者可以通过联网应用系统的通用查询功能,直接联机查询共享数据库。为了使用方便,各级环保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地复制一份共享数据库的子集。数据服务接口调用是数据共享的另一种方式,即数据服务方以通用的WebService技术为多个用户提供数据服务。WebService技术是以S管理P、XML为基础的,以通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实现数据提供和使用双方跨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使用者的应用程序不必局限于数据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平台种类和系统开发技术。第14页信息服务的注册发布和查找也是WebService技术的组成内容,省、市数据中心开发的WebService服务需统一由省数据中心统一发布,便于全系统用户查找使用。数据交换一般指满足特殊需求的数据共享,是针对个别需求提出的共享需求。如:协查信访反馈信息、特殊环境执法案件信息等。数据交换不仅包括系统内部的数据交换,还包括与系统外部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的标准数据格式进行。基于资源目录服务的交换中心,应用服务定位、检索资源和服务的统一接口,实现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包括目录体系结构、目录的编码排列规则、目录体系的创建的维护、资源和服务的登记等。资源目录的内容可分为数据目录、服务目录。环境数据中心面临的首要工作即获得各类环保数据,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xxx市环保局的数据存储类型丰富(纸质材料、电子文档、数据库、图像等)、数据来源多样(现有信息系统、在建信息系统、拟建信息系统),因此,环境数据资源中心需要完备的数据中心平台功能,并采集各类数据。元数据库 第15页元数据是表达数据的数据,按照其描述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关于元数据信息的总体介绍和对数据集总体了解,是数据仓库的描述信息,包括数据仓库名称、数据仓库类型编号、数据仓库内容描述、数据参照标准等;第二类包含数据集的详细信息,是对数据中每一专题信息较为详细的介绍。元数据库的另一层理解是:按层状结构进行组织,由元素、实体和子集组成。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基本单元,可以理解为数据库中的一个字段。元数据实体是一组说明数据同类特征的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实体可以是单个实体,也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实体的聚合实体。例如:在元数据子集标识信息中包含数据集有关的联系信息这一实体。元数据子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主要包括元数据信息、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内容信息、空间参照信息、引用和负责单位联系信息、影像信息。其中引用和负责单位联系信息是公用信息子集。元数据信息包含元数据的全部信息。在该元数据库中记录了元数据的名称、元数据创建日期、元数据采用的字符编码标准、元数据标准名称、元数据标准版本、元数据使用语言、对元数据信息负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数据集质量的总体评价信息等8个实体。标识信息描述环境数据集的基本信息。是数据中心中任何环境数据集必须包含的部分。通过标识信息,用户可以对数据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在该元数据库中包括的内容有:字符集、摘要、目的、状况、标志符、数据表示方式、专题类别、时间范围信息(项目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数据集有关的联系信息(负责单位名称、职责、联系方式)、关键词(关键词类型、关键词)、静态浏览图信息(各静态浏览图文件名、文件描述)、垂向范围信息、数据集限制(访问限制、安全等级、使用限制)、数据集格式(格式名称、格式版本)、维护信息(维护更新频率、负责维护的单位信息)。描述数据集的内容信息。数据集生产者可以通过该部分内容详细地描述环境数据集中各要素类的名称、标识码以及含义等内容,从而使用户可以由此知道该数据集属性码的名称、含义等信息。包括各类数据集名称、要素类属性、内容描述、属性结构描述文件4个实体。分发信息 第17页描述数据集分发者和获取数据的方法。通过分发信息,用户可以了解到环境信息在何处,怎样获取、获取费用等信息。包括:在线信息、分发联系方信息、定购说明3个实体。该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中心各个属性数据库的元数据。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简称DA)是数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管理人员可以使用的工具或设施。Dictionary/DirectorySystem,简称DD/DS)来管理库中的数据的。数据字典帮助我们规划、管理和控制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资源。7.3.环保GIS平台7.3.1.地理信息系统引擎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处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张张办张图应急xxx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中GIS平台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选择GIS平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平台的开放性;平台的功能完备性;平台的可扩充性;平台的技术先进性;二次开发的方便性;平台的通用性;系统的综合性。环保一张图工程图公测酸国外有名的GIS平台主要有ArcGIS和MapInfo。其特点与差别分析如下: 支持主流GIS格式数据的共享与交换。由于ArcGIS是国外GIS领域的龙头老大,其所直接采用的GIS格式shapefile,E00已经成了业内的事实标准。MapInfo也可以支持对这些格式的读写。遵循OpenGIS标准。开放式GIS标准组织OGC制定了目表现出非常强的扩展性,在二次开发方面尤为明显。而MapInfo则还未完全支持这一接口。目前GIS领域开发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在甲平台开发的系统无法移植到乙平台上。MapInfo平台的定位是一个桌面级的系统,追求的是占用较少的资源,有较快的速度。数据结构简单,不能支持复杂的空间分析。ArcGIS在业内一直走在技术的前沿,整体而言,技术上是非常先进的。在体系上也比较复杂,基本框架完备,在支持多用户并发使用和除了国外的GIS平台外,国内也有一些不错的GIS平台,是国内开发的功能最为完备的GIS平台,最大的问题是技术架构比较落后,组件化程度比较差,尽管863在这方面给予专项支持,但从市场上推出的MAPGIS产品看,组件化仍是一 的集成方面落后于其它主流GIS平台。综合考虑GIS平台的优缺,xxx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中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建议使用ArcGIS平台以满足后续的系统7.3.2.地理信息系统建库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用于存储空间地图数据,基于ESRI的ArcSDE建库。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的数据格式以及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理坐标系统等地图特殊因素,还中的空间数据是采用分层和分幅存储、管理的。空间数据应之间的GIS通道。它允许用户在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管理地理信息,并使所有的ArcGIS应用程序都能够使用这些数遥感影像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模型采用GeoDatabase进行设计,GeoDatabase是ArcInfo8引入的一种全新的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数据模型,是建立在DBMS之上的统一的、智能化的空间数据模型。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设要求按照地理信息与环保行业地图标准建立各种不同比例尺的环保专题图,并根据具体业务要求进行基于级别和类型的细化分层。专题图层要与各个综合数据库相联系,将地图基本要素与各业务需要相关联。遥感影像数据库以图层的方式对所有的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图层,即是由多个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性的同类型的空间对象组成的集合,图层是数据库应用与数据库管理的联系纽带,正确划分图层是建设图形数据库的重要工作。图层表是对划分的图层进行统一的管理的工具,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图层基本信息包括图层名称,图层分类信息(专题要素,空间地域要素,时间要素),图层空间范围,图层比例尺,图层几何类型,简要描述,模式名和实体表名,空间索引信息。2、显示配置信息包括参照系名,显示配置方案名,显示配置域段名,标注域名3、图层管理信息 包括管理信息和版本信息。环保专题数据库专题电子地图按主题划分为大气污染专题地图、监控系统专题地图和水资源与水环境专题地图。专题电子地图在基础电子地图基础上进行制作,其比例尺沿袭基础图层的比例尺。大气污染专题电子地图主要包括排放污染气体的企业分布图、大气污染实时分布图、污染扩散预测图等。水资源与水环境专题电子地图主要包括引水口分布图、水质监测端面分布图、排污口分布图、水功能区划图、污染物入水域量预测图、地表水质污染综合评价图、地下水监测井分布图、水质状况预测图等监控系统专题图主要包括监测点分布图、监测设备分布图、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图、排污管网图等等。基础电子地图 基础电子地图的数据源及其更新主要来自测绘和规划部门,部分属性数据(人口产值等)的更新来自统计部门,其精度要求能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同时为环保基础电子地图和各类专题图地图提供数据基础。选用的基础地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地图,同时根据需要添置新的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7.3.3.基于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1、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集成平台ArcGISServer标准版(不包括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扩展)提供了有限的空间分析功能,并不能完全满足监控中心空间分析的需求。计算分析服务在ArcGISGeoDatabase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平台采用ArcGISServer,通过ArcObjects服务对象进行编程。基本架构的基础上,计算分析服务包括由环境分析模型、空间分析算法组件和计算分析服务组件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第24页环境分析模型2、支撑各个业务系统一般地理数据访问系统中地理数据访问绝大部分在地理信息平台内部进行,而不是通用的数据访问引擎中间层进行。原因是:地理信息数据量预计约数百兆到数G,其中绝大部分数据将频繁的应用于可视化、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等应用领域,而这些应用往往要一次性访问大量数据,比如一个地理要素集的全部数据。如果地理数据和其他应用数据一样,全部进行包装、转换和传输之后才能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系统开发的工作量,还会造成严重的系统效率瓶颈,加重整个应用系统的运行负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高面、二次开发模式等都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很强的专业性,于是基于地理数据模型独立开发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具有很高的门槛。也就是说,通过通用数据访问引擎,开发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复杂地理信息应用,具有较高的难度。即使可以做一些深度开发,也难以保证高效性和稳定性。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在GIS软件平台的体系内,尽可能利用现有平台的成熟特性,进行这类深度开发。地理数据访问服务实时数据访问实时数据访问据访问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需要涉及大量地理数据的维护操作。这类操作中相当一部分需要在ArcGIS以外的业务功能中进行,比如对象的添加、删除、修正等。除此以外,各类非ArcGIS平台的业务也会对地理要素提出访问要求,比如 获取一个对象的地理坐标、得到一条河流的地理坐标以计算数据服务入口提供可部署的地理数据服务接口。地理数据服务采用标准的WebService进行开发,是通过数据访问引擎进行地理数据访问的入口。通过WebService技术,地理数据服务一方面屏蔽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部署配置,另一方面使上层应用系统不必直接面对ArcServer和ArcObjects编程,从而减轻了系统开发的负担。基础空间数据维护基础空间数据维护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基础数据维护通数据交换各种来源的基础地理数据和修编更新数据,通过ArcGIS工具导入监控中心系统。所有的数据都需要经过软件处理,以符合地理信息元数据规范和空间参照系要求。数据修编ArcInfo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数据编辑功能,包括栅格图矢量化等专业工具,可以满足基础地理数据日常修编的需要。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包括地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机及拖动基础(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青岛黄海学院
- 低视力助视器验配技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养老护理培训指导
- 2024年限定版铸造工程师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项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物流行业实训资源整合报告3篇
- 二零二五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吉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二零二五年国际市场营销合作合同模板
- 2025年学生托管机构安全管理协议书3篇
- 养猪场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 Windows-Server-2012网络服务架构课件(完整版)
-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含新增和修订部分)
- 形位公差_很详细(基础教育)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600MW机组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统
- 史上最全的涉税风险
-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目录简体字版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ppt
- 北京兴昌达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整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