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五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十七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2024届五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十七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2024届五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十七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2024届五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十七 种群和群落_第4页
2024届五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训练:十七 种群和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七种群和群落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6月选考,2分]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规模蝗灾的主要元

凶,在土壤含水率V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

(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

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A)

A.充沛的降水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解析]根据题干,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

化,因此充沛的降水会影响受精卵孵化,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

用,A正确。肥沃的土壤、连片的麦田则促进东亚飞蝗的繁衍;仅取食种子的

鸟类不会使植物幼嫩的茎、叶减少,因此不会影响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

B、C、D错误。

2.[2022山东,2分]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

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

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A)

A.2xIO4条B.4X104条C.6xIO4条D.8x104条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

量”,假设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无条,则有1000/久=950/(%-1000),计

算得出%=2x104,A正确。

3.[2022重庆,2分]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与环

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

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8

o75甲地

尾看□阳坡

6o

父・阴坡

4

龄o

&

2o

<-

O

nmivvvi径级

注:i和n为幼年期,in和iv为成年期,v和因为老年期

A.甲地n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

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形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地ni径级个体数量较少,推测甲地n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

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A正确。由题图中数据计算可得出,乙地阳坡的

种群密度为140个/500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10个/500m2,故乙地阳坡

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错误。甲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属于

稳定型;乙地阳坡老年期个体数〉成年期个体数〉幼年期个体数,故乙地阳坡

的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C正确。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数量均为幼年期

个体数多、老年期个体数相对较少,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

形,D正确。

4.[2022全国乙理综,6分]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

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解析]森林中,位于最上层的植物应该是高大的乔木,②错误;群落中植物垂

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不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⑥错误。A符合

题意。

5.[2022浙江1月选考,2分]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D)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

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解析]甲、乙在午夜黑暗的情况下均上浮,中午时均下沉,说明甲、乙都具有

避光性,A错误;大部分乙分布在该海域较深处,不太可能主要以浮游植物为

食,B错误;乙是一个种群,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甲、乙的昼夜分布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正确。

6.[2021全国甲理综,6分]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

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葬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解析]植物群落演替常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

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项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

替,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

此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项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一般

要经历苔辞阶段、草本阶段,弃耕农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其上的演替不需

要经历苔辞阶段,C项错误;在演替过程中,通常群落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

群落一般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项正确。

【高分必备】演替类型的判断有多种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是根据演替的起点条

件进行判断:如果有土壤条件,且土壤中保留了种子、根等繁殖体,该类演替

就为次生演替;如果没有土壤条件,则该类演替为初生演替。

7.[2020海南,2分]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

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一多年生草本一多年生亚灌木一多年生灌木。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C)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解析]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在

演替过程中,一年生草本逐渐被多年生草本取代,A正确;与草本群落相比,

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多年生亚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比

多年生灌木群落的弱,C错误;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

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D正确。

8.[2020江苏,2分]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

验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解析]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时要进行

第一次计数,A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B错误;

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营

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

确。

9.[2020全国I理综,6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解析]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

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A项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丰

富度越高,物种数目越多,B项正确;题述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

机盐和CO?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项正确;土壤小

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

系统中的碳循环,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2022全国乙理综,8分]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

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

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确定样

方的多少、确定样方面积的大小、做到随机取样(答出3点即可)。

[解析]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根据调查动物的分布状况和活动范围

等,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

观因素。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

区域的种群数量为皿胆。

[解析]样方内的种群密度是调查区域中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该区域的种群数

量=样方内的种群密度X区域总面积=n/mxS,BPnS/m。

(3)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不需要捕捉并标记调查动

物,操作更便捷;调查周期短(合理即可,2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题述调查方法不需要捕捉并标记调查动物,操作更

便捷;调查周期短。

11.[2020浙江7月选考节选,6分]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

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

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意味着种群密度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草本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

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未发生。为什么?因为生物群落类

型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至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

层、草本层和地表层(苔辉、地衣),杂草属于草本层。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虽新增了

一种杂草,但群落中植物类型并未发生取代,因此没有发生演替。

(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

措施有施用除草剂、生物措施有生物防治。

[解析]除杂草常用的化学措施为施用除草剂(如生长素类调节剂2,4-D),而

生物措施是用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来进行生物防治的,如人为引入该杂草

的捕食者,可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也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题组二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1月选考,2分]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

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

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日龄口6口?日龄

1086420246810864202468

个体数(xlO3)个体数(xlO3)

第1次调查第2次调查

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D)

A.受寒潮侵袭B.遭杀虫剂消杀

C.被天敌捕杀D.被性外激素诱杀

[解析]对比两次调查结果可知,与第1次调查结果相比,第2次调查结果显示,数

量明显减少的是雄性生殖期的昆虫,推测在两次调查间隔期间,该昆虫种群最可能

遭遇到的事件是被性外激素诱杀,D符合题意。

2.[2022辽宁,2分]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璋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

B.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德菜

C.欧亚德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

D.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适当浓度的

2,4-D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高浓度的2,4-D甚至

可以杀死双子叶植物,B正确;欧亚德菜入侵初期,由于空间等条件充裕,其种

群数量往往呈“J”形增长,C错误;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

一,故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

D正确。

3.[2022浙江1月选考,2分]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

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

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

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形增长

[解析]据题干可知,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推测它停止扩

散的原因是受环境中水资源的影响,A错误;沙蝗种群的数量呈非周期性变

化,B正确;据题中信息不能得出C项所述内容,C错误;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

旱地区不会呈现“J”形增长,D错误。

4.[2021山东,2分]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

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

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

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

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B)

A.66只/公顷B.77只/公顷C.83只/公顷D.88只/公顷

[解析]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

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相当于第一次标记的鼠有39-5=

34(只),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x34+

15=77(只/公顷),B符合题意。

5.[2021海南,3分]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螭。某小组研究瓢虫的饥

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e田

瓢虫密度(头/皿)

A.在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

B.饥饿程度和叶螭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

C.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

D.田间防治叶螭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

[解析]据题图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饥饿程度相同),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

用率越低,故田间防治叶螭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A、D项正确;据题图可

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因变量为捕食作用率,故饥饿程

度和瓢虫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B项错误;结合题图可知,在瓢

虫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饥饿24h和饥饿48h瓢虫的捕食作用率均高于未饥饿处

理的,且饥饿48h瓢虫的捕食作用率高于饥饿24h的,故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

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6.[2023全国甲理综,10分]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

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中的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的一些水鸟(如水鸟

甲)又重新出现。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水鸟甲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记重捕法,原因是水鸟甲活动能力

强,活动范围较大(4分)。

[解析]标记重捕法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不宜

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的动物种群进行估算的一种生物学统计方法。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水体中的鱼、水鸟属于消费者(2

分)。

[解析]消费者指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生产

者制造有机物的异养生物。

(3)若要了解该城市某个季节水鸟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请围绕食物指出需

调查的内容有水鸟甲的取食面积、取食种类和成分比例(4分)(答出3点即

可)。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调查某个季节水鸟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时,若围绕食物指标,可以调查水鸟甲

的取食面积、取食种类和成分比例等。

7.[2022全国甲理综,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

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

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偏多,老年个体偏少(2分)。

[解析]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相对较少,幼年个体数目相

对较多。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1分);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1

分)。

[解析]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1

分)。

[解析]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

(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为动物提供食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合理即可,2分)(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为植物提供CO,和

肥料;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合理即可,2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动物

呼吸作用产生的CO?可以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动物的粪便可以使土

地肥沃;动物取食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种群的大小。

8.[2021天津,11分]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

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

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

结果如图所不。

(1)由图1可知,增加降水(1分)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

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1分),从而

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39

6

)36

«

<

膻33

30U---1_I—

半干旱增加降水

图1

[解析]由图1可知,与半干旱组相比,增加降水组田鼠的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

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增加了田鼠种群的出生率,降低了田

鼠种群的死亡率,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羊草(2分)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

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

1

00

75g7

哥50

50

侬205

25

0

图2

[解析]由图2可知,与半干旱组相比,增加降水组的克氏针茅相对生物量变化

不大,羊草相对生物量明显增多,糙隐子草和其他植物的相对生物量明显减少,

说明增加降水有利于羊草生长。

(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

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

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2分)。

[解析]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通过比较两组田鼠的体重

增幅,可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田鼠食谱变化引起。

(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

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

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

共生(2分);如图所示(3分)。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

动方向。

[解析]田鼠为肠道微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及食物等,肠道微生物为田鼠提供能

源物质一一短链脂肪酸等,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

题组三

一、选择题

1.12023广东,2分]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

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

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C)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解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

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

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这些因素称为非密

度制约因素。本题中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会导致次年

该地区蝗虫的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C符合题意。

2.[2022河北,2分]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

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1.247(亡+1年与《

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

B.依据其年龄结构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

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食物网更复杂

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

[解析]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幼年个体占比较高,属于增长型种群,A错

误;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周限增长率为1.247(亡+1年与上年种群数

量的比值),种群数量增长较快,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B正确;褐家鼠会

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在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

低,食物网变简单,C错误;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后,从周

限增长率来看,其种群增长能力强,由于不知道当地鼠类的增长情况,故不能

判断褐家鼠的种群增长能力是否强于当地的鼠类,D错误。

【高分必备】外来物种引入一个外来物种后,该外来物种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

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与之抗衡或制约的生物,

从而使该引进物种成为真正的入侵者,它可能会打破原来的平衡,改变或破坏

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3.[2022江苏,2分]将小球藻在光照下培养,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D)

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B.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计数

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解析]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使小球藻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以利于小球藻增殖,A

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好盖玻片,取等量藻液滴加到盖玻片边

缘,让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稍待片刻后再计数,B错误;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

过多,应进行稀释,一般稀释到每小格含小球藻的数量为10个左右较为合适,

C错误;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D正

确。

4.[2021河北,2分]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

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

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天敌昆虫多样

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叶)性指数

番茄单作22.73.20.816.51.2

番茄玫瑰1.40.20.11.82.2

邻作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番茄植株的种植模式由单作转为邻作时,成虫和

若虫数量发生改变,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由表可知,当

番茄植株的种植模式为单作或邻作时,烟粉虱成虫在番茄植株上部叶分布较

多,中部叶和下部叶分布较少,因此,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

空间分布类型几乎不变,B错误;由单作改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C

正确;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

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D正确。

5.[2020山东,2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

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甲藻(单独臂养)

6

3

1

)15_甲藻(混合培养

01,0'乙藻(单独培养)

蟋05乙藻(混合培养)

24681012

时间(天)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x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解析]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X

106个,在K/2(1.0x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养时,在

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

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

养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正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

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可知混

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6.[2020江苏,2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解析]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

系统,A错误;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原因是

大多蜻蜓目昆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B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

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况,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

多层次的现象,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

误。

二、非选择题

7.[2022山东,9分]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

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

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

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频度级

1%〜20%A

21%〜40%B

41%〜60%C

61%〜80%D

81%〜100%E

(

)6053

会40-

齿20-UF1l4nc—n16-

ABCDE

频度级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级,

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

点分别是种群密度小(1分)、分布范围广(1分)。

[解析]已知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而

优势种通常指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的物种,因此若植物甲为该

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频度级中的植物

乙不是优势种,则其种群密度较小,而其又出现在绝大多数的样方中,则其分

布范围较广。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

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迎。

[解析]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D频度级的植物物种数在该群

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为8%,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题图所示比例

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

8%=200o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ABCD(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解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

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研究某种动物

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

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

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B、C、D符合题意。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影响群落演

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

应的数量减少甚至淘汰。

[解析]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

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8.[2021湖南,9分]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栋混交次生林,群落

内马尾松、石栋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

尾松和石栋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

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

树高X(m)马尾松(株)石栋(株)

样方1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样方

234512345

X<5897584648504745

5<X<1025273028303025282627

10<X<15342930363523543

X〉15131614151232122

80818184858178847977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

度基本一致。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1分);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

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2055株/公顷。

[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根

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80+81+81+84+85)+5+

0.04=2055(株/公顷)。

(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栋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1分)。马尾松是

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栋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

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石栋,理由是马尾松幼树株数少,石栋幼树株数多;马尾

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在树冠遮阴下幼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而石栋是耐阴

树种,其幼树在树冠遮阴下生长良好(3分)。

[解析]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株生活在同一区域,会争夺光照、水和无机盐

等,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表格中树高可代表树龄,根据表中数据

可知,马尾松幼树少,石栋幼树多;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幼树在树冠遮

阴下难以生长,石栋是耐阴树种,幼树可以在树冠遮阴下生长,故预测数十年

后该次生林的优势树种是石栋。

【高分必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样方选取方法

常采取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样方大小视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

定,如果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样方的面积可适当扩大。

题组四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6月选考,2分]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

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

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B)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解析]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

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

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故在浮叶根生植物

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B正确;荷塘中

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

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的过程

中不涉及两个群落之间的代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2.[2022山东,3分](不定项)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

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I表示

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H表示亲体数量

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o5001000

亲体数量(个)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

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

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解析]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体数量,即此时的出生

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

群数量为K/2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亲体数量为K/2时,即亲体

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由题图可知,亲体

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

态,C正确;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

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3.[2022江苏,3分](多选)如图表示夏季北温带常见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

温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有(BC)

氧(IJLL.LT)

A.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

B.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

C.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

D.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葬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

[解析]植物的分层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决定水生生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氧气等,A错误;自养型生物可以利用光

能合成有机物,因此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动植

物的遗体残骸等,水生生物的遗体残骸会沉积在水体底部,因此分解者主要分

布在底泥层,B正确;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营养

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C正确;湖泊演替为森林一般不会经历

地衣阶段和苔解阶段,D错误。

4.[2021福建,2分]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

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

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

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生境碎片类型植株数(株)

幼树小树成树合计

5公顷碎片219333

15公顷碎片5781782

连续森林3922268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

B.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C.生境破碎有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D.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解析]据题表可知,随生境碎片面积的增加,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增加,二者呈

正相关,B正确;据题表可知,生境碎片面积越小,景东翅子树种群的数量越

少,表明生境破碎不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C错误。

二、非选择题

5.[2022重庆,9分]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

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见表:

调查时段物种数植物类型j优势种一

入侵前I100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龙须眼子菜等多种

入侵后II22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葫芦、龙须眼子菜

III10浮水植物水葫芦

(1)I时段,该水域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n时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

原因是水葫芦入侵后争夺光照,沉水植物由于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

亡(3分)。

[解析]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

垂直结构;n时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是因为水葫芦入侵后争夺光照,沉水植

物由于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面积应根据种群个体数进行调整。in时

段群落中仍有龙须眼子菜,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取样面积应比n时段大。

[解析]ni时段群落中仍有龙须眼子菜,但此时水葫芦是优势种,龙须眼子菜数

量较少,故调查龙须眼子菜的种群密度时,取样面积应比n时段大。

(3)在n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增加(填

“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水葫芦数量减少,其他植物能获得

更多的光照及无机盐等(3分)。

[解析]在n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水葫芦数量减少,其他植物能获得更

多的光照及无机盐等,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增加。

6.[2022广东,12分]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

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

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

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

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表。

荔枝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头)害虫比例(%)天敌比例(%)

A52310327836.6714.10

B56810411840.8620.4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趋光(2分)性,采用了灯光诱捕

法进行取样。

[解析]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采用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高(1分),可能的

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2分),有利于其

生存。

[解析]由题表可知,荔枝园B中节肢动物的种类数多于荔枝园A中的,即荔枝园

B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

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少(1分),根据其管

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

食物来源少,害虫天敌数量也少(3分)。

[解析]由题表可知,荔枝园A中的节肢动物数量以及害虫和天敌的比例均低于荔

枝园B中的,根据管理方式分析,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

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害虫天敌数量也少。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

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

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

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答案]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

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

用(合理即可,3分)。

[解析]由题干中“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可知,可在荔枝林下种植大

豆等固氮作物,这些作物可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

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害虫天敌来治虫,

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7.[2021全国乙理综,9分]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

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

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

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

的原则是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1分)(填“有限的”或“无限

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双小核草履

虫占有优势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

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应遵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原则。根

据题干信息可知,竞争排斥发生在资源受限制的条件下,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

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竞

争中,大草履虫处于劣势而被淘汰,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增加,故当实验出现大

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双小核草履虫占有优势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

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

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

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时间(合理即

可)(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解析]两种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的雀科鸟经进化后能达到长期共存,说明

二者在取食的种子方面存在差异,如取食的种子的大小不同、种子的硬度不

同、种子的部位不同,还可以是取食的时间不同等。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具有相

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而进化导致资源利用方式出现差

异的物种可以长期共存。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竞争排斥会导致某一

物种灭绝,而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物种在生存空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出现

差异,从而能减弱种间竞争而达到共存。

题组五

一、选择题

1.[2023新课标理综,6分]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

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

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D)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解析]本题中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就能调查种群密度或种

群数量或物种丰富度,A、C正确;采用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个体,采用红外

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不需要捕捉个体,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

小,B正确;幼年个体也会在拍摄区域活动,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也

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D错误。

2.[2022海南,3分]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

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

率和灭亡率,S】、S2、S3和S,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

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

[解析]

分析可知,岛屿距离大陆越近,物种迁入率越高;岛屿面积越小,物种灭亡率越

高。面积相同时,S1<S2,S3Vs4,故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目

越少,A错误;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物种迁入率越高,灭亡率越

低,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正确;物种数相同情况下,据图中实线(迁入率)可

知,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C正确;物种数相同情况下,

据图中虚线(灭亡率)可知,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D正确。

3.[2022辽宁,3分](不定项)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

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D)

100

(

)

田80

卬60W

鲍①

40鹏

娶20

0TTP

3月6月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

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

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

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据题中所给信息无法比较春季、秋季以及夏季的物种丰富度,C错误。流

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河口泥滩潮间带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了底栖硅藻外,还有其他生物,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2022湖南,9分]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

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

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

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浑浊度(FT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