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739.5-2023 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氟化锂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_第1页
YST 739.5-2023 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氟化锂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_第2页
YST 739.5-2023 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氟化锂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_第3页
YST 739.5-2023 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氟化锂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_第4页
YST 739.5-2023 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氟化锂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71.100.10H30YS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Chemicalanalysismethodsofaluminiumele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2023-12-2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YS/T739.5—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YS/T739《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的第5部分。YS/T73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第2部分:分子比的测定三氯化铝滴定法;——第3部分:钠、钙、镁、钾、锂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4部分:氧化铝含量的测定重量法;——第5部分:氟化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文件代替YS/T768-2011《铝电解质中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与YS/T768-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测定范围(见第1章,YS/T768-2011的第1章b)增加了基体溶液(见5.5c)更改了溶样方式(见8.4.1,YS/T768-2011的6.4.1d)更改了溶液的定容与分取体积(见8.4.2,YS/T768-2011的6.4.1e)更改了工作曲线溶液的配制(见8.5,YS/T768-2011的6.5f)更改了精密度(见第10章,YS/T768-2011的第8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路兴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贺梦霞、冯敬东、李小艳、赵霞、费露露、何春燕、张伟南、马卫丹、孙松、杨振华、刘建英、箭颖、李欣、栗生辰、曲晓华。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为YS/T768-2011《铝电解质中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次为第一次修订。YS/T739.5—2023铝电解质是电解铝生产重要的反应介质,在铝工业领域标准体系中,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指导电解铝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系列方法标准服务于铝电解质和电解铝的生产、贸易和应用,为我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YS/T739为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包括了铝电解质中钠、钙、镁、钾、锂、氧化铝等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分子比等指标的测定方法。YS/T739.5为铝电解质中氟化锂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次修订将铝电解质中氟化锂含量的测定方法标准纳入YS/T739系列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在技术路线上更加成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铝电解质分析标准体系。YS/T739.5—2023铝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氟化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文件规定了铝电解质中氟化锂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铝电解质中氟化锂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20%~12.00%。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原理试料用高氯酸溶解,加热除去氟,用盐酸溶解盐类,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670.8nm处,以空气-乙炔火焰测定其吸光度,计算氟化锂含量。5试剂或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5.1高氯酸(ρ=1.67g/mL)。5.3锂标准贮存溶液: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进行配制:——称取6.1078g氯化锂(基准试剂,预先在600℃干燥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或7.9202g硫酸锂(基准试剂,预先在600℃干燥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300mL烧杯中,加入100mL水溶解完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锂。——称取5.3228g碳酸锂(基准试剂,预先在105℃干燥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置于300mL烧杯中,加100mL水,缓慢加入30mL盐酸(5.2)至溶解完全,煮沸3min~5min,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锂。5.4锂标准溶液:移取5.00mL锂标准贮存溶液(5.3)于5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μg锂。用时配制。5.5基体溶液:称取1.0000g冰晶石(光谱纯)置于铂皿(6.3)中,加入少量水和5mL高氯酸(5.1低温加热至冒尽白烟,取下稍冷,加入25mL盐酸(5.2)及30mL水,加热至盐类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6仪器设备6.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锂空心阴极灯。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均可使用。——特征浓度:在与测量试样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锂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3μg/mL。——精密度: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0%,YS/T739.5—2023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差值之比不小于0.8。6.2烘箱:能控制温度110℃±5℃。6.3铂皿:直径80mm,高35mm。7试样样品研磨混匀后通过75μm标准筛,在110℃±5℃烘箱中干燥2h,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8试验步骤8.1试料称取0.20g试样(7精确至0.0001g。8.2平行试验平行做两份试验,取其平均值。8.3空白试验随同试料(8.1)做空白试验。8.4测定8.4.1将试料(8.1)置于铂皿(6.3)中,加入少量水和5mL高氯酸(5.1在电炉上低温加热至冒尽白烟,取下稍冷,加入5mL盐酸(5.2)及30mL水,加热至盐类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2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8.4.2按表1移取试液(8.4.1)于相应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表1定容体积、分取体积和稀释后定容体积%-->0.70~6.00>6.00~12.008.4.3将随同试料所做的空白试验溶液(8.3)及试液(8.4.2)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670.8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以水调零,测量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锂的质量浓度。8.5工作曲线的绘制8.5.1配制系列标准溶液:a)当氟化锂含量为0.020%~0.70%:移取0mL、0.50mL、2.00mL、5.00mL、10.00mL、15.00mL、20.00mL锂标准溶液(5.4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基体溶液(5.5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b)当氟化锂含量大于0.70%~12.00%:移取0mL、1.00mL、5.00mL、10.00mL、15.00mL、20.00mL锂标准溶液(5.4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8.5.2与测量试液相同条件下,测量系列标准溶液(8.5.1和8.5.2)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溶液吸光度,以锂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9试验数据的处理氟化锂含量以氟化锂的质量分数w计,按公式(1)计算:YS/T739.5—2023w=×3.737×100%……(1)式中:C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液的锂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C0——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试液的锂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2——稀释后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V0——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0——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V1——移取试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3.737——1摩尔锂换算成1摩尔氟化锂的系数。wLiF≥1%时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wLiF<1%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数值修约按照GB/T8170的规定执行。10精密度10.1重复性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