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改版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背诵资料_第1页
2024年新改版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背诵资料_第2页
2024年新改版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背诵资料_第3页
2024年新改版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背诵资料_第4页
2024年新改版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背诵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知识点原创:蒙蒙精品知识点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全册精编版新大象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目录准备单元降落伞4第一单元生命世界第1课我们的豆苗4第2课奇妙的植物5第3课领养小仓鼠6第4课动物的适应能力7第5课和谐相处是一家8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第1课海洋与陆地9第2课陆地上的水体9第3课珍贵的淡水资源10第4课节约用水10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1课影子的形成11第2课太阳下的影子12第3课地球的形状12第4课认识月球13第5课月有阴晴圆缺14第四单元精确时间的步伐第1课原子钟寻亲记14第2课日晷15第3课水钟16第4课改进小水钟17第5课摆钟的秘密18第五单元云开心游乐场小船与浮力19第2课弓箭与弹力20第3课滑梯与摩擦力21第4课沙包与运动22第5课我们的游乐器材22反思单元浑盖之争的“理”和“据”23新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准备单元降落伞1.制作降落伞并比赛剪出伞面 粘伞绳 挂重物 比赛 (1)用塑料袋剪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塑料薄膜。(2)用透明胶带在塑料薄膜的边上粘上几条细线。细线的长度要相同。(3)将细线的另一头拢到一起,并包上橡皮泥。(4)用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做重物,让降落伞从同样的高度自然降落。2.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影响因素包括伞面大小、重物的质量、伞面的透气性和伞绳的长度。伞面越大、重物的质量越小、伞面的透气性越差、伞绳越长,降落伞下降得越慢。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伞绳的长度对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影响较小。第一单元生命世界第1课我们的豆苗1.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吗有空气 无空气 发芽 未发芽(1)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两组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空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给两个锥形瓶各装入7粒绿豆种子,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3)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2.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1)做对比实验,把发芽的豆苗平均分成两盆,分别放在温度不一样的地方,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一段时间后发现暖气房里的豆苗比无暖气房里的豆苗的长势好,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3.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第2课奇妙的植物1.仙人掌的秘密刺形叶 肉质茎 (1)生活在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动物的侵害,它的叶退化为刺形叶,它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更多的水分。(2)切仙人掌时须戴上塑胶手套,以防扎手。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一般来说,叶子越大,气孔越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就越多。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3.不同植物的叶片植物生长环境叶的特点芭蕉树热带叶子很大苹果树温带叶子较小云杉寒带针形叶莲花水中又大又圆沙枣树荒漠地区叶子有点发白,能反射多余的阳光4.一般来说,水生植物的根长得短而浅;旱生植物的根长得长而深。5.沙漠很干旱,但越往地下存留的水分就越多。沙漠植物只有靠着长长的根,才能吸收到维持生存的水分。同时,才能不被沙漠中的狂风吹走。6.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根向水源处生长,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7.植物的茎和叶具有向光性,植物向阳光处生长,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阳光。8.种植玉米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有利于玉米获得充足的阳光、水分和空气等条件。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9.给不耐寒的植物罩上塑料膜是为了给植物提供适宜的温度,保证植物的生长。第3课领养小仓鼠1.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等。2.领养小仓鼠的安全提示(1)刚领养的小仓鼠和主人还不熟悉,可能会咬人。(2)小仓鼠受到惊吓时、睡觉被打扰时、生病时、怀孕时或者正在打架时,都可能会咬人。(3)喂养小仓鼠时可以戴上专用的手套。(4)不小心被小仓鼠咬伤,一定要及时就医。3.仓鼠每天都需要新鲜的食物和水,仓鼠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最喜欢吃坚果,不能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仓鼠是夜行动物,要避免阳光直射。仓鼠需要运动,笼子里的跑轮能帮助它消化食物。5.仓鼠喜欢阴凉、通风的地方,喜欢待在软软的棉花、锯末上,太冷会导致仓鼠冬眠。仓鼠养在纸盒里要开个小窗户,以保证通风。第4课动物的适应能力1.小鱼和蚂蚁能感知到天要下雨。下雨前,蚂蚁会往高处搬家,小鱼会到水面呼吸空气。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逃出包围圈(1)蚂蚁遇到樟脑丸画的线时会掉头,这说明蚂蚁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当没有退路时,蚂蚁会快速逃出樟脑丸画的包围圈,这说明蚂蚁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2)合成樟脑丸具有刺激性气味,常被用来防虫,同时对人体也是有害的。使用樟脑丸时要戴上手套,使用完要洗手。不要把樟脑丸和食物放在一起。3.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4.鸟巢的作用:①使鸟卵不致滚落并能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②有利于亲鸟喂养雏鸟;③能减缓热量散失;④防止其他动物攻击等。5.筑巢是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6.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动物名称寒冷的冬季炎热的夏季蛇冬眠躲在阴凉的地方大雁到温暖的南方到凉爽的北方蚂蚁储存食物收集食物兔子换长毛换短毛第5课和谐相处是一家1.人类的活动对动植物造成的影响(1)汽车尾气污染空气,会损害动物和植物的健康。(2)对动物造成影响的事例:①大量捕猎动物;②砍伐森林造成动物栖息地减少;③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④修建动物通道等。(3)对植物造成影响的事例:①人工培育、种植农作物;②乱砍滥伐,肆意占用土地;③过度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等。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人与动植物要和谐相处。3.给小鸟安个家:用木板制作一个鸟巢,为了让小鸟生活得更舒适,可以在里面铺上干草,再准备一些食物和水,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把鸟巢悬挂在合适的地方。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第1课海洋与陆地1.地球仪上大片的蓝色代表海洋。2.处理信息的方法(1)整理资料,标出关键语句作为证据。(2)把数据资料整理成图表。陆地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图陆地与海洋面积比例陆地陆地和海洋面积比例图陆地面积海洋海洋面积海洋约29%约71%3.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71%。所以,我们常常说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4.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着,把地球叫“水球”也有一定的道理。从太空俯瞰时,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5.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表达交流时要专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6.海水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第2课陆地上的水体1.地球上的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淡水资源对人类非常重要,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沿河地带。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2.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湖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3.陆地上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称为河流,有时也叫“江”。如长江、黄河、亚马孙河、尼罗河等。4.冰川是陆地表面主要的水体类型之一,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5.有的陆地表面洼地积水较多,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如青海湖(咸水湖)、洞庭湖(淡水湖)等。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6.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我们称其为“母亲河”。第3课珍贵的淡水资源1.将3.5克食盐溶解在100毫升水中,制成含盐量接近海水的咸水。2.地球上的咸水约占总水量的97.5%,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5%左右,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地球上的水资源3.虽然地球上有丰富的海洋水,但是能供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使用的淡水却很短缺。4.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亿人面临饮用水短缺问题,其中亚洲和非洲缺水最为严重。5.我国淡水资源整体上呈现南多北少、夏秋多春冬少、总量多人均少的特点。第4课节约用水1.为了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1993年联合国大会确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2.每年3月22-28日是“中国水周”。3.保护水资源的方法(1)立法保护水资源,要求合理开发,防止污染。(2)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例如,养鱼的水、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厕所;可以收集空调冷凝水用来拖地、冲厕所、浇花。(3)编写节水儿歌,制作宣传折页,进行节水宣传。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1课影子的形成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1)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阻挡物和屏。(2)不要用手电筒的光照射人的眼睛。2.利用手电筒照射透明物体时不会形成影子,阻挡物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才能形成影子。3.影子的大小与光源距离阻挡物的远近有关。手电筒离杯子较远时,影子较小;手电筒离杯子较近时,影子较大(远小近大)。4.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所在的方向相反。光源在左,影子在右光源在右,影子在左5.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阻挡物的形状有关。6.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保持光源距离阻挡物的远近相同,当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第2课太阳下的影子1.利用铅笔、橡皮泥和纸板做一个影子观察仪,放在阳光下,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注意:要竖直地立铅笔。2.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会不断变化。(1)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是东→南→西;影子方向的变化是西→北→东。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影子的长度早晚长、中午短。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是长→短→长。(3)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第3课地球的形状1.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它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转(公转)。3.地球是球体的事实证据(1)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到船身。(2)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3)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圆的。(4)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显示,地球确实是个球体。第4课认识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运转(公转)。2.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3.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月球。4.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月球的“嫦娥工程”。2019年,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携月壤返回。5.月球小资料(1)月球距离地球38万多千米。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较大。(3)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引力的,同样的力气在月球上可以举起质量更大的物体。(4)月球上有环形山、月陆和月海等,没有液态水,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6.月球上没有空气,无法传播声音,宇航员需要借助无线电交流。第5课月有阴晴圆缺1.记录农历一个月出现的月相(1)要按照农历日期进行观察记录。(2)选择安全地点,要有大人陪同。(3)观察月相时,不仅要注意形状,还要注意是左边亮还是右边亮。(4)月亮升落时间每天会比前一天晚约50分钟,到农历二十时要等到22点左右才升起。农历二十以后可以选择早上观察。2.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新月蛾眉月上玄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口诀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①“上上上西西”的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②“下下下东东”的意思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理解记忆:农历上半月,我们在上半夜观察月相,此时太阳刚落山,太阳在我们右侧(西方),所以看到的月相也是右侧(西方)亮。3.月相的一个变化周期就是农历一个月。第四单元精确时间的步伐第1课原子钟寻亲记1.原子钟是现在最精确的计时工具。2.日晷是最早的计时工具。3.计时工具4.认识沙漏(1)原理:根据一定数量的沙子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中所需的时间来计时。(2)优缺点:短时计时比较准确。测量时间越长,越不准确。5.最小精确值就是工具可以测量出来的最小单位。单位越小,精确度越高。第2课日晷1.“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2.日晷通常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3.赤道式日晷的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所以叫赤道式日晷。晷针垂直穿过晷面,指向北极星。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晷针在阳光照射下投在晷面上的影子就像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像钟表的表面。5.夏季太阳靠北,要从上晷面读取时间;冬季太阳靠南,要从下晷面读取时间。6.自制赤道式日晷制作上晷面制作下晷面组装日晷 安装日晷 (1)上晷面表示时间的数字沿顺时针方向增大,下晷面与之相反,以保证刚好背对背粘在一起。(2)将晷针垂直插入晷面中心点。(3)安装日晷,使晷针朝向正北方,且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这样做,晷针就正好指向北极星了。第3课水钟1.日晷在夜晚和阴雨天无法测时,水钟则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2.水钟又叫漏刻,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计时仪器。漏刻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泄水型受水型(1)泄水型水钟直接用漏壶漏出水来计时。(2)受水型水钟用受水壶接到的水来计时。3.自制泄水型水钟的特点:(1)刻度标在上方容器。(2)刻度自上向下越来越大。(3)0刻度与初始水面齐平。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4.自制受水型水钟的特点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1)刻度标在下方容器。(2)刻度自上向下越来越小。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0刻度与容器底面齐平。若容器底部不平,可以在实验前加水使“底面”变平,此时0刻度在加水后的“底面”处。5.测试小水钟时,每一格用的时间越来越长,说明漏壶里的水滴得越来越慢了。这是因为漏壶里的水位降低了。第4课改进小水钟1.随着水位降低,漏壶滴水的速度会越来越慢,这是造成小水钟变慢的主要原因。2.三级漏刻3.改进受水型小水钟①在平水壶的侧面开一小口。②截取塑料瓶下半部分作为分水壶。④把步骤②中的塑料瓶上半部分做成天壶并接到平水壶上方。 ④把步骤②中的塑料瓶上半部分做成天壶并接到平水壶上方。 ③用吸管连接开口和分水壶。(1)天壶水流速度应稍微大于平水壶流到受水壶的水流速度。(2)如果平水壶液面在小孔下方且越来越低,说明天壶水流速度过慢。(3)如果平水壶液面在小孔上方且越来越高,说明天壶水流速度过快。(4)改进后的小水钟的水流速度可以很稳定。4.水钟的缺点:不便携带等。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第5课摆钟的秘密1.摆钟的原理: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2.摆钟的发明:惠更斯在摆的等时性的基础上,利用擒纵轮,最终发明了机械摆钟。3.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的关系(1)不变条件:摆锤质量、摆角大小等。(2)改变条件:摆线长度。(3)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4.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1)不变条件:摆线长度、摆角大小等。(2)改变条件:摆锤质量。(3)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5.各小组制作的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的摆线长短基本是相同的,都约是25厘米。6.计时工具的发展:日晷→水钟→摆钟→电子表(石英钟表)。我们发现计时工具的精确度越来越高,使用起来也越来越方便。第五单元开心游乐场第1课小船与浮力1.小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2.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浮起来,如塑料块、泡沫板、苹果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下去,如橡皮泥、玻璃球、葡萄等。3.弹簧测力计(1)使用测力计前先轻轻地反复拉动弹簧,防止卡住。(2)看看测力计的刻度,了解测量范围,不能超量程使用。(3)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如果没有对齐则需要进行调节。(4)使用时要让弹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4.用测力计挂着物体,将物体放到水里,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是因为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受到下沉:浮力<重力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5.橡皮泥会沉入水中,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是把橡皮泥做成船形。第2课弓箭与弹力1.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2.用橡皮筋弹射纸团时,橡皮筋拉伸程度越大,纸团射出的距离越远。当橡皮筋被拉得过长时,橡皮筋会断掉。3.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4.弓箭、弹弓、撑竿跳高、蹦床等都应用了弹力。5.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都是弹力,杯子和桌面的形变程度很小,不容易看出来。第3课滑梯与摩擦力1.玩滑梯时,衣服与滑梯表面发生了摩擦,产生了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当物体刚好能运动起来时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3.摩擦力与多个因素有关,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只改变一个要研究的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4.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较光滑,摩擦力较小较粗糙,摩擦力较大(2)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物体较轻,压力较小,牛物体较重,压力较大,摩擦力较小 摩擦力较大 5.摩擦力无处不在,有时对人们有利,有时对人们有害。6.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7.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变滑动为滚动等。第4课沙包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停止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2.力能让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同时发生变化。3.接触力和非接触力(1)有的力需要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才能产生,这种力叫接触力,比如摩擦力、弹力和浮力。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有的力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这种力叫非接触力,比如重力和磁力。4.用力向右推桌子,桌子有向右运动的趋势,这时地面就给桌子一个向左的摩擦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作用相互抵消了,因此桌子没有运动起来。5.物体有时受了力但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是因为物体还受了其他力。第5课我们的游乐器材1.自制游乐器材投球机:弹簧的弹力 火箭发射器:弯曲的钢片的弹力投石大作战:弹簧的弹力可调节滑梯:摩擦力2.游乐器材设计大比拼(1)成立评比委员会。(2)评比条件应包括:应用较多的力的知识、结构巧妙、外形美观、安全实用、好玩有趣等。(3)作品的作者要向评委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接受评委的质疑。反思单元浑盖之争的“理”和“据”1.盖天说:天和地就像两个平行的中央凸起的大圆盘,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随着天盖围绕北极运动,就产生了东升西落的现象。2.浑天说: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天球围绕大地转动,日月星辰附在天球上运行而东升西落,产生昼夜变化。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辩论要有理有据。“理”指逻辑推理,“据”指事实证据。4.评价一个学说,不仅看它能否对实际天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还要看它能否对未来的天象作出明确的推测和预言,并且经得起事实的检验。5.中国古代科学家具有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6.我们可以通过辩论、发放宣传手册、比赛、制作模型的方式解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7.科学的发展需要交流分享、反思修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依据事实独立思考,并乐千和他人交流分享。2.表现出进一步探究动物与其生活环境联系的兴趣。一、导入新课1、春夏秋冬,随养季节的变化,人们有哪些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学生回答:增减衣服、播种与收割、纳凉取暖、放寒暑假)当环境改变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在不同季节会做不同的事悄。2、猜一猜: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猜测青蛙)3、对于青蛙,你知道那些?引导学生了解青蛙的成长历程、生活环境、食物、改变体色、冬眠等知识点。4、聚焦♦在春天的田野里,我们能看见齐蛙吗?它们在做什么?♦冬天它们到哪里去了?♦青蛙在不同的季节里会有哪些不同的行为?♦其他动物在环境改变时又会有哪些行为?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关注自身在不同季节的各种行为出发,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认识到人类在不同季节的行为变化均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为接下来研究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做铺垫。二、讲授新课1、探索(1)根据我们对责蛙的了解,你能将下列青蛙的行为图片与环境图片对应起来吗?(2)能说明判断的理由吗?将信息整理成表格。气候草木蝴蝶青蛙春温暖发芽由卵孵化成幼虫由卵孵化成蝌蚪夏炎热茂盛幼虫变成蝴蝶青蛙以蝴蝶为食秋凉爽凋零蝴蝶逐渐死亡青蛙吃的胖胖的冬寒冷死亡蝴蝶死亡青蛙冬眠(3)分享交流①不同季节,气候怎样变化?②对青蛙的食物会有什么影响?③对青蛙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④为适应环境变化,青蛙会怎么做?(4)讨论行蛙在不同季节的各种行为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气候等非生物环境♦青蛙食物和周边植物等生物环境♦青蛙自身身体特彻(变温动物)设计意图:总结环境变化与青蛙行为变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动物适应环境变化做铺垫。(5)由于青蛙不断适应环境,使青蛙得以生存下来。,我们周围其他动物又有哪些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呢?阅读关于丹顶鹤的资料,画出丹顶鹤在环境改变后,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句子。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需要浩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对湿地环埮变化非常敏感。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中途,它们还会在合适的地方做短暂的栖息。3月末4月初,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它们就会开始配对和筑巢。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紧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明确:丹顶鹤在天气变冷后,会迁徙到南方去。天气变暖,会重新回到北方。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初步了解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为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获取其他动物适应环境改变的行为做铺垫。2、研讨(1)当环境发生改变时,青蛙会做出怎样的反应?青蛙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些环境条件的改变?(青蛙秋后天气变冷,开始冬眠;春天天气变暖,交流开始复苏。青蛙的行为变化,是为了适应气候、食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2)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丹顶鹤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丹顶鹤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些环境条件的改变?(丹顶鹤天气变冷,会迁徙到南方去;天气变嗳,会重新回到北方。丹顶鹤的行为变化,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食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3、合作探究查阅资料,你还知道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哪些行为?天鹅:随环境、气候变化有迁徙的习性。在深水环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适应其游贪的生活。角马:旱季植物枯萎,非洲角马大迁徙到水草肥美的地方。大马哈鱼:海洋里大马哈鱼洄游到温度适宜的河流中产卵。狼、兔子:会换毛,夏天换上短毛,冬天换上长毛。三、拓展1.创设真实情景。教师播放大雁迁徙越冬的视频并介绍:在大雁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群体中最为强壮者往往会飞在最前端,而相对瘦弱的大雁则分别在两侧飞行。从北向南飞行几千公里。在此过程中一些瘦弱的或者生病的大雁落队了,往往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我们如何帮助它们呢?(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预设:先调查他们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再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它们。2.探讨帮助的时机。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动物对人类存在恐惧心理,人类过多地接近会它们,会干扰它们的生活。我们在什么时候帮助它们最合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3.布置任务。全班组建“孤雁救助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孤雁的救助方案,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相应的道具。【作业布置】如果在野外遇到正在冬眠的动物和迁徙途中“掉队”的鸟,我们该如何帮助它们?【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下《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6课,要达成的学段目标是:12.2-1说出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12.2-2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但少有学生系统地认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生物环境。在此背景下,本课引领学生通过分析某一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本课基于学生前概念,围绕“能量流动的方向”,以食物链为主题,采用交流研讨的方式开展套筒活动,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存不仅与周围非生物环境有关,还与周围其他生物环境有关。【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四年级《呼吸与消化》单元的学习已认识到食物中存在营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起点是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能量),摄入食物可以储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其中就体现着食物中能量的流向问题。在学能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于事实证据和知识储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科学态度目标能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植就是保护很多种动植物。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难点:引领学生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从植物开始,明白箭头指向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表面贴有动物卡片的圆环。学生:为每小组准备贴有四种生物的四个套筒、导学单。【教学过程】一、聚焦:能量是生物生存的基础1.观察发现绿豆苗圃中的生物。教师出示图片:绿豆苗植株的局部图和周边环境图。提问:仔细观察绿豆苗圃,都有哪些动物?预设:在绿豆苗圃里发现了蚯蚓、瓢虫、蜗牛、蜘蛛、鸟等。提示:有些小动物可能躲在植物丛中,我们没看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留下的活动痕迹,来推测生活在这里的动物。预测:毛毛虫、蚜虫等。2.研讨绿豆苗圃中绿豆苗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绿豆苗与周围的生物有什么关系呢?请举例说明。(2)在绿豆苗丛发现的动物中,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3)以蚜虫为例,蚜虫能从绿豆苗那里获得什么?蚜虫又会被瓢虫吃掉,为什么?小结: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通过食物而获得能量。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绿豆苗圃中的生物和讨论生物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绿豆苗的生长离不开周围的生物环境,为下一节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做知识储备。讨论“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动物为生存而吃食其他生物的理解,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产生好恶心理。二、探索:食物链是流淌着的能量(一)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1.借助套筒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材料:四个大小不同的套筒,从小到大依次贴上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要求:将这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用套筒表示出来,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