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井曲线的质量控制_第1页
关于测井曲线的质量控制_第2页
关于测井曲线的质量控制_第3页
关于测井曲线的质量控制_第4页
关于测井曲线的质量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测井曲线的质量控制1、关于测井曲线的质量控制4单条曲线质量要求4.1井眼物性测井4.1.1流体电阻率值应随井深增加而逐渐降低,一般不应有突变现象(当井下地层出水或井漏等例外)。4.1.2流体电阻率曲线读数与泥浆罐测得的泥浆电阻率换算到同一深度下的电阻率值相差不得大于10%。4.1.3流体井温在井口的读值与实际温度相差不得超过1.50℃。4.1.4重复曲线:流体电阻率为读值的10%;流体压力为全刻度的1.8%;井温为全刻度的1%。4.2自然伽马测井、高温小井眼自然伽马测井4.2.1曲线变化正常,能正确地反映岩性剖面变化,与已知岩性的数值符合。4.2.2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对比形状基本相同,相对误差小于5%。4.2.3统计起伏相对误差小于3%。4.3双侧向测井、高温小井眼双侧向测井4.3.1上井前,检查仪器车间刻度卡片。测前、测后刻度值相对误差应在5%以内。4.3.2在仪器的动态范围内,砂泥岩剖面地层厚度大于2m的标志层,测井曲线在井眼规则井段应符合以下规律:a)在泥岩层或其它非渗透层段,双侧向曲线基本重合;b)当钻井液滤液电阻率(Rmf)小于地层水电阻率(Rw)时,深侧向测量值应大于浅侧向测量值(有侵入情况下);c)当钻井液滤液电阻率(Rmf)大于地层水电阻率(Rw)时,水层的深侧向测量值应小于浅侧向测量值,油层的深侧向测量值应大于或等于浅侧向测量值(有侵入情况下);d)在稠油层,无钻井滤液侵入时,双侧向测量值应基本重合。4.3.3仪器进套管后,双侧向测量值应回零。4.3.4已知岩性地层读数与本地区经验值相符合。4.3.5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形状一致,相对误差小于5%。4.3.6在仪器动态范围内,测井曲线无饱和现象。4.4高温小井眼双感应测井4.4.1在仪器的动态范围内,对砂泥岩剖面地层,在井眼规则井段,测量值符合以下规律:a)在泥岩层或非渗透层段,双感应-短电位曲线基本重合;b)当Rmf<rw时,油层、水层的双感应-短电位均呈低侵特征(有侵入情况下);<p="">c)当Rmf>Rw时,水层的双感应-短电位呈高侵特征,油层的双感应-短电位呈低侵或无侵特征(有侵入情况下)。4.4.2除高、低电阻率薄互层或受井眼及井下金属物影响引起异常外,曲线应平滑无跳动,在仪器动态范围内,不得出现饱和现象。4.4.3已知岩性地层读数与本地区经验值相符合。4.4.4在1~100ohm.m范围内,重复曲线形状一致,相对误差应在5%以内。在0.2~1ohm.m范围内,重复曲线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4.5高分辨率感应测井4.5.1进行车间刻度周期为测15口井或三个月。4.5.2在井眼规则处,在泥岩层或非渗透层段,高分辨率感应-数字聚焦测井三电阻率曲线应基本重合。在渗透层段(有侵入情况下),测井数值符合以下规律:a)当Rmf<rw时,水层的深探测电阻率大于中探测电阻率,中探测电阻率大于浅探测电阻率;<p="">b)当Rmf>Rw时,侵入关系则与a)相反;c)在油层段,浅探测电阻率小于中探测电阻率,中探测电阻率小于深探测电阻率。4.5.3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形状一致,在仪器的动态范围内,测量值相对误差小于5%。4.6自然电位测井4.6.1自然电位基线稳定,每100m偏移不超过10mV,曲线无干扰和其它异常现象,磁化干扰幅度不大于2mV。4.6.2重复曲线形状一致,幅度相对误差小于5%。4.7微球形聚焦测井、微电极测井4.7.1上井前,检查车间刻度卡片。测前、测后检定值与标准刻度值相对误差应在5%以内。4.7.2在井眼规则井段,测量值符合以下规律:a)泥岩层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与双侧向测井曲线应基本重合,微电位与微梯度曲线应基本重合;b)其它非渗透层段,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形状与双侧向或双感应测井相似,测量值相近,垂直分辨率应明显高于双侧向测井;c)在渗透层段应基本反映冲洗带电阻率的变化。在淡水钻井液条件下,渗透层段微电位与微梯度曲线应有明显正幅度差,厚度大于0.3m厚的夹层应显示清楚。4.7.3在仪器动态范围内,测井曲线无饱和现象。4.7.4重复曲线在井壁规则的渗透层段形状与主曲线应相似,测量值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4.7.5仪器进套管后,测量值应回零。4.8全波列声波测井、高温小井眼全波列声波测井4.8.1测井前后应分别在无水泥粘附的套管中测量至少15m时差曲线,测量值为57±2μs/ft4.8.2声波时差曲线与体积密度、补偿中子测井有相关性,在渗透层段所计算的地层孔隙度与体积密度、补偿中子计算的地层孔隙度基本一致。4.8.3声波时差重复曲线或重复接图曲线形状相同,在井眼规则处重复误差在±2μs/ft以内。4.8.4声波时差曲线应符合地区规律,其测量值不得低于岩石的骨架值,且不得大于流体的时差值。若在渗透层发现测量值偏大或周波跳跃,应测重复曲线予以证实。4.8.5波列记录齐全可辨认,曲线幅度变化正常,峰值无平顶。4.8.6变密度显示对比度清晰、适中、明暗变化正常。4.9谱密度测井、高温小井眼谱密度测井4.9.1检查仪器车间刻度值。4.9.2测井前、后检查仪器检定值,刻度误差容限见表1。4.9.3特殊岩性数值吻合。与其它孔隙度曲线变化相对应,密度孔隙度数值与中子、声波孔隙度相比较符合一般规律。4.9.4钻井液中重晶石含量小于7%时,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可用于岩性划分。4.9.5除钻井液中加重晶石或地层为煤层、黄铁矿层外,密度补偿值应为零或小的正值。4.9.6在井眼扩径大处△ρ>0;在井眼规则处(泥浆不含重晶石)△ρ接近零。4.9.7重复曲线、重复测井接图与主曲线对比形状基本相同。在井眼规则处重复性良好,重复误差绝对值小于0.03g/cm3,光电吸收截面指数误差绝对值小于0.46b/eV。4.10双源距中子测井、高温小井眼双源距中子测井4.10.1按刻度规范定期检查仪器车间刻度值及基本检定值。刻度误差容限见表2。4.10.2所测地层孔隙度与其它孔隙度测井计算的地层孔隙度值有相关性。4.10.3在致密的碳酸盐岩地层,测井值应与岩石骨架值相吻合。4.10.4重复曲线、重复测井接图与主曲线对比形状基本相同。井眼规则处,当测量孔隙度大于7P.U时,重复误差容限为测量值的7%;当测量孔隙度不大于7P.U时,重复误差容限为±0.5P.U。4.11补偿自然伽马能谱测井4.11.1能谱所测自然伽马曲线与其它自然伽马曲线基本一致。4.11.2总自然伽马的重复性、统计起伏误差值与其它自然伽马相同。钍和铀的重复误差在±1.5×10-6以内,钾的重复误差在10%以内。4.11.3钍、铀、钾数值符合地区一般规律。4.12高温小井眼套管接箍定位测井4.12.1磁性定位曲线必须连续记录,曲线变化显示清楚,干扰信号幅度小于接箍信号幅度的1/3。4.12.2接箍信号峰幅度清晰可辩,且不能出现畸形峰。4.12.3目的层段不得缺失接箍信号,非目的层段不得连续缺失两个以上接箍信号。4.13高温小井眼井径测井4.13.1测井径曲线不允许停车对套管,特殊情况应说明其原因。进入套管后的测量长度必须超过10m,且井径曲线平直稳定,测量值与套管标称值误差应在±1.5cm以内。4.13.2渗透层井径数值一般应接近或略小于钻头直径值。4.13.3井径曲线值符合仪器测量范围,伸开、合拢时的最大、最小值对应实际值的误差应在10%以内。4.13.4同次测井井径曲线形状应相似,测量值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4.14电成像测井4.14.1测井前检查井斜角、方位角及相对方位角变化数值是否灵敏。4.14.2测井前检查六臂倾角井径刻度值,测后用套管值检查井径读数。4.14.3测井前检查垂直悬挂在井架上的仪器偏斜、旋转记录。4.14.4测井时极板压力适当,微电阻率曲线峰值明显。4.14.5微电阻率曲线变化正常,有相关性,不得出现台阶和负值。4.14.6井斜角、井斜方位无负值,曲线变化正常。4.14.7在12m井段内,1号极板方位角变化不得大于360o。4.14.8三井径曲线变化正常,在套管内三条井径曲线应基本重合。4.14.9测井曲线重复允许误差要求:井斜方位±10o,井斜角±0.4o,井径±0.1in。当井斜角小于0.5o时,井斜方位重复允许误差可不要求。4.15环井周声波成像测井4.15.1测前检查垂直悬挂在井架上的仪器偏斜、旋转值。4.15.2振幅、传播时间成像清晰,能正确反映井眼表面的实际特征。4.15.3振幅成像图与传播时间成像图应有一致性。4.15.4声波成像测井图深度比例通常使用1:20。4.15.5使用环井周声波测井资料时,要尽力排除非地层因素的影响。4.15.6井斜角、井斜方位的重复允许误差要求参照4.14.9的规定执行。4.16核磁共振成像测井4.16.1测量模式在原图上标注清楚。4.16.2同次测井曲线补接时,在补接处必须重复测量25m以上。4.16.3测量原图上,包括GR、PHIT(总孔隙度)、MPHI(有效孔隙度)、MBVI(毛管束缚流体体积)、PERM(渗透率)、ECHO-AMP(回波幅度)、TP-SPECTRA(T2分布谱)、TENSION(电缆张力)等曲线及GAIN(增益)、CHI(回波串拟合度)、SPEED(测速)等质量控制曲线。4.16.4在正式测量之前,在测量井段顶部选择典型的渗透层测量25m以上重复曲线。当地层孔隙度大于或等于15%时,孔隙度曲线重复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当地层孔隙度小于15%时,孔隙度曲线重复测量的误差为1.5孔隙度单位。4.16.5回波串的拟合度(CHI)曲线应平滑,数值小于2。4.16.6增益(GAIN)曲线应平滑且无噪声干扰。增益应随泥浆电阻率减小而增大,随井径的增大而增大。?????4.16.7测量曲线应与地层规律相吻合,有关孔隙度的响应信息如下:a)有效孔隙度(MPHI)小于总孔隙度(PHIT),只有在单一岩性的地层中有效孔隙度等于总孔隙度;b)单一岩性水层中,有效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