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3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13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13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13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感悟张岱深沉的故国之思及超凡脱俗的雅趣。

教学重难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感悟张岱深沉的故国之思及超凡脱俗的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注提示

1.教师读阅读提示直接入题:“大雪净化了天地,冻结了人声鸟语,也激发了作者游览西湖的雅兴。他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看到雪中的西湖果然风光不凡。"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要讲哪一课吗?

《湖心亭看雪》,这是本课的阅读提示。

2.预习课文,除了读正文,还要关注提示和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不仅要关注课文阅读提示,还要关注单元提示。请大家再读第三单元提示,单元提示告诉我们,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哪些方法?

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过渡:这不仅是学习本单元的方法,也是学习所有古文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先从诵读入手。

二、朗读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2.指生朗读,正音。

拏(ná)毳衣(cuì)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3.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最好能读出一点看雪的兴致。

4.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5.作家章诒和说:若生明清,必嫁张岱;被称作陆地仙人的女作家雪小禅也说:不嫌弃他有美姬妻妾,愿与他一起唱戏、喝茶、赏月;还有人评价,张岱是明末的真名士、文化奇才;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来评价张岱。

“痴”——傻,呆,另类,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6.请模仿舟子的神态来读读这句话。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出自言自语,读出迷惑不解,读出无可奈何——舟子的心里话:大半夜跟着相公来赏雪,嗔怪,不满,不解。

你如何理解张岱的“痴”呢?

三、探“痴"行

雪夜独往

1.小组探究,说一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张岱的“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①古人以三为多,三日,就是多日。“俱"和“绝”是什么意思?(都,消失)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让你想起哪两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课文与诗句有什么不同?(柳宗元这两句诗是从视觉角度,课文是从听觉角度,重读“声”字。)这一句可以用那哪成语来替换?(万籁俱寂)

④此时的西湖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寂静)还有什么感觉?(冷)

⑤从哪里能看出来他很冷?(拥毳衣炉火),请做一个“拥"的动作。能否换做“披毳衣,提炉火”?(不能,拥字表示裹着毛皮大衣,抱着炉火取暖,更能表现出冬天雪夜天寒地冻,“披"和“提”不能表现出很冷。)

——寒雪天出行之痴

是日更定矣

①读注释③,更定,半夜,正常人这个时候该做什么?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也是半夜起来赏景?(《记承天寺夜游》)

②苏轼,张岱,都是夜半无眠、迥绝俗流的雅士,魏晋时期还有一个《雪夜访戴》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

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由)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③可以说,张岱、苏轼、王子猷,都是率性任真、超凡脱俗之人,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上的知己。

——夜半游湖之痴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①苏轼夜半赏月,还约了张怀民,张岱却是“独"自一人前往西湖看雪,有人说,这里与后文某处有矛盾,大家能否找出来分析一下?

“舟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并非作者一人,“独”字原因有二:一是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在“相公"们的眼里,“舟子”这样的仆人是可以不算“人"的;二是舟子不懂他,不是知音,不是同类人。

②他为何不约知己同往共赏雪景?

从雪夜游湖可以看出来,他不喜热闹,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享受这份清静和孤独。

③在古诗文里,“独”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字眼,回顾学过的课文,想一想,“独"字表达了古代文人的什么精神追求?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陶渊明独爱菊";《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些“独”字都传达出不随波逐流的清醒、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孑然独行之痴

2.在寒冷的雪夜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这种行为,在舟子眼里,在普通人眼里,是痴,你是如何理解的?

“痴"是孤怀雅兴,是避世脱俗,是享受孤独,只有孤独安静的时候,才能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四、赏雪景

天人合一

1.自唐宋以来,西湖成为游览胜地,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妙语佳句,回忆一下你读过的描写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这些诗句大都描写西湖春夏之景,所谓“西湖景,春日最宜晴。夏日正堪游",那么寒冬雪夜游西湖,作者看到了什么?请把课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读出来。

3.古人用字最讲究“惜墨如金”,张岱被称为“小品圣手",可是在这里似乎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有一个字在一个句子里重复使用了三次,是哪个字?(与)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能不能把这三个字换成顿号?

不能。“与”是连词,三个“与"字,写出天空、云层、远山、湖水连为一片,自上而下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上下一白,极言天地苍茫浩大。

4.读这几句的时候不妨把语调尽量放缓、延长,读出这种苍茫浩大的气象。(师范读,生跟读)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的量词用法特别,我们换成常用的量词之后来读一下: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与原文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①用词别致妥帖。因为是晚上,而且下大雪,景物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都是淡淡的影子,痕,点,芥,粒,“痕",痕迹,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所以这些景物不但细、小,且若隐若现依稀可辨。作者用这些非常别致而妥帖的词,很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夜色里雪湖中的景色。

②有线有点,更具画面感。(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画示意)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寥寥几笔,特征鲜明;不作渲染,境界全出——白描。

③四种景物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景物由近及远,越来越小,小到最后,两三粒而已。

④“而已”可否去掉?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去掉后对比阅读体会,明确:“而已"表示不过如此,相当于“罢了”。意思是相对于天地之大,人太小了,不过是沧海一粟,似有似无。西湖雪夜的天地之广阔与人之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

⑤.从观察者的角度看,作者的视角是在改变的,请你化身张岱,回到千年前的西湖雪夜,说说你的理解。

“痕"和“点”是作者在舟中远眺,“芥"和“粒”是在空中俯瞰,仿佛此时张岱化身造物主,默默俯瞰雪夜西湖上的一切人与物,包括他自己的躯壳,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岱此时人在舟中而神游天外,他本是看风景的人,但看着看着,就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这便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6.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西湖雪夜的奇景,把这几句再读一遍,读出西湖的清冷、浩大、纯洁,读出诗人的孤独和忘我。

五、悟“痴”情

故国难忘

1.张岱雪夜游湖,图的就是一份清净,不曾想遇见了两个同他一样雪夜游湖的人,用舟子的话说就是——“更有痴似相公者"。这两人见了张岱有什么反应?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请模仿两人,读出大喜(惊奇)的语调。

2.想一想,张岱见到这两人,心里又会怎么想?

意外,也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但这番话,他借金陵人之口说出来了,这叫“对面落笔”,言简义丰。

3.这句话还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假如你是那两个金陵人,我们来填一下这个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__________之人。

①湖中更有此痴人。——与舟子的话相互映衬。

②湖中更有此雅兴之人。——夜半赏雪,风雅之至。

③湖中更有此志同道合之人。——不期而遇,心有灵犀。

④湖中更有此超凡脱俗之人。——雪夜游湖,孤高自赏,不与俗流。

4.“拉余同饮",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拉”字,多么亲切、多么热情。这二客与张岱是素不相识、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痛快邀饮。那么张岱的表现呢,自然也不输于二客。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什么是“强饮"?勉强。就是不能喝,但尽力喝,为什么?

其一,张岱是性情中人,此情此景,盛情难却;其二,张岱觉得遇到了他理想中的知己,和他一样灵魂有趣的人,人们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强饮三大白。

5.知己难遇,如果你偶遇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会怎么做?(留电话,加微信,交换信息)所以张岱——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6.两客却答非所问:是金陵人。这样回答是不是很不礼貌?就好像你遇见一个很谈得来的人,聊完之后问他姓名,他说:我不是本地人。这是什么意思?(后会无期)张岱为什么对这一细节记忆犹新?

点拨:金陵,曾经是明朝的故都。请看第一句和注释②——作者此文写于约1650年,明已经MW,按清要求,应用皇太极的年号——天聪六年,但他依然用明的年号,表明什么?(故园之思)所以,一句“金陵人"里包含着多少前尘往事!

7.《陶庵梦忆》序中说: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书中一共收录了张岱的一百多个“梦境”《湖心亭看雪》是其中之一。说是梦境,其实不过是回忆。想一想,他是带着一种什么感情回忆往事的?

前尘往事都如眼前的雪景般如烟似梦,此时的张岱懂得了“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淡淡的忧伤、无奈、怀念,和繁华落尽后的悲凉,尽在这幅淡雅的西湖水墨画中。

小结:在贫困衰败中坚守一份对故园的痴心,这就是痴人张岱。

8.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曹雪芹说:“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你如何理解张岱的“痴”?

痴——一种痴迷,一种坚守,一种执着,一种天真纯洁的真性情,一种追求理想境界的执着精神。张岱的痴,是不随俗流的闲情雅致和对故G的情思,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人格之痴。

六、小结

深情诵读

张岱对冰雪情有独钟,他的诗追求“冰雪之气",我们可以理解为:高雅、清新、洁净、萧杀、冷峻,他的人格亦是如此。虽然他命运多舛,失意孤独,但他眼中心中的雪景却毫无阴霾之气,是那样纯净空灵。

张岱那年的雪,永远地泊在了湖心亭,泊在了无数文人的梦境里,让我们带着对张岱的理解,再一次乘着他文字的一叶扁舟,去湖心亭看雪。(深情诵读全文)

课后反思

《湖心亭看雪》全文不足两百字,淡雅的意境与高洁的人格浑融为一体,堪称千古美文,若没有丰厚的阅读和底蕴支撑,很难抓住文章的精髓,引领学生往语言文字更深处漫游。于是,案头添了《西湖寻梦》《陶庵梦忆》《夜航船》。

文学之美,一旦用美学和文学评论的专业术语分析,便索然无味,尤其对初中阶段的孩子,审美能力大多处于感知和欣赏阶段,不妨多一点文化的熏陶,以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