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10 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10 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10 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10 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学习圈点批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1.学习圈点批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

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把在上一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本课来。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本课中两位重要的人物: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

了解背景资料

屏显:人物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病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1899年6月她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她全心全意为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奉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们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乐观》等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安妮·莎莉文(1866-1936),美国教育家。曾就读于柏金斯盲人学校,1887年成为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从此一生致力于对她的教育。

二、积累语言

请大家先翻到课后的“读读写写”自己朗读并书写一遍这些字词。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找工具书,遇到难写的可以多些几遍。

(屏显:生难字)

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截(jié)然不同不求甚解

混(hùn)为一谈恍然大悟花团锦簇(jǐncù)美不胜收

阅读书下注释里的成语,圈画出重点的释义并结合具体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屏显:成语)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说明:此环节运用畅言中“抢答”程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梳理文章内容

阅读文章我们要关注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有的为我们提供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济南的冬天》;有的为我们提示了写作思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启发读者的思考,如《秋天的怀念》。关注文章的题目可以提示我们学习文章的方法和角度,理应成为我们学习文章的一种意识和习惯。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篇文章的标题《再塑生命的人》(屏显),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人,限定语是再塑生命。标题告诉我们是本文的内容是围绕这个人来展开的。那么作者所说的再塑生命这个人是谁?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阅读课文并圈点勾画。

(学生活动,齐读第一段)

屏显:第一自然段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1、思考:文章围绕再塑生命的人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阅读写人记事的文章,需要我们能梳理出作者所写的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本文以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叙述,如果我们能捕捉叙述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言,就能把文章分出层次来。那么,让我们默读第2段至结尾部分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

说明: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归纳。

(第2段)那天下午

(第6段)第二天早晨

(第7段)从此以后

(第8段)有一天

(第9段)这天上午

(第13段)那一天

那个美好的夜晚

2、概括段意:

(第2-5段)那天下午,莎莉文老师来到“我"的身边。

(第6段)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教会“我”拼写“doll"这个词。

(第7段)从此以后,莎莉文老师教会“我”拼写更多的词。

(第8段)有一天,莎莉文老师教“我"明白大小布娃娃都叫“doll”。

(第9-11段)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教“我"明白“水”和“杯"的区别。

(第12-13段)那一天,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会了不少新词。

那个美好的夜晚,“我"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概括文章大意:

“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并为此感到幸福。

(导语:那么这位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说明:此环节在学生讨论后可通过畅言中的随机点名,进行检查)

四、分析莎莉文老师的特点

默读课文的5-13段,圈画出直接描写莎莉文老师的句子,并说说从中你读出莎莉文老师有怎样的特点?

(导语:我们发现作者主要描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动作。借助以前的学习经验,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屏显:(莎莉文老师动作描写的句子):

(第5段)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第6段)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第10段)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归纳:莎莉文老师是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

屏显:

(第7段)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第13段)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

归纳:莎莉文老师是讲究教育策略的好老师(有慧心)。

(导语:然而,这三个特点还不足以显示莎莉文老师的了不起,提示一下大家:文章写了这么多件事都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拼写词语。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学习文字呢?文字是一个符号,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工具。莎莉文老师最了不起,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找到了教育海伦这个特殊孩子的工具——文字。这是通过学、写文字,盲聋哑的孩子—海伦,才找到了打开认识世界大门的钥匙。)

(屏显齐读:)

(第7段)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第12段)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原来莎莉文老师教海伦拼写布娃娃、别针、杯子……目的就是要告诉海伦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是有名字的。如果说“我"以前通过触摸知道布娃娃这个东西,别针这个东西,杯子这个东西。而现在“我”知道布娃娃叫doll,别针叫pin、杯子叫cup,掌握了文字也就打通了盲聋哑人和世界万物的关联,无限扩大了自己的认知世界。当“我"知道世间万物都可以用单词命名之后,莎莉文老师又进一步培养“我”的思维力。)

屏显:

(第8段)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大的布娃娃,小的布娃娃都可以用一个单词,这其中培养“我"归类的思维)

屏显:

(第9段)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

(第10段)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不同类的事物需要不同类的文字来命名的。为了让海伦理解“杯”是“杯",“水”是“水",比让海伦理解大小布娃娃都是“doll”,要难得多了。莎莉文老师让我体验流动的水,在通过反复拼写“water"-“水”这个单词,帮助我理解流动的清凉的水。原来水这样的状态,与杯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莎莉文老师堪称奇迹的教育成果让“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同学们,语言文字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语言文字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正是文字让“我”这个盲聋哑的孩子能准确称呼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人;正是文字让“我"准确的区分事物的异同;正是文字丰富“我”的情感体验;正是文字让“我"探知未知世界成为可能。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这是莎莉文老师高度的教育智慧的结晶。

屏显:

安妮·莎莉文(1866-1936),美国教育家。不仅是一位有爱心、有耐心的好老师,更是一位有慧心的杰出的教育家。

归纳:如何知道莎莉文老师这些特点的?首先,我们关注了直接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其次,我们把她教海伦文字的材料关联起来阅读,发现了她独特的教育策略。

五、作者为什么说教会“我"语言文字的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呢?

再读课文第一段,(屏显:第一段,总领全文)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默读并思考:

1.1887年3月3日之前,“我”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

2.1887年3月3日之后,“我"的生命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合作探究)

(第3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随着年龄一天天地增长,我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那几个单调的手势,也越发变得不起作用了,每次别人不能了解我的意思,我总会大发脾气。我感到仿佛有许许多多无形的手在约束着我,我拼命地想要挣脱它们,烈火在心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大哭一场,自己也彻底累垮。

母亲若在旁边,我会钻进她的怀抱,悲痛欲绝,甚至伤心得连发火的起因都忘记了。一段时间以后,日子越来越难熬,我表达思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每天都会有这种爆发,有时候甚至每个小时就会爆发一次。

——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第4段)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体会作者有探索世界的愿望却又无法超越阻碍的矛盾心理。

(第9段)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重温语句:

(第7段)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第12段)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此前愤怒、苦恼、期盼光明

爱的光明

1887年3月3日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此后自豪、高兴—不耐烦,发脾气—感受到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好奇—悔恨—喜悦、幸福

(接着,我们来分析下1887年3月3日之后,“我"跟着莎莉文老师学习语言文字有哪些情感变化,从文中圈点勾画。)

归纳:

(第9段)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第12段)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第13段)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导语: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只有一次的,而作者用再塑生命的人来称呼莎莉文老师。说明是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正是因为她启示我生活的真理,给我以爱,所以我如获新生,称她以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我”对她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沉的感恩。)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喜悦和惊奇之中,让生命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爱意。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机会向我指出事物中蕴含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更有意义。她抓住了最恰当的时刻来传授知识,于是使我对于一切都十分愉快地去接受。她一直努力引导我的思想,因为她明白,孩子的心灵和溪流一样,应该不断有山涧泉水的流入,直到扩展成一条深深的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