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2沉郁顿挫杜甫诗《登高》高一语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千古哀情,悲秋绝唱
——登高
杜甫
统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重点】
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方法】
品读语言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登高必赋",登高赋诗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观象。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登高诗”呢?
预设:
1.登高望远,思亲怀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登高望远,伤时悲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登高望远,抒怀励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节课我们跟随杜甫去《登高》,聆听诗人的吟叹,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知人论世
(一)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
年青时,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代表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代表作:组诗“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顿挫)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这时期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清代吴瞻泰《杜诗提要》云:“少陵自道曰‘沉郁顿挫’。其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意至而法亦无不密。"
所谓沉郁,是从诗歌内容与情感角度而言的,诗意必繁复交错而充满悲剧色彩。所谓顿挫,是从诗歌表现手法角度而言的,诗法必造“起承转合”之新境界。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朗读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栓》),胡应麟《诗薮》推崇此诗是“古今七言律第一"。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朗读诗歌,体会其妙。
1.听读。学生听配乐诗朗诵,感受诗歌意境。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轻重、感情。
3.学生齐读。(要求声情并茂,约一分钟)
4.请两位学生起身诵读,其他同学对其朗读作一点评。
(一位学生朗读,几位同学点评,教师补充做朗读指导)
四、品诗意之“沉郁”
(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一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用什么词描写的?
明确: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明确: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此时杜甫正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3.首联最重要、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
“哀”。
(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颔联写了几种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意象:落木、长江。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无边落木——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不尽长江――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颔联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仰望着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油然而生。
(三)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为什么写作“作客"而不是“做客”?
明确:
①目的不同。“做客"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者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等;“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现实功利性比较强。
②时间不同。“做客"时间短,而“作客”时间长。“
诗人选用“作客",表明自己长期漂泊流浪他乡,且是无奈之举。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8个年头了,三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2.作者为什么说“百年多病”?
明确:
“百年"就是晚年的意思,诗人的意思是自己晚年多病。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晚年”呢?因为诗歌讲究对仗,前一句为“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这样写是为了与“万里”对仗。
3.什么叫登台呢?联系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答。
明确:
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因“九九"与“久久”同音,古人登台,有祈求长寿之意,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百年多病",晚年拖着多病的身子,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作客并登台。何其悲哉!
4.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分析出八层“悲"意。请联系之前学过的一些诗句和意象的深层内涵,小组讨论,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明确:
一层:“万里”,表明远离故乡之悲。
二层:“悲秋",表明季节给人以悲凉之感。
三层:“作客”,显示出游子漂泊无定的羁旅之悲。
四层:“常作客",表明长期漂泊的孤苦凄凉。
五层:“百年”,意指年纪大,表明老年游子的悲凉。
六层:“多病",指身老多病终年漂泊之悲。
七层:“登台”,表明身老多病终年漂泊者平日悲秋不及登台眺望满目萧然时悲秋。
八层:“独登台",表明登台眺望满目萧然时有亲友在旁者不及孤独一人独自登台时悲秋。
小结:大家看,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够写出八层意思,八层合一,层层递进,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就难怪此诗千百年来为世人年称道。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个诗句中,这八层意思不是并行排列在一起的,而是融合叠加在一起的。它描绘出这样一幅景象:一位年过半百而又疾病缠身老人,远离家乡,多年飘泊在外,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秋天,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台,面对着滚滚江水、茫茫苍穹,禁不住慨然长叹。这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这其中任意一种意思就足以让人沉重,更何况是八层意思呢?
为了使这种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诗人在接下来的两个诗句中,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又进一步做了具体揭示。
(四)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从尾联来看,诗人说的“艰难”和“苦恨"是什么
明确:
“艰难”和“苦恨"既指自身,也指国运。
艰难:国家破败,民不聊生;自己沦落他乡,穷困潦倒,疾病缠身。
苦恨:恨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遗憾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国效力。
②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五、会诗法之“顿挫”
①“起承转合"本为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正面反面立论;“合"是全文的结尾。后来“起承转合”泛指文章作法。《登高》在“起承转合"章法上有什么新境界?
明确:
诗歌从天地宇宙的极大到个体悲辛的极小,实现了诗境转化上的巨大跨越。
②如何理解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明确:
所谓“化境",是指语言转化成一种意境,让读者看到文字以外的境象,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颔联风烛残年的诗人置身于宏大的宇宙天地间,营造出一种“巨大的苍凉感”。
③"明代文人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结亦微弱。"清代文人沈德潜《杜诗偶评》:“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清代文人纪昀也同意沈德潜的看法,他说“落句词意并竭"。你是否同意历代文人的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杜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中的“现实感”,鬓发苍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浊酒杯,是非常真实且残酷的人生体验。从旷远的视野回到生活的细节,胸怀天下却因眼前柴米油盐、身体衰病的苟且一直卡在人生的缝隙之中,正是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电子借条协议
- 仓储合同协议书范例
- 加盟折扣店协议
- 2024年农产品购销:辣椒专项合同
- 重型金属探测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电池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改性聚苯醚(MPPE)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商业电器安装与调试协议
- 2024年全球营销合作招投标与价格固定合同
- 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表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1、2节)
- 商务条款响应表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日月潭》|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 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课件
- Unit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 for writing健康生活讲义-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 Unit 4 Viewing Workshop 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课件
- 1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