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C/02/wKhkGWXutAiAZEbEAAHXpPpg09k045.jpg)
![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C/02/wKhkGWXutAiAZEbEAAHXpPpg09k0452.jpg)
![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C/02/wKhkGWXutAiAZEbEAAHXpPpg09k0453.jpg)
![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C/02/wKhkGWXutAiAZEbEAAHXpPpg09k0454.jpg)
![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C/02/wKhkGWXutAiAZEbEAAHXpPpg09k04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汇编
专题05积累与运用(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22•福建泉州•五年级期末)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定前的一项
是()
A.《桂花雨》通过回忆儿时摇桂花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
热爱之情。
B.《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这首诗的题目,
C.《落花生》一文分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部分,
其中收花生是详写。
D.《忆读书》是巴金的作品,本文通过回忆“我”的读书经历及体会,
阐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这首诗的词牌。
C.有误,《落花生》一文分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其中议花生是详
写。
D.有误,《忆读书》是冰心的作品,本文通过回忆“我”的读书经历及体会,阐述了“读书
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故选:Ao
2.(2022・广东茂名•五年级期末)下列四字词语描写的场景与课文写
作背景相对应的一项是()
A.国泰民安——《题临安邸》B.流离失所——《小岛》
C.人寿年丰——《示儿》D.内忧外患——《少年中国说(节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及课文内容理解。
A.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1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
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
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
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B.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小岛》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见闻为线索,记叙了战士们在小岛上种出一大块中国地图形状的
菜地的事,赞扬了海防战士们坚强乐观、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C.人寿年丰:人身体健康,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
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
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D.内忧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
《少年中国说(节选)》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
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
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D选项正确。
3.(2022•广东茂名•五年级期末)在默写古诗句时一,默写全对的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C.七夕今霄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
D.九洲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A项,正确。出自林升的《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
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项,有误。“勿”改为“无”,出自陆游的《示儿》,原文: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项,有误。"霄''与"宵''互换位置。出自林杰的《乞巧》,原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
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项,有误。“洲”改为“州”,“暗”改为“喑”,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原文:九州
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
4.(2022・河南鹤壁•五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所学内容的说法木定擒的
是()
A.《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
性。
B.刘章借搭石赞美了家乡人民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
风。
C.《将相和》主要记叙了“完璧归赵”喉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
事。
D.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是我国独有的一种
口头艺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松鼠》这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的小动物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松鼠的
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
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
B.刘章写了自己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
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过,这就
是搭石。
C.将相和主要内容: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被封上大夫;陪同赵王濯池之
会,使赵王免受侮辱,被封为为上卿。廉颇认为自己战功熠赫,蔺相凭口舌之功却比他官
大,屡次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多次礼让。廉
颇得知蔺相如此举是以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相和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部分
分别是:完璧归赵、海池之会、负荆请罪
D."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口头艺术”表述错误,外国也有民间故事。因此当选。
二、填空题
5.(2022•福建泉州•五年级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塞山前白鹭飞,o
(2),戒奢以俭。
(3)《论语》中“,,”告诉
3
我们不要不懂装懂。
(4)《山居秋暝》一诗中“,”运用动静结
合写出了傍晚时分山林环境清幽。
(5)《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
才的渴望,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6)动人的是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在高
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答案】桃花流水螂鱼肥居安思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
【详解】考查诗歌默写、名言警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徽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唐代
张志和的《渔歌子》。意思: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
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
智慧的。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
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
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
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
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6)“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更是叫人感动。”出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
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本段主要写了秋
天和冬天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6.(2022•福建漳州•五年级期末)填空题。
4
(1)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恒念物力维艰。
(2)暖风熏得醉,直把杭州作o
(3)问渠那得?为有源头来。
(4)仿写。例: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把秋天的门推开了。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答案】一饭半缕游人汴州清如许活水果实风雪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和仿写。
(1)本句出自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原句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每一碗粥、每一碗米,都要思考它们是来之不易的;对于衣服的
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本句出自宋代林升《题临安邸》,全诗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
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本句出自南宋朱熹《观书有感》,全诗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
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结合季节的代表性事物进行仿写即可。如:黄叶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雪花把冬天的门
推开了。
7.(2022•广东茂名•五年级期末)古诗文诵读积累。
(1)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o
(2)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o
(3)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o
(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o
(5)魏征:居安思危,o
(6)龚自珍《已亥杂诗》:,不拘一格降人才。
(7)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下)
(8)刘禹锡《望洞庭》:,潭面无风镜未磨。
(三上)
【答案】天光云影共徘徊蒙冲巨舰一毛轻桃花流水殿鱼肥莲动下渔舟戒奢
以俭我劝天公重抖擞洛阳亲友如相问湖光秋月两相和
5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全诗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一作:螺髓)”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
感•其二》,全诗为: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一作:朦籁)向来枉费推移
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鳏鱼肥。”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为: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为: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句话出自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
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为:九
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人材。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为: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唐朝刘禹锡的《望洞庭》,全诗为:湖光秋
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2022・湖北孝感•五年级期末)诗文对弈。
(1)读书有法。《论语》中有“默而识之,,"
的劝言。宋代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
、O三到之中,最急”;他在《观
书有感(其一)》中还告诉我们“?为有源头活
水来”。
(2)诗词抒情。",”写出了诗
人陆游临终时的遗憾;",直把"
写出了林升对当朝达官显贵纵情声色,不思收复失地的批判和愤
怒;"_抖擞,”写出了诗人龚自
珍对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
6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心到眼到口到心到问渠那得清如许死
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暖风熏得游人醉杭州作汴州我劝天公重不拘
一格降人材
【详解】(1)本题考查积累运用。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解释: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
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
“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宋代朱熹《读书要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意思是说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全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运用及默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
全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表现「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
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
心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林升的《题林安邸》。
全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
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全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赏析: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
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9.(2021•江苏镇江•五年级期末)根据课文或语文园地内容填空。
(1)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死去
元知万事空,”的至死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
中,是对当时统治者“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质问;
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统治者“我劝天公重抖擞,"
的真诚劝告。
(2)从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我懂得了时间的可贵:“盛年不重
7
来,。”我体会到了钓鱼的乐趣:“青箸笠,绿蓑
衣,。“我知道了古代乞巧节的习俗:“家家乞巧望
秋月,。”我明白了只有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才能
使自己进步:“问渠那得清如许?
(3)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
(4)吾尝_______________,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5)《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主要运用
、这两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世界上一些
跑得较快的事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依次为:光、流星体、
、、游隼、猎豹、鸵鸟、人。本学期我们还
学习了两篇说明文《太阳》和《松鼠》,学到了另外两种说明方法,
如:和o我能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写一句
话:。
【答案】但悲不见九州同西湖歌舞几时休不拘一格降人材一日难再晨斜风
细雨不须归穿尽红丝几万条为有源头活水来与天不老与国无疆终日不
食不如学也列数字作比较火箭喷气式飞机打比方举例子石拱桥
的桥洞成弧形,就像彩虹
【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
汴州。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
降人材。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和诗词歌赋默写。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意思: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
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8
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螺鱼肥。青磐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
须归。
唐代林杰的《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
条。
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
(3)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意思:美丽啊我的少年中
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他们的精神与胸襟将和祖国大地一样博大
辽阔!
(4)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
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主要内容:介绍了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由动物到飞机、火
箭、流星体再到光,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最终得出结论: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
的。
《松鼠》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
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说它是说明文,因为它是一
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
用途(肉、毛、皮)、繁殖能力及其他特点。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
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
种艺术享受。
句子:科学家提出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10.(2022•云南保山•五年级期末)语言积累。
(1)课文中有美景。在郭沫若笔下,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
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种O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
有了。在清少纳言的眼中,春天最美是
,夏天最美是,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
最美是早晨。
(2)名言中有真理。在《论语》中,“敏而好学,。”
9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多向别人请教。有同
学在生活上不懂得节俭,随意浪费,可以用朱用纯的名言来劝告
他:一粥一饭,;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古诗中有真情。陆游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
诗人没能看见祖国统一的悲伤之情。唐朝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
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答案】恩惠生命黎明夜晚不耻下问当思来处不易死去元知万事
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江枫渔火对愁眠孤寂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名言和古诗的默写。
(1)选自课文《白鹭》,原文: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选自课文《四季之美》,原文: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
最美是早晨。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
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意
思是:我们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
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
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3)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全诗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羁旅之
思,孤寂忧愁,家国之忧。
11.(2022・河南信阳•五年级期末)根据平时所学知识填空。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O
(2)一粥一饭,;半丝半缕,o
(3)诗中有情:“死去元知万事空,”是陆游的爱国之情:“风
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是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
“青箸笠,绿蓑衣,”是张志和对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10
(4)夕阳西沉,,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答案】空悲切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但悲不见九州同故园无此
声斜风细雨不须归夜幕降临心旷神怡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意思是: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意思是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摘自《朱子家训・全文》,意
思是: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
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全诗为:死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
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
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词
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意思是: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
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
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青窘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为:西塞山前白
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意思是:白鹭从西塞山前飞
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
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4)“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出自课文《四
季之美》。
12.(2022・河南鹤壁.五年级期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葛洪用“不饱食以终日,”来提
醒人们不要浪费时间,要珍惜每分每秒。
(2)陈毅元帅有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陆游的
《示儿》中和它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11
(3)《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来表达品格高洁的人自能声名远播的诗
句是“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今日责任,不在他人,。少年智则国
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
弋,
【答案】不弃功于寸阴家祭无忘告乃翁非是藉秋风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
国强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1)“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
而浪费时间,出自葛洪《抱朴子•勖学》。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蝉
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4)“故今日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少年独立则国独。'‘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
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
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
13.(2022•河南新乡•五年级期末)积累与运用。
(1)天色已晚,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清清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
上,好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水画!这不禁令我想起王维的诗句:
(2)《枫桥夜泊》中描写秋夜江边枫叶摇曳,渔船灯火点点,诗人愁
绪万千的诗句是:“,。”
(3)《己亥杂诗》中,诗人希望打破陈旧教条,选拔有用人才的诗句
是:“,o”
(4)《观书有感(其二)》中描写春水顿涨,巨舰如羽毛的诗句是:
(5)《尚书》中“,。”告诫我
12
们要辛勤的为国效力,能节俭持家。
【答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劝天公
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1)本题中从“清清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和"清新宁静的山水画”以及题干中的作者是
王维,可以得出这是诗歌《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皎皎明月从
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全诗内容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本题中从“秋夜江边枫叶摇曳”和“渔船灯火点点”可以得出是《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
愁而眠。全诗内容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
(3)本题中从“希望打破陈旧教条”“选拔有用人才“可以得出这句诗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
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全诗内容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
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本题中从“辛勤的为国效力”和“能节俭持家”可以得出是《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
于家''意思是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14.(2021・湖南・株洲市深口区教育局五年级期末)请按课文内容填
空。
1.请默写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半无眠的客船夜景,表达了诗人
2.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
年,!(《少年中国说》
【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船寂寞忧愁的心情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13
【解析】考查古诗默写和理解。
(1)出自张继《枫桥夜泊》,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
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
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
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2)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意思是少年般的中国有着青春活力,像天地一样不会
老去。年轻的中国少年有着雄心壮志,像国土一样没有疆界。
15.(2022•山东.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五年级期末)根据所学内容填
空。
(1)读书的学问真不少,《论语》中“敏而好学,”告诉我们
要多向别人请教;朱熹用一句:",。”告诉我
们: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更聪慧。
(2)“居安思危,"告诉我们要节俭;“莫等闲,”我懂
得了时间的可贵;“青箸笠,绿蓑衣,"我体会到钓鱼的乐
趣;我知道古代乞巧时妇女们都会:“家家乞巧望秋月,
【答案】不耻下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戒奢以俭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斜风细雨不须归穿尽红丝儿万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以及谚语俗语的背诵默写。
(1)本题考查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
耻,形容谦虚好学。
本题中根据题干的要求“不断读书,汲取新知识''以及作者是朱熹,可以得出考查的是诗歌
《观书有感》其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本题考查的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处于;思:想。戒:革除不良嗜好。以:表
示目的。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戒掉奢侈,用节俭代替。出
处: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全诗内容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
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4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内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青筹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林杰的《乞巧》,全诗内容是: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
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6.(2022・湖北武汉•五年级期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半亩方塘一鉴开,0(朱熹《观书有感》其
一)
(2),,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3)月落乌啼霜满天,o(张继《枫桥夜泊》)
(4)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朱用纯)
(5)默而识之,,o(《论
语》)
【答案】天光云影共徘徊青箸笠绿蓑衣江枫渔火对愁眠当思来处不易恒
念物力维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名言警句的识记与默写。
(1)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全诗内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内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鳏鱼肥。青箸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内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摘自《朱子家训》,意思:对
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
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
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17.(2022.江苏宿迁•五年级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中,作者是这样描写白鹭身姿之美的:那
15
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的长喙,
那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
则嫌,黛之一忽则嫌O从所填词语可以看
出,作者主要对白鹭的进行了描写。
(2)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示儿:
“,。”林升面对歌舞升平的西湖也发
出感叹:“暖风熏得游人醉,。”我们小学生更应
该谨记梁启超的话:“故今日之责任,,
(3)宋代的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
o还在《观书有感》一诗中用这样的诗句告诉我们要不断
地学习积累,补充新知识,才能保持更好的境界:“?
《论语》中也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敏而好学,
____________”的态度。
【答案】郭沫若雪白铁色青色白黑外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直把杭州作汴州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心到眼到口到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耻下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默写。
(1)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
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
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
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原文内容是: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
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
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背诵默写,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陆游的《示儿》,从题干中“临终
前示儿”可以得出对应的诗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林升的《题临安邸》,全诗内容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本题中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
16
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
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
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本题考查的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3)本题考查的是出自朱熹的《读书要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
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
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从“不断地学习积累”“保持更好的境界”可以得出对
应的诗句应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
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本题考查的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
容谦虚好学。
18.(2022・四川遂宁•五年级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关于读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子说:“,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而朱熹则说:“?为有源头活水来”。
(2)古往今来,所有有作为的人都很珍惜时间,毛主席曾慷慨激昂
地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一万年太久,
(3)朱用纯说:“一粥一饭,;,恒念
物力维艰。”这也让我们想到李绅的诗句:“,粒粒皆
辛苦。”
(4)我欣赏过王维笔下“,清泉石上流”的山居晚
景,领略过张继笔下“,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独愁
绪,更深切感受到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
。”的思乡情结。
【答案】我非生而知之者问渠那得清如许光阴迫只争朝夕当思来处不
易半丝半缕谁知盘中餐明月松间照月落乌啼霜满天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默写和理解能力。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我并不是生
17
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观书有感》是描绘其“观
书'’的感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
活跃与进步,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全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
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毛泽东的《满江
红•和郭沫若同志》,意思是天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
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这首词自始
至终贯穿着反帝反霸、捍卫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意志。
全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妣
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镐。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
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对于一顿粥或一顿
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
生是很艰难的。出自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
辛苦苦种出来的呢?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二,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
来之不易。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出了清新、
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
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
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
游子,使他领略到--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
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其全文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意思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
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
声。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
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其全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8
19.(2022•河南平顶山•五年级期末)课文直通车。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问渠那得清如许?o
(3)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染上微微的红晕,
(4)”,学而不厌,”的大意是:
(5)“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好处是o
【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为有源头活水来泛着鱼肚色的天空飘着红紫红紫的彩
云默而识之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
倦。列数字作比较运用具体的数字,把地球与太阳进行比较,突出了太阳的体积
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出自《四季之美》,部分原文: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
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4)出自《论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
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
(5)考查说明手法。
“一百三十万个''可知是列数字,”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将地球
的体积同太阳的体积进行比较,可知列数字、作比较都是为突出了太阳体积之大。
20.(2022・山西吕梁•五年级期末)按所学内容填空。
(1)“那(),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的长喙,那青
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减之一分则(),素之一忽则
(),黛之一忽则(广这句话出自()写的
19
(2)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o三到之中()最
急。
(3)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
治国的人才。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
(4)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前途
似海,()。近代思想家()的这篇
》,表达了中国少年的壮志豪情。
(5)诗中有“景”,你看,飞),桃花流水鳏鱼肥”;你
听,“姑苏城外寒山寺,(广。诗中有“情”,“山外青山楼
外楼,()?”诗中有“理”,“问渠那得清如许?
)“古诗中有静有动,有“音”有“画”有“色”,你看,
“明月松间照,()“,你听,“月落乌啼霜满天,
)°
(6)莎士比亚的“(广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论语》
中的“敏而好学,(户写出了好问的重要性;朱用纯的“一
粥一饭,(),()恒念(户表
达了勤俭的重要性。
(7)品味诗文,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陆游临终时还不忘
叮嘱他的后代:“王师北定中原日,(广林升对国家的命
运感到深深的忧虑:“暖风熏得游人醉,()»”
【答案】雪白的蓑毛铁色嫌长嫌短嫌白嫌黑郭沫若白鹭心
到、眼到、口到心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纵有千古横有八
荒来日方长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西塞山前白鹭飞夜半钟声到客船西湖歌
舞几时休为有源头活水来清泉石上流江枫渔火对愁眠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
品不耻下问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家祭无忘告乃翁直把杭州
20
作汴州
【解析】考查课内默写与填空。
(1)出自郭沫若的《白鹭》,部分原文: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
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
里
O
(2)出自《古人谈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小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3)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意思: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
选取更多的人才。
(4)出自近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部分原文“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5)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鳏鱼肥。青
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
声到客船。
出自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
州作汴州。
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羞
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
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7)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出自南宋林升的《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
州作汴州。
三、连线题
21
21.(2022•山东・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五年级期末)读《道德经》,
连一连。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悠兮其贵言
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故能成其私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行不言之教
常使民无知无欲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非以其无私邪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是以至人处无为之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卫怎么考货运从业资格证
- 绿色办公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争议起诉书模板
- 2025年度市场推广人员聘用合同解除书
- 2025年度车险理赔人伤纠纷调解合同
- 2025年度临时性项目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书
- 2025年度药店店员岗位服务责任合同
- 2025年度石料场生产承包合同(二零二五)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协议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食堂厨师营养配餐与聘用合同
- 2025年度股票代理操盘与财务结算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纳米氧化铝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新版
- 2025年度正规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服务
- 2025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课件
- 2025年教科室工作计划样本(四篇)
- 【7历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春节后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Happy Birthday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课时)
- 口腔粘膜常见疾病
- 酒店春节营销方案
-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材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