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专题练习测试题_第1页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专题练习测试题_第2页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专题练习测试题_第3页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专题练习测试题_第4页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专题练习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囊泡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囊泡内运输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C、囊泡运输是所有神经细胞都具有的物质运输方式D、以囊泡形式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选D。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当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上加工成熟后,则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并移动到细胞膜,经胞吐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囊泡运输的物质也可以是神经递质(本质不是蛋白质);神经细胞都要分泌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的分泌都是通过囊泡运输到突触前膜并分泌到突触间隙的;以囊泡形式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2、下列比较大肠杆菌与人的造血干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的细胞之中都含有mRNA、tRNA和rRNAB、前者遗传物质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后者遗传物质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C、两者都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D、两者都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解析】选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人是真核生物,两者细胞都含有mRNA、tRNA和rRNA;两者细胞遗传物质的单体都是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不含线粒体;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大肠杆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3、下列有关颤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B、二者的细胞在分裂时,都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转化C、二者的细胞中,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二者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主要的遗传物质都是RNA【解析】选A。颤藻和黑藻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颤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二者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且都以DNA为遗传物质。4、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解析】选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因此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不含有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发菜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光合色素;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5、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几个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②酵母菌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③鸡血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⑤天花病毒、肺炎双球菌这两种病原体中均含有DNA聚合酶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析】选B。细胞生物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①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先在细胞核内转录,再在细胞质中翻译,②错误;鸡血红细胞中细胞核和线粒体有DNA,核糖体有RNA,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③正确;磷脂不属于固醇,④错误;天花病毒无DNA聚合酶,⑤错误。6、图示为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由细胞质提供原料B、甲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所以转录、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C、乙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D、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细胞是原核细胞,乙细胞是真核细胞,则甲细胞不含线粒体,A项错误;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细胞质中,B项正确;乙细胞翻译的场所为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细胞核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C项正确;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含有100个肽键,每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原子,再加上一端的羧基含有的2个氧原子,则该肽链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D项正确。【加固训练】1、水华是由蓝藻聚集形成的,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B、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只有基因突变才能引起蓝藻可遗传的变异【解析】选D。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A项错误;蓝藻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和细胞膜,B项错误;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蓝藻细胞内无染色体,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D项正确。2、如图是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解析】选C。由图示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细胞内正在进行转录,转录还未结束,mRNA就开始与多个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故该细胞应为原核细胞,C项正确,A、D项错误;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从而合成肽链,B项错误。热点2病毒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B、Rous肉瘤病毒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C、病毒可以作为基因的运载体,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D、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立的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解析】选D。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病毒也不例外;Rous肉瘤病毒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随人的基因组一起复制和表达;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等;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必须营寄生生活,所以病毒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2、我国学者最新发现,膜蛋白S5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细胞B、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降低C、细胞中合成膜蛋白S5的场所是核糖体D、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相同【解析】选B。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细胞;膜蛋白S5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上升;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3、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出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生命活动场所、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B、该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C、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T与A配对【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出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可知,该病毒为RNA病毒,含有密码子,所需的酶不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A项错误、B项正确。RNA聚合酶催化转录,不催化翻译,C项错误。翻译时不存在T与A配对,D项错误。4、宫颈癌疫苗(HPV疫苗)通过预防HPV(DNA病毒)感染,有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病。下列关于HP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PV侵染宿主细胞时,DNA聚合酶与DNA一起进入细胞B、HPV的蛋白质可以不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HPV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和一种磷酸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解析】选C。HPV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的只是HPV的DNA,利用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进行DNA的复制,故A项错误;HPV自身没有核糖体,它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故B项错误;HPV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四种碱基、一种五碳糖和一种磷酸,故C项正确;DNA中特有碱基为T,RNA中特有碱基为U,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若同时标记,将无法确定病毒的遗传物质,故D项错误。5、寨卡病毒是RNA病毒,该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通过________产生神经元,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寨卡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________(填“坏死”或“凋亡”)。(2)寨卡病毒和其他RNA病毒一样,很难制作其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研制中的寨卡DNA疫苗含有一段根据寨卡病毒设计的DNA片段,注射到猕猴体内后,某些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据此分析,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能充当________,不直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有报道称,寨卡病毒感染成年人,可引起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中风,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免疫功能缺陷”“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解析】(1)胚胎干细胞通过分裂、分化产生神经元,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寨卡病毒,要依赖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的溶酶体酶,使宿主细胞裂解凋亡。(2)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使其抗原发生变化,导致很难制作疫苗;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DNA疫苗本身不充当抗原,而是通过指导合成刺激机体的物质(抗原)而产生免疫反应。(3)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分裂、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效应T凋亡(2)单链RNA比较容易变异,使其抗原发生变化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答不全不可)抗原(3)自身免疫病【加固训练】1、艾滋病病毒(HIV)与其侵染的T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A、均能进行有氧呼吸B、均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均含有两种核酸D、均具有生物膜系统【解析】选B。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无生物膜系统,A、D错误;艾滋病病毒虽无核糖体,但感染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正确;艾滋病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C错误。2、病毒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________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________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2)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引起________综合征。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陷阱细胞”中,使其无法繁殖,选择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制备“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CD4分子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________。设计“陷阱细胞”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外源CD4基因导入早期红细胞中。(3)另外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是:一种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AZT的药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________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目的。【解析】(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会使免疫系统被破坏,进而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从细胞结构上考虑,选择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制备“陷阱细胞”的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具备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条件。细胞膜外表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CD4分子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因此可推知CD4分子最可能的成分是糖蛋白;人体内T细胞和早期红细胞中含有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设计“陷阱细胞”时,不需要将外源CD4基因导入早期红细胞中。(3)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特有的组成单位,一种药物AZT的分子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由此可推测AZT的药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逆转录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目的。答案:(1)吞噬效应T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2)获得性免疫缺陷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糖蛋白不需要(3)逆转录热点3实验试剂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片时,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水解时,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C、冲洗时,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D、染色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解析】选D。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是观察人体活细胞时需要的操作,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活性,故A正确;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故B正确;用缓水流冲洗载玻片以防盐酸影响染色,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故C正确;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故D错误。2、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C、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D、常温条件下,RNA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解析】选B。胡萝卜汁本身呈现橙黄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可以检测脂肪;在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不能混合后加入,要先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常温条件下,DNA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3、下列有关对高中生物实验中酸、碱性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斐林试剂时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提供碱性条件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细胞相互分离C、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D、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进行染色【解析】选A。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要将NaOH和CuSO4混合使用,NaOH与CuSO4形成Cu(OH)2;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生物实验中常用酒精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常用酒精处理花生子叶,是为了便于染色B、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处理根尖,使组织细胞分离开C、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常用无水乙醇来分离四种色素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常用酒精吸引小动物【解析】选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常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处理根尖,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无水乙醇可用于提取色素,不能用来分离色素;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常用70%的酒精固定小动物5、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吡罗红可使RNA呈现绿色C、健那绿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D、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乙醇反应变为灰绿色【解析】选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现红色;健那绿是活性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乙醇反应变为灰绿色。6、下列实验操作中均涉及清水,其中错误的是 ()A、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再用清水洗去浮色B、制备细胞膜时,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渗透压逐渐变小直至涨破C、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清水中后,液泡颜色变浅D、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时,染色前需用清水漂洗以去除解离液【解析】选A。花生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再用酒精洗去浮色;制备细胞膜时,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不断吸水,渗透压逐渐变小直至涨破;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清水中后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变大颜色变浅;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时,染色前需用清水漂洗,以去除解离液。【加固训练】关于蔗糖在实验中的使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变成砖红色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所用蔗糖溶液浓度不宜过高C、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作碳源D、家庭酿制果酒时,加入少量蔗糖有利于酵母菌的快速繁殖【解析】选A。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细胞过度失水死亡,从而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蔗糖能支持绝大多数植物离体培养物的生长旺盛,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作碳源;发酵型的酵母菌通过将糖类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来获取能量,因此家庭酿制果酒时加入少量蔗糖,有利于酵母菌的快速繁殖。热点4影响酶活性(酶活力)的实验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如下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B、在30℃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一定是微生物丙C、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D、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相同【解析】选C。据图分析,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酶的种类不同;在30℃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应该是微生物乙;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低温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和强酸、强碱以及高温不同,因此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不完全相同。2、下列有关酶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分别选用淀粉和H2O2作为底物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min→滴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解析】选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淀粉,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H2O2,故A正确。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因为碘液对蔗糖或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没有颜色反应,故B错误。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可以通过观察气泡或氧气的释放速率来达到实验目的,由于底物的量是一定的,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氧气的释放量相同,故C错误。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应先将淀粉置于相应温度下,然后在相应温度下加酶,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故D错误。3、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________,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时,有同学建议进行定量实验,以不同pH下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曲线图。该建议中,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__。【解析】(1)探究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为因变量,可通过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来观测。(2)实验中应设置加蒸馏水的对照组。(3)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4)产生等量的氧气所用的时间越长,说明酶的活性越低。答案:(1)pH因变量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2)缺少加蒸馏水的对照组(3)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4)低(或弱)4、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知鸡蛋被加热到65℃后会变熟,但不知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是否影响其生物活性。为探究此问题,请您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材料用品:经过稀释的唾液、经过稀释并煮熟的淀粉糊两份(一份保存在37℃环境中,另一份保存在65℃环境中)、碘酒、酒精灯或其他的加热设备、试管若干、量筒、滴管、大烧杯、温度计。 (1)实验方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甲、丙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将乙试管放入65℃温水中。3支试管均保温5min后取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有两个: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以及温度(65℃)对其活性的影响。所以设计实验时,必须考虑是否加酶、不同温度两个变量。根据题中“将甲、丙试管放入37℃温水中,将乙试管放入65℃温水中”,推知甲试管温度为37℃,加入淀粉糊、唾液;乙试管温度为65℃,加入淀粉糊、唾液,丙试管温度为37℃,加入淀粉糊、蒸馏水。3支试管都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并比较3支试管中液体的颜色。(2)本实验可能的结果和结论有3种:①如果甲、乙两支试管均无色,说明淀粉已被分解,则证明加热到65℃,唾液淀粉酶活性不受影响。②如果经过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蓝色,与丙试管液体颜色相同,说明乙试管中淀粉没有被分解,则证明加热到65℃后,唾液淀粉酶失去了生物活性。③如果经过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蓝色,但是比丙试管液体颜色浅,说明乙试管中部分淀粉被分解,则证明加热到65℃后,唾液淀粉酶的生物活性降低了。答案:(1)①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做好标记,甲试管注入保存在37℃温水中的淀粉糊3mL,乙试管注入保存在65℃温水中的淀粉糊3mL,再向两支试管中各注入等量的2mL唾液并振荡。取丙试管注入保存在37℃温水中的淀粉糊3mL,再注入蒸馏水2mL并振荡③取出后冷却,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并比较3支试管中液体的颜色(2)本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结论有3种:①若甲、乙两支试管液体的颜色相同(均为无色),则证明唾液淀粉酶在被加热到65℃后不影响其生物活性②若经过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与丙试管液体颜色相同。则证明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失去了生物活性③若经过65℃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但是比丙试管液体颜色浅,则证明唾液淀粉酶在被加热到65℃后生物活性降低了【加固训练】1、下列环境因素的改变会使人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大的是 ()A、温度由0℃上升到37℃B、温度由100℃降低到37℃C、pH由2上升到7D、pH由12降低到7【解析】选A。酶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会失活变性,活性不再恢复。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pH在7左右,因此在B、C、D条件下均会失活变性,故选A。2、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 B、无色 C、蓝色 D、紫色【解析】选D。在试管中加入淀粉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淀粉被分解,淀粉酶仍然存在,本质是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先后滴加可推断为双缩脲试剂,用来检测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热点5种子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种子萌发过程需要大量酶参与,酶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干种子中酶活化而来,另一条是萌发时重新合成。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RNA、酶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B、新的RNA、酶的合成过程需要水作反应物C、干种子自由水含量少,酶的活性较低D、吸水12h内,蛋白质合成模板是种子中保存的RNA【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可知萌发种子中早期合成的蛋白质是以种子原来合成并储存下来的RNA作为模板的,而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酶也是种子原来储存的酶;新的RNA、酶的合成过程中有水生成而不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干种子代谢弱就是因为其自由水含量少,酶的活性较低。2、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2~24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B、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C、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D、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解析】选D。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O2吸收量很少,而CO2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A错误;曲线相交时,吸收的O2量等于呼出的CO2量,说明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干物质的总量下降,C错误;根据图中的CO2和O2量的变化,胚根长出后,耗氧量迅速增加,说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3、下列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B、用水稻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后研磨、过滤即可C、用水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鉴别某株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操作是套袋、收获、种植、观察【解析】选D。本题以水稻为切入点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内容。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的过程中,研磨时还需要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用水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鉴别某株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操作是套袋、收获、种植、观察,即保证水稻自交。4、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空气、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或幼苗的重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6天之前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若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第6天测得种子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比为1∶1,则大豆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强度为________。若参与大豆种子的有氧呼吸,则此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该实验方法是________。(2)若第10天大豆种子均萌发成幼苗,则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10天后大豆幼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11天大豆幼苗叶绿体产生的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第6天之前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吸水,大豆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有氧呼吸时消耗1mol葡萄糖需要吸收6molO2,产生6molCO2;第6天测得种子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比为1∶1,大豆种子则完全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强度为0。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物是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则此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C18O2。该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2)根据曲线图可知,第10天大豆幼苗的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大致相等。10天后大豆幼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3)第11天大豆幼苗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叶绿体产生的O2的移动方向是部分到线粒体,部分到细胞外。答案:(1)种子吸水0→C18O2同位素标记法(2)等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3)部分到线粒体,部分到细胞外5、水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风干种子只有吸收足够的水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使胚生长。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水通常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风干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经阶段Ⅰ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2)在阶段Ⅱ,种子吸水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呼吸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3)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解析】(1)种子风干时,大部分自由水丧失,种子中的水分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当种子重新吸水后,自由水比例上升,种子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2)种子的吸水速率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的吸水量来判断。在阶段Ⅱ中,种子的吸水量变化不大,吸水速率较慢;但由于种子中自由水的比例上升,代谢加强,因此呼吸速率大于阶段Ⅰ。(3)细胞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也含有少量的糖类等。在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虽然具有疏水性,但还是有少部分水分可以由此进入细胞,大部分水分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答案:(1)结合水自由水(2)小于大于(3)磷脂(或脂质)双分子层水通道蛋白【加固训练】1、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晓峰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并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实验数据表一:(其他条件相同)温度/℃1015202533540萌发率/%9216385784432实验数据表二:(25℃)种子含水量/%30405060708090种子萌发率/%16335673868142A、该植物种子在40℃以上的条件下不能萌发B、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C、表一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D、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解析】选C。从表一可以知道,该同学并没有探究在40℃以上的条件下种子是否能够萌发,因此40℃以上条件下种子不能萌发的结论不能得出;从表二可以知道,种子的含水量在70%左右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低于和高于该数值,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从表一实验数据可以知道,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低于和高于该温度,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该同学所做的两个实验都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他并没有探究氧气的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不能得出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的结论。2、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问题。(1)微型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快速繁殖,选取植物________(部位)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植株,实现作物增产。(2)神奇的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种)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长成幼苗。(3)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常规育种培育出一个可以稳定遗传的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般需要经过5~6年的连续筛选,而________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________状态,因此容易产生突变。【解析】(1)若想获得脱毒苗,可以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或分生区进行组织培养。(2)人工种子是指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裂状态,因此容易产生突变。答案:(1)分生区或茎尖(2)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3)单倍体育种不断的分裂热点6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油率高的植株和产蛋白质高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解析】选C。产油率高的植株中有酶a无酶b,所以基因型是A_bb,产蛋白质高的植株中无酶a有酶b,所以基因型是aaB_;过程①与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由题图可知,基因B的非模板链转录形成的单链能够与mRNA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题图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2、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A、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B、高产青霉素菌株——基因突变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D、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选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高产青霉素菌株是用诱变剂处理青霉菌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3、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子。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子西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瓜少子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的B、完全无子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C、涂抹萘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D、涂抹的萘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解析】选B。四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部分细胞内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也无法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种子,导致西瓜少子;由于完全无子西瓜是使用萘乙酸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形成的,而萘乙酸只会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不能改变其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因此完全无子西瓜果肉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萘乙酸可以促进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但将萘乙酸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获得完全无子西瓜时,需要对四倍体植株花做去雄、套袋处理,如果接受了其他四倍体西瓜的花粉,会产生有子西瓜,C、D正确。4、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产量。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______去雄,操作极为烦琐。(2)雄性不育水稻突变体S表现为花粉败育。在制种过程中,利用不育水稻可以省略去雄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制种程序。①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可育,F2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_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不育性状为________性状。②研究人员发现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为研究突变体S的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用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不同光照、温度条件下突变体S的花粉可染率(%)短日低温短日高温长日低温长日高温41、930、25、10不同光照、温度条件下突变体S的pms3基因表达量差异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______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变体S的育性是可以转换的,在________条件下不育,在________条件下育性最高,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以上材料,请设计培育水稻杂交种并保存突变体S的简要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F1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不能稳定遗传,进而影响产量,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母本去雄。(2)①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可育,说明不育性状为隐性性状,F2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②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指通过转录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并不编码蛋白质,因此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RNA的合成量。表中信息显示:在日照长度相同条件下,花粉可染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短日照高于长日照;柱形图显示:在日照长度相同条件下,pms3基因相对表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短日照高于长日照。综上信息可知: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ms3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花粉育性越高)。分析图表信息可知:突变体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育性最高,这说明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突变体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雄性不育,据此可知: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以突变体S为母本与普通水稻杂交,收获突变体S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中所用的杂交种。突变体S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育性最高,因此可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使突变体S自交,收获种子,以备来年使用。答案:(1)F1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母本(2)①一对隐性②RNA花粉育性变化与pms3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ms3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花粉育性越高)长日高温短日低温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以突变体S为母本与普通水稻杂交,收获突变体S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即为生产中所用的杂交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使突变体S自交,收获种子,以备来年使用【加固训练】1、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片段缺失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解析】选C。由图可知,在紫株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受到了射线照射,导致带有PL基因的染色体部分缺失,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部分恰好带有PL基因,所以带有Pl基因的配子与带有PL基因的配子结合后,子一代呈现绿株性状,故选C。2、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为N=10、n=10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解析】选C。植物甲和乙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种生物,A错误;F1为二倍体,具有的染色体为N=5、n=5,B错误;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F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正确;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D错误。热点7中心法则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RNA分子中则无碱基互补配对现象C、同一种tRNA分子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不同D、相同的DNA分子转录产物相同【解析】选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RNA分子中则无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因为RNA是单链的);同一种tRNA分子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相同;根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知相同的DNA分子转录产物可能不同。2、甲、乙两图是某植物的两种不同细胞(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标号2所示结构是进行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B、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甲细胞,图中结构1起重要作用C、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都有双层膜,二者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意义在于都能产生ATP,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D、甲细胞一般不再增殖,核中DNA只转录不复制;而乙细胞能继续增殖,核中DNA只复制不转录【解析】选B。图中标号2所示结构是细胞核,进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A项错误;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甲叶肉细胞,图中结构1液泡起重要作用,B项正确;标号4和标号5分别为线粒体、叶绿体,叶绿体产生的ATP只用于叶绿体内的生命活动,C项错误;乙根尖生长点细胞核中DNA可以复制、转录,D项错误。3、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不完全相同B、不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相同的氨基酸C、多个核糖体参与同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可提高翻译效率D、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解析】选C。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转录的产物不完全相同;由于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所以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多个核糖体结合到同一条mRNA上,可同时进行翻译,先后翻译出相同的多条肽链,从而提高翻译效率;真核细胞中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只能是细胞质。4、如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过程,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在分裂间期进行,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B、②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C、③过程在甲状腺细胞中进行,需要核糖体参与D、④过程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需要ATP参与【解析】选D。①过程是转录,其中解旋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A项错误;②过程是真核细胞在细胞核中发生的RNA的加工成熟过程,需要RNA酶催化,B项错误;③过程是合成促甲状腺激素的翻译过程,应发生在垂体细胞中而不是甲状腺细胞中,C项错误;④过程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过程,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需要ATP供能,D项正确。5、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流向所遵循的法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不一定伴随着染色体的复制B、转录产生的RNA上的碱基序列都能编码氨基酸C、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D、感染HIV的T细胞在HIV提供的逆转录酶作用下完成RNA→DNA【解析】选B。DNA复制不一定伴随染色体复制,如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转录产生的RNA上的碱基序列并不是都能编码氨基酸的,如终止密码子;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感染HIV的T细胞在HIV提供的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完成了RNA→DNA,即逆转录过程。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干扰过程的机理是:一种双链RNA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单链RNA,这些小片段单链RNA一旦与信使RNA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mRNA失去功能,即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下来。下列有关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RNA都不可能具有专一性B、双链RNA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D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C、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有的核DNA相同,含有的RNA种类也相同D、RNA干扰现象中,小分子RNA干扰的是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解析】选B。任何一种RNA都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都具有专一性,A项错误;双链R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DNA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前者为A—U、C—G、G—C、U—A,后者是A—T、C—G、G—C、T—A、B项正确;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有的核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些组织细胞含有的RNA种类不同,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RNA干扰现象中,小分子RNA干扰的是翻译过程,D项错误。【加固训练】如图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及相关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②③均需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B、②③过程中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U、G-CC、人体细胞中均含指导b合成的相关基因D、H5N1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信息的过程与X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不同【解析】选A。结合图示分析,②过程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双链RNA,不需要解旋酶解旋,A错误;②③都只涉及RNA的合成,模板是RNA,所以②③过程中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是A—U、G—C、U—A、C—G,B正确;人体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所以人体细胞均含指导b(抗体)合成的相关基因,C正确;H5N1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信息的过程有RNA复制和翻译,X细胞(浆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有转录和翻译过程,二者不同,D正确。热点8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他能提出假说得益于他有减数分裂的知识B、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借鉴了孟德尔的研究方法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物理模型,并用15N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解析】选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没有涉及减数分裂的知识;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只是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借鉴了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物理模型,但没有用15N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2、孟德尔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1∶1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解析】选A。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属于假说内容;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实验结果,是验证过程不是演绎过程。3、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解析】选B。A项所述的内容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孟德尔提出了B项所述的假说,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成立进行了测交实验。4、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B、“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解析】选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错误;“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B正确;“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萨顿的假说。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实验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说明: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果蝇来自杂交实验的F1)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需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该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预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________,雄性________。(提示: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W、w,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解析】(1)在摩尔根的实验中,F2中只有雄性果蝇出现了突变性状,这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与性别有关的,将控制眼色的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可以圆满地解释相应的现象,这说明该实验是支持萨顿假说的。(2)利用F1中的雌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时,无论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后代均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根据性染色体传递的规律,可以选用显性的雄果蝇和隐性的雌果蝇杂交,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后代中的雄性与亲本中的雌性具有相同的性状,而后代中的雌性与亲本中的雄性的性状相同,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情况是不同的。答案:(1)支持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2)①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皆相同②XwXw、XWYXWXwXwY【加固训练】1、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B、D基因。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不考虑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 ()A、均在1号染色体上B、均在2号染色体上C、均在3号染色体上D、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解析】选B。如果B、D基因均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的配子为1ABD、1a,自交子代基因型为1AABBDD、2AaBD、1aa,表现型为长纤维不抗虫∶短纤维抗虫=1∶3,A错误;如果均在2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的配子为1aBD、1A,自交子代基因型为1aaBBDD、2AaBD、1AA,表现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B正确;如果均在3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1ABD、1A、1a、1aBD,自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C错误;如果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1AD、1aB,自交子代基因型为1AADD、2AaBD、1aaBB,表现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不抗虫=2∶1∶1,D错误。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索经历了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实验→分析→假设→验证D、实验→假设→验证→讨论【解析】选C。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即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热点9生物信息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膜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防止被胞内酶分解B、氨基丁酸作用的机理是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增大C、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液中【解析】选B。从题干看不出氨基丁酸的合成场所,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D错误。2、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X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含量远高于正常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抑郁症患者有较多FGF9的根本原因是合成FGF9的酶的活性较高B、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C、FGF9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D、FGF9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解析】选B。抑郁症患者大脑中FGF9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FGF9的基因过量表达,A错误;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在X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因此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B正确;FGF9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错误;FGF9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需经过体液的运输,不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D错误。3、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信息的种类。A、B、D项都为化学信息,而C项是物理信息。4、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B、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内无法合成乙烯C、生长素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乙烯的生成速率D、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协同作用【解析】选B。乙烯可抑制色氨酸合成生长素,因此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故A项正确。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可通过“蛋氨酸→ACC→乙烯”途径合成乙烯,故B项错误。生长素可促进ACC合成酶基因的转录,转录出的mRNA最终表达出ACC合成酶,可促进ACC的合成,从而加速乙烯的合成,故C项正确。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激素起同一作用并相互促进;生长素可通过促进ACC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乙烯的合成,故D项正确。5、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邻近基因指导合成的反义RNA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RNA有两种,即mRNA、rRNAC、与邻近基因和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解析】选B。抑癌基因及其邻近基因存在于核DNA上,所以反义RNA的合成场所为细胞核(核DNA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即A项表述正确。在翻译过程中,直接相关的RNA有三种: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携带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即B项表述错误。杂交分子由两条RNA合成,与DNA相比,RNA间的特有碱基对是A-U,即C项表述正确。mRNA与反义RNA结合,则mRNA不能表达,抑制了翻译过程,即D项表述正确。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B、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解析】选A。生物与生物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一定是双向的,如温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但种子并未将萌发的信息传递到周围环境中。【加固训练】1、如图为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亚显微结构图(相当于突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单向传递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D、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解析】选C。因为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相当于突触,所以兴奋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单向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神经递质的释放消耗ATP,但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消耗ATP;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2、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中__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调节,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证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毒瘾才能真正解除。【解析】(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2)根据题意分析,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则多巴胺会不断地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从而延长了愉悦感的时间,但是多巴胺最终还是被100%回收,如图中y曲线所示;“愉悦感”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3)受到毒品刺激后,机体能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够保证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毒瘾才能真正解除。答案:(1)特异性受体相反(2)延长y大脑皮层(3)负反馈降低多巴胺(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热点10传统文化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析】选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四月,山下温度高,山上温度低,所以山下的花都谢了山上的花才开始盛开;春天水温升高,鸭子下水游泳,故A项和B项均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叙述的“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是“落红”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分解了,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体现了分解者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无心插柳”是扦插柳树枝条,扦插是植物无性生殖的一种,扦插的柳树枝易于生根,容易成活,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D项不符合题意。2、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生态系统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解析】选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A错误;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C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