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解析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解析,然后再写上新的解析;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解析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测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文字,一般地说,每一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在汉语的文句中,单词不因词性、时态而发生变化,作为词而存在的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并不被完整的句子“吞没”,仍然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汉语文句的语法也并不是十分严密的,一个句子所表述的意义不仅需要通过语法惯例和规则来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若干单词所形成的意象集合来体会。这种语言用于表述复杂的逻辑思维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但用于表现诗化的印象、联想,用于包容歧义和暗示却十分合适。

而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又使得汉语作品很容易写得音节整齐而匀称,并便于对偶的形成,再加以适当的押韵,文句更富于美感。所以,不仅仅是诗歌,在先秦各类著作中,如《易经》《老子》《庄子》《荀子》等等,都有广泛运用韵文的情况,那种不怎么严格、看上去似乎是自然形成的对偶句也颇为多见。这种现象的形成,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这在书写不便的上古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

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诗经》所收作品,时间和地域跨度都很大,但几乎全都是使用整齐的四言句式,这无疑是人为修饰的结果。这一现象或许与当时使用的音乐的特点有关,但考察后世入乐之作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句式不齐也并不一定妨碍文字与乐曲的配合,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写作或者改定那些作品的人看来,诗歌需要有某种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特殊形式。而追求形式的精致,后来成为古典诗歌十分突出的特点。对于语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更有一种泛化的倾向,这不仅显示在介乎诗文之间的特殊文体赋中,表现在骈体文中,许多散文在韵律、节奏方面也有精致的讲究。

综上所述,可以说汉语总体上是一种诗性特征十分强烈的语言。而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工具。人所知道的、人所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人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的世界;一种语言的特点直接显示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与心理结构。所以,尽管中国文化很早就脱离了神话的笼罩,但汉语的上述特点却证明,在日常的生活里,人们仍然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具象性的感受、暗示的诱导、活跃而无定则的联想等等精神现象,对人们理解世界与人生的活动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显得特别重要,显然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

(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虽作为词而存在,但不会被完整句子“吞没”。

B.汉语作品容易写得音节整齐匀称,便于使用对偶句式,这些都与汉字的单音节特征有关。

C.上古时代书写不便,记诵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先秦不少典籍中都广泛用韵,对偶句也多见。

D.不仅赋和骈体文追求语言形式的美感,许多散文也如此,体现在韵律、节奏方面的精致讲究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概括文章主旨,分述部分以并列结构从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

B.文章运用“单词”“词性”“时态”等原属西方语言学的概念,不无中、西语言对比之意。

C.文章举《诗经》几乎全是四言句的例子,证明了中国诗歌很早就开始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

D.文章多处出现“当是”“或许”“恐怕”等词语,体现了论述文注重语言的严密性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决定了文学的某些特点,由此可知,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

B.汉语不大适合表述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

C.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仍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这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裨益。

D.了解了汉语的主要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人思维习惯以及本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程白药

程韬光

按辈分来说,我该叫他“八爷”。在我的印象里,他会喊祈雨和祭神的号子,会耍魔术和甩鞭子。他还会算卦看相,会使银针驱鬼,甚至村民的命运他无所不知。在被冠以“程白药”的绰号后,他就和一批“神汉巫婆”一起,被革命群众押着,游遍了邓州城北十里八乡。从此他无颜回村,置身山后一座破败的茅舍里。

小时候,祖母总给我们讲他的故事。说是邓州城东有一座土丘“太子冈”,四围杂草丛生,顶部寸草不生。一个春夏之交的早晨,有人看见冈上白光突起,竟是一条白蛇笔直而立,向东而祷,吸纳晨露,那人吓得魂不附体——这是白蛇成精的征兆!人们冷汗如雨,惶惶然无计可施,只好去后山请来程白药。程白药饮了两碗雄黄酒,摇摇晃晃走上太子冈,对着天地指手画脚、念念有词,顷刻间乌云翻滚,一道闪电劈空而至,将白蛇击成粉末。

这件事儿许多人不信,但村民若有头疼发烧或劳损之疾,必会翻过一道土岭一片麦田,悄悄去程白药居住的后山诊治。因为,他有神通!

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庄时,挨家给邻人告别。最后,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路上,祖母说起我小时候八爷为我喊魂儿的事儿。

我六岁时的夏天,一个晚上,天气闷热,我跟着哥哥们一起在河堤上铺着凉席睡觉。忽然大雨来临,哥哥们被喊去收拾晾晒在麦场上的新麦,而把我遗在了雨中的河堤上。电闪雷鸣中,我独立河边,看着黑色的河流哑然失声。之后接连数天,我昏睡不醒。程白药被父亲夜里请来,他摸了摸我的脉搏,说:“文曲星被吓掉魂儿了。”他给我喂药后,让家人随他一起为我叫魂儿。于是,父亲跟着他于深夜提一盏灯笼,沿乡间小路边走边喊:“光娃儿,回来了吗”母亲和祖母就站在村边的十字路口,随声应道:“回来了!”声音凄惶,连绵起伏,如是者三。

祖母感叹:“要好好感谢你八爷!要不是他为你喊魂儿,你早成失魂鬼了!”听着这话,我对八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

说话间已到八爷房前。他的草舍为竹林所簇拥,像一颗麦粒嵌在山腰。八爷正手搭凉棚看远处山下的流水和庄稼。见我们前来,他激动地向祖母拱了拱手:“嫂子有功,咱程家又出学问人了!”又笑着上下看我。“果然,我没看错。”祖母也笑:“是啊,好眼力!”

当八爷折身去厨房烧茶时,我瞥见院里青石桌上放着的几本古书:《本草纲目》《针灸学》《南华经》《周易》等,不由一怔。八爷看见,说:“这些书是‘文革'时舍命留下的。当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偷偷把这些书藏在了这里。”话一出口,八爷已是满目含泪:“光娃儿,八爷不是神汉,早晚你主事儿,要为我平反!”八爷一声轻叹,仿佛忆起旧事。

八爷自小随父学医。小日本打进邓州城后,八爷就在村口大榆树下辞别双亲和乡邻。背着一箱药,投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救死扶伤,屡立战功。1948年冬,八爷实在看不下去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邓州多日苦战的惨象,就换上百姓的服装,于月黑风高之夜悄然返回乡里。此时,八爷的双亲已经辞世,埋在后山。八爷痛哭数日,就于后山双亲墓前搭下草舍,开垦荒地,种地为生。村人皆知八爷中医世家,每有小病小灾皆往后山寻八爷出诊。八爷很受乡邻敬重。日子水一样流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就因为当过国民党军的军医,八爷风雨里被游斗五年。最令八爷痛苦的是,他再也不能为乡邻看病!八爷出于对村里赤脚医生医术的怀疑,气郁不畅,一病不起。死里逃生之后,他有些疯傻,被人污以神汉。只是当乡邻们暗地里找他看病时,他才又清醒。祖母说:“你走遍九乡十里去打听,程白药救过多少人!他为人看病收过谁家的钱!你八爷的医术说了你也不信,高着呢。那年你七爷在地里忙活,你八爷走过来时看见几只乌鸦围着你七爷叫着,你八爷就伤心地说:七哥,去吧。七爷很惶惑,就问八爷去哪儿,你八爷就哭了:回家去,回到黄土里去,咱们早晚都得去。七爷不高兴,就骂八爷神汉鬼话。当夜,哀哀的风声传着你七爷去世的消息……”

是传说还是事实,没有人去求证。就像八爷念着咒语请来雷电击死白蛇的故事一样,无非是村人们在努力证明一个深受爱戴的医生的高明医术和眼力!

想想那么多年八爷戴着沉重的镣铐,压着人格,为了乡邻的健康和生命无私地奉献,我顿觉没有必要去证实那些传说的真伪。

八爷却不依不饶地说:“别人的话你别信,没有白蛇和乌鸦。”

没想到八爷就在我离开村庄不久的一个雪天辞世。那一天,方圆数十里的乡人为他送葬,众人抬着一具漆黑棺木缓缓移向落山的太阳……像所有的农人一样,八爷的墓前没有碑文,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程白药到太子冈灭白蛇精的情节,暗示他确实有凡人所不具的神通,增强了主人公的传奇色彩,使后文凸显其本领的情节显得真实自然。

B.“革命群众”“赤脚医生”“文革”等词语,“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说法,以及程白药被游街示众的情节,都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C.小说写程白药家的石桌上摆着《本草纲目》《针灸学》等书,暗示了程白药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过研究,这为程白药身怀高超医术提供了依据。

D.小说以“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结尾,意味深长,既含蓄地点明八爷的价值与影响,也表述了人们对他的敬重、爱戴与怀念。

5.祖母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叙事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

(三)(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史,它的每一次变迁,都不乏波谲云诡的政治涌动。就陆上丝绸之路而言,其兴起之初便充斥着政治的功利性。胡人入华以后的活动领域远不止于商业,像改写唐朝历史的胡人安禄山和史思明,最初均起于边镇互市,借此逐渐进入唐朝军事系统。此外,出土墓志也印证了唐朝曾多次前往骨利干、回纥等地市易马匹以充军用。杜甫《黄河二首》诗云:“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可以说,中古千年间,政治始终是驱使无数驼队穿行大漠的重要因素。宋代后,陆上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寻找契丹,而这次的动因则源于西方。1246年,新即位的教皇英诺森四世遣往东方的使者柏朗嘉宾来到上都和林,在那里谒见了蒙古帝国的贵由汗,并于次年返回后呈上一份完整的行纪。这份以刺探军情为目的的行纪对中国的方位气候、风俗信仰、政治制度等做了详细记载,其对于被称为“契丹”的东方的探索成为此后鲁布鲁克、鄂多立克诸人东行的先声。而在这些后继者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见识了诸多东方风物人情,这些记录连同鄂多立克等人的记载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加泰罗尼亚地图》东亚部分的知识来源,更在随后激起了达·伽马、哥伦布等众多探险家的兴趣,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随之启幕。

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因素的话,新航路的开辟则无疑为政治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作出绝妙解释。一个长期困惑我们的问题是,既然成吉思汗的铁骑已远至欧陆,而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达非洲,那么为何中国终究未能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占得先机?从地缘政治来讲,在于蒙古汗国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海陆贸易通道,而中亚、西亚地缘政治又随着帖木儿与奥斯曼两帝国的崛起发生变化,遂使得马可·波罗的东行成为可能,也客观促使欧洲人探寻新的航道。就内在动因而言,这与欧洲信奉的“保教权”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葡萄牙人认为沿海岸南行绕过非洲再往东行驶,便可到达印度,获得黄金与香料。而西班牙王室则受哥伦布影响,希望向西航行到达印度。随着好望角和美洲大陆的相继发现,葡西两国在教皇见证下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经济利益驱动的同时,以“保教权”为借口开展殖民活动。这群被明朝称为“佛郎机''的殖民者于16世纪中叶在澳门建立定居点,并与明朝政府达成一致。在明朝官员看来,这是“互市”的一种形式,并可通过“抽分”使朝廷和当地官民获益。就这样,在葡人对东亚贸易的向往、对海外保教的信奉以及明朝官员因时因地制宜的政策混杂作用下,澳门逐渐发展成葡萄牙远东贸易的转运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传教士的西来打开了缺口。

在丝绸之路三千年的历史中,经济与政治两大要素从来就无法划清界限,它们综合在一起,体现为东方与西方之间持续的文明冲撞与交融。近年来,以加州学派为代表的历史学界强调15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事实上,如果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加以追溯,会发现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人类文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交流。“全球化”只是一种表现,它的背后是人类历史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的推动。

(摘编自王炳文《千年丝绸香瓷路一部文明交汇史》)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胡人,借边镇互市的商业活动侵入到唐朝军事系统。

B.“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反映出唐朝军队常去西域城市买马。

C.蒙古汗国营造的宽松海陆贸易通道是中国没能在大航海时代领先的原因之一。

D.“全球化”是人类历史持续的发展与不竭的动力在商业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8.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总论,然后按陆上丝绸之路和新航线之路进行分说,最后总结全文。

B.第一段主要从时间的角度,论证陆上丝绸之路每一次变迁都有复杂政治因素的观点。

C.文章论证重点是历史,侧重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文末的“全球化”也指向了现实。

D.文章阐述葡西两国开拓新航线的事例,论证新航线的开辟对当时明朝政府的影响。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上丝绸之路兴起后,唐代时就有商业活动,宋代后,陆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中国人受西方影响,去寻找契丹。

B.《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影响很大,不仅使欧洲人从多方面认识了东方,而且引发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C.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道路上的变迁或发展都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政治因素。

D.澳门由于葡萄牙殖民者的需要和明朝适宜的政策的作用,慢慢成为葡萄牙远东贸易的转运重地。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C.祔庙,是指将死者附在祖先宗庙里进行祭祀。在本文中是指宋真宗死后祔于宗庙。

D.朔望,中国古典文献中用朔、望、晦来分别指代农历的初一、十五和每月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夷简一心为国,多有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吕夷简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不应理会,应将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并获得提拔,因为严办有声,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表示将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善于应变。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夏竦两位大臣,吕夷简实则也曾依附太后,只是他应对圆融,不易被察觉。

D.吕夷简深受皇恩,颇受礼遇。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用来治病。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2)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三、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工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客居他乡的孤寂之心略感欣慰。

C.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吟之意。

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假于物、注意积累、锲而不舍,《论语》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学思结合。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因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而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和自然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述(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蒸蒸日上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蒸蒸日上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B.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C.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D.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二)

2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根据合作协议,联通运营公司将与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相关工作,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另外,双方各自与第三方的网络共建共享合作不能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

六、材料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

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

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巨子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解析解答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解析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解析,然后再写上新的解析;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解析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测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文字,一般地说,每一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在汉语的文句中,单词不因词性、时态而发生变化,作为词而存在的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并不被完整的句子“吞没”,仍然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汉语文句的语法也并不是十分严密的,一个句子所表述的意义不仅需要通过语法惯例和规则来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若干单词所形成的意象集合来体会。这种语言用于表述复杂的逻辑思维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但用于表现诗化的印象、联想,用于包容歧义和暗示却十分合适。

而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又使得汉语作品很容易写得音节整齐而匀称,并便于对偶的形成,再加以适当的押韵,文句更富于美感。所以,不仅仅是诗歌,在先秦各类著作中,如《易经》《老子》《庄子》《荀子》等等,都有广泛运用韵文的情况,那种不怎么严格、看上去似乎是自然形成的对偶句也颇为多见。这种现象的形成,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这在书写不便的上古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

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诗经》所收作品,时间和地域跨度都很大,但几乎全都是使用整齐的四言句式,这无疑是人为修饰的结果。这一现象或许与当时使用的音乐的特点有关,但考察后世入乐之作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句式不齐也并不一定妨碍文字与乐曲的配合,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写作或者改定那些作品的人看来,诗歌需要有某种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特殊形式。而追求形式的精致,后来成为古典诗歌十分突出的特点。对于语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更有一种泛化的倾向,这不仅显示在介乎诗文之间的特殊文体赋中,表现在骈体文中,许多散文在韵律、节奏方面也有精致的讲究。

综上所述,可以说汉语总体上是一种诗性特征十分强烈的语言。而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工具。人所知道的、人所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人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的世界;一种语言的特点直接显示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与心理结构。所以,尽管中国文化很早就脱离了神话的笼罩,但汉语的上述特点却证明,在日常的生活里,人们仍然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具象性的感受、暗示的诱导、活跃而无定则的联想等等精神现象,对人们理解世界与人生的活动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显得特别重要,显然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

(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虽作为词而存在,但不会被完整句子“吞没”。

B.汉语作品容易写得音节整齐匀称,便于使用对偶句式,这些都与汉字的单音节特征有关。

C.上古时代书写不便,记诵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先秦不少典籍中都广泛用韵,对偶句也多见。

D.不仅赋和骈体文追求语言形式的美感,许多散文也如此,体现在韵律、节奏方面的精致讲究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概括文章主旨,分述部分以并列结构从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

B.文章运用“单词”“词性”“时态”等原属西方语言学的概念,不无中、西语言对比之意。

C.文章举《诗经》几乎全是四言句的例子,证明了中国诗歌很早就开始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

D.文章多处出现“当是”“或许”“恐怕”等词语,体现了论述文注重语言的严密性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决定了文学的某些特点,由此可知,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

B.汉语不大适合表述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

C.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仍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这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裨益。

D.了解了汉语的主要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人思维习惯以及本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1.C2.A3.D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记诵变得非常重要”说法绝对,原文是“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当是”带有揣测意味,选项的表述则过于肯定。此外,以偏概全,文中为“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

故选C。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述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分析有误,据第一段和第五段开头“综上所述”,可知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另外,“并列结构”错,分述部分不是并列结构。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观点牵强,语言学家对语言现象异常敏感,对语言特征及语言规律理解很深,但不一定长于文学鉴赏。文学固然是语言的艺术,但文学与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B项,“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失之武断,“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且语言的演化是渐进的,人为的“改造”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C项,“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神益”夸大其词,“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与“诗歌的复兴”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选D。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程白药

程韬光

按辈分来说,我该叫他“八爷”。在我的印象里,他会喊祈雨和祭神的号子,会耍魔术和甩鞭子。他还会算卦看相,会使银针驱鬼,甚至村民的命运他无所不知。在被冠以“程白药”的绰号后,他就和一批“神汉巫婆”一起,被革命群众押着,游遍了邓州城北十里八乡。从此他无颜回村,置身山后一座破败的茅舍里。

小时候,祖母总给我们讲他的故事。说是邓州城东有一座土丘“太子冈”,四围杂草丛生,顶部寸草不生。一个春夏之交的早晨,有人看见冈上白光突起,竟是一条白蛇笔直而立,向东而祷,吸纳晨露,那人吓得魂不附体——这是白蛇成精的征兆!人们冷汗如雨,惶惶然无计可施,只好去后山请来程白药。程白药饮了两碗雄黄酒,摇摇晃晃走上太子冈,对着天地指手画脚、念念有词,顷刻间乌云翻滚,一道闪电劈空而至,将白蛇击成粉末。

这件事儿许多人不信,但村民若有头疼发烧或劳损之疾,必会翻过一道土岭一片麦田,悄悄去程白药居住的后山诊治。因为,他有神通!

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庄时,挨家给邻人告别。最后,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路上,祖母说起我小时候八爷为我喊魂儿的事儿。

我六岁时的夏天,一个晚上,天气闷热,我跟着哥哥们一起在河堤上铺着凉席睡觉。忽然大雨来临,哥哥们被喊去收拾晾晒在麦场上的新麦,而把我遗在了雨中的河堤上。电闪雷鸣中,我独立河边,看着黑色的河流哑然失声。之后接连数天,我昏睡不醒。程白药被父亲夜里请来,他摸了摸我的脉搏,说:“文曲星被吓掉魂儿了。”他给我喂药后,让家人随他一起为我叫魂儿。于是,父亲跟着他于深夜提一盏灯笼,沿乡间小路边走边喊:“光娃儿,回来了吗”母亲和祖母就站在村边的十字路口,随声应道:“回来了!”声音凄惶,连绵起伏,如是者三。

祖母感叹:“要好好感谢你八爷!要不是他为你喊魂儿,你早成失魂鬼了!”听着这话,我对八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

说话间已到八爷房前。他的草舍为竹林所簇拥,像一颗麦粒嵌在山腰。八爷正手搭凉棚看远处山下的流水和庄稼。见我们前来,他激动地向祖母拱了拱手:“嫂子有功,咱程家又出学问人了!”又笑着上下看我。“果然,我没看错。”祖母也笑:“是啊,好眼力!”

当八爷折身去厨房烧茶时,我瞥见院里青石桌上放着的几本古书:《本草纲目》《针灸学》《南华经》《周易》等,不由一怔。八爷看见,说:“这些书是‘文革'时舍命留下的。当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偷偷把这些书藏在了这里。”话一出口,八爷已是满目含泪:“光娃儿,八爷不是神汉,早晚你主事儿,要为我平反!”八爷一声轻叹,仿佛忆起旧事。

八爷自小随父学医。小日本打进邓州城后,八爷就在村口大榆树下辞别双亲和乡邻。背着一箱药,投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救死扶伤,屡立战功。1948年冬,八爷实在看不下去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邓州多日苦战的惨象,就换上百姓的服装,于月黑风高之夜悄然返回乡里。此时,八爷的双亲已经辞世,埋在后山。八爷痛哭数日,就于后山双亲墓前搭下草舍,开垦荒地,种地为生。村人皆知八爷中医世家,每有小病小灾皆往后山寻八爷出诊。八爷很受乡邻敬重。日子水一样流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就因为当过国民党军的军医,八爷风雨里被游斗五年。最令八爷痛苦的是,他再也不能为乡邻看病!八爷出于对村里赤脚医生医术的怀疑,气郁不畅,一病不起。死里逃生之后,他有些疯傻,被人污以神汉。只是当乡邻们暗地里找他看病时,他才又清醒。祖母说:“你走遍九乡十里去打听,程白药救过多少人!他为人看病收过谁家的钱!你八爷的医术说了你也不信,高着呢。那年你七爷在地里忙活,你八爷走过来时看见几只乌鸦围着你七爷叫着,你八爷就伤心地说:七哥,去吧。七爷很惶惑,就问八爷去哪儿,你八爷就哭了:回家去,回到黄土里去,咱们早晚都得去。七爷不高兴,就骂八爷神汉鬼话。当夜,哀哀的风声传着你七爷去世的消息……”

是传说还是事实,没有人去求证。就像八爷念着咒语请来雷电击死白蛇的故事一样,无非是村人们在努力证明一个深受爱戴的医生的高明医术和眼力!

想想那么多年八爷戴着沉重的镣铐,压着人格,为了乡邻的健康和生命无私地奉献,我顿觉没有必要去证实那些传说的真伪。

八爷却不依不饶地说:“别人的话你别信,没有白蛇和乌鸦。”

没想到八爷就在我离开村庄不久的一个雪天辞世。那一天,方圆数十里的乡人为他送葬,众人抬着一具漆黑棺木缓缓移向落山的太阳……像所有的农人一样,八爷的墓前没有碑文,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程白药到太子冈灭白蛇精的情节,暗示他确实有凡人所不具的神通,增强了主人公的传奇色彩,使后文凸显其本领的情节显得真实自然。

B.“革命群众”“赤脚医生”“文革”等词语,“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说法,以及程白药被游街示众的情节,都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C.小说写程白药家的石桌上摆着《本草纲目》《针灸学》等书,暗示了程白药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过研究,这为程白药身怀高超医术提供了依据。

D.小说以“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结尾,意味深长,既含蓄地点明八爷的价值与影响,也表述了人们对他的敬重、爱戴与怀念。

5.祖母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叙事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

4.A5.①祖母与“我”、七爷等,与主人公同村,构成人物活动的环境,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祖母是小说主人公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其叙述和议论侧面表现了主人公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③推进情节发展,祖母让我去辞行,引出了后面的情节。

6.①多视角叙事。从“我”、祖母等不同视角叙述,既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运用插叙手法。通过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从不同侧面描写主人公,使人物形象更立体。③以“我”的见闻、经历为线索,串连起八爷的故事,让叙事更有条理性,让情节更集中。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暗示他确实有凡人所不具的神通”说法错误,这只是个别村民的认识,不是的认识。认为“想想那么多年八爷戴着沉重的镣铐,压着人格,为了乡邻的健康和生命无私地奉献,我顿觉没有必要去证实那些传说的真伪”。

故选A。

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性格上对比差异);深化主题(次要人物性格与主题间联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站在次要人物角度推动故事发展);烘托气氛。

从祖母与主人公的关系来看,祖母与七爷、八爷同村,祖母同其他村人一起构成故事的社会环境;八爷的故事祖母或是亲历,或是亲耳听到、看到,比如八爷唤来雷电斩杀白蛇的故事就是祖母为“我”讲述的;“我”六岁那年八爷为“我”招魂的事是祖母亲身经历的;八爷为七爷的死预言的事也是祖母为“我”讲述的。因此祖母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从祖母对八爷故事的讲述中,读者看到了八爷的人物形象。比如“程白药饮了两碗雄黄酒,摇摇晃晃走上太子冈,对着天地指手画脚、念念有词,顷刻间乌云翻滚,一道闪电劈空而至,将白蛇击成粉末”,这样一位有些“道行”,为了村人敢于同白蛇斗争的高大形象就矗立在读者面前;“祖母感叹:‘要好好感谢你八爷!要不是他为你喊魂儿,你早成失魂鬼了!’”“祖母说:‘你走遍九乡十里去打听,程白药救过多少人!他为人看病收过谁家的钱!你八爷的医术说了你也不信,高着呢。’”,通过祖母的描述和评价,读者看到了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八爷的形象。因此,祖母这一人物对主人公八爷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情节的发展角度看,正是祖母的讲述丰富了故事情节;“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庄时,挨家给邻人告别。最后,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路上,祖母说起我小时候八爷为我喊魂儿的事儿”,这样就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后面祖母讲述的八爷为“我”招魂的事,以及“我”见到八爷后的一系列情节。

本题考查小说的叙事特点。叙事特点包括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和叙述手法。叙述视角包括参与的视角、旁观的视角和全知视角;叙述人称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手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线索、抑扬、铺垫、照应、悬念等情节设置手法等。分析此题可从叙述视角的多角度、插叙手法运用以及叙述线索的角度分析。

从叙述视角看,本文采用了两种视角。一是从“我”的视角来看,二是从“祖母”的视角来看。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以“我”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属于参与的有限视角,读者跟随“我”来一步一步看到故事的全貌,这样写能让读者感觉真实可信;但是就本文来讲,因为有很多事不是“我”亲历的,因此安排“祖母”这样一个人物出现,通过她的视角来看八爷以及八爷的故事,这样就避免了“我”的局限性,且“祖母”这一身份具有亲切、可信的特点,通过她的讲述,既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叙述手法看,文章用到了很多插叙手法,比如插叙八爷唤来雷电斩杀白蛇的故事,插叙“我”小时候八爷为“我”招魂的事,插叙八爷的人生经历以及八爷为七爷的死预言等,这些插叙的内容丰富了小说内容,从不同侧面描写主人公,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从情节设置手法来看,“我”是文中的线索人物,“我”的见闻串起了八爷的故事,使得这些故事散而不乱,叙述条理清晰;且以这样的方式叙述,避免时间跨度太大,使情节更集中、紧凑。

(三)(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史,它的每一次变迁,都不乏波谲云诡的政治涌动。就陆上丝绸之路而言,其兴起之初便充斥着政治的功利性。胡人入华以后的活动领域远不止于商业,像改写唐朝历史的胡人安禄山和史思明,最初均起于边镇互市,借此逐渐进入唐朝军事系统。此外,出土墓志也印证了唐朝曾多次前往骨利干、回纥等地市易马匹以充军用。杜甫《黄河二首》诗云:“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可以说,中古千年间,政治始终是驱使无数驼队穿行大漠的重要因素。宋代后,陆上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寻找契丹,而这次的动因则源于西方。1246年,新即位的教皇英诺森四世遣往东方的使者柏朗嘉宾来到上都和林,在那里谒见了蒙古帝国的贵由汗,并于次年返回后呈上一份完整的行纪。这份以刺探军情为目的的行纪对中国的方位气候、风俗信仰、政治制度等做了详细记载,其对于被称为“契丹”的东方的探索成为此后鲁布鲁克、鄂多立克诸人东行的先声。而在这些后继者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见识了诸多东方风物人情,这些记录连同鄂多立克等人的记载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加泰罗尼亚地图》东亚部分的知识来源,更在随后激起了达·伽马、哥伦布等众多探险家的兴趣,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随之启幕。

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因素的话,新航路的开辟则无疑为政治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作出绝妙解释。一个长期困惑我们的问题是,既然成吉思汗的铁骑已远至欧陆,而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达非洲,那么为何中国终究未能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占得先机?从地缘政治来讲,在于蒙古汗国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海陆贸易通道,而中亚、西亚地缘政治又随着帖木儿与奥斯曼两帝国的崛起发生变化,遂使得马可·波罗的东行成为可能,也客观促使欧洲人探寻新的航道。就内在动因而言,这与欧洲信奉的“保教权”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葡萄牙人认为沿海岸南行绕过非洲再往东行驶,便可到达印度,获得黄金与香料。而西班牙王室则受哥伦布影响,希望向西航行到达印度。随着好望角和美洲大陆的相继发现,葡西两国在教皇见证下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经济利益驱动的同时,以“保教权”为借口开展殖民活动。这群被明朝称为“佛郎机''的殖民者于16世纪中叶在澳门建立定居点,并与明朝政府达成一致。在明朝官员看来,这是“互市”的一种形式,并可通过“抽分”使朝廷和当地官民获益。就这样,在葡人对东亚贸易的向往、对海外保教的信奉以及明朝官员因时因地制宜的政策混杂作用下,澳门逐渐发展成葡萄牙远东贸易的转运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传教士的西来打开了缺口。

在丝绸之路三千年的历史中,经济与政治两大要素从来就无法划清界限,它们综合在一起,体现为东方与西方之间持续的文明冲撞与交融。近年来,以加州学派为代表的历史学界强调15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事实上,如果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加以追溯,会发现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人类文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交流。“全球化”只是一种表现,它的背后是人类历史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的推动。

(摘编自王炳文《千年丝绸香瓷路一部文明交汇史》)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胡人,借边镇互市的商业活动侵入到唐朝军事系统。

B.“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反映出唐朝军队常去西域城市买马

C.蒙古汗国营造的宽松海陆贸易通道是中国没能在大航海时代领先的原因之一。

D.“全球化”是人类历史持续的发展与不竭的动力在商业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总论,然后按陆上丝绸之路和新航线之路进行分说,最后总结全文。

B.第一段主要从时间的角度,论证陆上丝绸之路每一次变迁都有复杂政治因素的观点。

C.文章论证重点是历史,侧重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文末的“全球化”也指向了现实。

D.文章阐述葡西两国开拓新航线事例,论证新航线的开辟对当时明朝政府的影响。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上丝绸之路兴起后,唐代时就有商业活动,宋代后,陆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中国人受西方影响,去寻找契丹。

B.《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影响很大,不仅使欧洲人从多方面认识了东方,而且引发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C.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道路上的变迁或发展都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政治因素。

D.澳门由于葡萄牙殖民者的需要和明朝适宜的政策的作用,慢慢成为葡萄牙远东贸易的转运重地。

7.C8.D9.A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偷换概念,选项“侵入”偷换了原文中概念,原文的表述是“进入”。

B项,曲解文意,选项“城市”是对原文中的“市易”的错误理解,“市易”是交易买卖的意思。

D项,因果倒置,选项是对文本最后一句的错误理解与分析,原句的意思是:人类历史持续的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不竭动力。即“全球化”是果,而“人类历史持续的发展”才是“因”。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分析不当,“论证新航线的开辟对当时明朝政府的影响”的表述错误。文章阐述葡西两国开拓新航线的事例,其目的是论证开辟新航线与欧洲信奉的“保教权”密切相关。

故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张冠李戴。选项“主要是中国人受西方影响,去寻找契丹”的表述错误,从后文看,用丝绸之路寻找契丹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方人。

故选A。

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析。

1.

2.3.从后文看,用丝绸之路寻找契丹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方人。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C.祔庙,是指将死者附在祖先宗庙里进行祭祀。在本文中是指宋真宗死后祔于宗庙。

D.朔望,中国古典文献中用朔、望、晦来分别指代农历的初一、十五和每月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夷简一心为国,多有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吕夷简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不应理会,应将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并获得提拔,因为严办有声,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表示将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善于应变。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夏竦两位大臣,吕夷简实则也曾依附太后,只是他应对圆融,不易被察觉。

D.吕夷简深受皇恩,颇受礼遇。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皇帝剪掉自己胡须赏赐给他,用来治病。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2)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10.A11.B12.B

13.⑴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⑵按照旧例,在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此后成为惯例(范例)。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宣”,宣布意思,宾语为“制”,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

“押班”是宋宦官官名,在副都知下,供奉官之上,不应该断开;“不知”的宾语为“故”,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等到宣布制令时,夷简正在朝会上领班,听到提名,大惊,不知原因,年中夷简复任宰相。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知”不是代理、兼任的意思。“知”,是主持,执掌的意思。

故选B。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错,结合“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分析,应是把名字记在屏风上。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工徒有死者”(定语后置句);“诬以亡命”(被动句、状语后置句);“收系”,收捕;“妻子”,妻子儿女(古今异义词);“从”,听从,采纳。(2)“故事”,按照惯例,按照旧例(古今异义词);“郊祠”,在郊外祭祀;“迁”,改变官职,此处为升迁;“同列”,同僚、同事;“辞”,推辞;“之”,代词,指这件事;“例”,惯例,范例。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吕夷简,字坦夫,先祖是莱州人。考中进士,补任绛州军事推官,改任大理寺丞。祥符年间,改任太常博士。

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有关官吏规定期限运集木材。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又上言:“隆冬牵运艰苦,须等到河流渐通,用兵卒轮流运送。”真宗说:“看你的奏章,有为国爱民的志向啊。”提升为刑部员外郎。

寇准做了永兴判官,将罪犯施以黥刑并流放到湖南,道经京城,这些罪犯向朝廷告发寇准,说他要生事。吕夷简说:“寇准治理地方急峻,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置之不理,把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吕夷简出使契丹,返回大宋,担任知制诰。两川饥荒,吕夷简任安抚使,改任刑部郎中、兼任知开封府。他治事认真有声望,皇帝在屏风上记下他的姓名,将要重用他。

仁宗即位后,吕夷简晋升为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自迁移永定陵地,吕夷简查验处治,允恭被诛杀,吕夷简以给事中参知政事,于是请求将祥符天书放在皇帝预筑的墓穴中。真宗附祭先祖宗庙,太后想按照宋真宗生前的习惯,依宫中规制来布置服饰玩物,用银罩覆盖牌位。夷简说:“这不足以报答先帝。”按照惯例,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此后成为惯例(范例)。迁尚书礼部侍郎,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开始与夷简谋划政务,因为张耆、夏竦都是太后所任用的人,皇帝都加以罢免,皇帝退朝后告诉郭皇后。皇后说:“难道只有夷简不依附太后吗?只不过,他多计谋、善于应变罢了。”因此夷简也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等到宣布制令时,夷简正在朝会上领班,听到提名,大惊,不知原因,年中夷简复任宰相。

不久,吕夷简因风眩患病,皇帝亲自写了诏书,“传言胡须可以治病,我剪掉胡须赏赐给你。”三年春,皇帝驾临延和殿召见吕夷简,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外,吕夷简坚决请求退休,最后他以太尉的身份退休,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朝会。

吕夷简去世后,皇帝见到大臣们,流下了眼泪,说:“哪有像吕夷简这样忧虑国家,忘记自己的人啊!”追赠他为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

三、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客居他乡的孤寂之心略感欣慰。

C.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吟之意。

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4.B15.①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而那些疏枝上的梅花,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②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境,借花的欢笑,更加突出表述了诗人因弟弟携家迁至江陵,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B项,“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客居他乡的孤寂之心略感欣慰”理解有误。这两句是说杜观为了我专门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有一种春天来到了喜悦,也深深地为弟弟的一片真心所感动。故此表述的是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之情。选项中“使我客居他乡的孤寂之心略感欣慰”理解曲解原诗含义了。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题干要求“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首先,结合解释分析,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晚年的诗人,听到长久分离的兄弟即将到来,喜不自禁,抒写兄弟相煦相濡之情,表述了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

其次,从诗歌内容分析,首联写天寒地冻,道路艰险。颔联上句和首联对照,下句和首联呼应。有了首联的铺垫,颔联“春色”就更加难得,“客心”就更加真诚。前两联写兄弟骨肉情深,后两联写自己欢喜欲狂的神情举止。颈联写自己得知消息后极度高兴的神情举止,或拿着如意手舞足蹈,或吟咏诗歌,简直一刻也停不下来。

最后,看尾联含义,末联说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也一起和他欢笑,梅花果然善解人意,也一起欢笑起来。杜甫在诗中,常赋予花木人格化、性情化。末联说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也一起和他欢笑,梅花果然善解人意,也一起欢笑起来。“说得无情(物)有情,极迂极切”。

考生也可先从尾联内容入手作答,后结合注解和原诗内容作答。总之,考生要结合整首诗内容作答。

四、默写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假于物、注意积累、锲而不舍,《论语》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学思结合。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因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而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和自然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思而不学则殆③.木欣欣以向荣④.泉涓涓而始流⑤.人生代代无穷已⑥.江月年年望相似

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名句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罔、殆、涓、已、望。第一句根据“善假于物、注意积累、锲而不舍”,第二句根据“因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而触景生情”,第三句根据“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和自然则是绵延久长”的提示可以写出。

五、语言表述(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蒸蒸日上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蒸蒸日上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B.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C.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D.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17.B18.D19.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

“初露锋芒”指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语段强调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故用“牛刀小试”。

“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语境说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故用“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指不辜负群众的期望。“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