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制作与养护基础-盆景文化_第1页
盆景制作与养护基础-盆景文化_第2页
盆景制作与养护基础-盆景文化_第3页
盆景制作与养护基础-盆景文化_第4页
盆景制作与养护基础-盆景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盆景制作与养护思考:1、何为盆景?2、盆景艺术的特点?3、盆景有何效益?4、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何为盆景(ChinesePenjing)?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并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该定义有以下几层意思:(1)盆景起源于中国(2)反映了盆栽、石玩与盆景的联系(3)盆景的材料是树与石(4)盆内景观反映自然景观(5)阐明盆景是一种艺术品盆景艺术的特点?盆景艺术的世界性盆景艺术的边缘性与综合性(园林、文学、绘画、雕塑、陶瓷、园艺栽培、书法)构图复杂性创作的连续性美感的可变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浓厚的趣味性盆景有何效益?1、社会效益为国争光、增进友谊陶冶情趣,丰富生活普及科学知识2、经济效益3、生态效益一、盆景的起源1.1学说一:彭春生认为:盆景起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质疑有三:1、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约6000年前),正处于先民对植物的原始崇拜和对信用植物的初期欣赏时期,不存在盆栽的土壤。2、如果盆栽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业已存在,些后到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为止的四五千年期间的考古成果中,肯定会有与盆景有关的文物或者绘画资料出土,但结果相反,在此期间众多的考古成果中,与盆景有关的文物和绘画资料毫无发现。3、最关键的是该陶片上刻画的图案是否为盆栽万年青。1.2学说二:徐晓白根据汉代的十二峰砚山、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的盆栽植物模样以及晋代的假山,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汉晋时代已经为盆景的形成和起源奠定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②汉晋时代的绘画和文献资料,还有出土文物为该学说提供了可靠的根据。汉十二峰砚山二、唐宋元三代植物盆景的发展2.1.1发展初期的唐代植物盆景(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附石式盆景)该盆景所表现的内容已经接近当今的盆景,相当于现在的附石式或者水旱式盆景。树木造型简单,说明处于初期阶段仕女双手托盆,说明即使在宫廷中,也不是常见的摆饰品。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中所描述的盆景形象图,是我国盆景发展早期的重要资料,在我国盆景文化史研究方面具有很高价值。唐.阎立本《职贡图》2.1.2王维的兰石盆景王维利用兰蕙与怪石制作盆景进行赏玩。冯贽的《云仙杂记》中提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这说植物盆景在用于宫廷摆饰的同时,也在民间开始流行,并且士大夫也以制作盆景为尚。2.2发展期的宋代植物盆景北宋南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在我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花木著作:周师厚《洛阳花木记》、陈景沂《全芳备祖》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王观《扬州芍药谱》、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范村菊谱》《范村梅谱》、胡融《图形菊谱》、赵时庚《金漳兰谱》、王贵学《兰谱》、吴辅《竹谱》、陈翥《桐谱》、陈思《海棠谱》、周必大《玉蕊辩证》。第一次出现与使用“盆景”一词。苏轼《格物精谈》: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这说明“盆景“一词在我国至少已经有900年以上的使用历史。苏轼像宋徽宗赵佶《听琴图轴》,高松绿竹下一人正坐抚琴,旁二人静听,前方怪石之上陈设一盆景。南宋王十朋《岩松记》:“野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非孤,森焉非乔,柏叶桧身,而松气象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予颇爱之。植以瓦盆,置之小成室”。这是有关松树盆景的最早文字资料。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南宋刘松年《十八学士图》是近人见到的最早的松树盆景绘画资料。十八大学士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2.3元代植物盆景元代盆景叫些子景元李士行《偃松图》三、成熟初期的明代植物盆景明代仇英《金谷园桃李园图》描绘了西晋大富豪石崇在洛阳郊外金谷建造的名园。图中绘有牡丹花台、大型山茶盆景。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枯梅盆景)陈洪绶(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浙江绍兴府人。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陈洪绶.松梅竹石盆景宋代的赏梅标准是: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者为贵。明代赏梅标准: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现在明代盆景四、成熟期的清代近代盆景清代丁观鹏《宫妃话宠图》在盆景的整形、配石、配盆以及几座方面颇为讲究,表现了我国盆景“一景二盆三几架”的艺术魅力。清王图炳《梅花盆景》,图中盆景为我国小型梅花盆景的典范之作。清代邹一桂《古干梅花》我国有“梅活一线”的说法,一线指即使只要有细如线一样的韧皮部相连,梅花也可生长。清.陈书.岁朝丽景此图为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画中盆景将数种花株移于瓷盆之中,并依高低比例与花色特性交错植栽,为插花与盆栽艺术之完美结合。石表寿,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旁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盆景理论和制作专著纷纷问世,盆景技艺亦趋成熟。清.郑板桥:盆梅图中华民国中华民国(1912-1949)是一个政局动荡的时期,长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盆景事业日趋衰败,一蹶不振。尚有周瘦鹃等人从事盆景创作。周瘦鹃

饮马图

周瘦鹃金雀闹春周瘦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原名周国贤。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活动,第一篇作品《爱之花》(剧本)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毕业后不久,即以写作和翻译为职业。1916年至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单位的编辑和撰稿人,其间主编《申报》副刊达十余年之久。还主编过《礼拜六》周刊、《紫罗兰》、《半月》、《乐观月刊》等。抗战前夕,上海文化工作者积极呼号御侮,他和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人发表联合宣言。解放后,一边写作,一边以相当大的精力从事园艺工作。他在自己的庭园里栽花培草,种植盆景,开辟了苏州有名的“周家花园”。周恩来、叶剑英、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前往参观,许多外国朋友也不断登门观赏。现代盆景简史自1949年以来,盆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恢复发展很快。1956年,广州盆景研究会成立。1957年《盆栽趣味》《成都盆景》同年问世。1962年,上海盆景协会成立。1964年,南京玄武湖举办江苏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1966-1976文革1986年,于武汉召开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同时举办“中国盆景地方风格展览”。1989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于武汉组织第二次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时至今日,中国盆景在世界盆景界占有重要的席位,在世界盆景比赛中夺奖无数。1977年,北京北海公园举办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参加展出有1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54个单位,展出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