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_第1页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_第2页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_第3页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_第4页
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11总则1.0.1为规范云南省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行为,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安全,制定本标准。【1.0.1为了便于征求意见和评审,本稿在某些条款之后列出该条文的编制说明,并放置在“【】”之内。当本规范通过评审后,其中部分内容将作为条文说明,集中放置在全部条文之后。云南省既有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鉴定社会需求量大,但缺乏统一管理,在检测鉴定方面,相关国家及行业、地方标准较散,检测标准与鉴定标准基本是分开的,各检测鉴定单位在技术标准的把握上并不统一,为了统一规范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的行为,我们在总结多年来工程检测鉴定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将检测与鉴定有机结合,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1.0.2本条规定了本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1.0.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本标准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检测与安全性能评定:1建筑物周边邻近环境地质条件发生改变时;2建筑物改变用途、使用条件或使用要求时;3建筑物进行增层、改造和扩建时;4建筑物进行整体平移时;5建筑物出现明显的功能结构退化或有明显变形时;6建筑物受外部作用影响有明显损伤时;7建筑物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时;8对既有建筑物结构的质量有怀疑和争议时;9其他需要安全性检测鉴定的房屋。【1.0.3本条规定了应按本标准进行结构检测和评定的各种情况。其中周边邻近环境地质条件改变指在房屋附近进行基坑和沟槽开挖、降水和回灌等施工作业。其他需要安全鉴定的房屋是指除本标准提到的宜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的房屋,如相关法规或政府部门规定的须进行安全鉴定的房屋;结构拆改的房屋;出现结构裂缝或倾斜等损伤可能影响安全的房屋;历史遗留建筑办理产权证时;申请人(单位、个人或法院)因各种需要和要求提出进行安全鉴定的房屋。】1.0.4建筑物的目标后续使用年限是指根据建筑物已使用年限、历史、现状和未来使用要求所确定的建筑物的期望继续使用年限。【1.0.4本条定义目标后续使用年限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委托方根据房屋现状和自己的使用要求,希望建筑物能继续使用的年限,也称为希望后续使用年限,之后可能拆除、改建或作他用,以节省投资;二是建筑物维持现状能继续使用多长时间。目标后续使用年限是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安全性能评定的时间标准,本标准的活荷载、地震作用,以及材料、结构性能的最终退化值,都是以目标后续使用年限作为时间标准来确定的。】1.0.5对云南省既有建筑物的检测与评定,本标准未尽之处,应遵循国家、行业及云南省地方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1.0.5本条指出既有建筑物的检测和鉴定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既有建筑物existingbuilding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物。2.1.2既有结构existingstructure既有建筑物中的承重结构及其相关部分的总称。2.1.3目标后续使用年限targetthefollow-upservicelife根据建筑物已使用年限、历史、现状和未来使用要求所确定的期望继续使用期。2.1.4建筑结构检测inspectionofbuildingstrcture(2处)为评定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或鉴定既有建筑结构的性能等所实施的检测工作。2.1.5检测批inspectionlot检测项目相同、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等基本相同,由一定数量构件等构成的检测对象。2.1.6抽样检测samplinginspection从母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通过样本的性能反映母体性能的检测方法。2.1.7结构单元Constitutionalunit整幢建筑物中,具有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的总体。2.1.8检测单元Detectunit在结构单元中采用同样施工方法建造或相同加工工艺制作,具有相同性能的对象的总体。2.1.9检测单体Detectionmonomer在检测单元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可以是一个构件,也可以是构件的一部分。2.1.10测区testingzone按照检测要求,在检测单体上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检测区域。2.1.11测点testingpoint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在测区内布置的一个或若干个检测点。2.1.12非破损检测方法methodofnon-destructivetest不损伤原结构的检测方法。2.1.13局部破损检测方法methodofpart-destructivetest对结构有很有限或暂时的局部影响,但可修复的检测方法。2.1.14回弹法reboundmethod通过测定回弹值及有关参数来检测结构材料抗压强度和强度匀质性的方法。2.1.15超声回弹综合法ultrasonic-reboundcombinedmethod通过测定混凝土的超声波声速值和其他参数结合回弹值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2.1.16钻芯法drilledcoremethod通过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圆柱状试件检测结构材料强度的方法。2.1.17超声法ultrasonicmethod通过测定超声脉冲波的有关声学参数检测结构材料缺陷和强度的方法。2.1.18超声波探伤ultrasonicinspection采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测结构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2.1.19挠度deflection在荷载等作用下,结构构件轴线或中性面上某点由挠曲引起垂直于原轴线或中性面方向上的线位移。2.1.20变形deformation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两点间的相对位移。2.1.21混凝土碳化Carbonationofconcrete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物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或其他物质导致混凝土中性化的现象。2.1.22锈蚀rust金属材料由于水分和氧化等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腐蚀现象。2.1.23腐蚀corrosion构件与环境中的有害介质接触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导致材料性能的退化或材料的破坏。2.1.24风化Decency由于自然环境长期影响而造成的构件表面疏松剥落的现象。2.1.25虫蛀damagedbyworms由于白蚁等虫类吃食木材而引起的木材腐蚀现象。2.1.26裂缝crack从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伸入构件内的缝隙。2.1.27疏松loose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的缺陷。2.1.28损伤damage由于荷载、环境侵蚀、灾害和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构件非正常的位移、变形、开裂以及材料的破损和劣化等。2.1.29鉴定单元appraisersystem根据被鉴定建筑物的结构构造特点和承重体系的种类,将该建筑物划分成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鉴定的区段,每一区段为一鉴定单元。2.1.30子单元subunit鉴定单元中细分的单元,一般可按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等划分为若干个子单元。2.1.31构件member子单元中可以进一步细分的基本鉴定单位。它可以是单件、组合件或一个片段。2.1.32主要构件primarymember其自身失效将导致相关构件失效,并危及承重结构系统工作的构件。2.1.33一般构件commonmember其自身失效不会导致主要构件失效的构件。2.1.34抗震设防烈度earthquakefortificationintensity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2符号2.2.1结构性能及作用效应:R—结构构件的抗力;S—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结构重要性系数;—材料和构件单位自重的标准值;—试样按标准方法烘干称量后得到的样本平均值;—与抽样数量n有关的推定系数;—试样按标准方法烘干称量后得到的样本标准差;—考虑目标服役期T进行修正后的活荷载标准值(kN/㎡);—活荷载的目标服役期修正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的民用建筑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考虑目标服役期T进行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的基本风压;—基本风压的目标服役期修正系数,按表6.3.6确定;—考虑目标服役期T进行修正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目标服役期修正系数,按表6.4.1确定;—考虑目标服役期T进行修正后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目标服役期修正系数;—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网架短向计算跨度;—柱的无支长度;h—为截面高度。2.2.2探地雷达检测:—扫描样点数;—时窗长度(ns);—天线中心频率(MHz);—系数,一般取6~10;—时窗调整系数,一般取1.5~2.0;—相对介电常数;—标定目标体的距离(m);—电磁波速(m/s);—双程旅行时间(ns)。2.2.3鉴定评级:a、b、c、d—单个构件或其检查项目的安全性等级;Ac、Bc、Cc、Dc—楼层结构的安全性等级;Ab、Bb、Cb、Db—分部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围护体系)的安全性等级;A、B、C、D—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等级。3基本规定3.1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3.1.1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和鉴定工作的程序应按照图3.1.1所示的框图进行。图3.1.1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和鉴定工作程序【3.1.1本条阐述了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和几个主要阶段。】3.1.2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初步了解检测对象、明确检测鉴定的目的、内容和范围、成立检测鉴定工作小组。3.1.3现场资料收集和初步调查宜包括下列基本工作内容:1收集图纸资料,如工程地勘报告、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及计算书、设计变更、沉降观测记录、竣工质监及验收文件;2勘察房屋现状与图纸资料的符合情况;3了解房屋建筑使用、损坏及修缮历史,如建筑物的改造、维修、用途变更、使用条件的改变、以及是否遭受过灾害等情况;4调查现场基本情况,向相关人员进行咨询了解,如施工质量和围护状况,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条件、使用环境、使用荷载;5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检测鉴定目的和具体要求,并了解是否进行过检测,有无争议等;6填写初步调查表(见本标准附录B);7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3.1.3对建筑结构的现场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收集非常重要,不仅便于检测方案的制定,也有助于确定检测的内容和重点。】3.1.4检测鉴定方案包括以下内容:目的、范围、依据、项目和内容、计划工期、需委托方配合的工作等。3.1.5建筑结构现场检测包括以下内容:1地基基础检测;2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检测;3结构布置、构件尺寸、配筋检测;4结构构造措施检查或检测;5结构构件损伤检测;6建筑结构或结构构件变形情况的检测;7围护体系检查或检测;8其他检查或检测,如必要时,还应进行结构动力特性的检测以及结构或构件的现场荷载试验等。【3.1.5确定检测鉴定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考虑造成质量安全问题的各种可能因素,以此确定检测项目;2抽检数量要符合有关标准。】3.1.6结构分析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模型的选取、荷载(作用)的计算以及结构反应的分析。3.1.7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包括以下内容:1综合现场检查、检测结果和结构分析计算结果,逐层次评级,确定建筑结构安全性等级;2根据鉴定结论,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包括使用维护建议,以及加固、修复、改造措施或方法。3.2基本要求3.2.1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检测与鉴定,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3.2.1本条对承担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机构提出了资质要求。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是指具备省级以上(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和计量认证行政主管部门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机构。】3.2.2既有建筑结构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测量工具应有生产合格证、计量检定机构的有效检定合格证或自检合格证。仪器、设备及测量工具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其精度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3.2.2本条是对检测设备的要求,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要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3.2.3检测与鉴定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上岗的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对特殊的检测项目,应有相应的检测资质证书。3.2.4既有建筑的现场检测工作及室内试验应由不少于两名检测工作人员承担。3.2.5既有建筑的安全性评定必须由经过有关部门认可的技术人员负责进行。3.2.6房屋建筑检测鉴定机构技术负责人和签字授权人应具有土木工程类的高级工程师资格。【3.2.3~3.2.6对实施检测的人员、现场检测工作的最少人数、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的要求。】3.2.7现场检测应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检测方案进行,根据区分重点和一般部位及随机取样的原则抽取检测构件和布置相应测区,当现场条件不能完全按照已制定好的方案进行时,应修改检测方案,并应得到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委托方的认可。3.2.8当发现检测、试验数据的数量不足或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进行补充检测或试验。3.2.9现场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如有笔误,可进行修改但需标注签名。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符合有关要求。原始记录必须有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3.2.10对建筑结构现场检测取样运回到试验室测试的样品,应满足样品标识、传递、安全储存的要求。3.2.11在建筑结构检测中,当采用局部破损或微破损方法检测时,在检测工作完成后应立即修补结构构件的损伤部位,在修补中宜采用高于原设计强度等级的构件材料,不得导致检测结构构件的性能影响安全。【3.2.7~3.2.11规定了对现场检测工作的要求,包括原始记录,样品的标识、运输和保留,破损部位的修补等,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出现异常数据应补检。】3.2.12既有建筑结构理论分析的力学模型应合理,能够反映结构实际受力状态,分析方法能够达到应有的精度。【3.2.12对力学模型的要求。】3.3评定方法3.3.1既有建筑结构构件应采用基于目标后续使用年限内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评定其安全性。【3.3.1检测方可以根据既有结构的使用现状或委托方的要求首先确定其目标后续使用年限,然后同设计规范一样采用极限状态法评定既有结构构件的安全性。】3.3.2安全性鉴定除考虑结构承载力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外,也应综合考虑建筑物功能适用性、耐久性所引起的安全性问题。【3.3.2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由于建筑物的功能适用性、耐久性引起的结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多,故本标准的结构安全性还要考虑建筑物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3.3.3建筑结构安全性应按构件、楼层结构、分部结构、整体结构进行安全性综合评定。若房屋周边有邻近建设项目施工,应结合施工影响程度做出综合评定。【3.3.3本条规定了建筑结构安全性评级的基本步骤。】3.3.4建筑结构安全性评级按下列四个层次进行,每个层次分四个等级进行鉴定评级,按表3.3.4的规定采用。表3.3.4混凝土结构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要点层次鉴定对象等级分级标准处理要求一单个构件或其检查项目a安全性符合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安全)不采取措施b安全性略低于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缺陷)可不采取措施c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明显缺陷)应采取措施d安全性极不符合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已严重影响承载能力(危险)必须及时或立即采取措施二楼层结构Ac安全性符合本标准对Ac级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安全)不采取措施Bc安全性略低于本标准对Ac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缺陷)可不采取措施Cc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c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明显缺陷)应采取措施Dc安全性极不符合本标准对Ac级的要求,已严重影响承载能力(危险)必须及时或立即采取措施三分部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围护体系)Ab安全性符合本标准对Ab级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安全)不采取措施Bb安全性略低于本标准对Ab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缺陷)可不采取措施Cb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b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明显缺陷)应采取措施Db安全性极不符合本标准对Ab级的要求,已严重影响承载能力(危险)必须及时或立即采取措施四整体结构A安全性符合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安全)不采取措施B安全性略低于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缺陷)可不采取措施C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承载能力(有明显缺陷)应采取措施D安全性极不符合本标准对A级的要求,已严重影响承载能力(危险)必须及时或立即采取措施注:本标准对a级、Ac级、Ab级及A级的具体要求以及其它各级不符合该要求的允许程度,分别由本标准第6章、第7章、第8章和第9章给出。4既有建筑结构工程检查与检测4.1一般规定4.1.1建筑结构的检查与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项目、建筑结构状况和现场条件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现场应检查建筑物使用工况与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施工质量观感和实体的变形、开裂等。现场检测宜优先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当选用局部破损检测或原位检测方法时,宜选择结构构件非主要受力部位或受力较小的部位,并不应降低结构的安全性。【4.1.1根据检测与鉴定工程项目的实践,检查与检测同等重要。】4.1.2建筑结构的检测,可选用下列检测方法:1有相应标准的检测方法;2有关规范、标准规定或建议的检测方法;3检测单位自行开发或引进的检测方法。4.1.3选用有相应标准的检测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对于有地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可选用地方标准;3对同一种方法,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一致时,有地区特点的部分宜按地方标准执行,检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操作要求应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4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规定与实际情况确有差异或存在明显不适用的情况时,可对相应规定做适当调整或修正,但调整与修正应有充分的依据;调整与修正的内容应在检测方案中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调整与修正的检测细则。4.1.4采用有关规范、标准规定或建议的检测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当检测方法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时,应按本章第4.1.3条的规定执行;2当检测方法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时,检测单位应有相应的检测细则;检测细则应对检测用仪器设备、操作要求、数据处理等做出规定。4.1.5采用扩大相应检测标准适用范围的检测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所检测项目的目的与相应检测标准相同;2检测对象的性质与相应检测标准检测对象的性质相近;3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因检测对象性质差异而存在的检测误差;4检测单位应有相应的检测细则,在检测方案中应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检测细则。4.1.6采用检测单位自行开发或引进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该仪器或方法必须通过技术鉴定,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检测实践经验;2该方法应事先与已有成熟方法进行比对试验;3检测单位应有相应的检测细则,并给出测试误差或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4在检测方案中应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检测细则。【4.1.2~4.1.6规定了选取检测方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强调检测方法的适用性问题。】4.1.7当对古建筑和有纪念性的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检测时,应避免对建筑结构造成损伤。4.1.8重要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结构动力测试,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检测的目的,分别采用环境振动和激振等方法。(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G)4.1.9重要大型工程和新型结构体系的安全性检测,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制定检测方案,并应对检测方案进行论证。【4.1.7~4.1.9针对古建筑、纪念性建筑、重大工程和新型结构等,其检测必须制定专门的检测方案并经论证后方可实行,避免因检测方式或方法不当等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或损失,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4.1.10现场检测可分为材料性能项目检测和非材料性能项目检测。当进行材料性能检测时,取样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并确保检测取样不影响结构安全。【4.1.10材料性能检测项目主要是通过检测确定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变形指标性能,除此之外的检测项目称之为非材料性能检测项目。】4.1.11以整幢房屋作为对象,将其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构单元,每一结构单元又划分成若干个检测单元。材料性能项目检测时宜按照检测单元进行检测,非材料性能项目检测时可根据检测项目特点选择不同的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应符合下列原则:1按照检测单元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且应满足本标准的抽样要求;2建筑结构外部缺陷及损伤的检测,宜选用全数检测、重点抽查的方法;3对结构构件进行现场荷载试验时,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受到灾害影响、环境侵蚀及暴露缺陷较多的构件进行试验;4建筑、结构图的复核与测绘宜采用全数普查、重点复核的方法;5结构连接构造的检测,应选择对结构安全影响大的部位进行抽样;6整体倾斜观测点的选取和布置应能反映建筑结构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上的倾斜变形;7动测测点的选取和布置应能反映结构关键部位在不同方向上的动力反应;8按检验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抽样检测。【4.1.11一幢房屋建筑往往由若干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组成,变形缝将上部结构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由若干类构件组成,不同类构件或同类构件之间的材料强度等级又不同,因此必须划分检测单元,按照检测单元进行相关检测。】4.1.12对结构几何尺寸的检测,同类构件的抽样数量不应少于5个,并取样本均值作为该几何尺寸的检测值4.1.13对材料强度的检测,同一检测单元的抽样数量(检测单体数量)不应少于5个,样本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检测单元中,并应具有代表性。当样本变异性对钢材大于0.10,对砌体、木材和混凝土大于0.20时,应首先分析导致离散性增大的原因。若查明有不同检测单元样本混入,应分别进行统计。若原因难以查明,宜增加样本容量。【4.1.13同一检测单元的最小抽样数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确定。】4.1.14在样本统计分析中,不应随意剔除或者修正检测值,当怀疑检测数据有异常值时,应遵循下列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1对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值,应寻找其产生的原因,作为异常数据处理的依据,有充分依据时,方可剔除或修正。当原因不明时,应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处理;2被检出的异常值及其处理方法处理依据,应做好详细记录备查;3剔除异常值后,应补充检测数值计入检测样本。【4.1.14当样本中出现异常数据时,应谨慎对待,按照本条的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4.1.15现场检查与检测应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4.1.15由于检测鉴定工程现场情况复杂多变,难免由于防护措施不足引发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4.2建筑图的复核和测绘4.2.1当已有房屋的建筑图时,复核被检测房屋的使用现状与原始图纸的符合性,不符合处,应进行现场测绘,测绘方法按本章第4.2.2条的规定执行。4.2.2当房屋没有建筑图或图纸不全时,应根据房屋的使用现状对房屋的建筑图图纸进行现场测绘,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图测绘的内容必须包括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和细部大样等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测绘;2建筑平面测绘图上应标明轴线的位置、建筑平面尺寸及细部尺寸、楼地面标高、建筑的平面功能和使用情况;3建筑立面图上应标明建筑物门窗洞口的位置、建筑物竖向的相关尺寸、建筑物的高度;4建筑剖面图上应标明建筑物门窗洞口的位置、建筑物各层竖向之间的关系、楼(屋)面标高、室外标高、建筑物隔层的层高和总高度;5对一般建筑物细部大样测绘图宜包括楼、地面以及墙面等的细部构造;6建筑物的轴线尺寸和细部的平面尺寸应全数测量,且应用总尺寸符合各分段尺寸;7建筑物的层高应全数测量,且应用建筑物的总高度符合其各层的层高。【4.2.1~4.2.2由于施工中的变更或使用过程中的改造,既有房屋的布局、构造等可能有别于原设计,因此,即便有原设计图纸,也必须根据房屋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复核。如原始设计图纸缺失,则必须对其进行现场测绘。】4.3结构图的复核和测绘4.3.1当已有房屋的结构图时,应根据被检测房屋的使用现状对原始图纸进行复核,包括整体全面复核和重点部位抽样复核。4.3.2当房屋没有结构图或图纸不全时,应根据房屋的使用现状对房屋的结构图进行现场测绘,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图测绘的内容包括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及构件尺寸、构件截面形式、构件配筋形式、配筋量和连接构造等;2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应标明构件的类别、编号及其相关关系。构件详图应标明构件的材料、形式和截面尺寸;混凝土构件配筋详图上应注明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形式、配筋量、保护层厚度等数值。节点连接详图应包括构件的详细连接构造;3对确定的检测单元内构件的截面尺寸应全数测量;4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情况的检测包括钢筋种类、位置、数量和直径的检测。主要受力构件配筋情况的检测宜采用全数普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用雷达波法或磁感应法进行非破损普查,重点部位用凿开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抽查。当构件中遇到多排钢筋或密排钢筋时,应凿开混凝土进行检查。4.3.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测: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全数普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采用雷达波法或电磁感应法进行非破损检测普查;2当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重点抽查时,应根据构件类型、工作条件、损伤情况及混凝土质量划分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的构件数量不少于6个,当均匀性很差时应增加样本数量。每个构件的测区数不少于3个,测区应均匀布置;每个测区的测点数量不少于4个,钢筋位于角部时,宜测量双向的保护层厚度;3保护层厚度取值应按照构件类型,取平均值作为其代表值。4.3.4混凝土构件节点的外部尺寸可用钢尺直接测量,节点内部的配筋和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区域的锚固情况检测方法参照本标准4.6.6的第3条规定,但不应对节点产生伤害。4.3.5钢结构的节点连接有焊缝连接、螺栓连接、铆钉连接等形式。可用钢尺和游标卡尺测量焊缝尺寸和螺栓、铆钉型号。当节点外包有混凝土或砌体时,应将其凿开,在进行检测,但不应对节点产生伤害。4.3.6木结构的节点连接有齿连接、螺栓连接和钉连接等形式。可用钢卷尺和游标卡尺测量其细部构造尺寸。当节点外包装饰材料时,应将其凿开再进行检测,但不应对节点产生伤害。4.3.7根据原始设计资料和现场测绘的建筑图、结构图,应明确主体结构的类别和传力体系,以便建立合理的结构分析模型。【4.3.1~4.3.7由于施工中的变更或使用过程中的改造和加固,既有房屋的结构布置及构造等可能有别于原设计,因此,即便有原设计图纸,也必须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复核。如原始设计图纸缺失,则必须对其进行现场测绘。】4.4场地、地基基础的检查与检测4.4.1对既有建筑物所处的地质情况有怀疑时,应进行地质情况调查;地质条件较复杂或调查资料明显不足时,宜进行工程地质勘查,或参考相邻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勘察时不应对既有建筑物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4.4.1实践表明,地基基础的检查与检测工作实施难度很大。因此,应认真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并结合当地经验作出综合判断。】4.4.2建筑物拟改变使用用途、结构改造且预计地基反力明显增加时,应进行地质情况调查。当没有地基基础平面图及详图时,应对其基础进行检测。【4.4.2房屋上部结构荷载增加,为保证地基的工作安全,必须进行地质情况的调查。】4.4.3浅埋地基基础的检查宜为观察既有建筑的散水、勒脚、墙体裂缝、周边地面变形等状况。【4.4.3浅埋地基基础出现问题通常会在散水、勒脚、墙体裂缝、周边地面变形等显现。】4.4.4当既有建筑的散水出现局部破损或首层墙体出现裂缝时,可从下列方面核查造成问题的原因:1建筑周边堆积物情况;2建筑附近开挖沟槽、基坑等情况;3建筑周边有无积水、植物浇水;4埋地水管渗漏;5建筑周边植物根系的影响等。【4.4.4本条列出造成既有建筑浅埋地基基础局部问题的常见原因,地基局部变形略大等,可引发墙体的开裂或散水的明显破损。当原因判定后,可采取治理措施或针对问题的处理措施】4.4.5当建筑周边地面出现明显的变形时,可进行下列问题的核查:1地下水位发生明显的改变;2建筑附近深基坑的施工;3受到采空塌陷等因素的影响;4大面积的抛填等。【4.4.5本条提出造成建筑周边地面大面积变形的常见原因】4.4.6基础的形式和埋深可采用局部开挖的方法进行检测。4.4.7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裂缝、倾斜及有无发展趋势,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4.4.8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鉴定时,当基础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或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时,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4.4.6~4.4.8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检测基础形式和埋深,只有采用开挖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同时,必须结合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反应情况,间接判断地基基础的工作状态。】4.4.9按预定功能使用且未见明显不均匀沉降的下列既有建筑物可不作补充岩土工程勘察:1以花岗岩残积土硬塑带、全风化花岗岩和强风化花岗岩作持力层的天然地基;2以砂土和低压缩性土作持力层且有充分依据证明不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天然地基;3振冲挤密桩和砂石挤密桩复合地基;4未见明显地面沉降的桩基础;5鉴定单位认为不需勘察的。【4.4.9明确给出四种情况下可不作补充岩土工质勘察并给鉴定单位留下综合分析判断的余地。隐含的前提条件是:①使用活荷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民用住宅和办公楼,使用活荷载所占比例较小,一旦使用即可认为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其它建筑的使用荷载应按实际情况测算判定;②使用时间不少于二年;③使用效果为建筑物未见明显的不均匀沉降。】4.4.9下列建筑物宜补充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技术要求应由鉴定单位提出:1由于地基基础问题引起的专项鉴定中,无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或已有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能满足鉴定验算要求、或对勘察质量有怀疑的;2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的建筑物未发现设计失误但地基基础已出现不均匀沉降迹象的;3鉴定单位认为需要补充勘察的。4.4.11下列情况宜对基础结构进行检测:1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建筑物上已出现明显反应;2施工资料已证明基础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没有设计验算处理意见或设计处理措施不当;3无施工资料或施工资料不能证明基础结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4鉴定单位认为需要检测的。4.4.12当建筑物已出现不均匀沉降迹象时应做沉降观测,沉降包括累积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点位布置应符《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相关要求,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个月。【4.4.9~4.4.12由于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已隐蔽,直接检测基本需要开挖,操作难度较大,工程实践证明,地基基础及其边坡的稳定性可从沉降、水平变形等宏观参数来量化反映,往往比直接开挖检测更有效,这些参数的获取操作性更强。】4.5结构使用环境调查4.5.1对既有建筑进行检测鉴定时,应对结构的使用环境进行调查。4.5.2使用期间工作环境调查应包括:1构件所处工作环境的平均温度、平均湿度、温湿度变化以及干湿交替情况;2侵蚀性气体(SO2、H2S、HCL、CO2、酸雾等)、侵蚀性液体(油类、各类酸、碱、盐)和侵蚀性固体(硫酸盐、氯盐、硝酸盐等)含量及影响程度、影响范围等;3承受冲刷、磨损情况;4其他影响耐久性的因素。4.5.3目标后续使用年限内工作环境的预测,应包括建筑使用功能的变化、结构构件表面状态的变化、主要侵蚀物质含量的变化等。【4.5.1~4.5.3环境作用是影响房屋结构耐久性的直接原因,长期处于不利工作环境而缺乏相关防护措施,将会对结构或构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4.6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4.6.1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现场检测,可以将整幢建筑物作为检测对象,对每一结构单元按照建筑物的层次划分为检测单元。在检测单元中抽取检测单体,检测单体可以是一个构件,也可以是构件的一部分。4.6.2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应按照表4.6.2规定的内容进行:表4.6.2混凝土结构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要点检测内容重点检查部位外观检查: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裂缝、风化剥落与损伤构件控制截面、薄弱截面、节点与连接部位、支座部位、潮湿和有腐蚀介质作用部位内在质量:混凝土强度、密实度、孔洞、钢筋布置、保护层厚度、抗渗与抗冻性能、碳化深度、预应力钢筋的断筋、断丝等连接构造:支承处的构造、方式、连接的形式和所用材料、构造尺寸、连接用预埋件尺寸、构造、锚固及钢筋滑移情况,伸缩缝的设置、完好性能结构位移:构件的变形、安装偏差、结构整体位移结构试验:结构构件性能的实荷检验或结构的动力测试4.6.3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检测,包括强度检测、变形性能(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检测以及其他必要项目的检测。其中,材料强度应按照本标准建议的方法进行检测,材料的变形性能可按照测得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进行换算后确定。4.6.4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可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或钻芯法等方法,检测操作应分别遵守相应技术规程的规定:1采用回弹法时,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应具有代表性,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龄期不应超过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2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时,被检测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应无明显差异,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超过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3当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时,应采用钻芯法;当被检测混凝土的龄期或抗压强度超过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时,可采用钻芯法或钻芯修正法;4采用回弹法或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若检测条件与相应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应进行钻芯修正,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5选定检测方法后,抽样数量、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等均应执行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6对长龄期混凝土强度,应优先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检测;当不具备两个平行相对测试面时,也可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必须进行相应的碳化修正,相应检测操作应按照相关检测规程的规定进行;7钻芯法适用于抗压强度不大于80MPa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对于强度等级高于80MPa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应通过专门试验进行确定;8受到环境侵蚀或遭受火灾、高温等影响构件中未受到影响部分混凝土的强度,可采用下列方法检测:1)采用钻芯法检测,在加工芯样试件时,应将芯样上混凝土受影响层切除;混凝土受影响层的厚度可依据具体情况分别按最大碳化深度、混凝土颜色产生变化的最大厚度、明显损伤层的最大厚度确定,也可按芯样侧表面硬度测试情况确定;2)混凝土受影响层能剔除时,可采用回弹法或回弹加钻芯修正的方法检测,但回弹测区的质量应符合相应技术规程的要求。4.6.5钢筋的质量或性能,可按下列方法检测:1当工程尚有与结构中同批的钢筋时,可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检验或化学成分分析;2需要检测结构中的钢筋进行时,可在构件中截取钢筋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或化学成分分析;进行钢筋力学性能的检验时,同一规格钢筋的抽检数量应不少于一组;3钢筋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评定指标,应按有关钢筋产品标准确定;4既有结构钢筋抗拉强度的检测,可采用钢筋表面硬度等非破损检测方法与取样检验相结合的方法;5需要检测锈蚀钢筋、受火灾影响等钢筋的性能时,可在构件中截取钢筋进行力学性能检测;6在既有建筑结构构件上切取试样时,应保证所取试样具有代表性。取样的部位应在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应保证试件不受取样扰动,防止塑性变形、硬化等作用改变其性能,取样后应立即对构件进行修补。取样不得危及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7采用切取试样法检测时,应测定钢材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等项目。4.6.6结构构件的配筋检测应包括钢筋种类、位置、数量、直径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按结构层、构件类型及设计配筋相同的构件划分检测单元,钢筋的位置、数量应抽查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2件;2钢筋种类检测可通过参照设计图纸或凿开保护层从钢筋外观、表面形状确定,必要时可做化学分析进行验证;3钢筋位置、数量检测宜采用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波法进行非破损检测,当构件中有多排钢筋或钢筋间距较密时,应凿开混凝土保护层进行核查;钢筋直径可参照原设计图纸或凿开钢筋保护层确定,也可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但须局部凿开钢筋保护层予以核对:板:检查受力主筋、分布钢筋、支座负筋;梁:检查跨中梁底受力主筋、支座处梁上部负筋、加密区的箍筋、有集中荷载作用处箍筋或鸭筋;柱:检查竖向钢筋、端部箍筋、中间箍筋;悬挑梁板:悬挑支座处的面筋的数量、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要求参照本标准4.3.3;5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应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并结合钻孔、剔凿的方式进行,钢筋钻孔、剔凿的数量不应少于30%的同规格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3处。钻孔、剔凿过程中不得损坏钢筋,实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4.6.7结构及构件几何尺寸检测主要包括构件截面尺寸、跨度、高度以及构件的轴位和偏差等,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按结构层及构件类型划分检测单元,构件的轴位和偏差应全数检测;2截面尺寸可用钢卷尺直接量测,截面尺寸应是除去外装饰层后的净尺寸,对任一等截面构件应取不少于3个部位量测截面尺寸,以三个量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构件的截面尺寸代表值;3楼板厚度的检测优先采用采用无损检测法,必要时可在楼板上钻孔量测或采用钻芯法检测;4对于受到环境侵蚀和灾害影响的构件,其截面尺寸宜在损伤最严重部位量测,在检测报告中应提供量测的位置和必要的说明;5跨度、高度采用钢尺、皮尺量测,当构件的跨度较大、高度较高时,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测定;6安装就位的偏差宜用光学仪器定位法量测,应局部剔凿外装饰层后量取。4.6.8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检测主要包括节点的尺寸、梁柱端部加密区箍筋、预制构件支承长度和框架柱与墙体的拉结筋的检测。构造检测可按设计要求相同的原则来划分检测单元,抽查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2件。4.6.9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变形情况的检测分为水平构件的挠度检测、竖直构件的倾斜检测和建筑整体倾斜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检测:1混凝土构件的挠度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激光扫平仪、水准仪或拉线等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的倾斜可采用经纬仪、激光定位仪、三轴定位仪或吊线锤的方法检测;2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不均匀沉降可采用水准仪检测;3当需要确定基础沉降的发展情况时,应在混凝土结构上布置测点进行观测。4.6.10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伤情况检测应包括外观缺陷、内部缺陷、可见裂缝、混凝土碳化深度及恶劣环境下混凝土受腐蚀情况、钢筋锈蚀情况的检测:1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缺陷应全数检测;2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外观缺陷的检测,包括蜂窝、露筋、孔洞、夹渣、疏松、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等的检测。检测可采用目测与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数量宜为全数普查,特殊条件下也可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但抽样数量不宜少于同类构件的30%。检测结果可按照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记录,如表4.5.15所示。对严重缺陷处还应详细记录缺陷的部位、范围等信息,以便在抗力计算时考虑缺陷的影响;3混凝土内部缺陷、浇筑不密实区域、混凝土二次浇注成型的施工缝、加固修补接合面的质量、表面损伤层厚度的检测,可采用超声法、冲击反射法或雷达波等非破损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如钻芯法等局部破损方法对非破损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检测可采用目测与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特殊条件下也可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但抽样数量不宜少于同类构件的30%。采用探地雷达法时可参照本标准附录D进行。表4.5.10混凝土结构构件外观缺陷的检测和评定缺陷名称现象损伤程度严重缺陷一般缺陷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孔洞混凝土孔穴深度和长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部位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4结构或构件裂缝的检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裂缝的形式、裂缝走向、长度、宽度、深度、数量、裂缝发生及开展的时间过程、裂缝是否稳定、裂缝内有无盐析、锈水等渗出物,裂缝表面干湿度、裂缝周围材料的风化剥离情况等。裂缝的记录一般采用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展开图和照片、录像等形式。可采用目测、卷尺测量、读数显微镜、裂缝宽度检测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每条裂缝应沿裂缝延伸方向测量不少于3个裂缝表面宽度数值(当结构混凝土表面有面层时应铲除),取其最大值作为该条裂缝的表面宽度。裂缝深度可用超声法检测,具体要求可参照《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检测结果应绘制成裂缝分布图并标记典型裂缝的宽度;5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可用喷射酚酞或彩虹试剂的方法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可参见《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当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相结合时,单个构件30%的回弹测区代表性位置均应设置碳化深度测点。当仅为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时,单个构件碳化深度测点不应少于3个。对每个构件,取测点的平均值作为碳化深度代表值;6钢筋锈蚀的检测可根据测试条件和要求选择剔凿检测法、电化学测定法或综合分析判定法,电化学测定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判定方法宜配合剔凿检测方法的验证。详细检测方法可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的规定执行。【4.6.2~4.6.10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的项目和方法,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保证检测结果与房屋结构实际情况相符,以及房屋结构结算分析及安全性评定结果的准确。】4.6.11当怀疑混凝土构件中含有氯离子时,应按照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及其侵入深度:1混凝土中氯离子如属于掺入型,则仅需检测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如属于外渗型,则需检测混凝土由表及里的浓度分布,从而判断侵入深度;2在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及其侵入深度检测时,根据工作条件及混凝土质量划分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的样本数量不应少于3个,当均匀性很差时应增加样本数量;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可采用钻芯法检测,芯样直径100mm,长度50~100mm。将混凝土芯样破碎剔除大颗骨料,研磨至全部通过0.08mm筛子,用磁铁吸出试样中全部铁屑,置于105~110℃烘烤箱中烘干2h,取出后放入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然后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或硫氰酸钾溶液滴定法检测单位质量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再根据配合比可换算为氯离子占水泥量的百分比;4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分布或侵入深度可采用钻芯切片法或分层取粉法进行检测:1)钻芯切片法:在抽样检测位置钻取长度50~100mm的芯样,然后将芯样切割成厚5~10mm的薄片,每一薄片按照第3款测定其氯离子含量;2)分层取粉法:用取粉机由表及里向内分层研磨,每隔1mm、2mm、5mm或10mm磨粉一次,然后测定粉末的氯离子含量;3)取几个同层样品氯离子含量实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层中点氯离子含量的代表值,绘制出沿深度变化的氯离子浓度分布规律曲线。【4.6.11~4.6.11房屋处于腐蚀性环境中时,掌握腐蚀性介质对房屋结构或构件的安全性影响,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测定腐蚀性介质对结构或构件的影响程度,为采取处理措施提供依据。】4.6.12构件性能检验的加载与测试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以及构件的实际情况确定。4.6.13构件性能的实际荷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独立构件的实际荷载检验,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2构件性能实际荷载检验的荷载布置、检验方法和量测方法,按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的要求确定;3实际荷载检验应确保安全。4.6.14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采用非破损方法和局部破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4.6.15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的检测,应按照表4.6.23的内容进行相关检测:【4.6.15房屋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检测结果与房屋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直接影响房屋结构整体安全性的评定结果。】表4.6.15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检测内容序号检测项目1结构体系框架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规则性要求楼、屋盖的长宽比2混凝土强度等级3结构构件的配筋与构造梁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梁端受拉钢筋配筋率、配筋量比(顶面/底面)最小截面尺寸柱柱箍筋加密区范围、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及配箍率柱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配箍率纵筋总的配筋率最小截面尺寸框架柱轴压比核心区体积配箍率箍筋间距及最小直径4围护结构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构造填充墙等的材料强度等级4.7砌体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4.7.1砌体结构工程的现场检测,可以将整幢建筑物作为检测对象,对每一结构单元按照建筑物的层次划分为检测单元。在检测单元中抽取检测单体,检测单体可以是一个构件,也可以是构件的一部分。4.7.2砌体结构的检测可分为砌筑块材、砌筑砂浆、砌体强度、砌筑质量、构造以及损伤与变形等项工作。具体实施的检测工作和检测项目应根据施工质量验收或鉴定工作的需要和现场的检测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4.7.3砌体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应按照表4.7.3规定的内容进行:表4.7.3砌体结构检查与检测要点检查内容重点检查部位材质:砖、石、砂浆强度变化、腐蚀风化、冻融及高温作用损坏等墙基、柱基、柱脚及经常处于潮湿、腐蚀环境的砌体砌体质量:砂浆饱满程度、灰缝厚度、砌体裂缝、咬搓及搭砌方法等承重墙、柱、过梁及组合砌体等稳定性:高厚比、墙与墙、墙与柱的拉结纵墙、横墙、围护墙与柱、山墙顶与屋盖的拉结、女儿墙构造措施等构造柱与圈梁:构造柱与圈梁的布置、截面尺寸、拉结构造、裂缝、材质与配筋情况等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梁的垫块设置、连接预埋件滑移、松动、梁板支承及搭接长度、预制板之间的拉结及坐浆情况等屋面梁(屋架)、楼面梁与墙、柱连接、吊车梁与砖柱连接等变形:墙体凹凸变形、歪闪及墙、柱倾斜、整体倾斜变形等高大墙体及承重墙柱、整体变形等裂缝及其他损伤:墙、柱砌体的裂缝分布、裂缝宽度、长度、非正常开窗、开洞等墙、柱的受力较大部位,梁支座下砌体、墙、柱变截面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及较大温度变形部位等4.7.4砌体材料的强度检测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在现场直接检测砌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间接法是通过检测砌筑块材和砂浆的强度来计算砌体的强度。4.7.5砌筑砂浆的检测可分为砂浆强度、品种和有害元素含量等。砌体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方法、抽样数量、结果评定等可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和《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135的有关规定执行。4.7.6对于砌体工程中的砌筑块材强度的检测,可采用取样法、回弹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应遵循《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及《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135的有关规定执行。4.7.7砌筑构件的砌筑质量检测内容包括砌筑方法、灰缝质量、砌体偏差、留搓及洞口等项目的检测。检测时,应检测上下错缝及内外搭砌等是否符合要求。灰缝质量的检测内容包括灰缝厚度、饱满程度和平直程度等项目。检测应遵循《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及《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135的有关规定执行。4.7.8砌体结构构件几何尺寸的检测内容包括砌块和砂浆尺寸、构件截面尺寸及高度、洞口尺寸的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按结构层及构件类型划分检测单元,抽查构件数量不少于构件总数的20%,且不少于5件;2砌块和砂浆的尺寸可直接用钢卷尺量测,每个检测批可随机抽检20点,现场检测可仅抽检外露面。单个砌块尺寸的评定指标可按现行相应产品标准确定;3砌体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高度、洞口尺寸可采用钢尺、皮尺量测或激光距仪测定。砌筑构件截面尺寸为负偏差时,应以实测构件的截面尺寸作为构件安全性验算和构造评定的参数。对于非正常的(即后期增加的)洞口,其尺寸应包括周边松散或与主体无连接的区域。4.7.9砌体结构的构造检测可分为砌筑构件的高厚比、梁垫、壁柱、预制构件的搁置长度、大型构件端部的锚固措施、圈梁、构造柱或芯柱、砌体局部尺寸及钢筋网片和拉结筋等项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砌体中拉结筋的间距和长度,可采用钢筋探测仪或雷达测定仪进行检测;拉结筋的直径应采用直接抽样测量的方法检测;2圈梁、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可通过测定钢筋状况判定,其尺寸可采用剔除表面抹灰层的方法实测;圈梁、构造柱或芯柱的施工质量可按照混凝土检测的相关方法确定;3构件的高厚比,其厚度值应采用构件厚度的实测值;4跨度较大的屋架和梁支承面下的垫块和锚固措施,可采取剔除表面抹灰的方法进行检测;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可采用剔除楼面面层及垫层的方法检测;5砌块砌体的灌孔率可采用超声对测的方法进行检测,灌孔后的砌体超声声速明显大于灌孔前的声速,通过密布超声测点可以检查砌块砌体的灌孔率;6跨度较大门窗洞口的混凝土过梁的设置状况,可通过测定过梁钢筋状况判定,也可采取剔凿表面抹灰的方法检测;7砌体墙梁的构造,可采取剔凿表面抹灰和用尺量测的方法检测。4.7.10砌体结构或构件变形情况的检测分为竖直构件的倾斜检测、建筑整体倾斜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检测。相关检测方法参照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变形情况的检测方法。4.7.11砌体结构构件的损伤情况检测应包括裂缝、在恶劣环境下受腐蚀情况的检测。其中,砌体结构裂缝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结构或构件上的裂缝,应测定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和数量;必要时应剔除构件抹灰层确定砌筑方法、留搓、洞口、线管及预制构件对裂缝的影响;对于仍在发展的裂缝应进行跟踪监测,提供裂缝发展速度的数据;2须将结构或构件上的裂缝实际情况,翻样到记录纸上,得到裂缝分布特征和性状特点示意图,必要时,应采取拍照和摄像的方式对裂缝进行记录;3可采用粘贴石膏饼法或应变片法监测裂缝是否存在发展。4.7.12砌筑块材和砂浆的粉化、腐蚀情况应先用目测进行普查,粉化、腐蚀严重处,应逐一测定构件的粉化、腐蚀的深度和范围。4.7.13对受损伤的砌体结构进行检测时,应确定损伤对砌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对不同损伤原因,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1对环境侵蚀,应确定侵蚀源、侵蚀程度及侵蚀速度。2对火灾等造成的损伤,应确定灾害影响区域和受灾害影响的构件,确定影响程度。3对人为损伤,应确定损伤程度。【4.7.2~4.7.13明确砌体结构检查与检测的项目和要求,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构计算分析和安全性评定结果】4.7.14对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的检测,应按照表4.7.14的内容进行相关检测:表4.7.1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检测内容序号检测项目1高度控制房屋建筑最大高度和层数2结构体系房屋建筑高宽比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平立面、墙体布置的规则性3材料强度承重墙体砌筑砂浆强度承重墙体砌块强度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4整体性连接构造墙体布置及连接、有无拉墙筋构造柱的位置、截面尺寸、配筋数量和直径圈梁的位置、间距、截面尺寸、配筋数量和直径楼屋盖形式及连接5易引起局部倒塌承重墙体窗间墙的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最小距离出入口处女儿墙及装饰物、出屋面小房间等有无可靠锚固或防倒塌措施【4.7.14我省至今仍存在大量的砌体结构建筑,房屋的相关技术资料多已缺失,房屋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检测结果与房屋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直接影响房屋结构整体安全性的评定结果。】4.8钢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4.8.1钢结构工程的现场检测,可以将整幢建筑物作为检测对象,对每一结构单元按照建筑物的层次划分为检测单元。在检测单元中抽取检测单体,检测单体可以是一个构件,也可以是构件的一部分。4.8.2钢结构工程现场应检查下列内容:1结构体系、构件和支撑系统布置;2构件连接,构件形心在节点处的交汇状况;3螺栓连接的外观质量状况;4焊缝连接的外观质量状况;5构件锈蚀状况,防腐涂层和防火涂层的外观质量状况。【4.8.2明确钢结构工程现场检查的工作内容和要求。】4.8.3钢结构工程的现场检测分为材料性能、构件的尺寸与偏差、构件平整度、构件表面缺陷、连接、钢材锈蚀情况、防火涂层厚度及损伤情况等检测。如对钢材质量存在怀疑时,应增加钢材的力学性能试验。必要时,可进行结构或构件性能的实荷检验或结构的动力测试。【4.8.3明确钢结构工程现场检测的工作内容和要求。】4.8.4钢结构的材料性能、连接与构造、构件的尺寸与偏差等检测单元的划分可参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确定,抽检数量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和《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的相关规定。4.8.5钢结构的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结构构件钢材的力学性能检验宜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和冲击功等参数;2当工程尚有与结构同批的钢材时,可以将其加工成试件,进行钢材力学性能检验;当工程没有与结构同批的钢材时,可在构件上截取试样,但应确保结构构件的安全。钢材力学性能检验试件的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应符合表4.8.5的规定;表4.8.5材料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和方法检验项目取样数量(个/批)取样方法试验方法评定标准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1《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2975《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639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28《碳素结构钢》GB700;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其他钢材产品标准冷弯1《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232冲击功3《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2293在既有建筑结构构件上切取试样时,应保证所取试样具有代表性。取样的部位应在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应保证试件不受取样扰动,防止塑性变形、硬化等作用改变其性能,取样后应立即对构件进行修补。取样不得危及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4当被检验钢材的屈服点或抗拉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补充取样进行拉伸试验。补充试验应将同类构件同一规格的钢材划为一批,每批抽样3个;5既有钢结构钢材的抗拉强度,可采用表面硬度的方法检测。应用表面硬度法检测钢结构钢材抗拉强度时,应有取样检验钢材抗拉强度的验证;6锈蚀钢材或受到火灾等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可采用取样的方法检测;对试样的测试操作和评定,可按相应钢材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在检测报告中应明确说明检测结果的适用范围。4.8.6钢结构构件的连接质量与性能的检测可分为焊接连接、焊钉(栓钉)连接、螺栓连接、高强螺栓连接等项目。现场宜对连接节点全数进行检查,并应进行抽样检测,每一检测单元的抽样比例不得低于30%。4.8.7钢结构工程焊接连接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设计上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和焊缝内部缺陷分级,宜按《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GB11345的规定执行。对钢结构网架工程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可同时按《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的规定执行;2对既有钢结构检测时,所有焊缝都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的外形尺寸和外观缺陷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确定;3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可采取截取试样的方法检验,但应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检验分为拉伸、面弯和背弯等项目,每个检验项目可各取两个试样。焊接接头的取样和检验方法应按《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B2649、《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1和《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3等确定。焊接接头焊缝的强度不应低于母材强度的最低保证值;4对焊接连接,应检查连接板的尺寸及厚度、变形及损伤、锈蚀损伤、焊缝开裂情况等。连接板的尺寸及厚度可采用钢尺和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变形损伤和锈蚀损伤可采用观察法检测。焊缝的开裂和内部缺陷可采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或射线探测仪检测。超声波探伤的方法和焊缝内部缺陷分级应符合《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GB1345的相关规定;5焊缝连接的主要缺陷有裂缝、气孔、夹渣、未熔透、虚焊、咬边及弧坑等;6焊缝的外形尺寸一般用焊缝检验尺进行测量。4.8.8钢结构工程螺栓连接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螺栓连接可用目测、锤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对螺栓的紧固性可采用扭力扳手检测。对螺栓直径、个数、排列方式应仔细检查;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连接质量检查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的规定执行。连接质量的外观检查包括螺栓螺纹生锈及损伤、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拧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与钢板之间滑移等项目;3对于高强螺栓连接,应检查螺栓终拧扭矩。高强螺栓的连接可以采用放松-重新紧固的方法评估螺栓拉力水平;4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的材料性能和扭矩系数,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应按《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确定;5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材料性能和预拉力的检验,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应按《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3633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确定;6对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质量,可检查螺栓端部的梅花头是否已拧掉,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扳手拧掉梅花头者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7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外露丝扣的检测,丝扣外露应为2至3扣,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4.8.9钢结构构件的支座形式有刚接、铰接(滑动铰接与转动铰接),应检验实际的支座是否与设计条件相符,支座变形量(位移及转角)应全数检测。4.8.10钢结构的构造分为构件长细比、宽厚比、支撑体系等项目,应根据实测尺寸进行计算,应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评定。4.8.11钢结构构件损伤检测包括涂装与锈蚀、构件变形、裂缝、连接的变形与损伤等内容,可采用全数普查和重点抽查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结构损伤的检测可分为裂纹、夹渣、未焊透、气孔、局部变形和锈蚀等项目;2钢构件的裂纹、夹渣、未焊透、气孔,可采用超声波、磁粉和渗透方法检测;3钢材锈蚀量,可凿除锈蚀层后,采用超声测厚仪或游标卡尺检测;4构件的弯曲变形和板件凹凸等变形情况,可用观察和尺量的方法检测;5螺栓和铆钉的松动或断裂,可采用观察或锤击的方法检测;6钢结构构件的变形、位移和基础沉降等,可分别参照相应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7未涂装钢结构构件应全数检查钢材的锈蚀状况,对锈蚀严重的构件,应逐一测定构件锈(腐)蚀的深度和范围。已经进行防锈涂装的构件,应全数检查涂层的完整性,对于发生锈(腐)蚀的构件,应逐一测定构件锈(腐)蚀的深度和范围。4.8.12构件平整度的检测主要针对梁和桁架构件的平面内的垂直变形、平面外的侧向变形,以及柱类构件的自身倾斜和挠曲变形,可采用拉线和经纬仪的方式进行检测。4.8.13钢结构工程防火涂层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防火要求的结构构件应检查防火措施的完备性及有效性,采用防火涂料的结构构件应全数检查涂层的完整性,对涂层防火性能有怀疑时,应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认定;2防火涂料涂层分为薄涂型和厚涂型,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0.5mm和1mm,且均应符合有关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且最薄处厚度分别不应低于设计要求的80%和85%。防火涂层厚度的测定可采用测针或涂层厚度测量仪进行检测。4.8.14钢网架结构工程的检测除本节规定的上述项目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网架的检测可分为节点承载力、焊缝、尺寸与偏差、杆件的不平直度和钢网架的挠度等项目;2钢网架焊接球节点和螺栓球节点的承载力的检验,应按《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的要求进行。对既有的螺栓球节点网架,可从结构中取出节点来进行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检验。在截取螺栓球节点时,应采取措施确保结构安全;3钢网架中焊缝,可采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检测,检测操作与评定应按《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3034.1或《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3034.2的要求进行;4钢网架中焊缝的外观质量,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进行检测;5焊接球、螺栓球、高强度螺栓和杆件偏差的检测,检测方法和偏差允许值应按《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的规定执行;6钢网架钢管杆件的壁厚,可采用超声测厚仪检测,检测前应清除饰面层;7钢网架中杆件轴线的不平直度不得超过杆件长度的千分之一,可用拉线的方法检测;8钢网架的挠度,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或水准仪检测,每半跨范围内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且跨中应有1个测点,端部测点距端支座不应大于1m,测点布置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要求。【4.8.4~4.8.14钢结构工程安全性检测鉴定所必须的检测项目,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构计算分析和安全性评定结果】4.8.15对既有钢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的检测,包括房屋的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支承布置情况、材料强度等级、轴压比、杆件长细比、板件宽厚比、连接节点部位的核查等,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相关规定。【4.8.15对既有结构房屋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的全面把握,直接影响房屋结构整体安全性的评定结果。】4.9木结构工程的检查与检测4.9.1木结构工程的现场检测,可以将整幢建筑物作为检测对象,对每一结构单元按照建筑物的层次划分为检测单元。在检测单元中抽取检测单体,检测单体可以是一个构件,也可以是构件的一部分。4.9.2对于既有木结构建筑,应将下列项目作为现场检查工作的重点:1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情况;2构件的开裂、受潮、腐蚀或虫蛀情况;3天沟和天窗的漏水或排水情况;4构件接头处的拉开情况;5夹板螺孔附近开裂情况;6钢配件的锈蚀情况;7螺帽松动和垫板变形情况;8胶合木的开胶情况等。4.9.3木结构工程的现场检测分为木材的性能、木材的缺陷、尺寸与偏差、连接构造、变形与损伤等内容。4.9.4木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可根据树种和产地按照《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有关规定确定。当木材的材质或外观与同类木材有显著差异时,或树种、产地不确定时,且结构上可以取样时,应按照本节规定取样检测,以确定木材的力学性能。4.9.5在每个检测单元中随机抽取3个检测单体,在每个单体木材髓心以外的部分按弦向抗弯试件的要求切取3个试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抗弯强度试验。同一检测单体中3个试件的换算强度平均值作为检测单体的强度代表值,最小强度代表值作为木材的强度标准值。4.9.6当被检测建筑中无法切取木材试样,且木材的材质或外观与同类木材有显著差异时,可根据木材的材质、品种、材性和使用条件、使用部位、使用年限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强度标准值宜按照《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规定的相应木材的强度乘以折减系数0.6~0.8,弹性模量宜按照《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规定的相应木材的弹性模量乘以折减系数0.6~0.9。(给出条文说明,说明折减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