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一、本文概述安宁疗护,作为一种尊重生命、关注患者身心需求的医疗服务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文章首先将对安宁疗护的基本概念、服务内容与意义进行阐述,接着将分别介绍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在安宁疗护发展上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国内外安宁疗护在政策支持、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发展策略。本文旨在为推动国内外安宁疗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构建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二、国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在国外,安宁疗护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其理念和实践已经深入人心,并形成了系统的服务体系。这些国家的安宁疗护服务通常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照护。在政策层面,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安宁疗护的地位和作用,保障了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权益。例如,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立法推行安宁疗护的国家,其《终末期患者权利法》规定了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确保了安宁疗护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在服务实践上,国外安宁疗护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照护方案。除了基本的医疗护理外,还包括心理支持、精神关怀、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国外的安宁疗护团队通常由医生、护士、社工、志愿者等多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国外还注重安宁疗护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普及安宁疗护的理念和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国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呈现出法制化、规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我们国家安宁疗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国内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的安宁疗护服务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安宁疗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在医疗服务体系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开始设立安宁疗护病房或中心,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照护服务。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安宁疗护在普及程度、服务质量、专业人员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安宁疗护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安宁疗护服务主要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的安宁疗护服务相对匮乏;二是专业人员缺乏,安宁疗护需要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师等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而目前相关专业人才短缺;三是社会认知度不足,许多人对安宁疗护缺乏了解,导致服务需求不足。针对这些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国内安宁疗护的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安宁疗护服务的普及率和质量;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相关学科体系,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安宁疗护团队;三是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安宁疗护的理念和实践,从而增强服务需求;四是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国内安宁疗护服务的创新发展。国内安宁疗护服务在取得一定发展的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中国的安宁疗护事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四、国内外安宁疗护的比较分析国内外在安宁疗护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和特点,这些差异既源于文化背景、医疗资源分配、政策法规等多个因素,也反映了各自在安宁疗护理念和实践上的探索和进步。在国内,安宁疗护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专家开始关注并投身于安宁疗护事业。政策层面也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普及和规范化。然而,国内安宁疗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服务资源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相比之下,国外在安宁疗护领域的发展相对成熟。许多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就开始探索安宁疗护的理念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这些国家不仅在政策法规上给予大力支持,还通过教育培训、学术研究等多种方式,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国外在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的创新上也颇具特色,如家庭安宁疗护、社区安宁疗护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通过国内外安宁疗护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普及和规范化;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再次,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国内外在安宁疗护领域的发展各有优势和挑战。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安宁疗护事业。五、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建议针对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以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在国内方面,应加强对安宁疗护理念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政府应加大对安宁疗护的投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同时,应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的标准和规范,提高服务质量。还应加强安宁疗护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国际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安宁疗护的全球发展。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分享我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我国安宁疗护的水平和影响力。安宁疗护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国内外都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挑战。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增加投入、制定标准规范、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我们可以推动安宁疗护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六、结论通过对国内外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安宁疗护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国内,安宁疗护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正在推动其快速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安宁疗护的理念普及、服务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展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安宁疗护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我们相信,在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参考资料: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安宁疗护(palliativecare)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尤其在儿童医疗领域,由于儿童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面对疾病和死亡时,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安慰。因此,儿童安宁疗护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综述儿童安宁疗护的起源与发展,并探讨其在国内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安宁疗护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和不适而设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宁疗护的内涵和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童。在发达国家,儿童安宁疗护服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国外研究现状:在欧美国家,儿童安宁疗护服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和研究。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儿童安宁疗护机构,为临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身心关怀、症状控制、社会支持等服务。例如,英国的“让我们一起走”(Let'sGoTogether)项目,为癌症患儿提供全面的身心关怀和社会支持,包括心理辅导、家庭访视、社区支持等。美国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儿童安宁疗护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儿童安宁疗护的最佳实践和政策。国内研究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安宁疗护服务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医疗观念的转变和临终关怀的普及,儿童安宁疗护逐渐受到。一些研究开始探讨儿童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服务模式、护理策略等方面的问题。然而,总体来说,我国儿童安宁疗护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政策支持不足:目前,我国在儿童安宁疗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对较少,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和指导。这导致儿童安宁疗护服务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障碍。医护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由于儿童安宁疗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医护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国内医护人员在儿童安宁疗护方面的培训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加强。社会认知度低: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家庭和医护人员对儿童安宁疗护的认识不足,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不愿意谈论死亡和临终关怀。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安宁疗护服务的推广和发展。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目前,国内外对儿童安宁疗护的效果评估主要依赖于主观感受和经验判断,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估工具。这使得研究和实践难以准确衡量和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加强政策性支持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儿童安宁疗护的投入,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法规,为服务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服务内容和标准,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开展死亡教育:通过开展死亡教育,提高公众对死亡和临终关怀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同时,应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儿童的临终关怀过程,让他们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状况。构建儿童安宁疗护评价工具: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适用于我国儿童的安宁疗护评价工具。这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评估服务效果,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安宁疗护是指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提供舒适、尊严和关怀的医疗护理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度逐渐提高。本文将探讨我国安宁疗护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医院专门设立的安宁疗护病房、社区和家庭式安宁疗护服务、以及网络远程安宁疗护服务等。尽管服务类型日益丰富,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安宁疗护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我国安宁疗护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而农村和基层地区的安宁疗护资源相对匮乏。专业从事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且服务人员培训和职业发展渠道不畅,导致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我国安宁疗护事业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地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受限。社会对安宁疗护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待提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安宁疗护的概念和意义仍比较陌生。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推动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安宁疗护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管理和服务标准。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安宁疗护服务将更加注重技术运用和创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安宁疗护服务的管理水平、患者体验及工作效率。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例如,可以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方案;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等。同时,应注重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知识普及等多种方式,使更多人了解安宁疗护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实现安宁疗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社会和医疗从业者都应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具体建议如下:政府应加大对安宁疗护事业的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应提高对安宁疗护的重视程度,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企业可以开展员工捐款活动或志愿服务,为安宁疗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医疗从业者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安宁疗护服务。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安宁疗护的重要性。患者及家属应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及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医疗护理方式。在面对不可治愈疾病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尊重生命、维护尊严。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才能推动安宁疗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更多不可治愈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宁疗护是针对疾病晚期或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痛苦,并帮助他们平静、有尊严地面对生命终点。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策略。然而,如何将安宁疗护与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安宁疗护分级诊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在国外,安宁疗护分级诊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例如,美国建立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安宁疗护模式,通过家庭医生、护士、社工等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这种模式注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一些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等也建立了类似的安宁疗护分级诊疗制度,通过设立安宁疗护中心、提供社区服务等途径,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探索安宁疗护分级诊疗的实践和研究。一些大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始实施安宁疗护服务,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评估和治疗,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安宁疗护分级诊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和疼痛程度。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安宁疗护分级诊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的不足、政策的缺乏等。安宁疗护分级诊疗是将安宁疗护服务与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满意度。国外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而我国也开始逐步推广和应用。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安宁疗护分级诊疗的力度和范围,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也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为安宁疗护分级诊疗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安宁疗护在欧美等国家称为“hospicecare”,在新加坡、台湾等地译为“慈怀疗护”“善终服务”“安宁疗护”等,我国内地大多译为“临终关怀”,直至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中确定用词“安宁疗护”,同时将临终关怀、舒缓医疗、姑息治疗等统称为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最终达到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的目的。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的临终关怀(hospicecare)。“hospice”原意是“驿站”“客栈”“救济院”等,是为中世纪基督教信徒朝圣时建立起来的休息或养病的驿站,这些机构大多秉承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照顾患者。1967年,西西里·桑德斯博士(DameCicelySaunders)在英国创办了“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t.ChristopherHospice)”,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也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始。继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之后,临终关怀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英国各地参考其模式逐渐建起临终关怀院。英国卫生部制定了临终关怀院指南,并将国民医疗保险体系纳入临终关怀,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对临终关怀工作的监督。截止到2016年英国临终关怀院约220家。由于英国政府重视,民众认知和参与程度高,服务模式多样化等特点,英国成为了世界临终关怀的典范。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EIU)在2010年40个国家和2015年80个国家发布的死亡质量指数报告中,英国死亡质量指数均排名第一。继英国之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1980年,美国将临终关怀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法案。1996年美国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4%的人接受临终关怀服务。1999年50个州中共有43个州以及哥伦比亚地区将临终关怀纳入了医疗援助计划。目前美国临终关怀机构有近3650家,且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具备专业化服务水平。在亚洲,日本是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最早的国家之一。1981年日本最早的安宁疗护医院圣立三方医院在浜松成立,同年厚生省发布了《临床医生指引》,规范化指导安宁疗护实践。生命终末期患者接受安宁疗护服务可达99%以上,日本国民对临终放弃抢救已达成共识。目前日本的安宁疗护形式包括独立型、病院型、指导型和家庭型四种,主要着眼于家庭型居家照护。中国安宁疗护理念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悲田院”、北宋时期所设立的“福田院”、元朝时期的“济众院”、明朝时期的“养济院”及清朝在北京设立的“普济堂”等。这些机构专门照护没有依靠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和穷人。这些人大多在死亡后也能得到各种仪式的殡葬服务。这些机构的设置理念与西方临终关怀的思想异曲同工,为现代安宁疗护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基础。中国内地现代安宁疗护起源于1988年7月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安宁疗护专门研究机构,该中心还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成为中国安宁疗护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88年10月上海市南汇老年护理医院建立,开展临终关怀服务。1992年5月首届东方临终关怀国际研讨会在天津举办,时任卫生部长的陈敏章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临终关怀事业,并决定将其纳入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促进其健康发展。中国率先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是香港和台湾地区。1982年香港九龙圣母医院首先提出善终服务。1986年香港成立了善终服务会。1992年香港第一个独立的安宁疗护机构——白普理宁养院在香港沙田落成,该院除照顾临终患者住院服务外,还开展了居家临终关怀服务。1983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安宁疗护工作。1990年在马偕纪念医院成立了台湾地区第一家临终关怀住院机构,在淡水分院设立第一批安宁病房。1996年安宁缓和居家护理纳入全民健康保险。1998年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疗护教育示范中心成立。2000年5月台湾地区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地方立法,并于2002年、2011年以及2013年修法,从此台湾地区临终关怀服务中不做心肺复苏术(Donotresuscitate,DNR)正式合法。2015年12月《患者自主权利法》通过,这是亚洲第一部患者自主权利法案。截止到2018年,全台湾目前安疗疗护的医院共有58家,可提供居家安宁照顾的医院共99家,提供安宁共照的医院有142家,提供社区安宁照护的有208家。在2015年EIU发布的死亡质量指数报告中,80个国家和地区中,台湾地区死亡质量指数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继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原卫生部于1994年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列入了“临终关怀科”,并制定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1999年11月原卫生部制定的全科医生培训大纲和2000年7月制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正式列入临终关怀内容。1998年李嘉诚基金会捐资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设立全国首家宁养院。截至2021年12月,李嘉诚基金会累计捐款预算逾9亿元人民币,每年捐资约5,900万元人民币,前后共资助40余家医院成立宁养院,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服务患者约6万人,总服务患者逾7万人,累计服务超过1万人次,发展宁养义工超过2万人,提供志愿服务逾2万小时。2006年4月中国第一个关注人的生命晚期生存状态的临终关怀社会团体———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10年成立生前预嘱协会,通过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ChoiceAndDignity)”推广生前预嘱文本《我的五个愿望》,使民众通过生前预嘱实现“尊严死”,从而推动了安宁疗护的发展。2012年1月11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开展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2020年,上海实现了安宁疗护服务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4月全国政协第4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自主持,座谈会主题是“推进安宁疗护工作”。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17年2月9日国家卫计委连发三个安宁疗护工作相关文件:《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和《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2017年9月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上海市召开,在全国选定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普陀区、吉林省长春市、河南省洛阳市、四川省德阳市作为全国首批安宁疗护工作试点。2017年12月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北京召开,由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委托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举办,旨在提升安宁疗护试点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人文素养。2019年5月,全国第二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启动。目前,全国可以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达61个,安宁疗护的床位957张,执业医生的数量204人,执业护士人数449人。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5部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中强调“要发展安宁疗护服务: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和落实,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2023年10月14日,在京举行的2023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主题活动上获悉,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实施安宁疗护人才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已培训4000名安宁疗护骨干医护人员,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4000家,不断用心呵护患者“最后一程”。安宁疗护的理念为“维护生命,把死亡看做正常生理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控制疼痛及心理精神问题”“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心理抚慰”。安宁疗护并非放弃对患者的积极救治,也不是“安乐死”,而是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患者,确保其拥有最佳的生活质量,同时帮助患者的家庭和亲属能够平静面对亲人的离世。“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安乐死指对处于生命终末期无法救治的患者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其死亡结果自然发生或者无痛苦地死去。根据一般的安乐死分类方法,可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还可以分为自愿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和无法知悉本人意愿的安乐死。积极安乐死是指采用积极的措施去结束垂危患者弥留在痛苦之中的生命,具体做法是给患者注射毒剂或服用毒性药品等。平时人们所说的安乐死是指积极安乐死。积极安乐死是用人道的方式,使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中结束生命。安乐死与安宁疗护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后果都是造成患者死亡,但二者之间还是有许多区别。现代安宁疗护之母西西里·桑德斯博士(DameCicelySaunders)提出的安宁疗护目标是:消除内心冲突、复合人际关系、实现特殊心愿、安排未完成的事业、与亲朋好友道别。减轻患者痛苦:安宁疗护的目的不再通过积极方式治愈疾病,而是通过控制各种症状,缓解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患者尊严:通过尊重患者对生命末期治疗的自主权利,尊重患者的文化和习俗需求,采取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在照护过程中,将患者当成完整的个人,而不是疾病的代号,提升患者的尊严感。帮助患者平静离世: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未被满足需要、人际关系网络及在生命末期想要实现的愿望,并帮助其实现,达到内心平和、精神健康的状态,患者能平静离开人世。减轻丧亲者的负担:通过安宁疗护多学科队伍的照护,减轻家属的照护负担,并给丧亲者提供居丧期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丧亲者度过哀伤阶段。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明确指出,安宁疗护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其中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获得安宁疗护服务:目前,关于生命终末期的界定没有统一标准,现有的医学手段无法准确预测生存期,只要患者有需求和意愿,都应获得安宁疗护。医院安宁疗护适用于有难治性或复杂性的临床症状,而在其他照护场所如社区、居家无法满足其全方位照护需求的终末期患者。医院安宁疗护为终末期患者提供跨区域、专业的、不以治愈为目标的综合医疗服务,解决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症状,满足患者和家属心理、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服务对象一般为:诊断明确且病情不断恶化,现代医学不能治愈,属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终末期,预期存活期小于6个月的患者。社区安宁疗护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机构、门诊及居家模式相结合的安宁疗护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应当到本区县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为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提供住院、门诊、居家基本服务,满足患者及家属在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居家安宁疗护在家庭环境下,为处于生命终末期的患者提供缓解症状、舒适护理等服务,帮助患者解除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痛苦,满足患者在家中接受照护和离世的愿望,使其能安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有尊严地辞世。同时帮助家属减缓失去亲人的痛苦,积极地面对生活,最终提高患者及家属在各个阶段(从疾病诊断到居丧整个过程)的生活质量。提供居家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可以来自医院、宁养院、安宁疗护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愿意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终末期患者。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探访居家患者的流程——在家属或患者在相关的安宁疗护机构(医院、宁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登记填写预约申请表后,安宁疗护团队会到患者家中进行探访,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各项评估,确定收案后,请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和家属一起制定居家照护方案,对患者进行症状处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社会支持等;电话或互联网咨询服务流程——对复诊患者应定期进行电话或互联网咨询,具体内容包括疼痛控制咨询、症状处理指导、舒适指导、社工社会心理精神个案的电话辅导、哀伤个案的电话哀伤辅导及社工为患者及家属寻求社会资源的电话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协议2篇
- 2024年度建筑砂石与水泥批量采购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产品代理与保密协议2篇
- 2024年度公司并购协议3篇
- 2024年商业销售协议规范格式全文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开发合同:互联网公司与其技术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研发协议2篇
- 2024年挤出机械合作协议书
- 停车场项目课程设计
- 2024年商用中央空调购销协议要约版B版
- 2024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混凝土泵送服务合同3篇
- 员工劳保穿戴规范(石油)
-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监理措施
- 支票打印模板
- 正面吊制动系统的原理与维护_图文
- 财政部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
- 企业事故管理规定(标准)
- 内容管理系统(CMS)解决方案
- 膝部筋伤PPT课件
-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PPT
- 《膀胱功能训练》PPT课件.ppt
- TM25--抗曲折测试-对试样表面起皱和破裂的抗性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