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二则》(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庄子二则》

语文年"

学科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庄子二则》中

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一文,“北冥”即北海。作

者庄子通过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龌鹏”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形象,富有极强的浪漫主义

色彩。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很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仍有欠

缺,学生尚未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弱。对于文言文,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但学

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文言文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与畏惧心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一体机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导学案,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以读促悟,以读促

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情,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庄子的思想。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2.引导学生吧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课文大

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探究,深入

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理解庄子与惠子二人思想的不同之处。

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学习庄子善用比喻、寓言进行说理的手法,体会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

度以及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突破方法:

1.课前预习,疏通大意,课后复习,消化吸收。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领悟能力。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以庄子变成蝴蝶

教师向学生讲述庄子曾梦见自己

的故事为载体,充

变成了一只蝴蝶的故事,引导学生

一、激趣导入分调动学生学习

思考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

(5分钟)的主动性与积极

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由

性,由此引导学生

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

进入今天的新课。

二、出示学习1.教师PPt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学出示作者及其作

目标、作者简生齐读。品简介,丰富学生

介及作品简2.教师出示作者庄子及其作品庄文学素养,引导学

介。(5分钟)子的简介,学生默读。生知人论世。

1.教师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名学

生认读,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

三、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

字词进行指导纠正。

整体感知朗读,使学生理解

2.教师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

(15分钟)课文大意。

而后学生齐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

具书疏通文意。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

怎么又写鸟了?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通过对文章相关

四、默读课文,

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问题的思考探究,

思考问题

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鲸鹏的寓引导学生深入分

(15分钟)

言说明什么道理?析文本。

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

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

没有局限呢?

五、总结升华,教师出示本文结构梳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

布置作业共同总结全文,梳理本课重点难的总结,加深学生

(5分钟)点,布置作业后下课。对文章的理解。

5.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介绍龌鹏形体

仰视鳗鹏飞南冥有所待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庄子二则》(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庄子二则》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

《庄子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一文,《庄子

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主要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既令人惊叹,又让人感到生活中

的诗意。

2.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

力较弱,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规范,对文言文阅读感到非常吃力,理解文章的能力

也较为薄弱。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导学案、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以读促悟,以读促

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情,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庄子的思想。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2.引导学生吧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课文大

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探究,深入

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理解庄子与惠子二人思想的不同之处。

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思想,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学习庄子善用比喻、寓言进行说理的手法,体会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

度以及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突破方法:

1.课前预习,疏通大意,课后复习,消化吸收。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领悟能力。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以复习为载体,充分

一、复习导入教师点名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到的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5分钟)知识,引入新课。

动性与积极性。

1.引导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复习字词,引导学生

二、朗读课文,本课的“读读写写”,理清字词障碍。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整体感知2.教师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词。通过多种形式的

(15分钟)而后学生齐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朗读,使学生疏通文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章大意。

本文通篇采取对话

二、阅读思

教师出示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引导形式,因此教师以此

考,理清文脉

学生理清脉络。方式帮助学生梳理

(10分钟)

思路。

教师课件出示以下问题,学生思考:

通过对文章相关问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

题的思考探究,引导

三、深入研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深入分析文本,

读,含英咀华2.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

体会惠子的力辩、求

(8分钟)子的发难的?

真、拘泥以及庄子的

3.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

巧辩、尚美、超然。

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四、结构梳教师出示本文的结构梳理,引导学通过对课文内容的

理,布置作业生理清文章思路,总结全文后布置总结,加深学生对文

(7分钟)作业。章的理解。

5.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f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f巧辩、尚美、超然

万物与我为一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礼记二则》(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礼记二则》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虽有嘉肴》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礼记二则》中的第

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作者以类比论证的方式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深刻揭示了教与学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很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仍有欠

缺,尚未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对语

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弱。对于文言文,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但学生对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文言文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与畏惧心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一体机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导学案,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男女赛读、全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班齐读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2.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教

实践的重要性。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体会本文的句式特点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对儒家“教学相长”的内涵。

突破方法:

1.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教师询问学生,“四书五经”分别

通过对的明确,

是哪几部典籍?明确“四

加深学生对文言

一.新课导入书”--《大学》《中庸》《论语》

常识的了解,激

(5分钟)《孟子》,“五经”一一《周易》

发学生学习兴

《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趣。

由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L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学生默读。

2.教师出示本课重点字词,以开火增加学生文言知

二.知识备查车的形式认读,针对重点字词进行识储备,引导学

(5分钟)讲解。生读准字音,写

3.教师出示本课古今异义、一词多对字词。

义等特殊用法,学生明晰。

教师范读,引导

学生听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挺准节奏,借助

三.整体感知2.男女赛读课文

注释或工具书疏

(15分钟)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

通文意,提高学

书疏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翻译。

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积极性。

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加深对文章内容

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四.精读课文的理解,明确教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

(15分钟)学相长的内涵,

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学习作者的论证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方法。

提高学生的口头

五.总结升华教师指名学生总结本文主旨,出示语言表达能力,

(5分钟)本课结构梳理,分层布置作业。关注学生的个别

差异性。

5.板书设计

[嘉肴----弗食----不知旨类比砧场区用上

<„、人、-A期攵⅛子.教户相k

至道——弗学z——不知善】仑证r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礼记二则》(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礼记二则》

语文年疝

学科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大道之行也》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礼记二则》中

的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原文没有标题,现题目是短文的第一句话。本文通过对理想

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很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仍有欠

缺,尚未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对语

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弱。对于文言文,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但学生对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文言文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与畏惧心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导学案、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男女赛

2.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理解。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充分

4..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精神和智慧。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突破方法:1.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教师阐明:“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

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通过儒家学者

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在两千年前对

一、激趣导入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社会的美妙构

(5分钟)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想进行导入,

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激发学生学习

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兴趣。

美妙蓝图。”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L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学生默读。

增加学生文言

2.教师出示本课重点字词,以开火车

二、知识备查知识储备,引

的形式认读,针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5分钟)导学生读准字

3.教师出示本课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音,写对字词。

等特殊用法,学生明晰。

教师范读,引

导学生听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音,挺准节奏,

三、初读课文2.男女赛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

(15分钟)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具书疏通文

疏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翻译。意,提高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与枳极性。

1.教师出示本文结构层次,理清脉络。通过小组讨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论,加深对文

四、精读课文

个小组进行思考研究:章内容的理

(15分钟)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解,明确大同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社会的基本特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征,理解大同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社会的基本内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涵。

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

状况?

1.教师出示本课结构梳理,与学生共加深学生对课

五、总结升华

同归纳本文主旨。文内容的理

(5分钟)

2.教师出示孔子的名言,学生齐读。解,拓展延伸。

5.板书设计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V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总括全文

6.教学反思与改进

《马说》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马说》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马说》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第23课,也是

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

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

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

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

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

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

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

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

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

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

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一体机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导学案、PPT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1.以读为本,当堂成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2.抓住三个自然段结尾的“也”

法,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字,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情进行分析、感受,加深学生

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把握。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

法。学习韩愈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

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突破方法:L诵读法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其中的音乐美,感悟中国古代文

化的韵味;

2.质疑法课前作好预习,课上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互相

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教师图片展示《千里马遇伯乐》的由故事导入新

一、故事导入

故事,让学生阅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课,激发学生的

(4分钟)

解。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及教师图片展示作者生平及创作背

让学生对作者有

创作背景,检查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做好

更深刻的了解,

预习情况笔记,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生

掌握文言字词。

(6分钟)字词。

通过指导朗读,

1.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听读后齐读

让学生注意重

课文;

一、朗读课文,音、停顿及情感;

2.教师点名翻译,学生感知课文内

整体感知让学生逐段翻

容;

(15分钟)译,明确课文内

3.教师图片展示古今异义、通假字

容,做好字词积

等重点文言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思考:通过思考问题,

一、文本探究1.文中的千里马有哪些不幸的遭探究文本,让学

(10分钟)遇?生明确本文的写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作手法,体悟作

怎样无知的食马者?者的愤恨不平之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什感。

么情感?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赏析:

1.课文三个自然段都用“也”结尾,

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如有通过对文句的赏

二、语言赏析不同,不同在哪里?析,让学生明确

(6分钟)2.这篇短文仅IOO余字,多次提到本文的主题,感

“千里马”,却不显得罗唆。作者受语言的精炼。

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

各具有怎样的效果?

通过总结,让学

三、课堂小结生进一步巩固重

教师总结,学生做好笔记。

(4分钟)点知识,加深对

本文的理解。

5.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伯乐不常有一-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食马者不知一-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其真无马邪一-其真不知马也(嘲讽)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唐诗三首》(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唐诗三首》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石壕吏》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

第一首。这首诗作者杜甫通过记叙差夜闯百姓家,强制百姓服役的过程,深刻反映了战

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全文24句共120字,揭示作者本人以第三者的视角所看到及听

到的,其中“有吏夜捉人”一句完整地概括了整首诗的故事,既是诗篇的关键句,也揭

开了故事的序幕。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很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仍有欠

缺,尚未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对语

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弱。对于古诗,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但学生对古

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分析诗词存在无从下手的状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一体机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导学案,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男女赛

生活状况。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理解。

表达的情感。2.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充分

3.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把握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培养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

突破方法:1.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通过回忆杜甫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的诗,激发学生的

一.新课导入

有关诗圣杜甫的诗歌,学生回答后学习兴趣,将新

(5分钟)

教师适当总结,引入新课。旧知识建立起联

系。

L教师出示杜甫的相关资料,学生

出示作者简介、

默读。

二.知识备查背景资料,引导

2.教师询问学生对“安史之乱”的

(5分钟)学生做到知人论

了解,学生回答后适时出示时代背

世。

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增加学生文言知

2.教师出示本文,学生齐读,划分识储备,引导学

三.整体感知

朗读节奏。生听准字音,听

(15分钟)

3.男女赛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准节奏,听出情

书疏通文意。感。

教师出示问题:L“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两个“一何”有怎通过小组讨论,

样的表达效果?加深对文章内容

四.精读课文2.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的理解,体会诗

(15分钟)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人对劳动人民的

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深切同情。

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口头

五.总结升华教师指名学生总结本文主旨,出示语言表达能力,

(5分钟)本课结构梳理,分层布置作业。关注学生的个别

差异性。

5.板书设计

石壕吏

耳闻目睹凶残夜捉

苦啼申诉家境凄惨

老妇被捉惨别老翁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唐诗三首》(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唐诗三首》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

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中去,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一场暴风雨袭击的作者的茅屋把

他从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的茅屋,即

成都近郊浣花溪畔的草堂。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很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仍有欠

缺,尚未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对语

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弱。对于古诗,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但学生对古

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分析诗词存在无从下手的状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一体机教学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导学案,课件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现的3.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男女赛

生活状况。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理解。

表达的情感。2.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充分

3.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把握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培养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

突破方法:

1.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通过回忆《石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过的

一.激趣导入吏》,激发学生的

《石壕吏》,学生畅谈感悟后教师适当

(5分钟)学习兴趣,将新旧

总结,引入新课。

知识建立起联系。

L教师出示文体知识,学生默读。出示文体知识、背

二.知识备查

2.教师询问学生对“安史之乱”的了景资料,引导学生

(5分钟)

解,学生回答后适时出示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增加学生文言知

2.教师出示本文,学生齐读,划分朗

三.整体感知识储备,引导学生

读节奏。

(15分钟)听准字音,听准节

3.男女赛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奏,听出情感。

疏通文意。

教师出示问题:1.第二、三、四、五

句使用了哪些动词?产生了怎样的表通过小组讨论,加

达效果?深对文章内容的

四.精读课文

2.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一诗理解,体会诗人忧

(15分钟)

节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国忧民之情。

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学

生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口头

五.总结升华教师指名学生总结本文主旨,出示本语言表达能力,关

(5分钟)课结构梳理,分层布置作业。注学生的个别差

异性。

5.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卷茅饱尝民生疾苦

群童抱茅体察人间冷暖

破屋漏雨胸怀博大宽广

祈求广厦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唐诗三首》(三)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唐诗三首》

语文年疝

学科八年级单元第六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