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在消费灾区还是在帮助灾区(全文)_第1页
我们是在消费灾区还是在帮助灾区(全文)_第2页
我们是在消费灾区还是在帮助灾区(全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我们是在消费灾区还是在帮助灾区(全文)“5・12”周年渐近,媒体携带镜头又一次蜂拥而至,名人们在行动,心理咨询师们也在又一次向灾区云集。一位“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的成员在媒体上反思,到底是灾区需要我们还是我们需要灾区?这名志愿者呼吁,如果是为了他们,就请不要在此刻去惊动他们;如果是为了他们,就请在没有人关注的时候再去关注他们;如果是为了他们,就请弱化周年,小心呵护那些千疮百孔的灵魂。(2009年4月29日《中国青年报》)

短短一年之后,因为“周年之祭”,那些在这一年里曾经退去的激情很容易被唤回。但同样也不用怀疑,现在怀抱激情赶赴灾区“纪念周年”的人们,他们的身影与激情,同样将是“来如蚊虫,蜂拥而至;去像鸟兽,一哄而散”。

到底是灾区需要我们,还是我们需要灾区?也许,灾区真的需要我们。有报道称,汶川县将举办十一项活动纪念地震一周年,内容包括制作一批文化产品、评选一批“荣誉市民”和“道德模范”、拍摄一部大型纪实电视剧、举办一次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举办一场万人公祭活动、展示一批民生工程、举办汶川科学重建专家咨询会和招商引资说明会等等,时间将从现在起一直持续到6月初。(2022年4月29日《新华网》)这些活动需要媒体的宣传,需要志愿者的推广,更需要赢得千里之外奔赴灾区的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互动里,客观上我们可能促进了灾区的修复与发展,尽管从情感上说,这些纪念活动显得有那么一些些不单纯。

但这依然无法坚定我对蜂拥而至灾区的人们的积极评价。在这名志愿者的记忆里,一年之前,有人为情结而来,消费了悲情之后酣畅而去;有人为荣誉而来,载誉之时衣锦还乡;也有人为扬名立万而来,镜头不在时则无存留价值;还有人为商业利益而来,更懂得在合适的时机从前台表演转为幕后操纵;更有人为论文数据而来,问卷收齐之后早急于回家做统计处理……

我不知道“5・12”周年渐近的时候,我们赶赴灾区到底可以做些什么。看看那些痛失亲人的人们情感有没有修复?看看灾区的房子重建了多少?看看灾区人民的生活如何?然后再把这些信息传达给那些心系灾区却不能亲身前往的人们?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目的,那完全没有必要赶在周年祭日的时候进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可以进行关注。难道只有周年祭日的时候,这些关注的重要性才能显现出来吗?如果潜意识里都这么想的话,我们的情感里多多少少就有些势利了。

去年地震过后,我的一位媒体朋友从灾区采访回来,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我接近他们,却无法帮助他们;我在短时间内获取他们的信任,他们如此真诚,把他们的故事毫不保留地告诉我,而我只是用他们的故事来换取薪水。其实我们是在消费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从他们的流离中发现自己的安稳与幸福……”从某种程度上说,身为媒体人,无论我们的报道产生了多么积极的影响,可事实上我们确实利用了灾区消费了灾区。

对于灾区,一时的热情和同情根本无法帮助到他们。真正能保障灾区人民福祉的,是一个好的制度。而一个好的制度的建立,则需要相信善良、理想和正义的民众。既如此,我们不一定要在地震周年的时候急匆匆地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