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①、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表工程前、后末端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工程前、后H~Q关系水位(m)121.03122.43123.63124.38124.83125.43流量(m3/s)025.4105198.86271386水位(m)125.63126.23126.63127.03127.43127.63流量(m3/s)4305766878099431010图7-1工程起始断面工程前、后水位流量关系图图7-2工程前、后水面线变化图由上表可知,当流量为198.86m3/s时,工程前、后对应的水位为124.38m。(2)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表7-5工程前、后末端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工程前、后H~Q关系水位(m)79.7980.7981.3981.7982.1982.68流量(m3/s)0.0018.6054.9089.20132.00183.00水位(m)82.9283.2283.5683.8283.9984.19流量(m3/s)211.00241.00274.00309.26379.00480.00图7-3 工程起始断面工程前、后水位流量关系图图7-4工程前、后水面线变化图由上表可知,当流量为309.26m3/s时,工程前、后对应的水位为83.82m。(3)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表7-6工程前、后末端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工程前、后H~Q关系水位(m)28.8129.2129.6130.0130.2130.41流量(m3/s)0.006.5422.5048.0066.2087.30水位(m)30.6130.7831.0131.2131.4131.61流量(m3/s)112.00134.26169.00202.00238.00277.00图7-5 工程起始断面工程前、后水位流量关系图图7-6工程前、后水面线变化图由上表可知,当流量为134.26m3/s时,工程前、后对应的水位为30.78m。(4)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表7-7工程前、后末端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工程前、后H~Q关系水位(m)64.4066.0066.8067.6068.0068.20流量(m3/s)0.0029.8084.80193.00290.00349.00水位(m)68.6068.8169.0069.2069.4069.60流量(m3/s)495.00580.23661.00751.00846.00946.00图7-7 工程起始断面工程前、后水位流量关系图图7-8工程前、后水面线变化图由上表可知,当流量580.23m3/s时,工程前、后对应的水位为68.81m。(5)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表7-8工程前、后末端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表工程前、后H~Q关系水位(m)68.7869.5870.1870.5870.7870.98流量(m3/s)0.006.5428.1068.1094.10123.00水位(m)71.1171.3871.5871.7871.9872.18流量(m3/s)144.59191.00230.00271.00316.00362.00图7-9 工程起始断面工程前、后水位流量关系图图7-10工程前、后水面线变化图由上表可知,当流量为144.59m3/s时,工程前、后对应的水位为71.11m。表7-9各河段试算过流能力成果表序号河段名称工程前过流量(m3)工程前后流量(m3)过流能力提升情况(%)1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198.862158.12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134.2614583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309.263358.34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580.236257.75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144.591557.2(6)对疏浚河道变化的影响分析疏浚对疏浚河道河道产生一定影响。疏浚一方面对河道横向拓宽一定范围,另一方面对河道的纵向开采。从横向、纵向改变现有河道的形状。河道的拓宽、河岸平整,在影响水位的情况下,有利于河水流速平稳通畅,有利于行洪、行船。3、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在施工阶段,由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和各类车辆的运行,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噪声污染,施工期噪声声源强度表见表5-4。施工机械体积相对庞大,其运行噪声也较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各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的声能量相互迭加,噪声级将会更高,辐射面也会更大。施工机械噪声影响预测可采用点声源扩散模型:式中:Lp1、Lp2——分别为r1、r2距离处的声压级;r1、r2——分别为预测点离声源的距离。由此式可计算出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况,结果见表7-6。表7-6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A)序号机械名称源强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10m20m30m50m100m150m200m1挖掘机84645854504440382自卸卡车81615551474137353铲车8262565248423836由工程分析可知,机械噪声昼间影响范围在50m内,夜间影响在150m范围内。150m范围内环境敏感点有罗葵村、什号村、草别村、石筒村民宅散户、南林村及脚下村散户及金江农场三区。针对施工期噪声特点,本评价提出以下措施:①工程施工前,建议施工部门应发布安民告示,昭示环保承诺。②加强施工期噪声管理。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同时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设备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并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以从根源上降低噪声源强。③施工期噪声影响属短期行为,本项目施工时间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施工时间施工(12:00-14:30及22:00~6:00期间不进行施工),并采取降噪机械,应报相关管理部门审批,并公告居民。④加强车辆管理,通过施工管理区、村庄时减速行驶,禁鸣喇叭,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⑤对施工机械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高噪声环境的施工人员应佩带防噪声耳塞、耳罩等保护设施。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随着工程的竣工,施工噪声的影响也会消失。4、固体废物施工期固废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部分疏浚产生的垃圾及工程施工时挖掘的疏浚土方。①施工废弃物施工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疏浚河道产生的树枝、水瓶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置,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环境污染,因此项目将该部分疏浚固废与生活垃圾一起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②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应在施工营地设立垃圾收集桶集中收集,及时清运,防止垃圾腐烂,孳生各种有害物质,产生二次污染。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不得进入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中,应建立临时垃圾桶堆放,及时清运,防止垃圾腐烂,孳生各种有害物质,产生二次污染。③土石方工程施工河道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粗砂、卵石、块石及漂石等,粗砂经分离后直接外运;卵石、块石及漂石均暂时堆放至河道旁堆料场,待河道疏浚后回用于护坡修建及河道护底辅装,本项目河道疏浚为分段疏浚,因此前部分河道疏浚完成后,护坡修建及河道护底辅装与下一阶段河道疏浚同步进行,因此卵石、块石及漂石堆放时间较短,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通过对生活垃圾、疏浚垃圾和开挖土方的合理处置,尽可能减轻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5、施工期主要危险与有害因素分析(1)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危害程度分析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工程主要建筑物为护坡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6度地震可能造成护坡的局部裂缝,但不会影响护坡稳定和主体结构安全。(2)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安全与卫生危害因素施工期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有:施工过程中的开挖施工、洪水、交通运输中的车辆伤害、施工临时用电的电伤害、工程疏浚中的机械伤害等。①开挖危险性分析:开挖危险性分析。开挖施工过程中支护没有合理设置、临近工作面的强暴雨洪水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施工场地塌方或滑坡,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受损。②施工期洪水:有可能危害作业人员,损坏机器设备。③恶劣天气:施工期若遇到大风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很有可能危害作业人员,损坏机器设备。④机械伤害:大量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工地上施工机械较多,如不注意维护和防护,可能会出较大的机械伤害事故。⑤交通运输安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施工机械在同时作业,车辆较多,人员流动频繁。如果道路狭窄、现场管理不善或交通信号不全,就有可能引发车辆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机械设备损坏。⑥施工期粉尘危害。施工过程中开挖工程的装卸以及各料场作业存在少量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对人体健康有害,应注意防护。(3)防护措施①项目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条件下停止施工。②在灾害天气施工时应穿好救生衣。6、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1)对陆生植被影响分析①施工占地对植被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项目施工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工程占地及各种施工活动,直接对植物生物量带来损失,致使工程区域总生物量减少,但由于河道施工占地的面积比较大,但所占土地植被类型比较简单,项目施工前人工环境要素又较为多样复杂。因此,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不会使整个区域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本质的改变。且本项目建设主要在原河道内进行河道清淤清障、护岸工程建设,不新增永久占地。施工过程中主要为临时占地,包括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弃渣场等,主要占用杂草、灌丛及少量人工植被,对植被的影响是暂时的,工程结束后可采取措施进行恢复与重建,施工对植被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项目建设不会对评价范围内植物、植被的多样性产生影响。②施工活动对植物生长的损害除压占植被外,工程实施对植被的影响还表现为施工扬尘和施工燃油废气对周边植物的损害。施工产生的扬尘将对近距离植物产生影响,影响方式主要是阻塞植物叶片的气孔,削减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另外,施工燃油废气中含有NOX、CO、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也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植物内部对其产生危害,使植物出现矮化瘦小和不结果等问题,但上述影响都是暂时的、局部性的,随着施工活动结束后会消失。③外来有害物种对当地植物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建筑材料及其车辆的进入、水保方案中的植树造林等,可能会使外来有害物种进入该区域。由于外来有害物种通过竞争、捕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生物产生威胁,影响原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降低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因而植被修复时一定要以当地原有植物资源为主,减少对原生态系统组分的破坏。(2)对陆生动物影响分析本工程小,影响范围小。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项目周边已无大型动物出现,仅有少量的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和鼠类动物,以及一些鸟类,不存在国家级或省级动物。项目施工时,一些敏感的鸟类会因施工而躲避开施工区,但施工结束后,沿线动物将陆续返回。另外,施工区内的动物都是当地普通常见的种类,不会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发生变化,仍可维持现状,工程实施不会使动物种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项目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沿线动物影响不大。(3)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在运营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动植物的生境,地表植被剥离会使区域内植被数量减少,但项目疏浚区范围目前是沙滩地,大部分区域已经形成泥砂石坚硬结皮且地表上生长有蒿草等植被,植被覆盖度在15%左右,靠近河道的区域因季节性地表径流的冲刷,表面较松散,砂层裸露,没有植被生长,现有植被均是区域常见种蒿草,且现有的覆盖率本身很低,故项目实施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影响,但实施前后造成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对区域内的植被种群造成减少影响。项目段受周边居民生活影响,河道内鱼类主要为常见种,所在河流未发现国家级保护鱼类,亦无鱼虾类产卵场分布。围堰施工过程中,搅动水体和河床底泥,将破坏该局地水环境,但无须阻断河道,对鱼类存河道内栖息和游动无影响,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等对鱼类有驱赶作用,也会使鱼类远离施工现场。但由于鱼类择水而迁到其它地方,而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期,工程竣工后,河流安全可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同时项目通过疏浚工程,原本对水体污染程度较高的底泥被挖走,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大幅降低,河道将会得到拓宽,水流速度将会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这将使河水水质改善,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同时河道整治主要仍利用天然河道断面,为水下动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生存环境的优化将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工程完毕后由于河底的污泥被挖走,底栖生物生长和繁殖速度将可能提高。底泥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有利于鱼卵的孵化和鱼苗的生长。而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含氧量增加,则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长。水质变清,透光深度变大,将有利于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长,从而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提高。而各种浮游生物的增加,将使以这些生物为食物的鱼虾、以及以小鱼虾为食物的大型鱼类得到更充足的食物供应。因而,工程完成后项目整治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河段水生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将会有较大提高。随着水质变好,各种生物的生境都将改善,一些不适宜在原来环境生活的浮游生物可以在河道中生长繁殖,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将更完善,食物链的断链环节重新恢复,食物网复杂化。总体而言,项目的完工对项目整治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河段水生生物影响较小,总体趋势为良性发展。7、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防治范围施工便道:在施工便道修建过程中,因土方开挖与践踏而受到影响的区域,按施工便道两侧各1.0m考虑。临时堆料场:取土场开挖边坡小于5m,取土场开挖边界向外延伸5m范围计入直接影响区。护岸工程、清淤清障工程:本工程涉及护岸工程、河道清淤,清淤面积不属于工程征占地范围,界于清淤会扰动河道,产生水土流失,将清淤面积纳入直接影响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9.95hm2,包括项目建设区7.56hm2和直接影响区2.39hm2两部分。(2)水土流失影响在项目建设中,土地平整、植被清除,扰动和破坏了原地貌,将可能加剧施工区内的水土流失,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施工区土壤与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①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施工损坏原地表土壤覆盖物,降低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加剧施工区内水土流失,土壤营养成分流失、肥力下降和生产力降低。②加剧水土流失由于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地貌状态和自然侵蚀状态下的水文网络系统,植被受到破坏,极易诱发水土流失;同时施工裸露地面面积增加,扰动了原土层,为面蚀、细沟侵蚀等土壤侵蚀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③破坏视觉形象和区域景观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裸露地面等的出现将与自然景观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影响景观环境。(3)水土流失预测①扰动地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新增水土流失量:k--预测时段,1,2,指施工期和自然恢复;Fi--第ΔMikMi0原生地表的侵蚀模数主要根据各预测区原植被状况、土地利用原状、地形地貌等因素,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和指标确定。加速侵蚀模数采用类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确定。②原地貌侵蚀模数通过对项目区范围的地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地面组成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并依据搜集的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水文资料,结合工程实际占地情况,以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勾绘、量算及经验的综合分析,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和面蚀分级等指标,确定不同占地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表7-7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200,<500,<1000<0.15,<0.37,<0.74轻度200,500,1000~25000.15,0.37,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度5000~80003.7~5.9极强烈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表7-8面蚀(片蚀)分级指标地面坡度(°)地类5~88~1515~2525~35>35非耕地林草覆盖度(%)60-75轻度轻度轻度中度45-60中度强烈30-45中度强烈极强烈<30中度强烈强烈剧烈坡耕地轻度中度极强烈剧烈根据现场踏勘结合项目区地形图,项目所在地地面坡度约为5~8°,本次评价非耕地林草覆盖度约为75%,面蚀分级指标为轻度,坡耕地面蚀分级指标为轻度。本项目施工期9个月,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详见下表。表7-9水土流水量预测结果序号预测单元土壤侵蚀背景值扰动后侵蚀模数侵蚀面积侵蚀时间背景流失量预测流失量新增流失量(t/km2•a)(t/km2•a)(hm2)(a)(t)(t)(t)二施工期4.7729.48245.04217.381施工便道100025002.390.992.881.211.62堆料场100025002.380.922.4520.212.24二自然恢复期4.774250.48.41施工便道100012002.391.00202442堆料场100012002.381.003.874.640.77合计66.36266.16199.8项目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245.08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217.38t;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50.4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8.4t。因此,项目水土流失总量为295.44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25.78t。(4)水土保持措施①在场地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单元施工,避免大面积开挖,减小施工扰动范围和地面裸露面积,并及时进行夯实、平整和绿化,减少地面裸露时间。②土方施工应采取边挖、边运、边填的方式,避免大量松散土存在而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流失。③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在低洼处填土前,应采取工程护坡,先护后填,防止土方滑落和水土流失发生。④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并备有塑料薄膜,遇到下暴雨时对施工坡面进行覆盖,防止暴雨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平时尽量保持表面平整,减少雨水冲刷。⑤对工程用地必须破坏的植被要做好规划,禁止随意破坏施工区内的植物,施工完成后能恢复的要尽量恢复。⑥临时堆土场用帆布进行遮盖,并及时洒水降尘,临时堆土场的防治应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弃土堆放过程中应及时清运、平整,并做好排水、削坡等,防止渣料流失。⑦临时堆土场使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生态恢复,采用当地常见植被物种进行种植恢复,防止临时堆土场裸露而产生水土流失。具体措施如下:1)护岸工程防治区护岸工程填筑过程中为防止土料填筑时受径流影响造成水蚀,在雨季需要沿建设区域设置临时覆盖措施,方案在堤后填土完成至堤身铺种草皮。2)堆料场防治区堆料场周边设置截流沟及沉砂池,经沉砂后排入河道。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需对施工营地占地恢复植被施工结束后,需对施工营地占地恢复植被,撒播草籽2.38hm2。3)施工便道防治区施工道路主要是沿护岸工程轴线布设,由于运输车辆对施工道路碾压,扬尘主要是由于车辆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方案拟配备1台4.0m3的洒水车,适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雨天除外),减少场地扬尘。为防止雨水对施工便道的冲刷,在施工便道旁设置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沉砂池,经沉砂后排入河道中。8、施工期物料运输影响本工程材料经乡道、665县道及S305省道及224国道运输,所选路线路况较好,可容纳的车流量较大。但项目在运输过程中需经过部分村庄路段,如果管理不当,将影响过往车辆的通行速度和附近居民及工作人员的出行,严重时可能导致交通堵塞。应该加强运输交通车辆的管理,沿途禁鸣喇叭,限制车速,统一组织交通管理,在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车辆运输,以减少车辆拥挤度,并在邻近村落的运输路线附近设施禁鸣及警示安全标志。施工中如对地方道路造成严重损坏应立即修复,或将赔款交给当地道路管理部门修复。同时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分段施工,施工期避开汛期等措施。通过相应的管理后可减少对沿途环境的影响。工程对运输路线两旁单位、居民和学校的影响主要是扬尘、废气及噪声污染,扬尘主要是车辆装载粗砂等材料时撒落在地而引起的二次扬尘。废气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总烃。噪声污染主要是经过敏感点段流动噪声源的增加所引起。在施工期,根据经验分析,运输车辆行驶噪声将对运输道路沿线两侧各50m范围内的产生比较显著的污染影响,对路线两侧的居民点产生影响。因此,为减轻对运输路线的污染,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选取运输线路,运输线路尽量避开居民区,限制车速,将运输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在经过敏感点段时,限制车速,禁止鸣笛,夜间禁止运输及施工作业,将运输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对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防止土石、砂料泼洒;对运输路线进行洒水抑尘;运输车辆应低速、匀速行驶。经采取措施后,道路运输粉尘对环境影响不大。由于施工过程是暂时的,施工期影响将随着施工作业的结束而消失。9、项目施工方案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施工主要采用机械施工方式,工程土方开挖主要是主河槽的土方,施工场地较狭窄,因此采用涉水机械施工方式。施工时机械开挖,直至开挖到设计断面,粗砂用自卸汽车外运。其他卵石、块石及漂石等暂存于临时堆料场,后回用于护坡修建。对于河底防护,使用部分大块片石及鹅卵石进行铺装。10、项目布置合理性及影响分析(1)工程布置合理性分析本次项目主要是护岸工程、河道疏浚,护岸工程利用现状河道线型,与流势流向相适应,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河段两岸护坡间距大致相等,堤线力求平顺,各堤防平缓连接未采用直线或急弯,修筑于原有河道护坡基础之上,布置较为合理。(2)堆料场合理性及影响分析本工程开挖料主要为河道清障疏浚的开挖料,开挖料能利用的卵石、块石及漂石全部就近利用于护岸工程填筑,疏浚的粗砂外运。本工程拟布置5个临时堆料场,总占地面积2.38hm2,沿施工疏浚河道及施工便道布置,离河道较近,便于砂石分离堆料及后期护坡的修建,且不永久占用河道用地,因此堆料场选址合理。堆料场在使用前,应做好截流沟及沉砂池等措施,使用后及时恢复原地貌,以防止水土流失。11、事故漏油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挖掘机作业时可能发生漏油的事故主要有:(1)、加装燃油过程中发生燃油泄漏,主要可能为加装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燃油滴漏以及加装太满导致的溢油。(2)、挖掘机或者设备损坏导致溢油。(3)、挖掘机倾翻导致的漏油。项目主要采取的应急措施为:(1)、加强员工培训,规范加油操作,避免加油过程中产生泄漏。加强设备维护,定期检测挖掘机各易损耗部件。(2)、制定挖掘机发生漏油应急计划及指挥人员联系方式,同时加强演练,旨在指导工作人员在发生溢油事故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减少溢油量,将油污损害降至最小。(3)、作业过程中发生溢油事故,应立即报告指挥人员,全体应急人员应迅速到达自己的岗位,在确定泄漏源和原因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用围油栏将泄油面围住,防治泄油扩散,同时使用吸油材料(吸油毡)将水面及岸坡上的油污清除,将已经使用过的吸油材料妥善保存在项目现场特定容器内,与废机油一起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综上,项目为采用挖掘机对河道进行疏浚,漏油事件仅可能发生在河道岸坡内,经制定应急预案及采取上述风险控制措施后,项目泄油风险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发生挖掘机或者疏浚作业过程中漏油污染水体事故。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属于非污染型建设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河流水文情势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等,具体如下。1、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本工程建设后,可使河道排水畅通,水量加大,水流流速加快,加大了河道下游泄洪能力,减少了河道侵蚀。根据海南宏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保亭县河道疏浚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工程前及工程后最大过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下表7-10所示。表7-10各河段试算过流能力成果表序号河段名称工程前过流量(m3)工程前后流量(m3)过流能力提升情况(%)1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198.862158.12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134.2614583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309.263358.34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580.236257.75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144.591557.2此次工程只是进行疏浚工程及在原来河道基础上进行护岸工程施工,实施前后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流速和水位变化幅度不大,因此,对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水文情势影响较小。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陆生生态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主要在原河道内进行河道清淤清障、护岸工程建设,不新增永久占地。施工过程中主要为临时占地,工程结束后可采取措施进行恢复与重建,因此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对陆生生态的影响较小。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加强,导致进入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大幅降低,水流速度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使得河水水质改变,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物种结构更为完善,从而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发育更加成熟,其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共轭能将得到提高,有利于阻止或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水体水质。3、景观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对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进行护岸工程建设及河道清淤清障,工程实施后现状自然河岸将鹅卵石、块石及漂石的护岸工程取代。工程建设之初,工程临时占地将破坏沿线植被,地面裸露,对周边自然景观影响较大。随着工程的完工,项目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种植及天然生长的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灌木、草坪等;对占用耕地的进行复耕。河道沿线主要为村庄、林地、耕地、灌丛、草地、园地等,随着沿线植被的恢复,其工程的建设对周围景观的影响较小。同时河道疏浚将清除河道原有堵塞严重的土方,清除河道杂物,水流速度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使得河水水质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水质的改善将吸引大量鸟类、两栖类等动物栖息,因此项目的实施度景观的影响是有利的。四、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752.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7万元,占总投资的6.24%。该项目环保投资情况设计见表1-11。表1-11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序号名称环保设施名称环保投资(万元)施工期扬尘防护洒水降尘(洒水车1辆)、遮盖等5噪声临时隔声屏障、施工机械减震措施5固废生活垃圾收集桶;疏浚垃圾运至指定场所处置;卵石、块石及漂石等回用于护坡修建及河道护底辅装5生活污水移动防渗厕所2施工废水设置防污屏,设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水全部回用5护坡河道护坡修建5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措施临时堆土挡墙、护坡、土工布遮盖、沉淀池、绿化、临时排水沟;因地制宜进行临时占地整治、植树种草等、临时堆场生态恢复20合计47环保验收清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具体环境防治措施验收清单如表7-12。表7-12环保工程竣工验收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标准生态环境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需将不需要保留的地表建筑物全部拆除,废弃物及时运至填埋场处理。施工场地平整后覆盖表土,进行绿化或复耕。临时道路用原清表土覆盖并绿化或复耕。弃渣场覆土进行绿化或复耕。施工废气靠近敏感点段设置防尘网;对施工场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面定期洒水;运输车辆加篷布遮盖;临时堆场处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适当的围挡、遮盖防尘、洒水降尘等措施。施工废水防污屏、截流沟、沉淀池、临时防渗旱厕等固废疏浚固废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环卫部门清运;粗砂外运;卵石、块石及漂石等回用于护坡修建及河道护底辅装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废气施工扬尘扬尘采取篷布遮盖,及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清扫、洒水能有效降低粉尘的影响施工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禁止使用含铅燃油施工场地开阔,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施工设备柴油发动机废气使用轻质柴油废水生活污水SS、氨氮、CODCr建设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周边作物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废水SS开挖河道内经防污屏处理、砂石分离场经截流沟+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或排入原有河道固体废弃物施工场地疏浚垃圾与生活垃圾一起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全部合理处置,实现零排放,可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河道清淤粗砂外运漂石、卵石、块石回用于护坡修建及河道护底辅装施工营地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清运噪声采取隔声等防治措施,并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施工噪声影响不大。其他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石、渣),施工建设场地应布设临时拦护、排水、沉砂等设施,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应安排场地集中堆放,用于工程结束后护坡的修建使用。通过上述措施可大幅度的减少水土流失量。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基本概况本工程综合治理河长4777m,本工程综合治理河长4777m,其中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884m、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720m、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2429m、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332m、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412m,包括河道疏浚及护坡修建。2、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改)中鼓励类“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7、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属于鼓励类,符合相关产业政策。4、环境现状质量状况(1)项目所在区域SO2、NO2、CO、PM10、O3等五项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PM2.5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综上,本项目所属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达标区域。(2)本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3)地表水: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区段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水质较差,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质标准,为劣V类。工程沿线分布农田、村庄、养鱼、养蛙塘,周边无污水截留及处理设施,附近养殖排水、居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水质较差。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作业区开挖、护坡填筑、粗砂装卸产生的粉尘,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扬尘,河道清淤产生的恶臭。对自卸卡车经过道路路面及运输车辆表面进行清理;临时堆料场不应敞开堆放,且避开在大风干燥天气条件下进行易起尘作业;非雨日增加洒水抑尘次数等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严禁排入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施工废水经防污屏+截流沟收集到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原河道中。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通过在清淤段截流沟及沉淀池,可以有效减缓疏浚过程中对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的影响。且由于河道清淤施工程序为分段分片施工而非全面铺开,因此水体浑浊度的增加仅限于局部地区的短时期内,这一不利影响将随施工结束而消失,因此项目疏浚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两条河道时施工期对下游7.8km处的赤田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影响可以忽略,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离藤桥东河最近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距离超过10km,因此项目疏浚对藤桥东河各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可以忽略。通过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工程建设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一般都具有噪声强度高、无规律等特点,对工程线路两侧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施工区周围有居民居住,通过采取避免在夜间10:00~次日早晨6:00进行施工,设置隔声屏障,同时为施工人员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噪声头盔等措施,可减少噪声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和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河道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粗砂、卵石、块石及漂石等,粗砂经分离后直接外运;卵石、块石及漂石均暂时堆放至河道旁堆料场,待河道疏浚后回用于护坡修建及河道护底辅装,本项目河道疏浚为分段疏浚,因此前部分河道疏浚完成后,护坡修建及河道护底辅装与下一阶段河道疏浚同步进行,因此卵石、块石及漂石堆放时间较短,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生活垃圾经环卫部门清运。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小。5、水文情势影响项目完成后,可使河道排水畅通,水量加大,水流流速加快,加大了河道下游泄洪能力,减少了河道侵蚀。根据海南宏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保亭县河道疏浚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工程前相比工程后可最大过流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此次工程只是进行疏浚工程及在原来河道基础上进行护岸工程及河道护底辅装施工,实施前后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流速和水位变化幅度不大,因此,对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水文情势影响较小。6、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属于非污染生态项目,工程建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堤防沿线的植被及生境逐渐恢复和景观带绿化植被的生长,将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工程完工后,对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水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也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7、社会效益(1)从项目的环境效益来看是有益的,工程建设后护岸工程内外的绿化得到加强,保护周边农田及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障防护区的生态环境免遭洪水破坏。(2)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废水规模不大,经过适当处理后不外排,对合口河、巡亲河、什局步河、大本河下游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4)工程施工过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通过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以基本控制。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显著有利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存在于工程的施工期,但这些不利影响一般是局部或暂时的,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采用适当的环保治理措施后,基本可以得到控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二、建议(1)加强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管理,项目开工前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污染控制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施工期应有专人负责施工污染控制工作,实行项目工作负责制。(2)加强各种环保治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3)搞好施工期环境监理监测工作,保障工程正常运行。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立项批准文件附件2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环境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地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1附图2-1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周边关系图附图2-2附图2-2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周边关系图附图2-3附图2-3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周边关系图附图2-4附图2-4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周边关系图附图2-5附图2-5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周边关系图临时占地已完成护坡改造区域临时占地已完成护坡改造区域临时占地已完成护坡改造区域临时占地已完成护坡改造区域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现状(坐标为E:109.620860,N:18.606239)临时占地已种植草坪、并完成护坡改造临时占地已种植草坪、并完成护坡改造临时占地已完成护坡改造区域临时占地已完成护坡改造区域临时占地已种植草坪、并完成护坡改造临时占地已种植草坪、并完成护坡改造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现状(坐标为E:109.592551,N:18.414270)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现状(E:109.561891,N:18.419870)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现状(坐标为E:109.634356,N:18.562853)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现状(坐标为E:109.762481,N:18.612900)附图3项目附图3项目现状图(注:拍摄时间2019年6月拍摄者:梁定国)附图4-1附图4-1项目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施工平面图附图4-2附图4-2项目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施工平面图附图4-3附图4-3项目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施工平面图附图4-4附图4-4项目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施工平面图附图4-5附图4-5项目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施工平面图附图5-1附图5-1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附图5-2附图5-2南林乡合口河陆军桥下游段河段附图5-3附图5-3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河段附图5-4附图5-4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河段附图5-5附图5-5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河段附图6-1附图6-1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疏浚工程评价区植被现状图附图6-2附图6-2保亭县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段疏浚工程评价区植被现状图附图6-3附图6-3保亭县三道镇南林河南林村段疏浚工程评价区植被现状图附图6-4附图6-4保亭县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段疏浚工程评价区植被现状图附图6-5附图6-5保亭县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疏浚工程评价区植被现状图保亭县河道整治疏浚工程项目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海南师范大学钟琼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余龙师高级工程师一、项目调查范围及方法和内容调查范围:项目区域位于保亭县境内,分别由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河段约0.9km、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约0.7km、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0.3km、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河段约0.4km及三道镇南林河南林村河段约2.5km,共五段河道,总长度为约4.8km。评价区域面积约为2km²。调查方法和内容:根据2019年7月15-16日的实地调查,同时采用2018年10月26日和2018年10月29日GoogleEarth影像解译结果,对项目调查范围内的植被类型、群落结构、植物种类、现状分布及其分布面积等。二、评价区内植被现状调查与评价在项目评价范围内,长期以来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强烈干扰,使得在地表植被中,人工植被所占的比例很大,仅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分布有少量的自然次生植被。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在植被类型上,自然植被主要由灌丛、灌草丛、竹林、草丛四种类型构成;人工植被由橡胶林、马占相思林、槟榔园、果园、苗圃、农田作物、坡地作物、村庄植被等构成。由于环境条件变化较大,植物群落类型也较为多样,具体河段的植物群落类型(群系)分述如下:1.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河段植被群落类型Ⅰ、自然植被(1)灌草丛鹊肾树+水翁+光荚含羞草+水竹群落(2)竹林山骨罗竹群落Ⅱ、人工植被橡胶林(2)槟榔林(3)果园(4)农田植被(5)村庄植被椰子+槟榔+波罗蜜+竹群落评价范围植被现状分布见图:保亭县南林乡合口河什号村河段疏浚项目区植被现状图1.1自然植被类型分析(1)灌草丛鹊肾树+水翁+光荚含羞草+水竹群落该群落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项目区河道两侧,呈带状与槟榔等林地镶嵌分布,群落覆盖率在60%左右。该群落由鹊肾树、水翁、光荚含羞草和水竹群落为优势构成,群落结构较为简单,高度多在2~3m之间。群落内常见分布的灌木有白饭树、甜竹、对叶榕、苎麻、山榕等;草本植物有芒、芦竹、蔓生莠竹、草龙、节节草、火炭母、高杆珍珠茅等;偶有零星的华楹、苦楝小乔木分布其中,调查估算生物量为6~8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3-2.8之间。竹林山骨罗竹群落该类型主要分布项目评价区东部,与橡胶林、槟榔等林地镶嵌分布。群落覆盖率在90%左右,以山骨罗竹为单优,调查估算生物量为12~15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忽略不计。1.2人工植被现状分析评价区范围内分布的人工植被,主要由经济林橡胶林、槟榔林、果园以及农田作物、村庄周边植被构成。以下分别予以论述(1)橡胶林该类型为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的人工经济林之一,面积较大,与槟榔林、果园、农田作物、坡地作物等林地镶嵌分布。有6~13年树龄不等,几为成熟林。总体上说,橡胶林发育正常。株行距约大多在3m×4m~4m×5m之间,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4~17kg/㎡。橡胶林林下植物覆盖率有的林段较高,一般在30~40之间%。常见的林下植物有假臭草、飞机草、白茅、墨苜蓿等一些蕨类植物、草本植物所覆盖。除橡胶木外,调查估算林下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约为2~3kg/㎡;林下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1.5-2.0之间。(2)槟榔林该类型在项目范围内分布较广,有4~25年树龄不等,与橡胶林、灌草丛、果园等林地镶嵌分布在项目评价区域内。总体上说,发育比较正常,是当地农民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株行距大多在1m×1m~1.5m×1.5m之间,群落覆盖率在35%左右。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3~16kg/㎡。栽培在什号村周边的槟榔林林下间种有降香黄檀、白木香,发育正常;而其它地段的槟榔林林下草本植物相对较多,常见分布的植物有毛蕨、假臭草、巴西含羞草、南美蟛蜞菊、白茅等禾本科及一些亚灌木所覆盖。不计算槟榔树个体数,调查估算群落生物量为2~3kg/㎡;群落组成成分较简单,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3)果园该类型主要由龙眼、洋蒲桃组成,主要分布在项目评价区域东北部的坡地,与槟榔林镶嵌分布。总体上说,发育正常,种植园内基本无伴生种,群落覆盖率在50~60%之间。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为10~12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4)农田作物该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评价区中部至西部,沿河道两侧与槟榔林、灌草丛镶嵌分布,面积较大,农业种植主要是双季水稻。调查估算生物量为2~3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5)村庄植被椰子+槟榔+波罗蜜+竹群落该类型分布在项目评价区中部及西部的什号村、罗葵村落周边,是该区域农村周边植被类型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群落结构上,人工植被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但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仍然比较复杂,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群落覆盖率达55%左右。组成成分以棕榈科、桑科、竹亚科、蝶形花科、无患子科、使君子科等植物为优势,叶子以全缘叶和中型叶占多数。从总的群落外貌看,植物群落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乔木层有一层,灌木层一层和草本层一层。乔木层栽培的乔木较为疏松,少有树冠相连结或重叠。群落内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分布较多,群落高度在6~8m之间。该类型以椰子、槟榔、波罗蜜、竹群落为优势,其它常见的植物小叶榄仁、榕树、鹊肾树、降香檀、白木香、龙眼、粉单竹、土坛树、杨桃、对叶榕、香蕉、黄皮、苎麻、木瓜、野芋、假蒟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9~12kg/㎡,群落组成份较为复杂;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3.0-3.5之间。2.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疏浚工程植被群落类型Ⅰ、自然植被(1)灌草丛对叶榕+苎麻+楝叶吴茱萸+毛山猪菜群落(2)草丛水竹群落Ⅱ、人工植被(1)橡胶林(2)槟榔林(3)坡地作物评价范围植被现状分布见图:保城镇什局步河石硐村段疏浚工程项目区植被现状图2.1.自然植被类型分析(1)灌草丛对叶榕+苎麻+楝叶吴茱萸+毛山猪菜群落该群落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项目评价区东南部,是由次生季雨林受到人为的强烈干扰后现成的次生植被类型,与橡胶林、槟榔等林地镶嵌分布,群落覆盖率在80%左右。该群落由对叶榕、苎麻、楝叶吴茱萸、毛山猪菜群落为优势构成,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群落高度多在4~5m之间。群落内常见分布的灌木层有猫尾木、黄毛榕、海南菜豆树、对叶榕、葡蟠、鹊肾树、细基丸、白桐树、穗花轴榈等;草本植物有草豆蔻、小草蔻、小花微果藤、蔓生莠竹、乌毛蕨、割鸡芒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9~11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3-2.8之间。(2)草丛水竹群落该类型分布在项目区域内槟榔林、橡胶林至河道过渡带的南部及北部河道两侧。群落覆盖率在75~85%之间,以水竹为单优,调查估算生物量为5~6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忽略不计。2.2.人工植被现状分析评价区范围内分布的人工植被,主要由经济林橡胶林、槟榔林、坡地作物构成。以下分别予以论述(1)橡胶林该类型为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的人工经济林之一,面积较大,与槟榔林、灌草丛等林地镶嵌分布。有7~20年树龄不等,几为成熟林。总体上说,橡胶林发育正常。株行距约大多在3m×4m~4m×5m之间,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5~18kg/㎡。橡胶林林下植物覆盖率适中,一般在30~40之间%。常见的林下植物有暗罗、锈荚藤、裂掌榕、割鸡芒、毛蕨等一些蕨类及禾本科草本植物。除橡胶木外,调查估算林下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约为2~3kg/㎡;林下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1.5-2.0之间。(2)槟榔林该类型在项目范围内分布较广,有5~25年树龄不等,与橡胶林、灌草丛、坡地作物等林地镶嵌分布在项目评价区域内。总体上说,发育正常,是当地农民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株行距大多在1.5m×1.5m之间,群落覆盖率在40%左右。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4~17kg/㎡。林下常见分布的植物有假臭草、胜红蓟、蜈蚣草、华南毛蕨、金纽扣等草本植物。不计算槟榔树个体数,调查估算群落生物量为2~3kg/㎡;群落组成成分较简单,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3)坡地作物该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区中部河道两侧较平缓的台地,与槟榔林、橡胶林等林地镶嵌分布。旱地作物有树仔菜、花生、番薯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3~4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3.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植被群落类型Ⅰ、自然植被灌草丛白饭树+光荚含羞草+水竹+蔓生莠竹群落Ⅱ、人工植被(1)橡胶林(2)槟榔林(3)马占相思林(4)农田植被评价范围植被现状分布见图:保亭县响水镇石让河巡亲河段河段疏浚工程项目区植被现状图3.1自然植被类型分析(1)灌草丛白饭树+光荚含羞草+水竹+蔓生莠竹群落该主要分布在项目区河道两侧,呈带状与橡胶树、槟榔等林地镶嵌分布,群落覆盖率在70%左右。该群落由白饭树、光荚含羞草、水竹和蔓生莠竹群落为优势构成,群落结构较为简单,高度多在2~3m之间。群落内常见分布的灌木有鹧鸪麻、水翁、滑桃树、苎麻、水柳、山榕等;草本植物有芦竹、蔓生莠竹、芒、草龙、节节草、火炭母、光蓼、凤眼莲等;偶有零星的苦楝小乔木分布其中,调查估算生物量为6~8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3-2.8之间。3.2人工植被现状分析评价区范围内分布的人工植被,主要由经济林橡胶林、槟榔林、马占相思林及农田作物构成。以下分别予以论述(1)橡胶林该类型为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的人工经济林之一,面积较大,与槟榔林、灌草丛等林地镶嵌分布。有8~18年树龄不等,几为成熟林。总体上说,橡胶林发育正常。株行距约大多在3m×4m~4m×5m之间,橡胶林林下植物覆盖率适中,一般在30~40之间%。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5~18kg/㎡。常见的林下植物有假臭草、割鸡芒、墨苜蓿、铁芒萁等一些蕨类植物、禾本科草本植物所覆盖。除橡胶木外,调查估算林下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约为2~3kg/㎡;林下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1.5-2.0之间。(2)槟榔林该类型在项目范围内分布较广,有6~20年树龄不等,与橡胶林、灌草丛、农田作物等林地镶嵌分布。总体上说,发育正常,是当地农民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株行距大多在1m×1m~1.5m×1.5m之间,群落覆盖率在35%左右。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3~16kg/㎡。林下常见分布的植物有毛蕨、假臭草、蜈蚣草、金纽扣、等禾本科及一些亚灌木所覆盖。不计算槟榔树个体数,调查估算群落生物量为2~3kg/㎡;群落组成成分较简单,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3)马占相思林本类型为评价范围内主要的人工用材林,与橡胶、灌草丛等林镶嵌分布在项目评价区域内。总体上说,发育正常,个体间变化不大。株行距约在1.5m×1.5m左右,林木胸径在7~18cm之间;平均胸径12~14cm,树高6~8m,平均树高为7m。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3~18kg/㎡。上层群落覆盖度为40%左右,林下多为裂叶榕、桤叶黄花稔、越南悬钩子、毛刺蒴麻、大青、铁芒萁等植物所覆盖,整个植物群落覆盖率在75~80%之间。不计算马占相思林个体树,调查估算林下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约为2~3kg/㎡;林下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1.4-1.8之间。(4)农田作物该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评价区西部,与槟榔林、灌草丛镶嵌分布,面积较大,仅种植有水稻。调查估算生物量为2~3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4.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河段植被群落类型Ⅰ、自然植被(1)灌丛鹧鸪麻+中平树+粉单竹群落(2)草丛水竹+蔓生莠竹+长画眉草+巴西含羞草群落Ⅱ、人工植被(1)橡胶林(2)槟榔林(3)果园(4)坡地作物(5)村庄植被椰子+波罗蜜+荔枝+竹群落评价范围植被现状分布见图:响水镇大本河番映村至九队河段疏浚项目区植被现状图4.1.自然植被类型分析(1)灌丛鹧鸪麻+中平树+粉单竹群落该群落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项目评价区中部,是由次生季雨林受到人为的强烈干扰后现成的次生植被类型,与橡胶林、果园等林地镶嵌分布,群落覆盖率在75%左右。该群落由鹧鸪麻、中平树、粉单竹群落为优势构成,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群落高度多在3~4m之间。群落内常见分布的灌木层有猫尾木、黄毛榕、白饭树、苎麻、对叶榕、山黄麻、青篱竹、厚壳树、楝叶吴茱萸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9~11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3-2.8之间。(2)草丛水竹+蔓生莠竹+长画眉草+巴西含羞草群落该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区沿河东侧至北侧一带,与橡胶林、槟榔等林地镶嵌分布在河道岸边或弃荒耕地上。群落以水竹、蔓生莠竹、长画眉草和巴西含羞草为优势,其中水竹优势明显,次优势为蔓生莠竹、长画眉草和巴西含羞草。群落常见分布的植物有芦竹、牛筋草、青葙、胜红蓟、草龙、水龙、白花丹、加拿大蓬、野芋等;群落覆盖率在60~70%之间,调查估算生物量为4~5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在1.8-2.3之间。4.2.人工植被现状分析评价区范围内分布的人工植被,主要由经济林橡胶林、槟榔林、坡地作物、居民点植被构成。以下分别予以论述(1)橡胶林该类型为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的人工经济林之一,面积较大,与槟榔林、灌草丛等林地镶嵌分布。有7~20年树龄不等,几为成熟林。总体上说,橡胶林发育正常。株行距约大多在3m×4m~4m×5m之间,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5~18kg/㎡。橡胶林林下植物覆盖率有的林段较高,一般在30~40之间%。常见的林下植物有银柴、锈荚藤、破布叶、割鸡芒等一些蕨类植物、草本植物所覆盖。除橡胶木外,调查估算林下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约为2~3kg/㎡;林下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1.5-2.0之间。(2)槟榔林该类型在项目范围内分布较广,有5~25年树龄不等,与橡胶林、灌草丛、坡地作物等林地镶嵌分布在项目评价区域内。总体上说,发育正常,是当地农民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株行距大多在1m×1m~1.5m×1.5m之间,群落覆盖率在40%左右。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4~17kg/㎡。林下常见分布的植物有毛蕨、假臭草、胜红蓟、蜈蚣草、金纽扣等草本植物。不计算槟榔树个体数,调查估算群落生物量为2~3kg/㎡;群落组成成分较简单,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果园该类型主要由荔枝果树构成,有10~15年树龄不等,与橡胶林、槟榔等林镶嵌分布在项目评价区东部、西部的坡地。总体上说,发育正常,种植园内基本无伴生种,群落覆盖率在45~55%之间。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为10~13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4)坡地作物该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南部至中部河道两侧较平缓的沙壤上,与槟榔林、橡胶林等林地镶嵌分布。调查栽培的作物有玉米、花生、番薯、苦瓜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2~3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5)村庄植被椰子+波罗蜜+荔枝+竹群落该类型分布在金江农场三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人为干扰强度相对较大的居民点周边。在其群落结构上,人工植被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但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仍然比较复杂,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群落覆盖率达45%左右。组成成分以棕榈科、桑科、无患子科、竹亚科、蝶形花科、桃金娘科等植物为优势,叶子以全缘叶和中型叶占多数。从总的群落外貌看,植物群落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乔木层有一层,灌木层一层和草本层一层。乔木层栽培的乔木较为疏松,少有树冠相连结或重叠。群落内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分布较多,群落高度在6~7m之间。该类型以椰子、波罗蜜、荔枝、竹群落为优势,其它常见的植物有槟榔、印度紫檀、洋蒲桃、番荔枝、降香檀、大头典竹、粉单竹、青皮木棉、杨桃、对叶榕、银合欢、香蕉、黄皮、尖叶竹芋、假蒟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8~10kg/㎡,群落组成份较为复杂;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3.0-3.5之间。5.三道镇南林河南林村段疏浚工程植被群落类型Ⅰ、自然植被草丛水竹+肿柄菊+蔓生莠竹+草龙群落Ⅱ、人工植被(1)橡胶林(2)槟榔林(3)果园(4)苗圃(5)农田植被(6)村庄植被椰子+槟榔+波罗蜜+竹群落评价范围植被现状分布见图:保亭县三道镇南林河南林村河段项目区植被现状图5.1自然植被类型分析草丛水竹+肿柄菊+蔓生莠竹+草龙群落该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南林村西部,与槟榔林、果园等林地镶嵌分布。群落以水竹、肿柄菊、蔓生莠竹和草龙为优势构成。群落覆盖率在50%左右,一般在30~40%之间,群落常见分布的植物有芦竹、斑芒、磨盘草、牛筋草、青葙、胜红蓟、水龙、高杆珍珠茅、阔穗扁莎、野芋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3~4kg/㎡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在1.8-2.3之间。5.2人工植被现状分析评价区范围内分布的人工植被,主要由经济林橡胶林、槟榔林、果园、苗圃、农田作物、村庄周边植被构成。以下分别予以论述(1)橡胶林该类型为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的人工经济林之一,与槟榔林、农田作物等林地镶嵌分布。有6~15年树龄不等,几为成熟林。总体上说,橡胶林发育正常。株行距约大多在3m×4m~4m×5m之间,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5~18kg/㎡。橡胶林林下植物覆盖率适中,一般在35%左右。常见的林下植物有假臭草、飞机草、墨苜蓿等一些蕨类植物及禾本科草本植物所覆盖。除橡胶木外,调查估算林下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约为2~3kg/㎡;林下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1.5-2.0之间。(2)槟榔林该类型在项目范围内分布较广,有4~25年树龄不等,与橡胶林、果园等林地镶嵌分布。总体上说,发育比较正常,是当地农民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株行距大多在1.5m×1.5m之间,群落覆盖率在35%左右。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13~16kg/㎡。常见分布的植物有毛蕨、假臭草、墨苜蓿、金纽扣、鳢草等植物所覆盖。不计算槟榔树个体数,调查估算群落生物量为2~3kg/㎡;群落组成成分较简单,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3)果园该类型主要由龙眼、洋蒲桃组成,主要分布在项目评价区域东西部的坡地,与槟榔等林地镶嵌分布。总体上说,发育正常,种植园内基本无伴生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社区服务的综合应用考核试卷
- 残值及回购合同范本
- 礼仪用品行业品牌法律风险防控考核试卷
- 种子批发商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考核试卷
- 广播影视设备网络营销咨询批发考核试卷
- 渔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考核试卷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精美课件
- 会展现场应急管理与救援考核试卷
- 罐头食品生产流程优化考核试卷
- 食道癌护理小讲课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 Vue.js前端开发实战(第2版) 课件 第2章 Vue.js开发基础
- 异面直线 高一下学期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GLB-2防孤岛保护装置试验报告
- 的沟通技巧评估表
- 职场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卵巢囊肿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两癌筛查的知识讲座
- 仪器共享平台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