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文言文阅读选择题(解析版)
【考点穿透】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命题实质】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
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文言文阅读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
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文言文阅读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
文言文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4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1.内容情感分析不当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答题技巧】
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方法总结】
1、细读文言文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文言文阅读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知
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典例在线】
11-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量,于我如浮云。
(《述而》)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官显裳B.洛阳纸更C.物以稀为更D.春雨裳如油
11.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答案】10.A11.B
12.①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10.“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B.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贵:价格高;
C.物以稀为贵:东西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贵:珍贵;
D.春雨贵如油:比喻非常珍贵。北方因春季降雨量少,而此时为小麦拔节孕穗时期,故春雨如油一般珍贵。
贵:珍贵;故选A。
1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
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根据选项分析,B项理解正确。故选B。
12-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硼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演绿潭,回清倒影,绝笆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甜,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下.砾!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I).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第②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
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第③段写春冬三峡之景。“春冬之时”“素湍”“绿潭”,两种
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
“清荣峻茂”蔚为奇观。第④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故文章第②〜④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
项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错误。故选D。
13-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王丹麓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时幼子小能五岁,坐著膝上,日:“大人寒,故畏风,抑①知
风亦畏寒。”王问故,答曰:“风不畏寒,何由喜扑人怀?”
王丹麓座客常满。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其说。客曰:“本②《孔丛子》,子思③告齐君日:'先君生
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故知今像多须,误也。”时丹麓子鼎六岁,在侧应声曰:“然则孔子
亦无眉耶?”客语塞。
【注】①抑:则,就。②本:根据。③子思:孔子的孙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对语句进行翻译时,要注意具体字词的含义,尤其是古今异义的字
词,不要混淆。
注意“故”是“所以”的意思,“像”在画线句中指的是孔子的画像,“误”表示错误,不正确。整个画
线句的意思为“所以知道现在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正确的";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乙】王丹麓旧病复发十分怕冷,每当到了下雪的时候,都要紧闭门窗防止风吹进来。当时他的小儿子王
能才五岁,坐在王丹麓的腿上,说:“父亲怕冷,所以也怕风,就知道风也怕冷。”王丹麓问他原因,王
能回答说:“风不怕冷的话,为什么也喜欢往人怀里扑呢?”
王丹麓家中经常客人满座。有客人认为孔子没有胡须,大家都询问他这样认为的理由。那位客人回答说:
“根据《孔丛子》中的话,子思告诉齐军说:‘孔子天生就没有胡须和眉毛,天下的王侯并不因为这个减
损对他的敬意。'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当时王丹麓的儿子王鼎才六岁,
在一旁回答说:“那么孔子连眉毛也没有了?”那位客人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了。
14-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IP用的一项是()
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甲文所说的“教学相长”与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理解“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
说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即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其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因
此本项说法错误;故选A。
[5-202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
竹赋①
(宋代)王炎
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
其偃蹇②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
气毅色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倒者,格清貌古,又如骚人与儒。
予虽朝夕吟啸于其下,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
之中然泛观宇宙,万物均函育于一气,而有刚柔坚脆之不齐: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汽色
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春日载阳,竹于是时清而不腴:冬日祁⑦
寒,竹于是时秀而不癖。今而后见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
【注释】①选自《双溪类稿》,有删节。赋:古代的一种文体。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
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dn:弯曲的样子。③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④耀qd同“瘤”,
清瘦。⑤剥:脱落。⑥筠yUn:竹子的青皮。⑦祁:盛,大。
15.下列选项均为选文所写内容,其中用来与竹子对比的一项是()
A.挫折者萧爽者雄劲者介特者
B.忠臣节士慈孙孝子
C.侠客勇夫骚人曜儒
D.荣者盛者实繁者色丽者
17.下列与“晦叔读书南斋之上”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ʌ.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B.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C.久年,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V庄子>二则》
【答案】15.D17.A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色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
竹箭之有筠,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可知,作者用“荣者”“盛者”“实繁者”“色丽者”与竹子对比。
故选D。
17.本题考查“之”的用法。“晦叔读书南斋之上”的意思是:我读书的南书房的上面之:助词,的。
A.句意为:这就的雄伟景象。之:助词,的;
B.句意为: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好久。之:动词,往,至II:
C句意为: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D.句意为: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我读书的南书房的上面,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西南方向,周围有无数的竹子苍翠茂盛。
它们中间长的弯弯曲曲,在生长过程中经受压制,阻碍的,就像忠臣、有气节的志士奔赴灾祸危难而
不找借口推辞。它们中间姿态美好、洁净闲适的,像仁慈善良孝顺的子孙侍奉父亲祖父而没有一点违背叛
逆。它们中挺立雄伟有力,气质刚毅气色严正的,又像侠义之士和勇士。它们孤高不随流俗的,外表和内
心具有古人的风范,又像诗人和清瘦的儒者。
我虽然整天的在竹林下吟诗读书,也不能用语言说出它们的美丽,更不能描绘出它们的奇特。
然而,总的来看宇宙之中的万物都是从自然之气中孕育而出的,却有刚强、柔韧、坚硬、脆弱等不同;
草木茂盛的一定会憔悴,草木旺盛一定会衰败,果实长的多的容易脱落,颜色艳丽的会过早的枯萎。只有
松柏的内部实心和竹箭的外表青皮,完全能够来经历严寒酷暑而四季生长。春天阳光温暖时,竹子在这时
清瘦而不丰满;冬天大寒时,竹在这时秀美而不瘦弱。现在才能见到它们有高尚的道德,坚定不移的特别
的情操。
16-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的的一项是()
ʌ.此皆良失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B.陟罚臧否陟:赞扬
C.以为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D.危急存亡之秋秋:时候
2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答案】19.B21.D
【解析】
19.B.句意:奖惩功过。陟,提拔、晋升。故选B。
21.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
A.首段中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不利处境,“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是有利条件。本项“诸葛
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有误;
B.根据末段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意
在劝谏刘禅亲贤远佞;
C.“选段语言华丽”有误,应为:选段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故选D。
17-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专送的一项是()
A.欲行其林(尽)B.阡陌交泄(交错相通)
C.便攀还家(同“邀”,邀请)D.处处有之(记号)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欣巡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太守即遣人随基往基真无马邪
D.闻之,欣然规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碘的一项是()
ʌ.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盛新图定为成高,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
开朗”等。
B.“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髯”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髻”代指孩
子。
C.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
6.D7.A8.B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句意: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故选D。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意义。
A.都是“……的样子”;
B.副词,竟然,居然/判断动词,是;
C.代词,他/语气词,加强诘问语气;
D.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B.“‘黄发’代指青年”理解有误。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故选B。
18-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①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
多谈更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咒今先生多教人更事,所未
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久吾昔
贬官夷陵,彼非入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
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⑥,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
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⑥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久忝尘三事®,以此自将久今日以人望我,必为
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吗”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
自任里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①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②“莫不”句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听的。③吾子:
对别人的一“种尊称。④及物:造福社会。⑤枉直乖错:冤屈错误⑥迨(d4i)至,至IJ。⑦出入中外:指在
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⑧忝(tia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⑨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⑩亮是当
年一言之报也:亮,通“谅”,确实。报,回应,应合。⑪(壬:担任,胜任。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者Z见先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B.无以遣日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我于欧阳公处学来安陵君受地千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D.或问之,则答曰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11.下列属于“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中“一言”所指代的一项是()
A.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
B.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C.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D.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答案】9.B11.D
【解析】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连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B.可以,介词/按照,介词;
C.都是“从”的意思,介词;
D.都是“就”的意思,连词。
故选B。
IL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的意思是“其实是实践当年的一句誓言”,结合“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
不敢忽也'",可知这里的“誓言”是指:自尔遇事,不敢忽也。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张芸叟当初到京城游学,求见拜见先达们,每次听欧阳修、司马温公、王荆公的评论,关于文史最多,
只有欧阳修讲了许多为官的事情。久而久之,难免有请教“求学的人拜见先生,没有不想听听修身和作文
之道的。现在先生指教了许多为官的事情,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欧阳修说:“不能这样看。你们都是当
今贤才,以后做官处理政事,就懂得我的话J'。大致说来,文献经典仅限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处理政事则
关系到百姓利益。我过去被贬到夷陵做官,那里不是一般人所能生活的地方。我正当壮年,不满足于学习,
想找《史记》《汉书》来看看,但公府和私人都没有。没有什么可以消磨时光的,就从架阁上把过去的案
卷拿下来,一次又一次地观看。我发现那上面颠倒是非的事情,多得数不完,有的把无说成有,有的把曲
说成直,违反国法,顺从私情,丧失人伦,戕害公义,真是什么坏事都有。荒远偏小的夷陵尚且如此,整
个天下的弊端就可想而知了。当时仰望苍天发誓,'从此为官处事,不敢有丝毫疏忽’。至今三十多年,
不论在京城还是在外地,担任了重要官位,始终拿这句誓言律己。现在在别人看来,认为我一定是通过诗
文提高自己的。在我自己看来,其实是实践当年的一句誓言。"当时,老苏父子三人当中,也有人在场,
曾听说过这些话。那以后,苏轼也以做一个称职的官吏自勉,有人问他,他就回答说:“这是我从欧阳修
那学来的。”
19-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D衡于虑衡:平衡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L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吠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呵死于安乐也鸣之地不能通其意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
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
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
沛,雄辩有力。
【答案】5.D6.A7.D8.B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
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从/介词,比;
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去|J;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
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
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筒陋的房子,只是我(住
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
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
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
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
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
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
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
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的道理了。
[11-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琬[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妖,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遮。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丛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尊像的一项是()
A.“隔掌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丛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ʌ.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答案】9.D11.B
【解析】
【9题详解】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
D.“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表述有误,“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
“从”,可理解为“学习”,而“隶而从者”意思是跟着同去的人,“从”为“跟从、跟随";故选D。
【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表述有误,联系文章内容可知,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描
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C“'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表述有误,作者观鱼后坐潭上,在“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的环境中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反映了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D.“‘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表述有误,联系文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的内容可知,“斗折蛇行”写溪身,“犬牙差互”写岸势;故选B。
[12-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々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拶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
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盛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
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
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政道为学之难以
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
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尾有。
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
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地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
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回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
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
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咒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
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冈U。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i):原意是包书的套
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净然若神人炸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故意
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专有左右:旁边
D.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画始进间:间隙、空隙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中轩敞者为舱
C.假诸人顾后见也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W呵责
D.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ʌ.【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
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
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
心读书的形象。
【答案】ILB12.D13.C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有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为“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故”意为“特意”,所以选项错误。故选B。
12.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A.之: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这;
B.为:作为/是;
C.而:顺承关系/修饰关系;
D.以:同为“因为";故选D。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章的理解。C.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太学生”是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作者求学是艰
辛的,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是反比,而不是正比;同样作者和马生同为刻苦学习之人,由''自
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可知如此,所以是想类似的情况,应该为正比,而非反比。所以选项错误。故选C。
【名师点睛】
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解题技巧-一个原则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
综观近几年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无怪乎就是实词解释、虚词
辨析、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的理解以及文章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之类,再就是句子翻译题。文言文阅读考查的
试题少,而且绝大部分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所以掌握答题技巧,迅速排除迷惑项,是做好文言文客观题
的关键。
自下而上的原则
做文言文阅读题,首先应对文段用心精读一遍,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文段
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
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在试卷
上圈点勾画),但我们如果做完其他题再考虑“信息筛选题”与“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
费力。同时,"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
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
解答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
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
信息筛选题-排除法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出现的人名不止一个,
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悉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
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除了。
分析概括题-对照法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
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
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
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11-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瞽。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至清,亭亭净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
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
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
“竖立”的意思。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答案】9.B11.Λ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枝蔓;
故选BO
IL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形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本项中“'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说法错误;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项中“坚
强不屈”说法错误;
D.文章最后一句,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本项中“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错误;
故选A。
12-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17分)
蔬食
(清)李渔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
自然也。草木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②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
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
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论蔬食之美者,日清,曰洁,曰芳馥,日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
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书。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
有其乐。
(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
[注]①脍:细切的肉。②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贤王。
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
B.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C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
D.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
【答案】C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C.结合“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可知作者编《饮馔》为肉食在其次,而蔬
菜为首选,一是为了崇尚节俭,一是为了恢复古风;至于看重宰割(牲畜)而珍惜生命,又因为想着这一
点,而不忍心或忘掉了啊。所以选项中“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说法有误;
故选C。
13-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
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
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
学”,问且先于学也。
一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米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安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
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
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
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0.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
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
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
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
明了“问”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A.“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有误,丙文并没有用到托物寓意的写法。“抒发高雅的
情趣”有误,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丙文论证了“君子之学必好问”
的观点。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
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
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
(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
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
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
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
《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
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
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
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
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运动会广播稿
- 设备优化技术服务
- 设备购买安装合同
- 语文阅读在大语文环境中的角色
- 质量问题退换货保证书
- 购销合同印花税的税率计算器哪里有
- 购销合同终止原因分析
- 贷款延期协议书范本
- 软件性能评估报告
- 运动员成绩与数学公式
- 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DB11-239-2021 车用柴油环保技术要求
- 三好学生竞选17
- 认养树的合同(2篇)
-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 劳动法律学习试题
- 夜间照明施工方案
-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提升第三单元专练篇·03:分数除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其二(原卷版+解析)
- 2024年上海奉贤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3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世界邮政日主题世界邮政日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