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单选题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
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
家禽。这体现了()
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大门B.中华文明多元多样的特点
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D.陶器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
2、商鞅变法时颁布《分户令》,把大家庭拆分到最小限度,从大家庭内挖出许多闲散
劳动力,通过拆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形成了
大批的个体小农。这一做法()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增强了秦国经济实力D.阻断了土地兼并的发生
3、“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
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
注共出现28次。这反映了()
A.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度B.秦汉注重史学研究和编撰
C.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弱化D.秦汉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4、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
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国家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D.商人社会地位大幅提升
5、魏晋南北朝时,在今江苏丹阳立新丰堰,“溉田八百余顷”;在今浙江湖州筑获塘,
“溉田千顷”;在湖北荆州筑获湖,“堰湖开渎,通引江水,田多收获“。水利灌溉的修
整说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南方农业的发展C.民族融合的趋势D.豪强势力的发展
6、北魏迁都洛阳后,太子元恂偷跑回平城,孝文帝说“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
大祸。”下诏废太子,后处死;同年鲜卑贵族的部分元老发动政变,孝文帝严厉打击并
捕杀了很多人。这表明()
A.改革变法是大势所趋B.鲜卑贵族不支持变法
C.北魏政权面临着分裂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7、贞观三年,中郎将常何上书直言朝政,太宗凭自己对常何的了解,认定奏章非常何
所作,追问之下,常何承认是自己的门客马周代拟。太宗立即召见马周,予以重用,
并赐常何绢三百匹鼓励荐贤。唐太宗这样做()
A.建立了科举选官的制度B.形成了重视人才的文风
C.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形成D.有利于经济制度的变革
8、隋唐时,三省长官地位显赫,不轻易授人,但皇帝往往指定信任的或品级较低的官
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给他们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
明他们也是宰相。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辅佐皇帝避免失误
C.共同决策提高效率D.行使权力扩大相权
9、日本学者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
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说:“奈良的贵族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
引进来”两位学者的记载都印证了唐朝()
A.对外交通发达B.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C.民间交往频繁D.日本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
10、宋初设置枢密院,主要职权是“掌军国机务,出纳密令”;并设立机速房,作为统
一收发军事机密文书的机关。这些措施()
A.利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起到了对外保卫的职能
C.消除了泄露机密的弊端D.提高军事机密传输效率
11、党项人与汉族人杂居在河套地区,以农业为主,“地饶五谷,尤宜稻麦”;近代该
地区出土不少木活字印刷的西夏文印本和佛经。据此可知()
A.西夏在军事上始终保持强势B.中华文明互学互鉴和而不同
C.民族交融促进少数民族发展D.少数民族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12、元朝长途海运航线开辟后,从江南运往北方的米粮,由初辟时年运数十万石到天
历二年(1329年)增加到三百五十二万二千一百六十三石一斗,而江南诸色物产及“迤
南番贡”,亦随粮船之后陆绎北上。元朝海运的开辟()
A.巩固元朝封建政权B.以管控南方为根本目的
C.推动海外贸易繁荣D.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13、下图为秧马图,秧马即旧时中国农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苏轼曾作《秧马歌》
“日行千畦,较之岱偻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这体现了()
A.农学理论有了新发展方向B.农业技术注重实用性
C.文学作品能如实反映现实D.广大农民生活的艰辛
14、郑和说服明仁宗保留宝船队时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
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关际口()
A.深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B.强调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
C.具有一定的海洋忧患意识D.主张夺取和控制南洋地区
15、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运河南再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
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返,络绎不绝。由此推断,这一时期()
A.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明清资本主义开始产生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明中叶以前的文学作品,活跃其中的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和妖魔鬼
怪。明中叶以后,商人、小贩、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等成为小说的主角,这种
变化表明()
A.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学世俗化B.明清儒学的新发展带来思想解放
C.市民阶层的兴起决定小说的产生D.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成为时代潮流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
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
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
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
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其中
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
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此外,《博物志》还记载了许多丝绸之路
之事,后人审视丝绸之路提供了民间视角。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使
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18、唐代是科举制的奠基期,宋以后各代科举皆从唐代科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高宗在位期间(650-683)所举行的22科共取进士578人,平均每科26
人略多。龙朔三年(663),以右史董思恭与考功员外郎权原崇同知贡举,思恭泄漏进
士策问题目,案发,经三司审问,“赃污狼藉”,原来是贿买考题,于是“命西朝堂斩
决”,由于董思恭临刑告变,于是免予死罪,改判为流放南方偏远的梧州。这是中国科
举史上首例科场案,预卖考题要处以死罪,于朝堂斩首处决,量刑可谓极重。因此说
“高宗时,进士难其选”。
材料二赵匡胤于建隆三年(962)下诏废止了中唐以来知贡举官与及第考生结成座
主门生关系的习惯做法。乾德元年(963),又下诏规定:“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
更发公荐(编者注:通榜公荐法是唐代科举中制度所允许的推荐考试的办法,即知贡
举官将赴贡院之前,中央台阁大臣可以向其推荐自己所了解的具有才艺的举子),违
者重置其罪。”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唐宋科举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历史意义。
19、城市的地图一定程度反映城市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俨盟!国^上蹩口解近门
®fn<♦◎开宝寺
金.水He丘门
外[S*Le城in
里
加n
相国寺a*,*
新郑门才=*4那邛新来门
郑n
新*朱保
n雀微
nn
*K9-重要商叱街商业繁华地区
唐都长安图北宋东泉图
材料二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
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元】脱脱等《宋史•河渠志》卷三
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
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
亚和西南亚的商船。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回答下列问题:
⑴对比材料一的唐都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示意图,概括两座都城有何不同。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东京城繁华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在岭北、辽阳、甘肃、云南等地设置行省,实行与中原一样的管理体
制,与内地一样征收赋役。漠北原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
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
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
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士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
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
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
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
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
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
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
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还积极兴办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增强边疆蛮夷的素质,增进
他们的国家观念。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元朝和清朝在边疆治理上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可知,中华文明起
源有多个中心,并且都会大量使用陶器等,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
确;阶级社会出现是在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基础之上,材料并没有反映私有制产生
以及贫富分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历史传承”“民族认同”,排除C项;
D项错在“普遍应用”,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将大家庭拆分成小家庭,促进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项
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在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全面承认土地私有
的措施中确立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封建土地
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是无法阻断土地兼并的,故商鞅变
法的“分户令”,形成了大量的个体小农,是不能阻断土地兼并的,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县官”一词在秦汉以后文献中大量出现,表明了郡县制普遍实施,郡
县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故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项;秦汉时
期史书中出现“县官”一词增多,只能说明郡县制的普遍推广,无法体现秦汉对史学的
重视,排除B项;商周时期没有实行中央集权,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可知,
汉武帝之所以大量任命商人出身的官员帮其理财,目的在于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
预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故选A项;汉武帝厉行重农抑商,他之所以任
命商人出身的官员帮其理财,只是想要借助其力量统治全国经济,不代表他就重视商
人的地位,排除B、D项;成功削弱了诸侯国实力,是推恩令的作用,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水利设施修建带来田地的开垦,故选B,魏晋时
期是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故A错误;C、D与题干不符,错误。
6、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孝文帝对反对变法的鲜卑贵族的严厉打压,故选D;A、C与题干主旨
不符,故错误;不支持变法的只是部分贵族,故B错误。
7、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重用人才,这样做有利于推动贞观之治的形成,故选C;科
举制不是唐太宗时期建立的,排除A;材料中涉及的政治领域不是文学领域,排除B;与
经济制度无关,排除D。
8、答案:A
解析:三省长官地位重要,但皇帝却“指定信任的或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
讨论国家大事,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故选A;增加宰相人数是“辅佐皇帝”,但不是“避免
失误”,故B错误;CD选项不符合史实,错误。
9、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
四五百人。”“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表明中国文化源源不
断的向外辐射和传播,故B正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有陆路和海路交通线,材料中仅能
获知与日本的交往主要靠海路,无法体现交通发达,故A错误。"(日本)曾派使节到唐
朝达6次之多”“奈良的贵族……”这些信息表现官方交流,故C错误。材料信息反映日
本积极向中国学习,无法体现本国发展水平,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枢密院职权是“掌军国机务,出纳密令”,机速房职能是统一收发军事
机密文书,两者都是处理宋朝军事机密事务的相关专门机构,故D正确。清朝军机处
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保卫,故B错误。材料
中机构的设置无法看出“消除”作用,故C错误。
11、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党项人与汉族人杂居在河套地区”,生活生产方式由以狩猎为主到以
农耕为主,文化上也深受汉族文化影响,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军事方面,故A
错误。材料反映西夏学汉的经济与文化,无法体现“互学互鉴和而不同”,故B错误。
西夏与宋政权并立,未实现大一统,故D错误。
12、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南往北运输米粮、物产、贡物等物资,推动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
展,也加强了元朝封建政权的稳定,对巩固南北统一有积极意义,故A正确。海运开
辟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元朝政权的稳定,巩固大一统国家,故B错误。长途海运航线
的开辟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到北方,材料中无法体现带动海外贸易繁荣,故C
错误。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但不是因为海运的开辟导致的,故D错误。
13、答案:B
解析:秧马是古代插秧、护秧的工具,根据材料“日行千畦,较之似偻而作者,劳佚相
绝矣”可知有了秧马,与弯腰屈背劳作的人相比,劳累和舒适悬殊很大,据此可知,农
具革新提高了效率,故选B;A不属于农学理论范畴;C、D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
除。
14、答案:C
解析:郑和认为,通过控制海洋可以获得财富,维护国家安全,因此说明他具有开
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朝上国”的理念,排除A项;
郑和下西洋主要还是为了宣扬国威,“强调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B项;郑和并没有主张夺取和控制南洋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西商人把福建、浙江等地的茶叶集中到江西,通过水路北上
运到内蒙古、东北一带,而且贸易额大,体现出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故A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破产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药审方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java网络编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中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盐业专业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t医师上岗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育员试题及答案
- 酒店楼顶光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职教幼师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教学情境面试题目及答案
- 教学名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低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石油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0kV线路迁改施工方案
- 宫颈锥切术后护理查房
- 家畜传染病总论培训课件
- 监护室ICU运用PDCA循环案例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完整word版)中国户口本英文翻译模板
- CRTD术后护理常规
- 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化工课件-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