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课件: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_第1页
会计学基础课件: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_第2页
会计学基础课件: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_第3页
会计学基础课件: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_第4页
会计学基础课件: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初步理解会计科目的含义和内容,记住一些常用的会计科目名称,领会设置账户的意义和账户的基本结构,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特点。第一节会计科目和账户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企业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科目。2.按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二、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的,用于分类核算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的载体,它是会计最基本的汇总工具。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在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其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的分类,只是项目名称,它本身并不能记载和汇总,而账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够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载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二)账户的格式和结构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反映账户记录的日期和经济业务的内容;

3.凭证号数,反映账户记录的依据;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5.余额。

账户中记录的金额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项指标,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单式记账法,另一类是复式记账法。

经济业务发生之后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称为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借贷记账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记账应采用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加以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主要特点如下:(一)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作为记账符号,“借”与“贷”有其专门的含义,在资产类账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

(二)账户结构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三)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1.账户对应关系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一笔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通常被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互称为对应账户。

2.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明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借贷方向及其金额的记录。

会计分录按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

所谓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对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到两个以上对应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五)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就是利用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各自存在的数量关系,检查和验算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其试算平衡的公式是:

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