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3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3_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3_第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3_第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

信息语文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社统编教材第三单元

单元

EJ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舍身取义,追求人生价值9.《鱼我所欲也》

2转危为安,运亡为存10.《唐雎不辱使命》

3少年应知勤学早11.《送东阳马生序》

课时

信息12.《破阵子•为陈同

4

甫赋壮词以寄之》

明作战之渴望,晓爱国之

12.《江城子•密州出

悲壮

5猎》

作业类型团课时作业口重组单元

二.单元分析

(-)课标要求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

文内容,说出文章大意;了解有关散文诗词的作业及文化常识;

积累本单元中出现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对比、对偶、衬托、反问

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深入理解本单元课文的精

神内涵。把握本单元所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古代散文的特点,

把握其论证或叙述的层次;反复诵读本单元词作,理解词作的思

想内容,把握词人抒发的情感;

3.理解文章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文章优美、精炼的语言,

品味散文及词作的韵味,感悟作者的情感;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

品味古代散文的美感。

4.拓展阅读视野,多多涉猎古代散文。从广泛的阅读中体会

古代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阅读兴趣;

5.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开展的关于孟子等古代哲学先贤

们思想的小课题研究。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都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有先秦诸子散文、历

史散文,有古代论文名篇,其共同特点是偏于论辩或说理;本单

元三首宋词,一首晚清词,都刚劲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鱼我所欲也》对人的生死观进行了讨论,强调了“义”与

“生”的关系,主张舍生取义.

《唐雎不辱使命》写的是韩魏被秦灭亡之后,安陵小国君臣

针对强秦所做的最后一次外交抗争,凸显了土阶层“转危为安,

运亡为存”的历史作用。本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值得细细品

味。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开国文臣宋濂的一篇劝学之作。作

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劝勉同乡后辈刻苦学习,

进德修业。全文叙事雍容,议论闲雅,多用对比手法说明道理,

语言质朴,辞气畅和,值得阅读欣赏和写作借鉴。

《词四首》都是语文课文课标建议背诵的篇目。《渔家傲・秋

思》写塞外秋景、军中苦乐,刚劲峭拔,自然浑朴。《江城子・密

州出猎》是苏轼写豪放词的最早尝试,这首词在创作上不受曲律

约束、狂放不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作者写

给他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亮的,情辞慷慨,格调高昂,也对自己不

能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的理想喟叹不已,表现出他一贯的爱

国情怀。《满江红》(小住京华)是作者挣脱家庭羁绊、走向社会

之前的词作,抒发了她不甘做平庸的女性、立志奋发有为而又无

人理解的苦闷情怀,真切感人。

(三)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到九年级下半学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古诗文。这

种积累不仅仅体现在对古诗文的记忆上,更多地是体现在对文言

文、古诗词的内容、情感、思想、内涵的感受、认识、理解上。

但总体而言,这种理解感受是相对感性的,尤其是对古代哲学思

想的理解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内涵。学习本单元,要引导

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

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要立足现代社会,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L语言积累与运用:了解并积累本课中重要的作家及文学作

品常识: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在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的帮助下读

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注重对文言文大意的把握和了解。抓住文言文中重点语句

的分析和解读,了解文章内涵。

3.了解本单元古诗文的特点,以及把握其论证或叙述的层次,

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单元作业目标】

1.着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察,尤其是文言知识;

2.注重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分层设计作业难度;

3.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

4.注重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了单元作业目标。根据单元

作业目标设计了基础预习作业、思考理解类作业及实践创新类作

业。重在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易到难把握课

文,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设计思路如下:

本单元作业设计重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

基础知识与思考研究相结合,坚持立足课文与课外延伸拓展相结

合。本单元的课时作业题型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写作题与实践

探究题。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及作业目标设计,题型多样化,体

现了作业的分层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五.课时作业

9.鱼我所欲也

一.作业内容

(一)重点知识回顾

1.读准字音。

死亦我所恶()为()宫室之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默写课文语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亦我所

欲,,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o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

也。,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4.写出下列加点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①得: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于:a.所欲有甚宇生者

b.万钟宇我何加焉

③与:a.所识穷乏者得我∙⅛

b.呼尔而g之_________________

④是:a.非独贤者有戛心也

b.是亦不可以己乎

⑤为:a.故不力苟得也

b.乡为生死而不受

5.下列器物在古代不能用来盛装东西的是()

A.箪B.豆C.柿D.钟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三)课外拓展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縻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而不受,入③谓弟子

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④景公,景公未之⑤行而赐之縻丘,其不知丘⑥

亦甚矣。”令弟子趣①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有改动)

【注】①縻(Hn)丘:齐邑名。②以为养:把它(縻丘)作为食邑。③入:当为

“出”字之误。④说(shui):游说,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主张。⑤未之行:

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⑥丘:孔子,名“丘”。⑦趣:赶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应者的我与(乏:缺乏)

C.孔子辞而不受(辞:推辞,不接受)

D.入祠弟子曰(谓:认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景公未之行

B.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C景公致縻丘以方养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D.辞而行乡为生死而不受

3.将【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四)综合性学习。

语文老师在上《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出示下列资料,请你完成相关的任务。

【资料一】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

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

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资料二】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

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资料三】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

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1)收集孟子有关“仁政”思想的语录,不少于三句。

(2)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说说孟子所谓的“本心”理解,举例加以说明。

(五)写作。

中国人事有骨气的,乞人不食嗟来之食,行道之人不食忽而与之之食……鲁

迅先生曾经也写过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议论文,也请你仿照鲁迅

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以《中国人失掉骨气了吗?》写一篇小

论文。不少于600字。

二.时间要求:

(―)1■.两分钟;2.一分钟;3.两分钟;4.三分钟;5.三分钟。(二)一分

钟;(Ξ)1、2、3.共计二十分钟;(四)1、2.十五分钟;(ɪ)三十分钟。

三.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Z(平

优苒良好合格不合格

L读准字音。

2.给重点语句断句。

3.默写课文语百。

4.写出下列加点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5.选择在古代不能用来盛装的器物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

四综合性学习。

写作

总体评价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设计思路

(一)1.基础题。学生对文章阅读最低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此题目检测学生对

文中多音字的读法,进而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字在文中的意思打下基础。

2.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让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断句有所了解。

3.重点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4.此题考察的是对学生对于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

句子的意思。

5.基础提升题。本题考查词语古今异义,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二)能力提升题。此题考察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翻译。

(三)能力提升题。此题重点考察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能力提升题。此题重点考察学生课文知识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五)综合能力考察题。此题以写作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10.唐雎不辱使命

一.作业内容

(―)重点知识回顾

(二)课时作业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错意也

(2)请广于君

(3)公神疯怒

(4)以头把地

(5)寡人除i

(6)徒以有先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终守之/介胄乏士不拜

B.安陵君*许寡人/我真无马耶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3.翻译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布衣之怒,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4.对比阅读

【甲】《唐雎不辱使命》

【乙】晋毕阳之孙豫让①,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②,知伯宠之。及三

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③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

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

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

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②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

夫。③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卿,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题目: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

(三)资料补充

语文老师在上《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出示下列资料,请你完成相关的任务。

【资料一】《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

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

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

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语

言犀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

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资料二】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

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

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

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

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

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

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

的实录。

【资料三】刘向(约前77年-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

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

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

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

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谷

梁传》。编订整理《战国策》。又编有《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己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今存《新序》《说

苑》《列女传》等书。又有《五经通义》,已佚,清人马国翰辑存一卷。生平事

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二.时间要求:

(二)

词语解释6分钟

1、2

3文言翻译5分钟

4对比阅读12分钟

三.答案

1.(1)错,同“措”;(2)广,增广、扩充;(3)怫然,愤怒的样子;(4)抢,

碰,撞;(5)谕,明白,懂得;(6)徒,只,仅仅。

2.D(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A.之:代词,指代国土/之,的;B.其:祈使语气/加强诘问语气;C.以:介词,

用/介词,因为;D.而:两个都是“连词,表示转折”。

3.(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从甲文“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可以看出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从甲文“‘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以看出唐雎“士”的精神体现

在:有勇有谋、大义凛然、不卑不亢;从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可以

看出唐雎“士”的精神体现在:不辱使命。从乙文“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

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可以看出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知恩图报;从乙文

“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可以看出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忠

诚守节;从乙文“欲为知伯报仇”可以看出豫让“士”的精神体现在:舍生取义。

四.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指标Z(平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

项是()。

3.翻译句子

4.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

总体评价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设计思路

(二)作业设计意图

L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文章中的重点文言实词。

2.基础题,面向绝大部分学生。此题的设计意在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3.基础题,面向绝大部分学生。此题的设计,意在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

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4.此题较难,面向部分学生。此题是对比阅读,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11.送东阳马生序

作业1

一、作业内容

(一)基础练习大闯关

1.第一关:重点字音字形

俟()容臭()负箧()曳屣()

ye()然ying()人jtin裂()

2.第二关:解释加点字词

(1)每偷借于藏书之家

(2)右备容真

(3)底白玉之环

(4)四支僵劲不能动

3.第三关:翻译重点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第四关:原文默写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2)同舍生“僻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二)延伸拓展谈感悟

5.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请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一谈。

二、时间要求:L)基础练习大闯关8分钟。(二)延伸拓展谈感悟5分钟;

三、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指标Z1平______________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读准字音,书写工整

2.解释重点词语含义

(-)

3.翻译重点句子

4.默官课文语句

(二)延伸拓展谈感悟

总体评价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积累重点字词、巩固文言知识、熟记重点语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学会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体会勤学的重要性。

作业2

一、作业内容

(一)基础选择题

L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曰B.录毕,走送之

C.崔其欣悦D.媵人持疡沃灌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二)“勤学与成功”综合性学习

3.(搜一搜)你知道哪些勤学故事?列举两个。

4.(写一写)班级要开展“勤学与成功”主题班会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请拟写

一段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二、时间要求:(一)选择题2分钟。(二)综合性学习10分钟;

三、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指标Z<¥______________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L辨析古今异义词

(-)2.分析濠文内容

3.知识积累

(二)

4.语言运用

总体评价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设计意图:

(一)巩固对文体、文言知识、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

(二)积累课外知识,训练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作业3

一、作业内容

(-)文学常识填空

1.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

他生平著作很多,有《》等。

(二)对比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

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

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③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①逮:及。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资:借。④大学:大学问家。

L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同舍生皆被绮绣()

(2)媵人持疡沃灌()

(3)主人崔问衡()

(4)遂成大学()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结合选文,各举一例说说宋濂和匡衡是如何克服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请

写出源自【乙】文故事的一个成语。

二、时间要求:(一)文学常识题1分钟。(二)对比阅读12分钟。

三、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指标Z1平______________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L文学常识积累

2.解释重点词语含义。

二3.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4.分析文本内容

总体评价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设计意图:

(-)积累文学常识,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词语推断,揣摩其意思。通过解释

文言实词,积累文言知识,掌握从课内到课外迁移的方法和规律。锻炼对课内外

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在比较之中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思想内涵;积累成语。

课时整体设计思路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群体进行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可供其选择;

“作业1”适用于学困生,首先设置了基础题,包括对字音、字形的书写,重要

的文言知识:通假字、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了解。重要句子的翻译、重要

语句默写;然后设置了拓展延伸题:作者的求学经历中得到的启示。

“作业2”适用于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设置了基础题,包括古今异义词、课文

内容的分析、理解性默写。第二个模块设置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勤学与成功”

综合性学习,搜集勤学的故事、专题活动开场白的拟定。

“作业3”适用于学习优异的学生,主要设置了关于作者的常识题、课内外文言

文的对比阅读。

参考答案

作业1:

L重点字音字形

俟(si)容真(xiu)负箧(qie)曳庭(Xi)

ye(,J⅛)然ying(媵)人j□n裂(皴);

2.解释加点字词

借用;得到;香气;在腰间佩戴;同“肢”,肢体;

3.翻译句子

(1)因此,人家多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原文默写

(1)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示例:(1)学习要勤奋刻苦;(2)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

作业2:

1.选择题:

(1)C(2)D

2.综合性学习活动

示例: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示例:大家好!“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宝贵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珍惜

有限的时间,去提升自我,才能收获成功。接下来,我宣布“勤学与成功”的主题班会正式

开始。

作业3:

(一)文学常识填空

L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宋学士集

(二)对比阅读:

1.(1)同“披"(2)热水

(3)感到奇怪(以……为怪)(4)于是,就

2.(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匡衡于是就给他做雇工而不求得到报酬。

3.宋濂:不畏天寒地冻,跑远路拜师学习克服求师之难。(或:以读书的快乐,

内心的充实克服破衣粗食的生活之难。)

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邻家的烛光,来克服夜晚读书无烛之难(或:替人打工换

取遍读主人之书的机会来克服学习的无书之难。)

成语:凿壁借光(凿壁偷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业1

一.作业内容

(一)基础背诵,课堂巩固

1、在复习的基础上,试一试默写古诗词

(1),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了却君王天下事,o

(3)巧用比喻修辞,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写战斗的激烈场面的句

子:,O

(4)辛弃疾从梦境回归现实,情绪陡转,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句

子:O

(二)迁移拓展,重在积累

2、你还知道哪些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诗词?在横线上工整写下两句。

二、时间要求

(一)基础背诵,课堂巩固5分钟;U)迁移拓展,重在积累3分钟。

三、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指标1S平

优秀良好3格不合格

1.书写工整

(-)2.字、句正确一

氏整填后渴量建功立业、施展抱”的诗句「

(二)

字迹工整

总体评价结果:o

四、设计意图:

(一)1、新课标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性,诗词默写利于学生掌握并积累字词、

诗句。

2、有意识的强调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默写,帮助学生在写作业之前养成复习的

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3、理解性默写更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是对课堂知识点的再巩固。

(二)1、学习强调学以致用,通过询问同类型诗词,利于学生调动已学过的知

识,进行知识迁移,将同类型的诗词进行归纳,与此同时也为写作积累素材。

2、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此同样重视规范写字,做到时

刻提醒。

作业2

一、作业内容

(一)能力提升,发挥长处

1、自主选择你所擅长的方式品味诗词。

(1)你若喜欢朗读,不妨寻得几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诗文给同学听。

(2)你若喜欢绘画,不妨画出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的场面。

(3)你若喜欢习作,不妨穿越时空,与辛弃疾来一场有关壮志的对话。

(4)你若喜欢探索,不妨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人生履历。

(5)你若喜欢文字,不妨积累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欣赏的诗句。

(6)你若喜欢阅读,不妨再读读他的其他诗作,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体会“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二、时间要求

(-)能力提升,发挥长处IOWo

三、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Z(平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有感情的朗诵诗文

2.画出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的场面

3.与辛弃疾来一场有关壮志的短对话写作

(一)4.分享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人生履历

5.积累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欣赏的诗句

6.阅读诗人其他诗作,解读“词中之龙”的

豪情与柔情

总体评价结果:O

四、设计意图:

1、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注重学生

兴趣和特长的培养,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加具有趣味性,更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更加重视学生写完作业后的反馈交流学习环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

仅知道正误,更深入品读词的内涵,收获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能力和热情。

作业3

一、作业内容

(一)思维拓展,活学活用

1、对比阅读,串联诗词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的解读有误的是()。

A.“破阵子”为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这首词是辛弃疾写

给志同道合的陈同甫的豪放之笔。

B.“可怜白发生”,诗人笔锋陡转,与前九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诗人愤懑不

平。

C.“僵卧”体现作者的老态,“孤村”表明诗人退隐,体现诗人怀才不遇之感。

D.辛弃疾与陆游虽身不在战场,仍有壮志,都有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但壮志

难酬。

(2)“梦”是古诗词中的意象之一,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媒介。试从表现手法和抒

情方式的角度品析甲文“梦回吹角连营”和“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异曲同工之妙。

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如何爱国?并在今后生活中试着

做一做。

二、时间要求

(-)思维拓展,活学活用12分钟。

三、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Z(平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解邀!确,找出错误选项

2.从表现手法和百情方式的角度品析文本内

(-)容。

3.联系生活实际的爱国做法

总体评价结果:

四、设计意图:

1、第二首诗是七年级所学习的内容,在此呈现有复习的作用;此外诗与词进行

对比联系,利于知识串联、更加形象直观、系统化。

2、选择题中包含对两首诗词内容的解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回顾旧知,

理解诗词内容。

3、理解题中有关意象解读,明确提出思考角度,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有方向性,

不会无从下手。

4、新课标强调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习中也时刻强

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加入到现阶段切实可行的爱国行动。

课时作业目标及整体设计思路

作业目标:

在做到作业分层的基础上,设计布置综合性作业。一是体现听说读写相综合;

二是要体现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综合;三是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让学

生自主选择中开放思维,找到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在特定的情境中,打好基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

设计思路:

(1)作业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2)作业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有

效实现基础知识再巩固和重难点的突破;(3)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