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

1.甲型HlNl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药物“达菲”通过抑制该病毒中神经氨酸酶(NA)

的作用,使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

是()

A.NA能够破坏细胞膜

B.HlNl病毒能够在宿主细胞外自行增殖

C.NA是由宿主细胞的DNA控制合成的

D.新型甲型HlNl流感病毒的产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导致的

K答案』A

K解析》A、根据题意,神经氨酸酶(NA)的作用被抑制后,病毒就不能从宿主细胞中

释放出来,说明NA能够破坏细胞膜,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营寄生生活,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不能在宿主细胞外自行增

殖,B错误;

C、病毒NA是由甲型HINI流感病毒自身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C错误;

D、甲型HINl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并不含染色体,故不存在染色体变异,D错

误。

故选Ao

2.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

膜面积为多种醐提供了附着位点。在真核细胞中,下列代谢过程在膜上进行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与02结合

B.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Ch与Cs结合

C.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的结合

D.DNA复制时解旋酶与DNA的结合

K答案》A

K解析』A、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与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02与Cs结合发生在叶绿体基质,B不符合题意;

C、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C不符合题意;

D、DNA复制时解旋酶与DNA的结合发生在细胞核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超氧化物积累会氧化生物分子引发细胞损伤。将生理指

标接近的青年志愿者按吸烟与否分为两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力消耗测试,受试者血浆

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如下图。基于此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指每

质匚二!不吸烟组

m(

om氧■吸烟组

)l化

A.超氧化物主要在血浆中产生

B.烟草中的尼古丁导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

C.与不吸烟者比,蛋白质能为吸烟者提供更多能量

D.本实验为“吸烟有害健康'’提供了证据

K答案HD

K解析》A、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可见超氧化物主要在活细胞中产生,A错误;

B、实验结果可说明吸烟可能导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但不能证明是尼古丁的作用,B错

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细胞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C错误;

D、据柱形图可知,吸烟组血浆中蛋白质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高于不吸烟者,而

超氧化物氧化生物分子生成物量的积累会引发细胞损伤,因此,本实验为“吸烟有害健康”

提供了证据,D正确。

故选D。

4.研究人员研究肥胖机理时发现了一种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形成有关的蛋白质M,其细胞分

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已分化的细胞不可能继续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

B.肌肉细胞与脂肪细胞中均含控制蛋白质M合成的基因

C.促进蛋白质M的合成是解决肥胖问题的一条途径

D.间充质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其分化过程具有组织特异性

R答案UA

[解析DA、已分化的细胞也可能再转化为其他功能的细胞,如人体的干细胞可在分化为

其它类型的细胞,A错误;

B、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都是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

所以二者都含有控制蛋白质M合成的基因,B正确:

C、据图可知,蛋白质M存在时,间充质细胞可转化为肌肉细胞,而蛋白质M消失时,间

充质细胞可转化为脂肪细胞,因此促进蛋白质M的表达,可促进间充质细胞更多的转化为

肌肉细胞,而抑制其转化形成脂肪细胞,从而解决肥胖问题,C正确;

D、成体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完全分化的细胞,因此间充质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

胞,其分化过程具有组织特异性,D正确。

故选Ao

5.已知果蝇长翅和残翅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室中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

蝇,甲瓶果蝇只有长翅,乙瓶果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由于忘贴标签,不清楚哪瓶果蝇是

亲代,哪瓶果蝇是子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论哪瓶果蝇为亲代,长翅一定是显性性状

B.无论哪瓶果蝇是亲代,甲瓶中长翅果蝇一定有杂合子

C.无论哪瓶果蝇是亲代,乙瓶中长翅果蝇一定有纯合子

D.可用甲瓶果蝇相互交配的实验结果判断哪瓶果蝇为亲代

K答案HD

K解析HA、若甲瓶为亲代,乙瓶出现性状分离,长翅为显性,若甲瓶为子代,乙瓶中一

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的长翅为显性性状,因此无论哪瓶果蝇为亲代,长翅

一定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A选项可知,甲瓶为亲代,长翅的基因型是Aa,若甲瓶为子代,基因型是Aa,无

论哪瓶果蝇是亲代,甲瓶中长翅果蝇一定有杂合子,B正确;

C、由A选项可知,甲瓶为亲代,乙瓶中长翅的基因型是AA或Aa,若甲瓶为子代,乙瓶

中的长翅的基因型有AA都有纯合子,C正确;

D、甲瓶无论是亲代还是子代,长翅果蝇均为杂合子,相互交配后子代既有长翅也有残

翅,故无法判断亲子代关系,D错误。

故选D。

6.研究表明:染色体片段重复对生物体的不利影响一般小于染色体片段缺失,因此在自然

群体中较易保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片段重复与缺失都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B.染色体片段重复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

C.与基因突变比较,染色体片段重复改变的碱基数目更少

D.染色体片段重复可增加基因的数目,多余的基因可能向多个方向突变

K答案》C

K解析[A、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都可用显微镜

直接观察到,A正确;

B、染色体片段重复可以产生多种性状,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材料,B正确;

C、基因突变是单个基因中某些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染色体片段重复改变会导

致该染色体上增加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正确。

故选C。

7.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图2-②)

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图2-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

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说法第堡的是()

A.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B.图④和图⑤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C.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

D.上述变异可能包括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K答案HB

K解析WA、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

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A正确;

B、由图可知,图④的着丝粒(点)己经一分为二;图⑤表示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

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发生随机断裂后移向细胞两级,故图④和图⑤都处于细胞分裂的

后期,B错误;

C、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

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

后可能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C正确;

D、若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断裂的部位发生在某个基因内部,则可能会造成该基

因部分碱基对的缺失,而发生基因突变;若该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片段互换,即基因重组;由于端粒的断裂、融合的染色体

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会发生染色体(结

构)变异。故上述变异可能包括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B0

8.某山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两个种群发生了明显的进

化,而后山丘障碍消失,上述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第退的是()

A.b1和cl间出现了地理隔离,二者之间不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

B.c1到C2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

C.dι和Ch形态差别较大,但二者之间不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

D.若5和d2出现生殖隔离,d∣和d2基因频率不再变化

K答案》D

K解析》A、b∣和Ci间由于存在山丘障碍而出现了地理隔离,二者形态基本相同,二者之

间可能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

B、C∣TC2生物发生了进化,生物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B正确;

C、生殖隔离出现的标志是两种生物之间无法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5和d2

形态差别较大,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

D、若d∣和d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形成了新物种,形成新物种后可能还会发生进化,故d∣

和d2基因频率可能还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9.甲基苯丙胺(冰毒)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的结合,改变多巴胺转运载体空间结构从而使其

改变原有功能、具有运输多巴胺至突触间隙的能力。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二一C-J:J

名m喀_,.:∙,一-—多巴胺

多巴胺.γ.—⅛L⅛一、^转运载体

(多巴胺受体J

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①与突触前膜融合

B.多巴胺受体位于突触后膜,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冰毒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代替多巴胺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冰毒引起多巴胺的回收受阻,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K答案Hc

K解析》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①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多巴

胺,A正确;

B、由图可知,多巴胺受体位于突触后膜,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C、冰毒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抑制多巴胺回收,C错误;

D、冰毒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抑制多巴胺回收,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

奋,D正确.

故选C。

10.垂体柄是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通道,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的神经纤维经垂体柄到达垂体,

下丘脑分泌的TRH通过垂体柄内的血管进入垂体,垂体柄变细或损伤时,下丘脑分泌的激

素沿血管和神经运向垂体受阻,出现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SIS患者的尿量可能明显增加

B.PSlS患者体内的TSH可能增加

C.PSIS患者体内性激素可能减少

D.幼年PSlS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

K答案HB

K解析》A、尿量的多少与抗利尿激素有关,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结合

题意,PSlS患者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经运向垂体受阻,即到达垂体的抗利尿激素

减少,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由于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

收的作用,故PSlS患者的尿量可能明显增加,A正确;

B、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通过垂体柄内的血管进入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但是

PSIS患者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经运向垂体受阻,故PSIS患者体内的TSH可能减

少,B错误:

C、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即下丘脑T垂体T性腺,PSIS患者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沿

血管和神经运向垂体受阻,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使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

减少,C正确;

D、幼年PSlS患者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经运向垂体受阻,可能导致其体内生长激

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使得幼年PSIS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D正确。

故选B。

11.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经研究该现象也是由于生

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光三设根

A.根的背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C.B侧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D侧生长素浓度大于C侧

D,单侧光决定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

K答案DA

K解析IIAC、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因此图中B>

A、OD,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C侧生长素浓度高,对根生长起抑制作用,而D

侧浓度低反而促进根的生长,故根的背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A正确,C错误;

B、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B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A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

因此茎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不能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

D、单侧光决定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能决定极性运输的方向,D错误。

故选Ao

12.“一鲸落而万物生”,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

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后期厌氧

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

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鲸落形成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可以自给自足

B.厌氧细菌和硫细菌都是依赖于有机物生存的分解者

C.鲸落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生态位不存在重叠现象

D.鲸落的形成对生态系统中碳、硫等物质循环起到促进作用

K答案HD

K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逐级递减,不能自给自足,A错误;

B、根据“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可知硫细菌是化能合成的自养型菌

体,B错误;

C、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能部分相同,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C错误;

D、鲸落中的多种分解者可将鲸鱼的尸体快速分解,因此鲸落的形成对生态系统中碳、硫

等物质循环起到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D。

13.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

胞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取纯培养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

有关这两种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两种方法的关键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以保证获得培养物的纯度

B.这两种方法均需同时将接种的平板和未接种的平板倒置进行培养

C.接种环和涂布器均需要在火焰上灼烧,且灼烧前均需用酒精引燃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比实际值小

K答案》C

K解析HA、获得纯培养物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故两种纯化方法都要防止杂菌

污染,A正确;

B、为验证培养基是否被污染,两种方法均需同时将接种的平板和未接种的平板倒置,在

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正确;

C、接种环可直接灼烧灭菌,涂布器要沾少量酒精在火焰上引燃进行灼烧灭菌,C错误;

D、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比实际值小,D正确。

故选Co

14.研究人员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将分散在国内不同区域养殖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

超高产的“超级奶牛”种质资源集中起来,便于进行良种奶牛繁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合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技术,可快速培育出“超级奶牛''群体

B.运用克隆技术集中“超级奶牛'’种质资源,有利于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超级奶牛”的成功克隆,说明奶牛体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能力

D.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可避免从国外引进活牛的生物安全风险

R答案》C

K解析HA、胚胎分割能够得到多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胚胎移植是胚胎技术的最后一个

环节,结合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技术,可快速培育出“超级奶牛”群体,A正确;

B、直接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运用克隆技术集中“超级奶牛”种质资源,有利于发挥生

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超级奶牛”的成功克隆,说明奶牛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即体

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

D、体细胞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技术,该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可避免从国外引进活牛

的生物安全风险,如传染病的引进等,D正确。

故选C。

15.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质粒和目的基因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

杆菌细胞并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缄芳青霉素抗性基因

A.图中的质粒用酶A切割后,会产生8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可用酶A和酶C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

C.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D.若用酶B和酶C切割,可以避免质粒的自身环化

K答案HD

K解析HA、质粒中含有2个酶A的酶切位点,所以切割后会产生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A错误;

B、如果用酶A和C同时切割质粒,会破坏质粒的标记基因,B错误;

C、根据B项分析,需要用酶B和C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导致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

所以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长,C错误;

D、若用酶B和酶C切割,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避免质粒自身环化,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

16.下列为高中生物学中的部分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DNA的粗提取与鉴定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⑤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⑥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A.①②④均必须使用相同浓度的乙醉

B.③④均必须使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①②实验原理都有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D.⑤⑥选取样方、挑选菌落时均要随机取样

K答案》ABD

K解析IlA、①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用到95%的酒精,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用

到无水乙醇,④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用到体积分数50%的酒精,A错误;

B、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需要用到低倍显微镜,④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需要

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

C、①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中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溶解度不同,②绿叶中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正确;

D、⑤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需要随机取样;而⑥探究抗生素

对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通过比较特定菌落的形态、数量(即不能随机选取)进行观察,

D错误。

故选ABDo

17.细菌内一条mRNA可能含有多个AUG密码子,仅起始密码子AUG上游有一段SD序

列,该序列能与rRNA互补结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D序列很可能与转录过程的起始有关

B.SD序列突变以后产生的多肽链会变长

C.mRNA中含有的多个AUG并不是都作为起始密码子

D.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就表明有多个SD序列

K答案HABD

K解析HA、SD碱基序列可使翻译能准确从起始密码子开始,推测SD序列很可能与翻译

过程的起始有关,A错误;

B、SD碱基序列与翻译过程的起始有关,SD序列突变后,不会启动翻译过程,因此不会

产生肽链,B错误;

C、由题意“细菌内一条mRNA可能含有多个AUG密码子,仅起始密码子AUG上游有一

段SD序列,该序列能与rRNA互补结合”可知,仅起始密码子AUG上游有一段SD序列

的可以作为起始密码子,因此mRNA中含有的多个AUG并不是都作为起始密码子,C正

确;

D、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多个核糖体可能是从一个位点结合的,并不能表明一条

mRNA上有多个SD序列,D错误。

故选ABD。

18.病毒感染能激活体内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滤泡性T细胞,该细胞群高度表达0X40

分子,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抗体

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与艾滋病相同

B.0X40的过量表达有利于抗原的呈递

C.浆细胞可识别抗原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D.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活化

K答案HBD

K解析HA、根据题意“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可知机体免疫过强攻击

机体正常组织,形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而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是机体免疫不足导致的,二者发病机理不同,A错误;

B、根据题干“该细胞群高度表达0X40分子,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再结合题图:滤

泡性T细胞表面的0X40和抗原均会与B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抗体是B细胞识别相

应抗原之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分泌的,可推测0X40的过量表达有利于抗原的呈递,促

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B正确;

C、浆细胞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具备识别抗原的作用,C错误;

D、分析题图: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需要与抗原接触,而且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

的细胞因子,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D正确。

故选BDo

19.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它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草莓体内逐年积累,

会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下图是育种工作者选育高品质草莓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方法一:匡司一回IaI无病毒苗

方法二:SMYELVWFl旦与莓细胞£■»抗病毒草莓

注:SMYELV-CP是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

A.方法一中,甲常选用茎尖,原因是其几乎未感染病毒

B.通常采用95%的酒精和5%次氯酸钠溶液对甲进行消毒处理

C.A、C两个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都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D.判断两种选育方法的效果都需要通过病毒接种实验

R答案HBD

[解析HA、植物的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几乎不含病毒,因此对茎尖进行植

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植株,A正确;

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需要用75%的酒精和5%次氯酸钠溶液对甲进行消毒处理,保证

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B错误;

C、A、C两个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都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形成根芽,最

终发育成植株,C正确;

D、方法一获得的无病毒苗应根据植株性状检测,不需要接种病毒;方法二获得的抗病毒

草莓需要通过接种病毒检测,D错误。

故选BD。

20.羊草和针茅为某草原的主要牧草,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为确定草

原植被类型与亚洲小车蝗暴发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将ImXlmXIm无底罩笼固定在已选好的

8处样地,每处设置5个罩笼,每个罩笼内放置20只发育期相同的亚洲小车蝗跳蛹(蝗虫幼

虫),每天定时记录跳蛹的存活数量、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图,其中发育历期指完成一定

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卓口针茅草地口针茅草地

)

⅛■羊草草地■羊草草地

⅛⅛

O2013201420l15l2016立份

A.该调查仿照样方法在每个样地中植被丰茂处随机放置罩笼

B.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螭可以减小误差

C.亚洲小车蝗在针茅草地的存活率高、发育历期短,更容易爆发

D.过度放牧会加速针茅草地向羊草草地演替,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

K答案HAD

K解析》A、由于亚洲小车蝗跳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

度,但样方法应随机取样,不能特意植被丰茂处取样,A错误:

B、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重复实验,故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蛹

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

C、据图可知,与羊草草地相比,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发育历期短,单位时间内会有更

多的跳蛹发育成可繁殖成虫,出生率提高;同时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存活率高,种群密

度更易增加,C正确;

D、结合题意“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可知,适度放牧可使针茅草地向

羊草草地转变,但过度放牧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不一定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

发,D错误。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

2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

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

森林等类型。

(2)三江源地区逊木措湖中的某食物网如右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

*2

KJ∕m∙a)o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

数点后一位)。

(3)同域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未经地理隔离进化而来。逊木措湖的裸

鲤属有两个姐妹种: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这两个物种是研究同域物种形成的理想模型。

①已知这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填“重

叠”或“分化”)。

②同域物种形成模式不同于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模式。这表明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关系是

③这两种鱼的嗅觉基因差异很大,是导致它们分化为不同物种的关键。推测该基因导致同域

物种形成的机制是。

(4)在三江源某湿地搞水产养殖,养殖业流传着“第二营养级动物最适合大量人工饲喂”的

说法,从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的角度,这一说法的科学道理是。

K答案Il(I)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

(2)17.6(3)①.分化②.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③.嗅觉基因

调控生物对性外激素的识别,从而影响交配对象的选择,进而阻碍了两种鱼的基因交流,最

终形成生殖隔离

(4)(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或饲喂动物的营养级越低,越具有低

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K小问1详析]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

异,可以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K小问2详析】

裸鲤作为第三营养级从浮游动物获得的能量是860-490=370,裂腹鱼同化的能量是680,第

二营养级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是5980,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70+680)÷5980≈17.6%o

K小问3详析』

①这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会导致物种间获得资源的方式不同,会出现生态位的

分化。

②同域物种的形成,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未经地理隔离进化而来,而物种间拥

有生殖隔离,所以表明出现生殖隔离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③两种鱼的嗅觉基因有差异,而嗅觉可以影响鱼类对于食物的感知,所以同域物种的形成

机制可能嗅觉基因调控生物对性外激素的识别,从而影响交配对象的选择,进而阻碍了两

种鱼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生殖隔离,导致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

K小问4详析》

由于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饲喂动物的营养级越低,越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

特点,所以第二营养级动物最适合大量人工饲喂。

22.乙烯调节植物种子的萌发、衰老等生理过程。图1为拟南芥种子未经乙烯和经乙烯处

理萌发3天后的黄化苗图片,图2示意从甲硫氨酸到乙烯的合成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

IW甲硫氨酸一SAM-J*ACC—「乙烯

IJAei合酶AeC氧化酶

E基因A

图1图2

(1)经乙烯处理所得黄化苗,根变短、下胚轴变粗短,顶端弯钩加剧。据此判断,图

1(填“左侧”或“右侧”)拟南芥种子为未经乙烯处理、条件下萌发而来。

(2)基因A通过过程控制ACC(1氨基环丙烷1竣酸)合酶的合成。利用土

壤农杆菌将反义基因A导入番茄后,果实中乙烯的合成减少约99.5%,果实不变红,空气

中不能正常成熟;施用乙烯后可表现出正常的风味和颜色,说明

(3)将拟南芥野生型和eto1突变体分别置于22℃和4°C,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

成量,结果如图3。

2Q

a吗Z5

.O冬

wC2

.8

玄M5

≡6≡

S装O

N47

O.

2O

O

O358O9282

2424

据图3判断,eto1突变体的乙烯合成能力(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4)已知拟南芥在O"C以上的低温下能生长存活。为探究乙烯对植物抗冻能力的影响,

将拟南芥22℃培养两周后,以O°C为起点,用每Ih降低1℃的梯度降温法,降温至一

5C后持续0.5h,取出置于22℃培养3天后统计。采用梯度降温法的目的是

»存活率的统计结果是:生长于正常培养基上野生型拟南芥的存活率为

55%,添加10μM浓度的AeC培养基上野生型拟南芥存活率为18%,这说明。据此

实验,判断eto1突变体抗冻能力野生型拟南芥。

(5)研究表明,拟南芥花瓣脱落与乙烯的促进有关。推测乙烯促进花瓣细胞中

酶的合成增多,进而促进细胞壁分解,导致花瓣脱落。

K答案Il(I)①.左侧②.黑暗

(2)①.转录和翻译②.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

(3)提高(4)①.避免快速降温至-5°C导致拟南芥死亡率过高(或对拟南芥进行抗冻

锻炼)②.(外源)乙烯降低植物的抗冻能力③.低于

(5)纤维素酶和果胶

K小问1详析』

据图可知,图1右侧黄化苗根变短、下胚轴变粗短,顶端弯钩加剧,是乙烯处理的结果,

黄化苗是在黑暗条件下得到的,据此判断,图1左侧拟南芥种子为未经乙烯处理、黑暗条

件下萌发而来。

K小问2详析』

ACC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2可知,基因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ACC(1氨

基环丙烷1较酸)合酶的合成。将反义基因A导入番茄后,乙烯的合成减少,不能正常成

熟,施用乙烯后可表现出正常的风味和颜色,表现出成熟,说明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

K小问3详析』

据图可知,22℃条件下,野生型的乙烯的相对含量在0.8〜1之间,突变型的乙烯的相对含

量在2〜3之间;4℃条件下,野生型的乙烯的相对含量在0.2以下,突变型的乙烯的相对

含量在0.2~0.5之间,因此eto1突变体的乙烯合成能力提高。

K小问4详析』

采用梯度降温法的目的是避免快速降温至-5℃导致拟南芥死亡率过高(或对拟南芥进行抗

冻锻炼)。生长于正常培养基上野生型拟南芥的存活率为55%,添加10μM浓度的ACC培

养基上野生型拟南芥存活率为18%,这说明ACC降低植物的抗冻能力,ACC是合成乙烯

的原料,因此乙烯降低植物的抗冻能力。eto1突变体乙烯合成能力提高,因此to1突变体

抗冻能力低于野生型拟南芥。

K小问5详析』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只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解细胞壁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拟南芥花瓣

脱落与乙烯的促进有关,测乙烯促进花瓣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合成增多,进而促进

细胞壁分解,导致花瓣脱落。

23.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多重联合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不利影

响日益显著。研究者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苗期玉米的光合生理

差异,部分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净光合速率

21

f最适条件≡≡干旱胁迫=冷害胁迫(μmol∙m∙s-)

30

25天;7天;2天胁迫期恢复期

生长期[胁迫期I恢复期20

对照组(CT)sæsHSSgSS⅝g⅞SSSSffiðð

L°I

单一干旱(D)i≈≈⅛≈⅛Z2ZZZZZZ210

单一冷害(C)谢喇=日目

干旱+冷害(C&D)CTDCC&DCTDCC&D

甲乙

高能电子

e、

YH++NADP+

高能电子

NADPH

卡尔文循环

低能电子JADP+Pi"均、低能电子

1陋“循环

,+2H+∖“^叶绿素、类胡界,、叶绿素、类胡

争萝卜素复合体

>~有萝卜素复合体

H」e

日光

光系统∏光系统I

(I)图甲的实验设计中,对照组玉米处理条件是。图乙中,在恢复期作物净光

合速率最低对应的处理条件是.

(2)图丙表示光系统I中的NADPH的作用是。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是

o研究表明,玉米幼苗对低温较敏感。单一冷害胁迫会对光系统I和光系统∏造

成极大损伤,结合图丙分析单一冷害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3)图乙结果所示,协迫期C&D组净光合速率小于C组,而恢复期C&D组净光合速率

明显大于C组,说明O

K答案》(1)①.适宜的温度和水分②.单一冷害(C组)

(2)①.作为还原剂,还原三碳化合物、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能量②.CO2-C3-

(CH2O)③.冷害能够影响光能的吸收、转换与电子的传递/进而减少NADPH与ArP的生

成/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

(3)干旱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

K小问1详析』

由图甲、图乙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胁迫的类型和植株所处时期,因变量是玉米的净光合

速率,为了排除除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对照组玉米的处理是在适宜

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培养,由图乙的实验结果可知,在恢复期作物净光合速率最低对应的

处理条件是单一冷害(C组)。

K小问2详析2

由图丙可知,光系统I中NADPH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还原三碳化合物,将三碳化合物

还原成转化成(CH2。)和C5,且也提供了能量。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是Cθ2-C3-

(CH2O)o单一冷害胁迫会对光系统I和光系统∏造成极大损伤,结合图丙分析单一冷害

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冷害能够影响光能的吸收、转换与电子的

传递,进而减少NADPH与ATP的生成,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有机物合成减少。

K小问3详析』

由图乙可知,胁迫期C&D组(干早+冷害)净光合速率小于C组(单一冷害),而恢复期

C&D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C组,说明干早能够明显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和生长等

造成的损伤。

24.肠道菌群能通过菌体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脑产生影响,人脑也能通过调节影响肠道菌

群,部分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I摄取肠道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然后传递给细胞II(填

名称),细胞I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结合,同时分泌细胞因子。

(2)细胞因子含量上升,促进下丘脑分泌物质a,物质a是。

(3)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肠嗜格细胞分泌5-HT,5-HT与迷走神经元上的

结合,引起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信号沿着外周神经传递到脑,进而产生呕吐反射,同时兴

奋传递到产生痛觉。

(4)研究表明,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

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

炎症治疗抑郁症。L-茶氨酸能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科研人员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

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全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的要点

的目的

将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

动物分组

(A)、模型组(B)、①__________(C),茶氨酸组(D)

制作抑郁

实验中除A组以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症模型鼠

实验处理A组和B组②__________,C组每日用一定浓度的药物X溶液IOmL灌胃,

D组每日用IOmLL-茶氨酸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天

先对各组大鼠进行③_____实验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④__________、

指标测定

毒素炎症面积等

K答案II(I)①.细胞表面②.辅助性T细胞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3)①.(特异性)受体②.大脑皮层

(4)①.药物X组②.每日用IOmL生理盐水灌胃③.糖水偏好和明暗箱④.

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

K小问1详析』

细胞I摄取肠道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细胞II,根据其能释放细胞

因子,可知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

K小问2详析》

据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其中a为下

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其功能是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

K小问3详析]

5-HT是信号分子,可与迷走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迷走神经产生兴奋;所有

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因此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K小问4详析』

分析题意,本实验是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

的抑郁症,已知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含有L一茶氨

酸和药物X,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

模型组,C组为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症条件下添加药物X组,D组为炎症反应导致的抑郁

症条件下添加L一茶氨酸;A和B组为不同条件下的对照组,每日应用IOmL生理盐水灌

胃。

由于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

短。因此指标测定时先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糖水偏好和明暗箱实验并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