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的伦理缺失与风险_第1页
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的伦理缺失与风险_第2页
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的伦理缺失与风险_第3页
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的伦理缺失与风险_第4页
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的伦理缺失与风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的伦理缺失与风险科学创造活动,不光是理智和情感的伸展和爆发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磨练一个人意志和品格的过程。从表面上看,科学创造活动指向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道德境界和品性并无直接的关联。但由于品质因素会强烈地影响科学家的行为活动,并在一定意义上左右着目标的实现,其意义自然是重大的。尤其是在现代化条件下,知识和技术迅速膨胀、所有传统观念的急剧更新使得近代科技创造中所潜伏的矛盾虽然在表层得到某种缓解,但在深层却日益深化并加剧。一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甚至任何伟大的预言家也未曾料及的新的社会风险,伴随着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新机遇一同到来了。对于社会风险,不同领域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而每一种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内含一种社会风险,为了使论述更具有针对性,我选择了从伦理学视角,对科学活动中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进行初步的探讨。一、伦理缺失与科学创造的风险处加社会风险是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社会风险意味着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社会风险就转变成了社会危机,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因此科学实践活动纳人风险研究的视野也就在所难免。我认为,科学创造应该具有两种特质,一方面通过创造造福人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就是用科学创造陶冶情操,提高品质。但是,人类自己利用掌握的知识所制造的社会风险却是不断上升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科学创造增加了人类创造风险的概率,提升了社会行为叠加社会风险的总量。科学创造能否给社会带来风险,对这一问题学界争论很多。刘华杰认为,科学主要讲逻辑自治和经验实证。理性是必然包含在科学精神之内的。假如这个命题成立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科学知识共同的东西至少有两个: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所有的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没有超自然力的地位,这大概就是理性精神;二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所有的理论都经得起观测的检验,这应该是实证精神吧。按照这一命题,很显然从科学创造本身是无所谓风险的。现实的确是如此吗?比如武器的发明和创造,无论是创造本身,还是创造目的和使用过程,所能够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不仅是可以预见的,其风险结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朝鲜和伊朗的核浓缩所引发的政治危机一触即发,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我们的观点是科学创造和社会风险是相伴而生的。而且在科学创造中伦理行为的缺失将叠加社会风险。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认为,当前,“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险社会”。他认为:“风险概念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o’’川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on西记des)也认为,风险概念标识了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自然和传统消亡后生存的世界,其特点是从“外部风险”逐渐向“人造风险”的转移〔’}。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两种现象可以说也表现得十分突出,这样,社会风险的增加也就带有一定必然性。对风险来说,尽管伦理没有直接参与制造本原风险的过程,但它对风险的衍生和扩充发挥着结构性的动机趋向和功利目的的指向功能。有人认为风险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动方式有关,但从它的结果来看都是对人和社会所造成的一种危害和损伤。这种危害和损伤的过程都有伦理缺失的因素,也就是说社会伦理融入了风险过程。比如,在信息技术创造和信息知识积累进程中,既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工具和手段,但在使用信息技术中的伦理缺失也使人们传播信息中增加了不实的风险信息,为社会非理性行动增加了可能的氛围,强化了风险对社会的冲击力量和强度。二、科学实践过程中伦理缺失与风险类型1.科学对工具理性的日益强调,人文精神面临丧失的风险科学技术自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困惑。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以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又非常紧张,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哲学认为自身有权向科学家们指示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形式和途径。这一方面可以提到谢林,黑格尔或者慕尼黑哲学家巴德尔。但这一做法最终导致了科学家们越来越不相信哲学,甚至开始拒绝任何哲学。这时的科学家大多相信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存在着对科学盲目崇拜的倾向。在中国的大众语境中,就有“科学的殿堂”这一语言符号的广泛运用,这种说法非常明确的显示,科学是我们供在殿堂里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需要仰视。违背科学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但是,科学靠什么实施这种惩罚?实施惩罚的对象又是什么?这一切都不是离开人类实践活动的“上帝”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我看来,我们许多人是以迷信的态度对待科学的。实际上,科学活动本来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在科学活动中,就应该既体现着人类本质活动的对象化的一面,又体现其为人性即合目的性的伦理一面,因此把科学作为工具价值的一面和作为目的的伦理价值的一面割裂开来,只能导致科学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扼杀,只能导致人文精神面临丧失的风险。从科学创造上来说这种失去人文精神的科学创造反而是危害社会的,从而使人与科技处于尖锐的冲突之中。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深刻地描绘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他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2.科学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使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遭到破坏科学创造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就会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其结果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的规模和范围也就愈大。但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这种片面性也可能源自自身所掌握知识的局限,但谁能否认不是因为自身利益所驱使?如科学观上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认为,人对自然的统治乃是道德的至上命令。它反复强调,人必须控制自然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因而十分强调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他所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作是“工业科学的哲学家”;培根强调“知识就是力量”。由此可见,功利主义的科学观注重的是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并从科学的效用这个角度来评价科学。这种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把科学看作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知识。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也常把“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挂在嘴边,写成口号来激励人们。很显然,这种把科学作为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显然是狭隘的。狭隘的功利主义科学观不仅容易促使人们为谋求眼前的利益而不恰当地使用科学技术,而且还严重地忽视了科学的其他社会功能,特别是忽视了科学技术对人类自身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也早已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二百多年前启蒙运动的主将卢梭就把科学的创立者看作是一个敌视人类安宁的神。他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诞生,乃是出于我们的罪恶”,“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并且这一现象是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地方都可以观察到的”,这样,卢梭就把科学技术看作是道德的敌人,指导原则。科学离开了这种信念与情感无疑是无源之水面临枯竭,那么他们会很难有那种不屈不挠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而且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使他们达到最高的成就。人类应该确立这种信念,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原价值,超越人与自然的纯物质功利关系,把道德价值融人其中。3.科学实践一定要体现道德意志科技异化等大量存在的反主体效应反复告诫人们:问题不在于是否已经改变了世界,而在于怎样合理地改变世界。我们的观点是科学实践一定要体现道德意志。科学的目的是求真,而真恰恰正是道德判断的前提。道德判断如果不是以关于道德事实和关系的真实性为依据,那么很难说他对人们有多大价值效应。从科学思维逻辑方法与道德判断(或命题)的关系上来看也是如此。爱因斯坦说:“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连贯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好象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可见,道德判断是一个科学的逻辑思维过程,它的产生以及效用的发挥,都不能不受制于科学思维及其方法论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为确保科技的合理发展和合理应用,人类必须打破科学主义的教条,在尊重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工具合理性的基础上,更要对价值合理性作不懈的反思和追求。4.科学家应关注人类长久利益科学家不仅应将科学知识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还应重视科技的社会后果。当今时代,任何一个科学家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工作者。如果他对他的工作究竟使人们境况变好或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那么,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科学家应该是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社会的人,他的身上充满了人性和爱心,他的思想闪烁着理论的光芒,他的行为遵循着法律的规范,他的良心不再遭受道德的谴责。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施维泽尔讲过:道德就是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所负有的无限责任,面对生命,虔诚的道德应当主要是提高人的责任心。文明人的理想不是别的,而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真正人性的人的理想。的确,宇宙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把大规模毁灭性技术(如核技术和克隆技术等)放在一个兽性和商业性十足的理性动物面前。所以,面对当今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科学家们必须要有一个宽阔的视野,要始终关注人类的长久利益,勇敢地担负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当然,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到的首先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或者危机,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种情况归因于某一种因素显然是不全面的。就此而言,对待伦理缺失与风险的相关性问题,我们必须辨证的去看待,而且这种缺失并不是永久性的。随着我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重视,不断的纠正,伦理缺失的现象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和缓解。另外科学共同体并不是孤立的,因而这种规范的建立理应是在一个社会之中的。亦或我们从科学共同体中总结出来的规范、取向和准则理应是全社会共同的准则。参考文献:【1」(德)乌尔里希·贝克,威廉姆斯.关于风险社会的对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英)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