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论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一、医疗侵权诉讼的困境在我国通说认为证明责任是当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一方当事人因此而承担的诉讼上的不利后果。也就是说证明责任是在诉讼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当事人一方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则是研究这种不利后果如何分配的问题。很显然,诉讼上的这种风险,诉讼双方都不乐意承担。但法律事实毕竟不同于客观真实,需要证据予以支持,当事实真伪不明时,证明责任在法律上的分配则会成为法官裁判的依据。正是由于证明责任分配的利益相关性和医疗侵权所呈现特殊性,在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面临多重困境,一直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一)立法上飘忽不定起初,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在立法上并没有明文规定,法官仅仅依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理论,完全由患者一方承担证明责任。但是,由于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医患双方知识的差异性等因素,导致在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之所在则为败诉之所在,使患者一方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医患矛盾在诉讼中得不到有效地解决。针对这一现状,为了扭转患者一方在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不利地位,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将此两项侵权要件的证明责任倒置给医疗机构,以期实现医患双方武器平等,在诉讼中能够平等对抗。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医疗机构为了避免承担证明责任,在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大量非必要措施。不仅造成了患者就医负担的增加,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随后,国家在《侵权责任法》中实现了证明责任的回归,确定了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以过错责任为原则、附条件推定过错责任为例外的归责原则。也就是说改变了《证据规定》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基本由患者一方承担证明责任。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经历的这种由“谁主张,谁举证”到证明责任的双重倒置再到证明责任分配的回归,这种立法的左右摇摆与价值选择,足以显现出医疗侵权证明责任分配的两难。(二)理论争议立法上的左右摇摆仅仅是医疗侵权证明责任分配面临的之一,在学界同样也有不同的分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侵权责任法》将医疗侵权视为一般的侵权类型,并未对其证明责任分配有特殊的规定,应当按照一般的侵权理论对其证明责任进行分配,理应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理论由患者一方承担医疗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当事人应当需要根据实体法律效果的逻辑组合,对其提出的权利主张所对应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医疗侵权诉讼中医患双方存在先天的不平等,医疗机构不仅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掌握着专业的医疗知识,而且还握有大部分甚至是影响案件判决的决定性证据。如果在这种不平等的先决条件下仍由患者承担证明责任,只能扩大这种不平等,显然不符合诉讼的基本理念。因此,应当坚持证明责任倒置,方是良策。此外,还有些人认为医疗侵权案件多种多样,对于证明责任的分配不能一刀切的进行规定,应当结合具体的案件由法官自由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身的观点与结论,可以说各有千秋。如何在法的多重价值中进行平衡,的确值得深思。(三)实践分配困境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从根本上说是医患双方当事人利益的角逐和对抗的结果,是立法者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如果证明责任由患者承担,由于患者一方的取得证据困难与专业知识的匮乏,往往会使案件无法得到一次性解决,极大的浪费诉讼资源。同时,案件常常也会陷入“案了事不了”的困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如果证明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会使其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进行防御性医疗,不仅会过度的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阻碍整个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可见在现实中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同样困境重重。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上述困境,使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在实务界与理论界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有观点以“证据距离”“证据偏在”为理由,认为医疗侵权诉讼中由患者承担证明责任显然是不平等的。其实,这种观点已然将证明责任这种事实真伪不明时当事人承担的诉讼上的不利后果与提供证据这种行为意义上的责任混为一谈。证明责任作为一种诉讼上的客观结果不同于诉讼过程中提供证据的责任。前者是客观结果由诉讼上的一方当事人承担,是静止的,固化的。而后者则是一种行为意义上的责任,在当事人之间是不断转换的,随着诉讼的进行逐渐深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将二者等同,那么当医疗机构提供了相应的证据而案件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这种以“证据偏在”的理由主张由医疗机构承当证明责任的主张就不攻自破了。况且,在患者一方承担证明责任的前提下,“证据偏在”而导致所谓上的医患双方的不平等完全可以用诉讼的方式解决。当患者取证困难时,可以申请法院提取相关的专业证据与关键证据。所以说这种貌似合理的主张实则经不起任何推敲。诉讼中当事人双方与法院的关系,也是进行价值考量与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当事人与法院的关系实质上是诉权与审判权、私权与公权的关系。权利与权力自法治思想萌芽以来就始终保持着相对紧张的关系,权力主体始终有滥用权力的内在冲动。孟德斯鸠就曾经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到一直遇到有边界的地方才休止。”审判权也不例外,在诉讼过程中都有侵犯诉权的可能。因此,在现代法治理念中,限制权力,保护权利始终是法治思想中的一条不可动摇的红线。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如果允许法官对证明责任的分配进行自由裁量,极大地增加了法官利用审判权侵权的可能性。我国作为单一的法制国家,如果允许法官自由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很可能由于法官对案件、对法律理解的不同,致使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影响法律的权威与公信力,牺牲法的确定性与可预测性。在我国证明责任的分配建立在“规范说”理论的基础之上,将证明责任交由立法者通过明确的或隐含的规定进行分配,显然比法官的自由裁量更可靠。因为大家始终相信制度比人更可靠。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将证明责任分配交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现行理论与制度。在我国,法官作为事实的裁判者,法律的适用者,并不是法律的制定者。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问题完全是一种适用法律的问题,法官只能根据相关的法律进行适用。因此,法官对证明责任的分配根本不具有自由裁量的权力。主张由法官根据医疗侵权诉讼的相关案情自由裁量证明责任的分配,不符合我国的司法体制,在我国这种统一的法律框架下显然无立足之地。况且,法官的自由裁量极大的包含了法官滥用权力的隐患。加之我国司法队伍目前的业务素质仍有待提高,更不能由法官自由分配证明责任。第二、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诉讼价值证明责任作为案件真伪不明的一种不利后果的负担,以案件事实真伪不明为前提。医疗侵权诉讼的目的无非就是救济患者权利维护其正当利益。患者一方作为证明责任的负担者,为了避免证明责任在诉讼裁判中得到运用,会充分发挥程序的作用,积极参与诉讼,充分借助诉讼程序的力量实现权利的司法救济。同时,有法谚云“自己是自身利益的最大维护者”。在医疗侵权诉讼中,患者作为原告,既是权利的受害者同时又是证明责任的承担者,相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对维护权益的要求更为迫切。尽管患者一方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在程序所创造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患者积极参与诉讼,主动搜集相关证据,为维权而努力。相对地,作为医疗机构则为了避免败诉承担责任也会认真应诉,参与诉讼,双方当事人都能直接参与、自愿参与诉讼。由此形成双方在程序框架内的良性互动,在诉讼程序中平等对抗,探求案件事实,不断压缩证明责任适用的空间,实现程序公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实体公正,实现诉讼的双重价值,达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解决纠纷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应当坚持一般的分配理论和原则,由患者一方承当证明责任。(三)社会因素的考量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由患者一方承担同样也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量。患者承担证明责任,通过诉讼程序的充分运用,使诉讼双方对诉讼结果都比较信服,避免医疗侵权案件陷入“案了事不了”的尴尬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