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热词具有“网络”和“热”两个基本要素,从这两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网络热词形成的原因。网络用户的表述是网络热词发生的原动力。网络热词发生于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基于自身的表述需要会自由地选择和组织语言,网络热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热词的创造与作家在作品中创造新的语汇或新的表述方式没有差别,区别仅仅在于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众所周知,优秀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新的语汇或表述方式,而这些全新的语汇或表述方式则有可能进入日常用语。但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作品的流传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就使作家的语言创新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热度。网络热词则不然,个体用户创造的新词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热词。所以,网络热词就是个体用户基于其表述需要而创造的新词,并由网络媒介传播形成共鸣的语言现象。

从语言构成的角度看,网络热词的形成有旧词新用和修辞创新两种方式。首先,旧词新用是使用原有语汇并赋予其新的含义。比如:“土豪”,其原意是指地方豪强势力,多与“劣绅”连用,而在网络中“土豪”的含义则演变为有钱、任性的人或行事风格。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中指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引起了语音、语法和语汇的变异。语汇的变化适应并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由这一经典概括可知,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语言的演变,旧词新用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并非单纯存在于网络,但旧词新用经由网络传播后,却可以快速成为“热词”。其次,与旧词新用相对,网络热词的第二个形成路径是修辞创新,即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创造出新词,常用的修辞方式包括借代、谐音、节缩、隐喻等。(1)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事物,而选择该事物的某一显著特征或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事物用以代称。比如:以“腹黑”表示黑心肝,借指表里不一的人,以“油腻”代指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中年男性等。(2)谐音是利用汉字(或外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指本字。比如:“菊外人”意为王菊的粉丝,“word,哥”意为“我的哥”(表示对某人的称赞)。在谐音造词中,有一类其实是“错音、错字造词”,基于拼音输入法而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网络热词。比如:“有木有”(有没有)、“肿么啦”(怎么啦)。一望而知,这其实是由于输入者的输入错误造成的,但新词与源词读音十分接近,一般不至于造成理解障碍,而新词本身又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得以广泛传播进而成为网络热词。(3)节缩是为了输入简便而形成的一种造词方式,比如“高富帅”“白富美”等,但某些节缩词也往往使人觉得“不适”,比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不明觉厉”(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4)在因修辞创新而产生的网络热词中,有一类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隐喻。隐喻造词往往是因社会中出现了某个热点事件,当网民以简单词语概括这一热点事件时,所使用的概括语就可能成为网络热词,比如“吃瓜群众”“我爸是李刚”“且行且珍惜”,等等。

网络热词形成的另一路径,笔者称之为“语模”,意谓“语言模板”,即此类热词并非固定的词组或短语,而是一个开放式可填充的语言结构。比如:“佛系××”“××,了解一下”“尬×”,具体如“佛系生活、佛系交友、佛系带娃”,“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皮皮虾,了解一下”,“尬舞、尬聊、尬戏、尬演”。

(摘编自郝韶瑛《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用户的表述是网络热词产生的最初动力,“网络”和”热”是网络热词必不可少的要素。

B.网络热词是一种由网络用户创造出新词,以网络媒介为传播路径,引起共鸣的语言现象。

C.旧词新用和修辞创新是网络热词仅有的两种形成方式,二者都赋予已有词语以新的意义。

D.当网民用简单词语来概括某一社会热点事件时,这些简单概括语就可能会成为网络热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直接指出并分析了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和原动力,引出下文相关内容的论述。

B.文章主体部分从发生学、语言构成、语言模板三个角度分析了网络热词的产生路径。

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论证灵活透彻。

D.文章紧扣时代脉搏,围绕热点话题进行梳理分析,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材料具体详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媒介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决定了网络热词的产生,因此作家创造的新词很难成为热词。

B.语言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不断演变,旧词新用的现象经常出现,并快速发展为社会热词。

C.借代是网络热词修辞创新路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而隐喻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种。

D.由“语言模板”这一路径形成的网络热词是一种开放式可填充的语言结构,如“×××,不香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智能交通自1973年大力提倡以来,早期因受限于通信手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0年,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通信技术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因素,此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受限于计算能力。2000~2010年,智能交通技术全面推进,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等在城市交通领域得到全面应用。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是引领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往精益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为例,500亿条数据信息让公交集团能够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同时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以保障司机和车辆的最佳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智慧化的交通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更能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腾讯2019年复盘了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灯光秀的热力图,发现8万人集中返回,交通疏导一定是个问题。而利用LBS技术和腾讯生态体系下产生的大数据连接交通管理部门,有效验证了城市现有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进行新公交线路的设计,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

材料二:

(摘编自产业信息网《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材料三: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就控制范围而言,信号控制可以分为单路口信号控制、干线协调控制(线控制)和区域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制)。在模型方面,当前国内外单路口信号控制从模型到应用已经成熟,干线协调控制也有大量应用型产品和案例,但区域协调控制技术应用案例有限。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SCATS两个系统,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也在尝试建立适合中国混合交通流特性的控制系统,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目前中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市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为59个,仅仅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而二线城市摄像头覆盖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线城市的摄像头数量为5万~10万个;三线城市则<5万个。就摄像头密度而言,三线城市的摄像头密度远远低于10个/千人。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摘编自《智慧交通,实现城市效能的最大化释放》等相关资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自1973年大力提倡以来,迄今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B.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通信技术、计算能力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提升。

C.大数据信息错误和控制系统不完备、信号控制不合理会导致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

D.美国等发达国家智能视频监控产品比较成熟,我国城市视频监控人均占比低于英美等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化交通,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也能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B.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有限,以及城市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C.2014~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高速公路智慧化市场规模均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2020年这两项的规模均为2014年的三倍以上。

D.2016~2020年,我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由2016年的277.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02.7亿元,但增速呈下降趋势。

(3)制约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三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羊的冬天

李娟

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北面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过好一阵,又掏出烟盒纸卷,慢吞吞卷一支莫合烟,再慢吞吞地抽。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人旁,侧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之中。

放羊是辛苦的。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

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

他说:“在放羊。”

我真蠢。

——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

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

我说:“天气暖和时,让我也去放一天羊吧?”

他说:“你去放羊,羊哪能吃饱!”

“为啥?”

“你嘛,肯定不到两点就把羊赶回家了。”

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天地笼统。我站在东方沙梁上的假人身旁,向东方挥舞手电筒,给远方晚归的牧羊人确定方位,使之不致迷失方向,在苍茫夜色中无尽地徘徊。而若是大雾的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居麻说:到那时,所有在家的人都得出去找。

我问:“要是找的人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

他说:“要是李娟的话,回不来就算了。整天房子里坐着,从来不放羊,还回来干什么?”

作为不放羊的人,我、嫂子,还有加玛,整天清理牛圈羊圈,背雪,打慷,赶牛,绣花……然而就算从早忙到晚,也没有出去放羊的人一半那么辛苦。

我问居麻:“那么放羊经过的地方有没有人家呢?”他说:“没有。”又回头用哈语对嫂子说:“她还以为放羊时可以串个门,喝个茶!”大家都笑了。

我又劝他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暖瓶可系在马鞍后。或者带一个锅,一个三脚架,一块茶叶一把盐,冷了就地取雪烧茶。

他便给我讲了一个“汉族人放羊”的故事。说红旗大坝(阿克哈拉下游二十多公里)有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带着馍馍、咸菜和水,中午就着咸菜啃馍,然后再喝水,拧开盖子,冻得一滴也没了,亏他还用布重重裹着……说完哈哈大笑。

牧人的冬天艰辛寂寞,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捱。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离开后的空羊圈因潮湿和温热而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总是阴天,总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

羊群晚归的傍晚,我和嫂子一次又一次冒着大雪爬上沙丘,长久向东方张望。眼下世界昏暗迷蒙,细微传来的吆喝声怎么听都像幻听。许久后,骆驼从那个方向出现在视野中,向我们的沙窝子奔跑过来。夜渐渐深了,雪越下越大,铺在羊圈里的塑料布早已撒去,改铺在新什别克家敞开的牛棚顶上,于是羊圈里的雪渐渐积起……但羊群还是不见踪影。地窝子那边传来哭声,小婴儿喀拉哈西独自醒来了。但新什别克一家正在赶牛、系骆驼,忙乱不已,无暇顾及。终于,到五点半时,嫂子最先看到了什么,她招呼我一起下了沙丘向东走去。我边走边想:还好下着雪,就算迷路了还能顺着脚印回来吧可再一想雪这么大,会不会盖住脚印……夜比荒野还要大,被“大”的事物吞噬,其恐惧远胜被“凶猛”的事物吞噬……但这时,我一眼看到了羊群——果真就在前方不远处,——耸动在暗夜中,一个个浑身盖满大雪。不知它们之前经历过什么,这么沉默。

每天出发前,居麻总会在满当当的羊圈里挤来挤去,一一观察大家的状态。若又发现一只羊嘴部结满厚厚的黄疮,便用指甲生生抠去那黄疮的痂壳,露出鲜肉,再叫我端来盐水浇洗……总是把人家好好的一张嘴弄得血淋淋的,滴着血,走在羊群中特扎眼。天又这么冷……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毕竟他放了一辈子羊,可能是经验之举吧。

在特别冷的日子里,居麻就拎着洗手壶在羊群中东找西找,不时捉一只羊骑在胯下,掰着它的脑袋浇水。我问他在干什么。回答:给羊“刷牙”。这种话当然不能信,得靠自己观察。我便认真地观察,结果发现是在喂药片。他这才承认是在给羊治“感冒”。我又问怎么才能看出哪只羊感冒了。他说:“流鼻水,打喷嚏。”当然,这种话也不能信,但又实在观察不出。

至于给羊抹灭虱灵……也不知从何判断。我见他大都涂在羊背上,有一些则涂在肚子上,大约根据羊毛的凌乱形状来判断有虫的部位吧?羊哪里痒了,自己会在圈墙上蹭来蹭去。唉,这么冷的天,羊毛就像一床厚被褥,虱子们想必都过得很舒服,又暖和又有得吃喝。

在我这个外人看来,羊的生命多么微弱痛苦。羊的灾难那么多:长途跋涉,寒冷,饥饿,病痛……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了下来。我们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就不说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

(节选自《冬牧场羊的冬天》,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居麻是一个哈萨克族牧民的形象,在他身上展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粗砺、坚忍以及极强的生命力。

B.“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通过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对居麻行为的不理解,也反衬了其经验丰富。

C.为读者呈现了游牧民族最真实的一面,居麻、嫂子的形象虽不完整,却深刻地展现了他们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D.作品像摄像机一样忠实摄下真实事件和人物外在言行,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呈现所见所闻。

(2)文章写居麻讲述“汉人放羊”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3)2010年1月,李娟加入了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发起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冬牧场》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故事真实和叙事精彩,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五月丁丑,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青喜城,拔之。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谋称祐为贼内应,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愬恐谤先达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乃械祐送京师,先密表其状,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诏释之,以还愬。愬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社稷之灵也!”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旧军令,舍贼谍者屠其家。愬除其令,使厚待之。谋反以情告愬,愬益知贼中虚实。乙酉,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会久雨,所在积水,未果。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B.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C.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D.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之”与“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B.“祐素易官军”与“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C.“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与“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具”字含义不同。

D.“会久雨”与“会有四方之事”(《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愬每次得到投降的士兵,一定亲自招来询问情况,因此,李愬对敌人的险要和容易攻占的地方、哪里空虚和哪里充实等情况都很了解。

B.在对付李祐时,李愬利用了李祐的行事特点,安排史用诚事先埋伏,另派人在李祐的正面摇旗呐喊,最终亲自将李祐活捉,却没有杀他。

C.军队每天都有情报说李祐是敌人的内应,而且说是抓到敌方间谍招供这一事情,李愬担心毁谤的话先到了皇帝那里,自己来不及救李祐。

D.李愬废除了窝藏敌方间谍要诛杀全家的旧军令,让部下厚待敌方间谍。这样间谍反而把敌情告诉给了李愬,李愬更加了解敌人内部的虚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

②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①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①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北宋时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东部地区,属当时的边疆地区。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引起下文对边疆宏伟景象的抒写,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紧承上文,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耳边的声声号角和想象中的泾河不流。

C.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呼应开头。

D.这首诗首尾两联叙事抒情,中间两联写景。抒情,则感情悲怆;写景,则景象萧瑟。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其写景的特色。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贾谊在《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的功业的两句是“,”。

(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述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

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冒充者综合征,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为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纯粹是①,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说得简单点,就是我们总是觉得自己②。

被过度表扬或者总是被忽视的人都易产生这样的症状。被过度表扬的人虽然在他人眼中光鲜亮丽,但是他们对于外界的评价要比常人更为敏感。而另一种极端——总是被忽视的人也更容易成为“冒充者”。从小的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因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没有被外界认可,那么就会认为不是有效证明自己的途径。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不自信,这③。当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冒脾货”的时候,不妨尝试问问周围的朋友,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不妨回忆一下,在获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中你付出了多少。相信做过这些之后你会重新定义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1)请在文中波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浩瀚宇宙,有太多尚待人类探索的奥秘,①。黑洞是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它由质量巨大的恒星坍缩而成,引力极其强大。②,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在银河系中,按照理论,③,但遗憾的是,人类到目前为止仅仅探测到了几十个。

在黑洞内,所有的物质都会聚集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它就是奇点。而在黑洞的边沿是事件视界,所有越过事件视界的物质都会被吸入黑洞内,黑洞就像宇宙中的饕餮巨兽吞噬一切,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人们对于黑洞的探索从未停止。19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约翰惠勒为“黑洞”命名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近期,天体物理学家又提出了一种新的黑洞类型设想。此外,黑洞也常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如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和《星际穿越》系列电影,都展现了人们对黑洞的无限遐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构成和表述效果。

(3)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论及“职业选择”: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如果我们因为虚荣心激发的热情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必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热词具有“网络”和“热”两个基本要素,从这两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网络热词形成的原因。网络用户的表述是网络热词发生的原动力。网络热词发生于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基于自身的表述需要会自由地选择和组织语言,网络热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热词的创造与作家在作品中创造新的语汇或新的表述方式没有差别,区别仅仅在于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众所周知,优秀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新的语汇或表述方式,而这些全新的语汇或表述方式则有可能进入日常用语。但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作品的流传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就使作家的语言创新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热度。网络热词则不然,个体用户创造的新词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热词。所以,网络热词就是个体用户基于其表述需要而创造的新词,并由网络媒介传播形成共鸣的语言现象。

从语言构成的角度看,网络热词的形成有旧词新用和修辞创新两种方式。首先,旧词新用是使用原有语汇并赋予其新的含义。比如:“土豪”,其原意是指地方豪强势力,多与“劣绅”连用,而在网络中“土豪”的含义则演变为有钱、任性的人或行事风格。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中指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引起了语音、语法和语汇的变异。语汇的变化适应并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由这一经典概括可知,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语言的演变,旧词新用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并非单纯存在于网络,但旧词新用经由网络传播后,却可以快速成为“热词”。其次,与旧词新用相对,网络热词的第二个形成路径是修辞创新,即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创造出新词,常用的修辞方式包括借代、谐音、节缩、隐喻等。(1)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事物,而选择该事物的某一显著特征或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事物用以代称。比如:以“腹黑”表示黑心肝,借指表里不一的人,以“油腻”代指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中年男性等。(2)谐音是利用汉字(或外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指本字。比如:“菊外人”意为王菊的粉丝,“word,哥”意为“我的哥”(表示对某人的称赞)。在谐音造词中,有一类其实是“错音、错字造词”,基于拼音输入法而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网络热词。比如:“有木有”(有没有)、“肿么啦”(怎么啦)。一望而知,这其实是由于输入者的输入错误造成的,但新词与源词读音十分接近,一般不至于造成理解障碍,而新词本身又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得以广泛传播进而成为网络热词。(3)节缩是为了输入简便而形成的一种造词方式,比如“高富帅”“白富美”等,但某些节缩词也往往使人觉得“不适”,比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不明觉厉”(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4)在因修辞创新而产生的网络热词中,有一类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隐喻。隐喻造词往往是因社会中出现了某个热点事件,当网民以简单词语概括这一热点事件时,所使用的概括语就可能成为网络热词,比如“吃瓜群众”“我爸是李刚”“且行且珍惜”,等等。

网络热词形成的另一路径,笔者称之为“语模”,意谓“语言模板”,即此类热词并非固定的词组或短语,而是一个开放式可填充的语言结构。比如:“佛系××”“××,了解一下”“尬×”,具体如“佛系生活、佛系交友、佛系带娃”,“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皮皮虾,了解一下”,“尬舞、尬聊、尬戏、尬演”。

(摘编自郝韶瑛《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网络用户的表述是网络热词产生的最初动力,“网络”和”热”是网络热词必不可少的要素。

B.网络热词是一种由网络用户创造出新词,以网络媒介为传播路径,引起共鸣的语言现象。

C.旧词新用和修辞创新是网络热词仅有的两种形成方式,二者都赋予已有词语以新的意义。

D.当网民用简单词语来概括某一社会热点事件时,这些简单概括语就可能会成为网络热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首段直接指出并分析了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和原动力,引出下文相关内容的论述。

B.文章主体部分从发生学、语言构成、语言模板三个角度分析了网络热词的产生路径。

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论证灵活透彻。

D.文章紧扣时代脉搏,围绕热点话题进行梳理分析,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材料具体详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网络媒介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决定了网络热词的产生,因此作家创造的新词很难成为热词。

B.语言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不断演变,旧词新用的现象经常出现,并快速发展为社会热词。

C.借代是网络热词修辞创新路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而隐喻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种。

D.由“语言模板”这一路径形成的网络热词是一种开放式可填充的语言结构,如“×××,不香吗?”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

(1)C.“仅有的两种形成方式”错,“都赋予已有词语以新的意义”曲解文意。文章最后一段还提到一种网络热词形成路径“语模”,且根据原文“首先,旧词新用是使用原有语汇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可知“赋予已有词语以新的意义”主要是旧词新用的特点。

故选C。

(2)B.将语言模板和发生学、语言构成并列,归类不当。根据文章第二、三、四段原文“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热词的创造与作家在作品中创造新的语汇或新的表述方式没有差别,区别仅仅在于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从语言构成的角度看,网络热词的形成有旧词新用和修辞创新两种方式”“网络热词形成的另一路径,笔者称之为‘语模’”可知,并未从发生学角度分析网络热词的产生路径,而是从语言构成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热词的产生路径,共有三种:旧词新用、修辞创新和语言模板。

故选B。

(3)A.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一段“网络热词具有‘网络’和‘热’两个基本要素,从这两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网络热词形成的原因”可知,“网络媒介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只是网络热词产生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原文“但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作品的流传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就使作家的语言创新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热度”可知,“作家创造的新词很难成为热词”只是互联网没有普及前的情况。

B.“并快速发展为社会热词”说法有误,与原文第三段“并非单纯存在于网络,但旧词新用经由网络传播后,却可以快速成为‘热词’”意思不符,丢掉了“经由网络传播后”这一条件。

C.“借代是网络热词修辞创新路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于文无据。文章只提到网络热词修辞创新的四种常见方式,但未提及哪一种最常见。

故选D。

解析:

(1)C

(2)B

(3)D

信息判断类题目的方法:

①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

②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

③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智能交通自1973年大力提倡以来,早期因受限于通信手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1995~2000年,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通信技术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因素,此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受限于计算能力。2000~2010年,智能交通技术全面推进,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研判等在城市交通领域得到全面应用。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是引领了整个公共交通行业往精益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为例,500亿条数据信息让公交集团能够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同时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以保障司机和车辆的最佳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智慧化的交通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更能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腾讯2019年复盘了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灯光秀的热力图,发现8万人集中返回,交通疏导一定是个问题。而利用LBS技术和腾讯生态体系下产生的大数据连接交通管理部门,有效验证了城市现有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进行新公交线路的设计,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

材料二:

(摘编自产业信息网《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材料三: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就控制范围而言,信号控制可以分为单路口信号控制、干线协调控制(线控制)和区域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制)。在模型方面,当前国内外单路口信号控制从模型到应用已经成熟,干线协调控制也有大量应用型产品和案例,但区域协调控制技术应用案例有限。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SCATS两个系统,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也在尝试建立适合中国混合交通流特性的控制系统,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目前中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市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为59个,仅仅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而二线城市摄像头覆盖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二线城市的摄像头数量为5万~10万个;三线城市则<5万个。就摄像头密度而言,三线城市的摄像头密度远远低于10个/千人。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摘编自《智慧交通,实现城市效能的最大化释放》等相关资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自1973年大力提倡以来,迄今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B.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通信技术、计算能力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提升。

C.大数据信息错误和控制系统不完备、信号控制不合理会导致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

D.美国等发达国家智能视频监控产品比较成熟,我国城市视频监控人均占比低于英美等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智慧化交通,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也能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B.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有限,以及城市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C.2014~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高速公路智慧化市场规模均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2020年这两项的规模均为2014年的三倍以上。

D.2016~2020年,我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由2016年的277.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02.7亿元,但增速呈下降趋势。

(3)制约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三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

(1)C.“大数据信息错误和控制系统不完备……会导致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无中生有。材料三是“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文中没有提及“大数据信息错误和控制系统不完备”导致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的问题。

故选C。

(2)B.“能够解决……的问题”表述曲解文意,由材料一可知,“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非常重要,但并未说“能够解决”。

C.“2020年这两项的规模均为2014年的三倍以上”错,从图表一可知,2020年的高速公路智慧化市场规模仅为2014年的两倍多。

D.“但增速呈下降趋势”错,从图表二可知,呈先降后升的波动趋势。

故选A。

(3)由材料三“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SCATS两个系统,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可概括出:自主开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滞后、应用不多。

由材料三“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可概括出: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比较缓慢。

由材料三“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可概括出:数据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及企业间的壁垒导致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解析:

(1)C

(2)A

(3)①自主开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滞后、应用不多;②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比较缓慢;③数据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及企业间的壁垒导致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信息判断类题目的方法:

①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

②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

③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羊的冬天

李娟

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北面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过好一阵,又掏出烟盒纸卷,慢吞吞卷一支莫合烟,再慢吞吞地抽。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人旁,侧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之中。

放羊是辛苦的。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

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

他说:“在放羊。”

我真蠢。

——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

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

我说:“天气暖和时,让我也去放一天羊吧?”

他说:“你去放羊,羊哪能吃饱!”

“为啥?”

“你嘛,肯定不到两点就把羊赶回家了。”

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天地笼统。我站在东方沙梁上的假人身旁,向东方挥舞手电筒,给远方晚归的牧羊人确定方位,使之不致迷失方向,在苍茫夜色中无尽地徘徊。而若是大雾的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居麻说:到那时,所有在家的人都得出去找。

我问:“要是找的人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

他说:“要是李娟的话,回不来就算了。整天房子里坐着,从来不放羊,还回来干什么?”

作为不放羊的人,我、嫂子,还有加玛,整天清理牛圈羊圈,背雪,打慷,赶牛,绣花……然而就算从早忙到晚,也没有出去放羊的人一半那么辛苦。

我问居麻:“那么放羊经过的地方有没有人家呢?”他说:“没有。”又回头用哈语对嫂子说:“她还以为放羊时可以串个门,喝个茶!”大家都笑了。

我又劝他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暖瓶可系在马鞍后。或者带一个锅,一个三脚架,一块茶叶一把盐,冷了就地取雪烧茶。

他便给我讲了一个“汉族人放羊”的故事。说红旗大坝(阿克哈拉下游二十多公里)有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带着馍馍、咸菜和水,中午就着咸菜啃馍,然后再喝水,拧开盖子,冻得一滴也没了,亏他还用布重重裹着……说完哈哈大笑。

牧人的冬天艰辛寂寞,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捱。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离开后的空羊圈因潮湿和温热而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总是阴天,总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

羊群晚归的傍晚,我和嫂子一次又一次冒着大雪爬上沙丘,长久向东方张望。眼下世界昏暗迷蒙,细微传来的吆喝声怎么听都像幻听。许久后,骆驼从那个方向出现在视野中,向我们的沙窝子奔跑过来。夜渐渐深了,雪越下越大,铺在羊圈里的塑料布早已撒去,改铺在新什别克家敞开的牛棚顶上,于是羊圈里的雪渐渐积起……但羊群还是不见踪影。地窝子那边传来哭声,小婴儿喀拉哈西独自醒来了。但新什别克一家正在赶牛、系骆驼,忙乱不已,无暇顾及。终于,到五点半时,嫂子最先看到了什么,她招呼我一起下了沙丘向东走去。我边走边想:还好下着雪,就算迷路了还能顺着脚印回来吧可再一想雪这么大,会不会盖住脚印……夜比荒野还要大,被“大”的事物吞噬,其恐惧远胜被“凶猛”的事物吞噬……但这时,我一眼看到了羊群——果真就在前方不远处,——耸动在暗夜中,一个个浑身盖满大雪。不知它们之前经历过什么,这么沉默。

每天出发前,居麻总会在满当当的羊圈里挤来挤去,一一观察大家的状态。若又发现一只羊嘴部结满厚厚的黄疮,便用指甲生生抠去那黄疮的痂壳,露出鲜肉,再叫我端来盐水浇洗……总是把人家好好的一张嘴弄得血淋淋的,滴着血,走在羊群中特扎眼。天又这么冷……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毕竟他放了一辈子羊,可能是经验之举吧。

在特别冷的日子里,居麻就拎着洗手壶在羊群中东找西找,不时捉一只羊骑在胯下,掰着它的脑袋浇水。我问他在干什么。回答:给羊“刷牙”。这种话当然不能信,得靠自己观察。我便认真地观察,结果发现是在喂药片。他这才承认是在给羊治“感冒”。我又问怎么才能看出哪只羊感冒了。他说:“流鼻水,打喷嚏。”当然,这种话也不能信,但又实在观察不出。

至于给羊抹灭虱灵……也不知从何判断。我见他大都涂在羊背上,有一些则涂在肚子上,大约根据羊毛的凌乱形状来判断有虫的部位吧?羊哪里痒了,自己会在圈墙上蹭来蹭去。唉,这么冷的天,羊毛就像一床厚被褥,虱子们想必都过得很舒服,又暖和又有得吃喝。

在我这个外人看来,羊的生命多么微弱痛苦。羊的灾难那么多:长途跋涉,寒冷,饥饿,病痛……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了下来。我们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就不说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

(节选自《冬牧场羊的冬天》,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中的居麻是一个哈萨克族牧民的形象,在他身上展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粗砺、坚忍以及极强的生命力。

B.“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通过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对居麻行为的不理解,也反衬了其经验丰富。

C.为读者呈现了游牧民族最真实的一面,居麻、嫂子的形象虽不完整,却深刻地展现了他们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D.作品像摄像机一样忠实摄下真实事件和人物外在言行,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呈现所见所闻。

(2)文章写居麻讲述“汉人放羊”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3)2010年1月,李娟加入了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发起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冬牧场》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故事真实和叙事精彩,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作用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句,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D.“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错,文章大部分是对话,文中并没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

故选:D。

(2)“有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带着馍馍、咸菜和水,中午就着咸菜啃馍,然后再喝水,拧开盖子,冻得一滴也没了,亏他还用布重重裹着”,“汉人放羊”的故事,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冬季牧羊的寒冷、艰苦与寂寞,展现了真实的牧民生活。

“我又劝他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暖瓶可系在马鞍后。或者带一个锅,一个三脚架,一块茶叶一把盐,冷了就地取雪烧茶”,然后他给“我”讲了“汉人放羊”的故事,说明哈萨克族牧民知道在冬牧场放牧的艰辛,但他们依然需要每天放牧七个小时,突出哈萨克族牧民不怕艰苦,能够忍受痛苦,也表现汉人对哈萨克族牧民在冬牧场放牧的艰辛的无知。

“说完哈哈大笑”,让读者感受到居麻这位哈萨克族牧民风趣爽朗、坚韧顽强的性格。

(3)故事真实:从取材来看,文中写的哈萨克族牧民居麻放羊、饲养羊的故事取材于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游牧生活。

叙事精彩:根据“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每天出发前,居麻总会在满当当的羊圈里挤来挤去,一一观察大家的状态”等可知,讲述了哈萨克族牧民居麻放羊、饲养羊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独具特色的牧民生活,内容精彩,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语言上,“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北面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过好一阵,又掏出烟盒纸卷,慢吞吞卷一支莫合烟,再慢吞吞地抽。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人旁,侧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我和嫂子一次又一次冒着大雪爬上沙丘,长久向东方张望。眼下世界昏暗迷蒙,细微传来的吆喝声怎么听都像幻听”等描写细腻传神;“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她还以为放羊时可以串个门,喝个茶!”“我又问怎么才能看出哪只羊感冒了。他说:‘流鼻水,打喷嚏’”等,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居麻的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真实感人。

解析:

(1)D

(2)①“汉人放羊”的故事,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冬季牧羊的寒冷、艰苦与寂寞,展现了真实的牧民生活。②突出哈萨克族牧民不怕艰苦,能够忍受痛苦,也表现汉人对哈萨克族牧民在冬牧场放牧的艰辛的无知。③居麻不直接回答“我”的建议可行不可行,而是用讲故事“回答”,讲故事后哈哈大笑,让读者感受到居麻这位哈萨克族牧民风趣爽朗、坚韧顽强的性格。

(3)故事真实:取材于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游牧生活。

叙事精彩:①讲述了哈萨克族牧民居麻放羊、饲养羊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独具特色的牧民生活,内容精彩,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②语言精彩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传神,如写“羊群晚归”的一段文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居麻的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真实感人。

相关内容的作用: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五月丁丑,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青喜城,拔之。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谋称祐为贼内应,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愬恐谤先达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乃械祐送京师,先密表其状,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诏释之,以还愬。愬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社稷之灵也!”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旧军令,舍贼谍者屠其家。愬除其令,使厚待之。谋反以情告愬,愬益知贼中虚实。乙酉,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会久雨,所在积水,未果。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B.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C.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D.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拔之”与“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B.“祐素易官军”与“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C.“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与“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具”字含义不同。

D.“会久雨”与“会有四方之事”(《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李愬每次得到投降的士兵,一定亲自招来询问情况,因此,李愬对敌人的险要和容易攻占的地方、哪里空虚和哪里充实等情况都很了解。

B.在对付李祐时,李愬利用了李祐的行事特点,安排史用诚事先埋伏,另派人在李祐的正面摇旗呐喊,最终亲自将李祐活捉,却没有杀他。

C.军队每天都有情报说李祐是敌人的内应,而且说是抓到敌方间谍招供这一事情,李愬担心毁谤的话先到了皇帝那里,自己来不及救李祐。

D.李愬废除了窝藏敌方间谍要诛杀全家的旧军令,让部下厚待敌方间谍。这样间谍反而把敌情告诉给了李愬,李愬更加了解敌人内部的虚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

②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和词语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意:当时,李愬准备夜袭蔡州,谋划更为隐秘。他单独叫来李祐和李忠义,屏退外人后才进行交谈,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夜半,别人都不能够参与商议。各将领担心李祐制造变故,往往规劝李愬,而李愬对待李祐更为优厚。

“密”作为动词,“其谋”是它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诸将”为“恐”的主语,应在“诸将”前断开,故排除BD;“预闻”的主语是“他人”,中间不可断开,且“诸将”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诸将”前面断开,故排除C。

故选A。

(2)A.“拔”:攻占,夺取。句意:攻下它/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

B.“易”:轻视/代替。句意:李祐平时小看官军/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

C.“具”字都是“详尽”的意思,含义相同。句意:而且说是听敌方奸细讲的具体情况/将以上苦衷具体地上表报告。

D.“会”:恰逢,适逢。句意:适值多日落雨/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

故选C。

(3)B.“李愬……最终亲自将李祐活捉”错误,根据原文“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可知,是史用诚按照李想的吩咐活捉了李祐。

故选B。

(4)①“持”,拉着;“岂”,难道;“胜”,抵挡。译文:(李愬)就拉着李祐哭泣着说:“难道上天不想要平定敌人吗!为什么我们二人彼此了解得这样深刻,还抵挡不住大家的议论呢?”

②“遣”,派遣;“怅恨”,惆怅恼恨;“欢然”,高兴的样子。译文: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的军队前来援救,朝廷军队作战失利将士们都惆怅恼恨,只有李愬一人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策啊!”

解析:

(1)A

(2)C

(3)B

(4)①(李愬)就拉着李祐哭泣着说:“难道上天不想要平定敌人吗!为什么我们二人彼此了解得这样深刻,还抵挡不住大家的议论呢?”

②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的军队前来援救,朝廷军队作战失利将士们都惆怅恼恨,只有李愬一人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策啊!”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丁丑(十八日),李愬派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攻克青喜城,并攻下它。每当李愬得到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愬优待吴秀琳,与他策划夺取蔡州。吴秀琳说:“如果您打算夺取蔡州,非有李祐不可,我是无能为力的。”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勇敢而有谋略,防守兴桥栅,经常侵凌欺辱官军。庚辰(二十一日),李祐率领士兵在张柴村收割麦子,李愬叫来厢虞候史用诚,告诫他说:“你带领骑兵三百人在那片树林中埋伏下来,再让人在前面摇动旗帜,做出将要焚烧他们的麦堆的样子。李祐平时小看官军,肯定会率领轻装的骑兵前来驱逐他们。这时,你便派骑兵袭取他,肯定能够将他擒获。”史用诚按照李愬的吩咐前往,活捉李祐而回。由于李祐往日杀害了许多官军,将士们争着请求将他杀掉。李愬不肯答应,给他松了绑,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当时,李愬准备夜袭蔡州,谋划更为隐秘。他单独叫来李祐和李忠义,屏退外人后才进行交谈,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夜半,别人都不能够参与商议。各将领担心李祐制造变故,往往规劝李愬,而李愬对待李祐更为优厚。士兵们也不高兴,各军每天都有文书声称李祐是淮西叛贼的内应,而且说是听敌方奸细讲的具体情况。李愬担心诽谤的言语事先传到朝廷,自己来不及搭救李祐,便握着李祐的手哭泣着说:“难道是上天不愿意平定这伙贼人吗?为什么你我二人相互了解得如此深切,但就是不能够制服众人的议论呢?”因而,李愬对大家说:“既然诸位怀疑李祐,请大家让他到天子那里接受死刑吧!”于是,李愬给李祐加上枷锁,将他送往京城,事先暗中上表讲清具体情况,而且说:“如果杀了李祐,战事就无法取得成功。”宪宗颁诏释放李祐,将他还给李愬。李愬见到李祐时,高兴地握着李祐的手说:“你得以保全,这是社稷的威灵有知啊!”李愬便任命李祐为散兵马使,让他带着佩刀巡视警戒,在自己的帐中往来。有时,李愬与他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当时,唐州、随州节度使牙卫队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精悍勇锐的军队,李愬又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原先的军令规定,对留宿敌方奸细的人,要屠杀他的全家。李愬废除这一军令,让人们优待敌人的奸细,奸细反而将实情报告给李愬,李愬愈发了解敌人的情况。乙酉(二十六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兵前去援救,官军失利。大家又惆怅,又恼恨,只有李愬开心地说:“这正是我的计策啊!”于是,李愬募集了敢死之士三千人,号称突将,天天亲自教练他们,让他们经常做好出发的准备,李就是打算以这支军队袭击蔡州。(只是)适值多日落雨,到处积满雨水,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解答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句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①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①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北宋时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东部地区,属当时的边疆地区。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引起下文对边疆宏伟景象的抒写,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颈联紧承上文,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耳边的声声号角和想象中的泾河不流。

C.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呼应开头。

D.这首诗首尾两联叙事抒情,中间两联写景。抒情,则感情悲怆;写景,则景象萧瑟。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其写景的特色。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1)B.“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中的泾河不流”错,颈联运用的是视听结合的手法,没有虚写,两句都是实写,故并非“想象中的”。

故选B。

(2)颔联意思是: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的大雁飞向南,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

内容上,描写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北归雁群,地域荒寒,往西去更无人烟的景象。

手法上,“有雁”“无州”作对比,黄昏中只见北来雁飞,从此再往西去,已经没有朝廷的州郡了,渲染了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

尽管是“平沙万里绝人烟”,但却仍是“衡阳雁去无留意”,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同地向着南方的中原飞去了,心中不难涌起“何处行人不断肠”的愁怨。想到自己身不由己,无依无靠,客居在这边远荒凉的原州边城,不由得悲从中来。寓情于景,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情景交融。

解析:

(1)B

(2)①颔联抒写塞外风光,描绘暮色渐临,黄昏中只见北来雁飞,地域荒寒,往西去更无人烟的景象。②颔联以“有雁”“无州”作对比,渲染了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天地的孤寂之感,意境壮阔。③颔联两句寓情于景,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译文:

处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那就是独自望远,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雁飞向南走,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冰再不能东流。你作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赏析: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抒写羁旅客愁。首联以问句呼起,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见满目荒寒引起。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颈联由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全诗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

诗歌鉴赏“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知人论世,了解风格);

③必看解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解析也在其中);

④必看关键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解析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贾谊在《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的功业的两句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述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故解析为: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重点字:毋)

(2)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重点字:笞)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字:惘)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

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冒充者综合征,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为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纯粹是①,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说得简单点,就是我们总是觉得自己②。

被过度表扬或者总是被忽视的人都易产生这样的症状。被过度表扬的人虽然在他人眼中光鲜亮丽,但是他们对于外界的评价要比常人更为敏感。而另一种极端——总是被忽视的人也更容易成为“冒充者”。从小的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因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没有被外界认可,那么就会认为不是有效证明自己的途径。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不自信,这③。当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冒脾货”的时候,不妨尝试问问周围的朋友,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不妨回忆一下,在获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中你付出了多少。相信做过这些之后你会重新定义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1)请在文中波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