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诗的取象思维_第1页
论王维诗的取象思维_第2页
论王维诗的取象思维_第3页
论王维诗的取象思维_第4页
论王维诗的取象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王维诗的取象思维摘要:大漠、烽烟、落日最能体现王维青壮年的心境;红豆、寒梅、茱萸最能体现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云、月、鸟体现其飘逸、俊洁的人格,宁静的心境,矛盾的心理。王维借用这些意象传达自己的感情,使诗的意境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关键字:取象思维大漠烽火落日红豆茱萸红梅云月鸟取象思维概述:取象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o"媒介"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的事理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其本质是独具中国\o"特色"特色的一种直接推论的\o"逻辑方法"逻辑方法。它起源于原始时代,发展形成于《易经》。取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所谓比附推论是指通过想象,由具体事物直接推知一个抽象事理的逻辑方法。易经》设卦观象,通过想象这一媒介,比附推论出“意”,象及卦爻辞是可见的,而“意”是不可见的,不好说清道明的,对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人们只要运用取象思维方式便可得到,这正是“得意忘象”、“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思维秘密所在。所得的“意”便是事理,所忘的“象”、“形”便是所选取的具体事物,而其思维过程是比附推论,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王维诗中的取象思维应用历来诗歌研究者对王维诗的研究,多从其诗歌的禅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多方面分析,对其诗歌意象探讨较少。王维诗歌的意象,是其积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理想幻灭后找到的精神乐园,诗人借用这些意象,或丰富滋润,或闲淡适意,或借物自喻,或托物言情。其诗中的意象,可以分作三类,即大漠、烽烟、落日;红豆、茱萸、红梅;云、月、鸟。这些意象,随诗人心境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漠、烽烟、落日这类意象,主要表现边塞风光,具有博大壮观、意境恢宏之美。在盛唐之时,政治比较开明,国家富强。青壮年时的王维正像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他的思想比较积极,在政治上有一定抱负。加之张九龄任相,重视王维的才华.提为右拾遗。随王维事业上的成就感的萌生,在意象的选择上、皆为浑厚博大的意象,体现他的抱负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些意象都抒发了诗人豪情万丈的胸怀,给读者以壮美之感。太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莫云空碛时驱马,秩日平原好射猎。(《边塞作》)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陇西行》)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从军行》)浩瀚无边的大漠给人以广袤,开阔,深邃之感;飘动,上升的烽烟,给人以挺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大漠上,沙土飞扬,战声不断的厮杀场面,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等等,这些极富典型意义的塞上风光画面,都是由几个典型的意象构成的,对雄浑大自然偏爱的心绪,是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反映。这些壮阔的意象,无不给读者以崇高美的享受。从王维边塞诗选择的诗歌意象看,诗人追求的是一种博大深邃的理想人格,所展示的美,是阳刚之美。表现了青壮年时期王维积极进取的思想倾向。红豆、茱萸、红梅二类意象,是表现人情美的,如红豆、红梅、茱萸等,皆小巧精致,然表现的感情却真挚自然从中我们可看到诗人重朋友情意,爱故乡风物,恋兄弟手足情深的人情之美。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此诗一题作《江上赠李龟年》,抒写的是眷恋朋友的情谊。红豆作为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诗人选择它寄托情思,富有情味。物象新奇,鲜艳,取意真挚,洋溢着青年的热情,焕发出青春的气息。用红豆表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物象皆平常事物:雨、客舍、柳、酒、阳关,但内涵丰富,皆合于送别这样的氛围,勾勒出了一幅情深意挚的雨中送行图,那细细的雨丝不正像诗人难舍朋友的缕缕情丝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其二》)诗中将一组意象:故乡,绮窗,寒梅置到一起,似乎表面上没有什么关联,但深究其内,却有深层的含义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寒梅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是客子深厚的乡情寄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用茱萸这一物象,在平淡自然的语言中,道出了诗人对兄弟和兄弟对诗人的思念之情。这几首小诗,物象虽小,但情意深厚。玲珑委婉之中,是诗人友情、乡情、亲情的真实流露。云、月、鸟固开元二十九年张九龄罢知政事及李林甫当政时政治环境的险恶,诗人后期感到政治理想的破灭,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对仕途丢弃了任何幻想和希望,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一方面对隐士生活极端羡慕;同时又不能断然抛弃朝中的官职,采取的是随世浮沉的生活方式,正如他在《酬张少府》诗中所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表现在诗中的意象,是多种心绪的反映,是诗人重新找回的精神乐园。选择意象时,往往和禅意相契合。诗人欣赏云的飘逸,月的寂静,在鸟的身上寄托了矛盾的心理。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日:“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日:“山上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王维诗中曾说:“余生欲寄白云中。”(《问寇校书双溪》)愿意长久做一隐士。诗人经历了宦海沉浮,他羡慕白云的悠闲,飘逸。山中多法侣,祥诵自为群。城廓遥相望,惟应见白云。(《山中寄诸弟妹》)对亲人言及自己的生活,每日禅诵之外,只是观山中云起云落,心境之闲淡,由自云这一意象村托而出,诗人人格的高洁,澹淡由此可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描写诗人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以动态意象水的自由流动对动态意象云的悠然起落,反映了其处世态度的自然、悠然、飘然。君问终南山,知白云外。(《答裴迪》)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悠燕远山暮,独向白云端。(《归辋川作》)诗人从白云表面的悠闲自在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一致的地方,即生活上追求悠游自在、无所拘束的自由境界;人格上追求高洁飘逸、闲淡恬然的理想境界。白云和诗人的人格美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形成了意与境浑的诗歌意境。至于诗中的浮云、黄云、暮云等意象,也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绪的反映。如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帐惆故乡云,徘徊空日夕。(《叹白发》)诗人对人世间某些事情的无奈: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酌酒裴迪》)论王维诗的取象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