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训练·期中】06: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检测复习(重庆)_第1页
【阶段训练·期中】06: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检测复习(重庆)_第2页
【阶段训练·期中】06: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检测复习(重庆)_第3页
【阶段训练·期中】06: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检测复习(重庆)_第4页
【阶段训练·期中】06: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检测复习(重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J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阡陌堑速()(2)便事还家

()

(3)便外向路()(4)处处有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

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

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心胸狭隘、

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

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

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两文的般似,卓。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地,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寝。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

恕己,日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便竹取道

()(2)水尤清洌

()

(3)拳拳披拂

()(4)鱼可百许

头()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溪流一一潭上感受一

-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游览经历。

B.文中写鱼之乐和水之清,皆为突出环境之凄清。

C.《小石潭记》表面写自然之景,实际写人心中之情。

D.文章由远及近写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8.阅读链接材料,写出本文与链接材料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链接材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

妍明媚,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①,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②之间皆有喜

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

(选自《满井游记》,有别节)

【注】①曝(PtI)沙之鸟,呷(Xia)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

浮到水面戏水的鱼。②毛羽鳞鬣(lie):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i)

事:耽误公事。④此官:当时作者担任的是个闲职。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伶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⑴影布石上布:(2)往来翕尊翕忽:

⑶其岸势点才差互犬牙:(4)悄怆幽邃邃:

10.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

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堪,为岩”的

描写,说明了小石潭得名的缘由。

C.“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

作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D.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冷寂,情景交融,抒发了作

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上文,探究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

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垂

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

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诋,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日奉壹。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

(2)日光下学()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14.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

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

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

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呈现出动态之美。

C.本文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描摹的写景方法,景物随着作者感情的

变化而变化。

D.《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抒发了作者贬

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16.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爨①而歌者,红装而蹇②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狭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毛羽鳞鬣③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

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璧lei:酒杯,这里指端着酒杯。②蹇:驴,指骑着毛驴。

③毛羽鳞鬣lie:泛指一切动物。

本文与链接材料都是情景交融,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

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或亡命急宣成∙

(2)不以疾也疾:

(3)每至晴初霜旦旦:

(4)属引凄异引: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9.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

A.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

的情怀。

20.最后引用渔者歌作结尾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目

也()

(2)虽有至道()

(3)然后能自反也

()

(4)学学半()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怆当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再好

的道理不学习也无用。

B.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

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C.全文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与“学”相关的

中心论点。

D.文末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2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分析,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各表达了什么观点。

【链接材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2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甚耳之

(2)便事还家

(3)无诊魏晋

(4)处处志之

2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布•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

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

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

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

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28.请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这两地人们生活的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

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日:“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

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臬(臬,麻)之属,

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

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

老人同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

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29.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渔人甚号之()

(2)香如外人()

(3)便睾还家()

(4)处处事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时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

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本文语言华丽,对桃花源进行了大量优美的描写。

D.“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

的久远。

32.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原文作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①,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②,甫能言,父指天示

之日:“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耳之。就傅③,授以《孝

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J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

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④,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⑤.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电,讲求荒政⑥,多所全活。讫事,奏

乞依格推赏纳粟人⑦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⑧.访白鹿洞书院

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等,世称朱子。②悟:有

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

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

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

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

讲学。

3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F理的一项是()

A.尝/从群儿戏沙上

B.年/十八贡于乡

C.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D.授/以《孝经》

3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异(2)除(3)雨

3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2)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36.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

恕己,日奉壹。

3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B.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不

C.漠神寒骨属引邃异

D.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其顺序是发现小石潭一

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源流一一潭中气氛四个方面。

B.本文第二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

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一,也从正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C.本文写景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作者采用移步

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

方式,由远及近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情况。

D.本文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

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40.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两篇文章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链接材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

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洞悬激注①。佳

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②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③

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④《右溪记》)

【注释】①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②俾(bi):使。③裨(bi):补助,增添。④元结(719〜772年),

字次山,唐代文学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乎?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

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奚:疑问代词,怎么。

4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2)学学

半()

(3)不迈于事()(4)畲

问()

4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43.甲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请谈谈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

肴”“至道”写起。

4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请说说甲乙两文的论述对你的学

习有什么启发。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4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选贤举能()

(2)人不独亲其亲()

(3)阡陌穿军()

(4)男有分()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4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

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

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桃花源记》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

48.请比较《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相

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稣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星鱼之乐也

(2)圉不知子矣

⑶全矣

(4)请彳旗其本

5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⑵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F融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的这场辩论的主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

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

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52.在庄子与惠子的这一场辩论中,你欣赏的人物是谁?请结合文本

谈谈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J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5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穷:

(2)便等还家要:

(3)处处事之志:

(4)欣然郎往规:

5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基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基往

D.便扶回路寻回所志

5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5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

“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

意呢?

文言文阅读

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相当于太

子太傅)。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

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

以对?”公曰:“但以实告J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

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J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

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

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

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

书数卷而已。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

公处之裕如也。

58.下列各句中“之”字与“臣子之大罪也”中的“之”字的用法和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遂与石饮B.渔人甚异Z

C.马石千里者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59.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真宗自此奇公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宗道为谕德

不足为外人道也

C.真宗里问未暴寻病终D.坐卧塞

中欲穷基林

60.下列对短文的相关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肃简公认为喝酒耽误公事,但是罪过没有欺君之罪大。

B.“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的是鲁肃简公宁受责罚也要坚持说实话。

C.“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说明鲁肃简公也非常诡计多端,

狡猾得很。

D.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公诚实正派的生活、工作作风和安贫

乐道的生活态度。

61.文言翻译

(1)移时饮归。

(2)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I: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

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II: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62.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明灭可加/见渔人,乃大惊

B.未果,寻病终/导向所志

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皆君空游无所依/仿佛荐有光

6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欣然那往()

(2)事而从者()

(3)其岸势本与差互()

(4)便等还家()

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

65.这二篇文言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阐述。

参考答案:

1.交通,交错相通要,同“邀”,邀请扶,

沿着、顺着志,做记号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鸭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

必说魏晋两朝了。3.C4.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

业;和平安宁,不受外界打扰。

【解析】L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

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

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2)句意为: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

(3)句意为: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

(4)句意为: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记号。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

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

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2)世,朝代。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

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

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C.有误。“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源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

被外界打扰。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

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作者写这句话是为

了让世外桃源继续保持神秘感,让人充满向往。从中可见作者认为桃

源式的理想生活在当时是无法可觅的,表达了对充满战争和动荡的现

实的失望和批判。

故选Co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认真阅读原文及链接材料,结合相关语句进

行分析即可。由链接材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老子描述的理想生

活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不受外界打扰,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

福;《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也勾画了一个环境优美,安定祥和,没有剥削

和战乱,人们生活和乐幸福,无人打扰的理想世界。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

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

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

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

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

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

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

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

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

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

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

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

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

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

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

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

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

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

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

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做的记号,竟然迷路了,

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

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链接材料: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

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

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5.(1)砍伐(2)特别,更加(3)

不整齐(4)大约6.(1)朝潭的西南方看去,小

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曲折折,蛇行一般蜿蜿蜒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

不见。

(2)因这环境太凄清,无法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情景后就离开

了。7.D8.同:都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陶醉于

自然之情。

异:《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的郁闷悲凉心境;链接材料表

现了作者厌弃城市,向往田园生活。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伐:砍伐。

(2)句意:潭水格外清凉。尤:特别,格外。

(3)句意: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参差:不整齐。

(4)句意: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潭西南:朝潭西南方向望去;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

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2)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去:离开。

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D.由文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蛾,为

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

行,明灭可见”可知,文章由近到远写小石潭景物的特点,所以本项

理解不当;

故选Do

8.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

相同点:阅读甲文,由“隔篁竹,闻水声,如鸣源I环,心乐之”可知,

作者将志趣寄托于山水之间,为自然美景而陶醉;阅读乙文,由“高

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和“凡曝沙之鸟,呷浪

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可知,作者同样是寄情山

水美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不同点:分析甲文,由前面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

和“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寝”可知,作者被

贬官之后心情凄苦,本想借游览山水来派遣心中孤苦、失意的心境,

但坐在石潭边上却更觉凄凉悲伤,抒发的是作者被贬官后的郁闷悲凉

心境;

阅读链接材料,由“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和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可知,这里

表现的是作者厌弃城市,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睛】参考译文:

《小石潭记》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

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

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

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

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

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

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

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

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

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满井游记》节选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

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

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

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

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

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

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

9.映照轻快迅疾的样子像狗的牙齿那

样深10.(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时间停

留。ILC12.不同点:选文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

澈透明,链接材料从正面(直接)描写,写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相同点: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选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

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链接材料描写右溪拥有一片美景,却无

人赏识,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布:映照。

(2)句意: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3)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的牙

齿那样。

(4)句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邃:深。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

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

可见,若隐若现。

(2)以,因为;境,环境;清,凄清;久,长久;居,停留。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游鱼的动态,间接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着重表现的是游赏的乐趣,并无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故选Co

12.本题考查写法异同的理解与分析。

不同:由选文第①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可知,选文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由链接材料“清

流触石,涧悬激注”可知,链接材料从正面(直接)描写,写出了水流

湍急的特点。

相同:根据选文第①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第③段“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

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

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根据链接材料“水抵两岸,悉

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垂

阴相荫”和“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

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可知,作者元结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

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

以体现;可见,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点睛】参考译文: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

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

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

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

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

开了。

【链接材料】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盘来绕

去,形状千奇百怪,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

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涧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

阴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

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成为喜欢清静

的人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

欣赏和关爱它;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

惋惜!

13.以……为乐穿透像北斗星一

样因为14.(1)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

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

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15.C16.《小石

潭记》:被贬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满井游记》:对春天重新焕发

生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

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词等。

(1)“心乐之”的句意是:心里为之高兴。乐:意动用法,以……为

乐。

(2)“日光下澈”的句意是: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

石上。澈:穿透。

(3)“斗折蛇行”的句意是:(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

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一样。

(4)“以其境过清”的句意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可(大约)、许(左右)、皆(全)、依(凭依,依傍)”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相互交错)、知(知

道)”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文章所写的景物并不是“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作者听到

“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

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

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可知作者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故选Co

16.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写作

背景和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作者写《小石潭记》是在被贬永州的时候,

文章借描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

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链接】中的文

字,通过“嶷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凡曝沙之鸟,呷浪

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对京郊早春历历如画的景

物描写,表达了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据此概括分析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

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

(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

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

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

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

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

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

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

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

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

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链接】

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

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

汗流狭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

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

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17.(1)有时(2)快(3)早

晨(4)延长18.(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时分,

(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

有悬泉瀑布飞速的往下冲荡。19.B20.渲染悲凉

的情怀,表现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气

氛。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

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句意为: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

(2)句意为:也不如船快。疾:快

(3)句意为: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4)句意为: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弓I:延长

18.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

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

(1)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自:如果。非:

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

流冲荡。绝:极。:高峰。漱:冲荡。

19.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注意首先要理解文意,把握主要内容,结

合选项分析正误。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

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

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

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盛,再

写水之速,选项错误。故选B。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此句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不仅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狭窄、水

长的特点,同时从猿的哀鸣中侧面表现了秋天三峡萧瑟悲凉的气氛。

【点睛】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

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

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

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

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

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

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

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

人眼泪满衣裳J

21.(1)味美(2)最好的道理(3)

自我反思(4)同“教”,教导22.(1)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23.C24.写法:类比。

《虽有佳肴》观点:教学相长;链接材料观点:舍生取义。

【分析】2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

(1)不知其号也: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

美。

(2)虽有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

(3)然后能自反也:这之后能自我反思。自反:自我反

思。

(4)学学半: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教”,教导。

2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词语:

(1)困:困惑,不通,理解不了。自强:自我勉励。

(2)故:因此,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