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练习(浙江金华)(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练习(浙江金华)(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练习(浙江金华)(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练习(浙江金华)(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练习(浙江金华)(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

(浙江金华)(原卷版+解析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某

校社团因为疫情,组织线上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一一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参观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稻源启明一一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展板一那一群人当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渐退去,稻花香飘散在钱

塘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待着成熟,等待着走出

洞穴的第一批人群,他们在采集狩猎的同时,还将捧着稻米,收获、

繁衍、生息。他们的足迹停留在山上、桥头和湖西,他们的家园遗留

在荷花山、小黄山和下汤的梦里。那里有他们修筑过的环壕、居住过

的房屋;那里有他们种植过的田地、圈养过的动物;那里还有他们使

用过的器具和思念之人的墓地。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上山人。

展板二那一粒米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

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

产的革命。从此,那株祖本是狗尾草的稻,在古人的培育下“疯狂”

生长。这是一个万年前的故事。时光的罅隙里遗落一道光,照耀在

金黄色的稻穗上。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

怎样的奇迹。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

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他们将脱

粒后的稻壳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

酿造出酒。这些都是何其伟大的发明!正如袁隆平先生为上山文化

的题词一一“万年上山世界稻源”那样振奋人心。他们是最早的农人,

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

展板三那一缕炊烟上山文化是“农业”“定居”在东亚社会里真

正结合在一起的最早实证。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缕炊烟。当静

寂的荒原上竖立起一座座土阶茅屋,人类终于告别了数百万年的原始

生活。从一万年前开始,上山文化遗址群在钱塘江流域的聚落性分布

并向周边地区扩散发展的态势,呈现出的便是农耕定居文明的最初景

观。更展现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稻作农业社会初创和形成期的文

明模式以及此后延续数千年发展的文明基因。2016年在浦江召开的

“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

致认为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上山文化遗址群,在东亚地区率先进入了

“初级村落”的历史发展阶段;2020年著名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先生

更是为上山遗址欣然题写下“远古中华第一村

展板四那一抹红夕阳西下,灿烂的晚霞凝练出浓烈而静谧的红,

这抹红落在了上山人的眼里、心底,沁染成为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信

仰。他们制作的陶器如太阳一般鲜红,如火焰一般浓烈,陶土经过陶

工匠心般地转换,变成了最精美的器物。大口金、平底盘、圈足盘、

双耳罐、壶、钵、杯、碗,上山人的引火炊煮有它,盛食宴飨有它,

把酒言欢有它,载歌载舞有它,入土为安亦有它这是东南沿海

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和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绘)陶器。

这些陶器伴随着上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

展板五那一个时代距今12000年左右,人类迈入考古学上的新

石器时代,全球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先后发生“农业革命走过

了数百万年的人类告别洞穴,走进新纪元。上山文化发展成为东亚

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农耕聚落群。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传播开

来,奠定了半个中国的史前经济基础,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

上山文化晚期,即距今大约8500年开始,文化面貌鲜明的各地考古

学文化才日益发展起来,至此,史前中国的拼图初步成型。可以说,

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

期的一颗“启明星

1.林西莉的《汉字王国》有一段关于水稻的表述(见链接材料)。

大家认为这一表述需要修改,请结合展板内容解释修改原因。

链接材料:大量的碳14测定数据证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农民

就在长江三角洲的沼泽地上大量种植水稻。当人们1976年挖掘石器

时期的村落河姆渡时,到处看到水稻的遗存……

那里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

(《汉字王国》,2017年第2版)

2.说明语言有生动(如《时间的脚印》)和平实(如《中国石拱

桥》)之别。体会展板上解说词的语言风格,探究设计者选用这种语

言风格的意图。

3.本次特展以“稻•源•启明”为主题;结合展板内容,阐述

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答案】L《汉字王国》说,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

们所知道最早的,距离现在有7000年的历史。而上山遗址中发现的

炭化稻米已有超过万年的历史,且有水稻栽培、酿酒的证据。《汉字

王国》中这段话没有吸收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2.本解说词语

言生动。从细微处入笔,讲述的角度新颖贴切;帮助观展者加深对展

馆图片的理解;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具有代入,让观展者仿佛看到上

山人的生活场景;抒情化的语言洋溢着民族文化自豪感,表达了文化

自信;作为解说词,让整个观展过程环节清晰、目的明确,引导观展

者有序观展。3.稻是上山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上山人是最

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上山文化遗址群是农耕定居文明

的开端;上山遗址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稻作技术和稻作文

化,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

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以“稻•源•启

明”为主题,突显上山考古的主要发现,概括出上山文化的源头地位,

彰显民族自豪、文化自信。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汉字王国》中这段关于水稻的表述,认为“公元前5000年”

“河姆渡””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即认为

目前人们所知道的水稻有7000年的栽培历史。根据展板二中“这是

一个万年前的故事。时光的罅隙里遗落一道光,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穗

±o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年都

开出花,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他们将脱粒后的稻壳和

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酿造出酒”,

可知上山人栽培种植水稻已超过一万年,并且会用稻米酿酒,因此《汉

字王国》中这段关于水稻的表述应该修改,把上山水稻的起源考古成

果吸收进去。

2.本题考查文章语言风格的分析。

这五段解说词,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意。解说词分版块,从上

山人的生活、水稻的种植、上山人的农业定居生活等方面对上山文化

考古成果进行了解说展示,让观众对每个参观环节都有清晰的了解;

解说的内容,如展板一中“当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渐退去,稻花香

飘散在钱塘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待着成熟,等

待着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展板二中“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

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

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等句子,具有画面感,让读者如身临其

境般;

如展板四中”这些陶器伴随着上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

人的精神世界”,展板五中“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

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对上山文化的意义

表达了赞美崇敬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让读者和

参观者增强了中华文明的自信心。

3.本题考查材料主题的理解。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一一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分三大主要内容:水稻、农业定居起源、农业革命启明。

根据展板二“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

些稻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可知上山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

农人;结合展板三中“上山文化是‘农业''定居'在东亚社会里真

正结合在一起的最早实证。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缕炊烟“,可知

上山文化遗址是农耕定居文明的开端;根据展板四中“这是东南沿海

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和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绘)陶器。

这些陶器伴随着上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

可知上山人制造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因此上山是水稻与彩陶

的“源”;

根据展板五中“上山文化发展成为东亚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

代农耕聚落群。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传播开来,奠定了半个中国的史

前经济基础,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

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

可知上山人的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因

此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

初期的一颗“启明星

特展的主题“稻•源•启明”概括了上山考古特展的主要内容的

意义,突显了上山文化的源头地位。通过参考特展,可以增强参观者

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学校启动

了“航天科技进入生活”主题宣传项目,你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请

完成小题中的三个任务。

【材料一】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2021

年2月10日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将于2021年

5月〜6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候选着陆点为乌托邦平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

三项任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方式虽然效益

高,但是起点高、挑战大。若成功将推动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

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3个在火星着陆、第2个在火星巡视的国

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

组成,总质量约5吨(含燃料)。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4期)

【材料二】

面临如此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

程的?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

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

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

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

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

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

步惊心。

王闯(中国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主任)告诉记者,天问一号在进

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中

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

了90%左右o,,

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

抛大底、抛伞抛背平几个步骤。“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

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

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J王闯

介绍,“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

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J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

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

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

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孙泽洲(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表示,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

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科研

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一一升力式进入方案,

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第2版,记者:冯华)

【材料三】

此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

增强烧蚀防热材料。

与“前辈”相比,此材料密度更低、防热效率更高,并且可以根

据承受的气动载荷分布进行变厚度优化设计,在保证探测器拐角部位

能够耐受更严苛的气动载荷的情况下,让整个结构的材料更加轻质化。

同时,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

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5月17日第2版,记者:陈瑜)

资讯发布

4.为了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天问一号”的相关资讯,项目组准

备将上面三则材料整合成一篇推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总标题

已拟定为“火星你好,天问来访”请你再给这三则材料各拟一个小标

题。要求: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字数相同。

火星你好,天问来访:

小标题①_________

小标题②_________

小标题③

信息辨识

5.为了正确宣传科技知识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上述材料信息

最符合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

车)组成,总质量5吨(含燃料)。

B.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同时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

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C.因为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所以超音速降落伞

是降落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D.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

也能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结构的可靠性。

应用推测

6.科技改变生活。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两个场景可能会利用这

次火星探测的相关技术,为了向同学说明推测的合理性,请结合上述

材料阐明理由。

【答案】4.示例一:①天问一号,一举三得②着陆

火星,步步惊心③新型材料,保驾护航

示例二:①天问一号任务多②着陆过程很顺利③防热材料保安全

5.D6.①由于跳伞时下降速度快降落点具有不确定性,对跳伞

者而言比较危险,可利用天问一号减速,悬停和精避障技术降低风险;

②如果消防服使用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增强烧蚀防热

材料,可以有效阻止大火烧伤消防员。

【分析】4.考查拟写小标题能力。拟小标题时要注意:小标题

要围绕中心,体现行文思路;小标题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小

标题要格式一致,体现工整美感。由题目“整合成一篇推文”“总标

题已拟定为‘火星你好,天问来访可知,全文要围绕我国“天问

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展开。

材料一“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

2021年2月10日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将于

2021年5月〜6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大体介绍了“天问一号”

的探测的全部情况,重点介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

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

未有的”。可拟小标题为:艰巨的挑战。

材料二主要介绍“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

的?”可拟小标题为:漂亮的降落。

材料三内容重心是“此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

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可拟小标题为:新型的材料。

5.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A.由材料一“总质量约5吨(含燃料)”可知,选项“总质量5

吨(含燃料)”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

B.由材料二“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

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

入点”可知,选项不符合原意;

C.由材料二“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可知,选项“超音速降落伞是降落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不符

合原意;

D.原文表达是“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确保在奔

向火星过程中,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选

项与原文高度吻合;

故选D。

6.考查筛选信息和阅读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点是找出两

者之间的联系。

与图一跳伞相关联的是材料二中对降落技术的介绍,“超音速降

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

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

伞不稳定等问题。"超音速降落伞会遇到的这些问题在跳伞运动中也

会遇见,这样就导致跳伞时下降速度快降落点具有不确定性,对跳伞

者而言比较危险,推广天问一号减速,悬停和精避障技术能降低风险;

图二是火灾救援,最可能遇到的就是高温问题,根据材料三的“此

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增强烧

蚀防热材料”“与‘前辈'相比,此材料密度更低、防热效率更高”

可知,使用这种新型超轻质制作消防服,可以有效防热,降低消防员

火灾救援的危险。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曹颖

2019年2月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

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

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

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刘慈欣的采访。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

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

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

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

很高兴的。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

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

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

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

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是什么

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

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只要有好看的故事,它是

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们完全不同的艺术,

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

大、我完全能够理解。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

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

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

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

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

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一部好电影出来了,

中国的科幻影视就迎来新时代了;一部电影失败了,中国科幻影视的

大门又关上了?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作品

出现,然后才能出现经典作品。

南方周末:科幻文学在衰落,科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

状况的影响呢?

刘慈欣: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全世界叙事文学都处于衰落

的状况,科幻文学也不例外,至于文学和影视的关系,目前中国科幻

影视的大部分剧本还是改编自科幻小说。我认为这个现象不会持续下

去,因为科幻电影更适合用原创剧本。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

编剧队伍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

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

的局面就会改变。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乐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

刘慈欣:最深的基础就是时代到这儿了,这个时代就会呼唤出好

的影视作品,就是影视作品繁荣的时代。至于它怎么繁荣,经过什么

样的过程,都不重要,中间还有很曲折、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这

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刘慈欣:国家快速地发展,快速地现代化。在国家快速改变的过

程中,我们周围的生活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环境之下,未来

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

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来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

好的条件。

(节选自《南方周末》)

7.【访谈•问题】

这一访谈,记者从①(热点)切入,围绕②

(焦点)展开提问,最后根据刘慈欣的回答进行了追问:“③

?”

8.【访谈•观点】

访谈中,刘慈欣认为我国科幻影视前景很光明。通读全文,概括

其原因。

9.【访谈•应对】

回答记者提问也是一种应对。请参考小贴士中的应对原则,分析

刘慈欣回答下面问题的巧妙之处。(运用两条原则分析即可)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小贴士应对原则谦逊有礼:谦虚谨慎,少赞誉自己,多夸赞他

人得体有度:注意分寸,少伤害他人,多维护他人理解有容:理解

他人立场,减少反感,增加包容

【答案】7.《流浪地球》热映科幻影视如何理

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8.《流浪地球》是我国科

幻影视的划时代突破;科幻编剧会大量出现;充满未来感的时代,会

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9.示例一:刘慈欣先陈述

影视改编的一般状况,为正面回答“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改编”这

一问题做了缓冲和铺垫,这样使应对有层次,得体巧妙;他表示自己

对“改编过程无能为力”设有能力干预影视化过程”,显得谦逊有礼

示例二:刘慈欣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先谈影视改编的客观

事实,并表示对“改编过程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干预影视化过程”等,

避免给影视方带来伤害,显得得体有度;他认为改编的电影是否忠于

原著并不重要,并对自己的作品被改得很大表示理解,体现他对影视

制作方的包容。

【解析】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郭

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

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可知,南方周末记者是以《流

浪地球》为切入点展开采访的。从“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科

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状况的影响呢”“你对科幻影视的乐

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可知,采访的焦点问题是“科幻影视当刘

慈欣提出“在这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之

后,记者进行了追问,即“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

时代”。

8.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

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

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

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

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编剧队伍

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

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的局面就

会改变“''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

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来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

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注意分条进行概

括,语言要简洁。

9.此题考查回答记者提问的技巧,结合“小贴士”的内容和刘

慈欣语言的巧妙进行分析即可。如:刘慈欣面对“你如何看待自己的

作品被影视化改编”这一尖锐的问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陈述''影

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这一

事实,非常得体;“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

的人都能胜任”“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肯定了编剧的

重要作用,显得非常谦逊;”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

能够理解”“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

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表现出对编剧改

编作品的理解与尊重。

【第四站】走进科幻世界一一虚构中的真实生活

【解说词】

“我们现在是躺在一只潜水船的脊背上,按照我可能的判断,这

船似乎有点像一条巨大的钢鱼。”(《海底两万里》)旅行的第四站,我

们坐上好奇心的船,插上科幻的帆,来到充满未知的神奇世界。”循

环”、“无限”,在这些充满科幻色彩的文字中探寻虚构中的真实,科

幻中的人性。

【材料一】

(取材于2022年Ol月21日《文汇报》,图片中的文章内容无需

阅读)

【材料二】

《开端》何以热播?珍视那些降落在平凡人身上的能量

《开端》成为2022年首个爆款剧,开分就冲上8.2,评分人数

超过20万。全剧只有15集,讲述男女主角遭遇公交车爆炸,不断进

入时间循环反复遇险后,抽丝剥茧、找出真凶,试图拯救全车乘客的

故事,叙事严谨,层层递进,仅第一集就发生了六次时间循环。

脱胎于网络小说,想象充沛、包罗万象的“无限流”题材几乎首

次被中国观众看到和接受。同时,剧情和人物的动机又十分符合真实

生活的情况和逻辑。剧中每个人物的遭遇、情感的生发、情与理的挣

扎都真切地出现在观众的现实生活中。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情。

生活解题:条件与选择

总体而言,《开端》的叙事始终围绕一个“选择”的问题,或者

说,在创作者眼中,在喜爱《开端》的观众心中,生活本身就时刻围

绕“选择”展开。

两个陷入循环的主角李诗情和肖鹤云所争论的问题,不得不要作

出的艰难选择,都是观众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观众对剧集

的好评和喜爱,正说明,这些问题也是这些观众自身正在面对和思考

的,能够体会主人公的处境并认同他们的选择。

叙事如同解数学题一样展开,这是《开端》的叙事尤为新颖之处。

每次进入“循环”,主人公完成任务的时间多了一分钟,同时也获知

了更多信息。进入循环的实质是进入了另一重情境,因此,循环其实

是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生活情境下,如何做选择的问题。在多重因素的

编织中,循环、选择变成了如同做数学题一样的层层推理,或许距离

结局和真理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通过信仰、价值、知识、经验的逐

步加成,实现自身的成长,主人公和观众终将拨云见雾、解开谜团。

告别“悲情”的“英雄”

在一次次循环中,主人公了解更多情况,这也让他们更有能力获

胜。这与网络游戏的机制高度相似。当今社会,扁平化叙事成为网络

游戏与网络小说的惯用写法。主人公通过加载技能,在既定的程序下

升级打怪,玩家、读者,以及观众们都能达到“爽感”,获得审美愉

悦。

在这样的创作逻辑下,《开端》令人欣喜的是,尽管两位主人公

在爆炸中反复牺牲,“英雄”的底色却不再是“悲情”的了。这无疑

展现出了强大的鼓舞力量。在既往的文艺作品中,观众所熟悉的英雄

往往要走向“舍小我为大我”的牺牲,预设整体的保全和个体的完整

是不能两全的,由此达到悲剧的审美效果。《开端》中细致展示了三

个少年如何权衡条件,由此进行全面的价值观传输,而并不是集中在

简单的、不计后果的“勇气”方面。无论是情绪稳定的李诗情,还是

因为“看上去有能力”而被选中的卢笛,这样的新英雄设定也是应运

而生的产物。新英雄是自信、强大且技能满点的普通人。

《开端》的热播不仅是因其叙事严谨、制作精良,更核心的是强

价值观输出。其内容表达契合大众文化的主流消费者的价值和情感诉

求,其中既有他们面对重复劳动的无可奈何,也有他们掌握一定知识,

怀有热情,有价值建构的冲动。这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

《开端》的背景设定在2019年,那个时候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

还没有发生。然而,虽然它不设定在疫情背景,却在当下被广泛接受,

它的流行无疑准确观照了疫情背景下的社会现实:面对的情况复杂,

但依然坚定努力。尽管艰辛曲折,结果终将指向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正

义价值的实现,抗疫的现实也似乎如此。人是有能力的人,不再是大

事件中不知所措的个体。观众所珍视的,正是这种降落在《开端》中

平凡人身上的能量。

【材料三】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增至5.14亿,用户使用率为72.4%;

网络视频是第一大休闲娱乐类互联网使用方式,各大视频网站已备案

的网剧多达4430部,同比增长60.6%。网剧正日渐主流化。

——选自“新华网”《“网剧热”只是幻觉?你。Ut了!》

【材料四】

10.请你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扁平化叙事是现在网络游戏的惯用机制,这也是观众喜欢《开

端》的原因之一。

B.《开端》主角所面对的选择,都是观众所经历过且能够体会的。

C.循环好看让观众给《开端》五星好评,而过度营销是一星差

评的主要原因。

D.《开端》题材新颖,且贴近国内观众生活,属于是本土化的“无

限流”。

1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面哪篇文章不适合编入这个版面,简述理

由。

A.浮夸却平庸的美剧《基地》是欺世盗名的快消品

B.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青春片

C.实时收视第一!《人世间》打破五年收视纪录

D.三重视角看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

12.材料三引用了准确的数据,有何作用?

1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类文艺发展

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

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结合网剧《开端》的热播现象,

谈一谈要创作出受观众喜爱的优秀网剧作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10∙B11.示例:C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叙述

性的新闻消息或通讯,其他三个标题能看出是评论,材料一是“文艺

评论”版面,所以C项不适合放在此版面。12.数字准确、具体

地写出现在网剧的数量多,增长快,网络视频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13.①题材要新颖。《开端》的“无限流”题材是我国影视作品的首

例。

②要贴近生活,引发观众共情。《开端》的剧情十分符合真实生

活的情况和逻辑。

③要有价值观输出,并要符合主流观众(年轻人)的情感价值诉

求。

④要对现实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在疫情背景下,《开端》流行使

人们坚定努力,面对困难。

⑤要注重剧情,把重心放在作品质量本身,而不是网络营销等细

枝末节。

⑥要学习、借鉴其他高分网剧的经验和优点。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

B.依据材料二第五自然段“两个陷入循环的主角李诗情和肖鹤云

所争论的问题,不得不要作出的艰难选择,都是观众在生活中或多或

少都经历过的”可知,“都是”一词过于绝对化,与文章表述相悖。

故选B。

11.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依据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分析,这

篇文章是对2022年首个爆款剧《开端》的评论,属于文艺评论范畴。

文艺评论主要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

评论等。分析选项可知,电视剧《人世间》从通讯方式的变迁角度记

录了中国普通家庭百姓生活史,记录了中国社会现状的变革史。主要

写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50年来相继发生的三线建设、上山下乡、恢

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出国潮、下海、国企改革、搞活经济、

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典型事迹,是国家、社会、家庭沧海变桑

田的历史见证。其内容尊重历史,遵循事实,属于记录片,不属于文

艺评论范畴。其它选项都可以成为文艺评论的对象。

故选C。

12.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数字资料的作用。题干中四则材料的内容

都与网剧有关。

依据材料三“各大视频网站已备案的网剧多达4430部”可知网

剧的数量非常多;依据“同比增长60.6%”可知,网剧规模增长快

速;依据“网剧正日渐主流化”可知,网剧逐渐成为人们观看的主

流。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延伸能力。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其给出了

优秀网剧作品的一个标准是要体现健康、向上价值观;再依据材料一

文艺评论的标题:”《开端》何以热播?珍视那些降落在平凡人身上的

能量”,依据材料二的第七自然段”《开端》中细致展示了三个少年如

何权衡条件,由此进行全面的价值观传输,而并不是集中在简单的、

不计后果的‘勇气'方面”,第八自然段”《开端》的热播不仅是因其

叙事严谨、制作精良,更核心的是强价值观输出”可知,网络剧要重

视价值观的输出和引领作用。据此可概括为:优秀网剧作品,需要要

有价值观输出,并要符合主流观众(年轻人)的情感价值诉求。

依据材料二第二自然段“脱胎于网络小说,想象充沛、包罗万象

的‘无限流'题材几乎首次被中国观众看到和接受”可概括为:优秀

网剧作品,题材要新颖。《开端》的“无限流”题材是我国影视作品

的首例。

依据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剧情和人物的动机又十分符合真实生活

的情况和逻辑”“剧中每个人物的遭遇、情感的生发、情与理的挣扎

都真切地出现在观众的现实生活中。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情”可概括

为:优秀网剧作品,需注意要贴近生活,引发观众共情。

依据材料二第九自然段”《开端》的背景设定在2019年,那个时

候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还没有发生。然而,虽然它不设定在疫情背景,

却在当下被广泛接受,它的流行无疑准确观照了疫情背景下的社会现

实”可概括为:优秀网剧作品,需要对现实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在疫

情背景下,《开端》流行使人们坚定努力,面对困难。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其给出了

优秀网剧作品的标准之一是剧情要精细充实,质量要高;再依据对材

料三内容的分析,可概括为:优秀网剧作品要注重剧情,把重心放在

作品质量本身,而不是网络营销等细枝末节。

依据材料四内容“看了几部国外的无限流就站在制高点上贬低国

内少见的时间循环剧作,真是没劲的,它不只有悬疑向推理情节,个

体角色经历的展开存在对国情的思考,这种经过本土化的无限流真的

非常值得制作好吗”分析可概括为:优秀网剧作品制作要学习、借鉴

其他高分网剧的经验和优点。

将上述内容分条陈述概括总结即可。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金东初中九年级(1)

班计划组织一次“中国航天日”的图文海报设计比赛。目前同学们找

到了下面这些材料,请你参与。

【你好,欢迎回到地球】

4月16日9时56分,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戈壁滩

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开舱手面带微笑,打开舱

门:“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

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向迎接他们的人群挥手致意。

这片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见证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出征与

凯旋。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

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

【创造“首次”】

在浩渺的太空中,神舟十三号乘组创造了许多“首次”,一次又

一次刷新中国航天纪录。

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进行了为期最长的“太空出差

驻留太空,困难不小。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椭

圆轨道上飞行,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温度高低交替,

还有空间辐射。翟志刚坦言,在这次飞行任务中,最具挑战性的是长

达6个月的在轨驻留,“长时间的失重飞行,会导致我们肌肉萎缩、

骨钙流失,长期狭小密闭环境,会让我们的心里产生孤独感、烦躁感。”

为此,每位航天员每天需锻炼约两个小时,并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2021年11月7日,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

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出舱后,翟志刚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王亚平接着说:“我

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航

天员的话传至地面控制中心,引来工作人员阵阵笑声。

神舟十三号“三人组”还因此获得了“感觉良好乘组”的昵称。

1月31日,农历除夕。航天员通过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视福。

翟志刚展开一副对联,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王亚平身着喜庆的服装,祝福伟大的祖国“福虎生旺、繁荣富强”。

叶光富手持“福”字,祝愿全国人民“新春愉快、阖家幸福”。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

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

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

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

【筑造“航天梦”

空间站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一次次“天地对话”,激发

一个又一个航天梦、科技梦。

2021年12月,航天员们决定在空间站里举办一场天宫画展。一

幅名为《火星人到地球》的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作品说明写道:

“快看,火星人来到了十八洞村参观!”这幅作品出自12岁的龙欣雨

之手,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经过精准扶贫,

村民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我想让航天员们看到我们家乡的美。”

龙欣雨说。

在孩子们的眼中,3名航天员是和蔼可亲的“太空教师”。在轨

驻留期间,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了两次精彩的太空授课,这是时隔8

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3位“太空教师”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

的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讲解了实验背

后的科学原理,还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以上材料选自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4.中国航天的成就举世瞩目,绘画组决定挑选几个具有时代意

义的瞬间进行创作。请你根据以上《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内容,向绘

画组提出两个选材方面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15.材料一是小语同学制作的海报。他的海报能评什么等级请

结合材料二【海报评价量表】,发表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

小语的海报

【材料二】

海报评价量表

A类B类C类

布局精美,图文契合,有创意;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突出主题。

布局整齐,排版整齐,画面有内容;语言通顺,简洁明了,有重点内

容。布局凌乱,排版凌乱,绘画与主题不符;语句不通,内容与主

题不符。

16.请根据以上小语制作的海报上的文字,为这则海报写一句主

题词,字数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4.示例1:根据【你好,欢迎回到地球工可以选择

将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安全出舱后向人群挥手致意的瞬间画下来。

这是载人航天的壮举,也是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

示例2:根据【创造“首次”】,可以选择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行

走的一瞬间画下来。因为这是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示例3:根据【创造“首次”】,可以将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手持

对联向祖国和人民送祝福的瞬间画下来。因为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

过春节。

示例4:根据【筑造“航天梦”】,可以将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站的

太空授课瞬间画下来。因为3位“太空教师”向我们演示了许多神奇

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还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

况,十分有趣。15.我认为小语的海报可评为A类。首先小语的

海报布局精美,图片与航空相关。其次海报文字表达清晰,明确写出

湖北武汉六中学生张书钺小学时参与了2013年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

后,在心里埋下了飞天的种子的小故事,逻辑关系严密。全段采用总

分的结构,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是“太空授课传播普及了空间科学知识,

在亿万青少年心里播撒下科学的种子同时运用人物语言描写,便

于读者理解张书钺的内心想法。文字内容也与图片相契合。16.示

例1:航空点亮梦想。

示例2:天地对话,筑梦航空。

【解析】14.本题考查拓展与运用。分析题干,“挑选几个具有

时代意义的瞬间”可知,应从材料中选取富有时代意义的瞬间画面,

并解释相应画面有何意义,阐明创作理由即可。

由【你好,欢迎回到地球】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

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向迎接他们的人群挥手致意”,可以选择

将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安全出舱后向人群挥手致意的瞬间画下来。

理由:这是载人航天的壮举,也是中共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

长纪录;

由【创造“首次”】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还迈出了中国女性

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可以选择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行走的一瞬间

画下来。理由:这是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是历史上的第一

次;

由【创造“首次”】中“1月31日,农历除夕。航天员通过视频

向祖国和人民送上视福。翟志刚展开一副对联,祝大家'新春快乐,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王亚平身着喜庆的服装,祝福伟大的祖国‘福

虎生旺、繁荣富强'。叶光富手持'福'字,祝愿全国人民'新春愉

快、阖家幸福'”,可以将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手持对联向祖国和人民

送祝福的瞬间画下来。理由: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同时画

面感极强;

由【筑造“航天梦”】中“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

了两次精彩的太空授课”,可以选择将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站的太空授

课瞬间画下来。理由:因为3位“太空教师”向我们演示了许多神奇

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还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

况,十分有趣,能够很好地带动“航天热”的社会氛围。

15.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首先联系【材料一】中,小语的海报中图画部分由“星系图”“太

空课”“航天器”三部分组成,都与航空相关,且图画布局精美;小

语海报的文字部分,则记述了湖北武汉六中学生张书钺在小学参与

2013年参与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后,心中埋下飞天的种子,并不断努

力考取航空实验班再次参与太空课堂的事件,突出了“太空授课传播

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在亿万青少年心里播撒下科学的种子”的主题,

表达清晰,同时,文字还采用了总分的结构,采用“语言描写”刻画

人物,便于读者了解人物心理及海报主题,逻辑严密;

其次,海报的文字和图画部分内容契合,有创意;

最后结合【材料二】中的“海报评价量表”可知,A类海报图画

层面要求“布局精美,图文契合,有创意”,文字层面要求做到“表

达清晰,逻辑严密,突出主题”,小语的海报很好地契合了这一要求,

故应归类为A类海报。注意题干中要求“发表你的看法”,作答时观

点要明确,理由要清晰有条理,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6.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词。开放性试题,结合文字主旨,尽量采

用短句或对仗式结构,做到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即可。

阅读文字可知,主要记述了湖北武汉六中学生张书钺在小学参与

2013年参与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后,心中埋下飞天的种子,并不断努

力考取航空实验班再次参与太空课堂的事件。据此可归纳“太空课

堂,传播知识,播种梦想”的主题,再根据字数要求,拟写主题词即

可。

功能展厅

【展板一】

墙既是人们抵御侵害、防风避寒的基本建筑构件,又是房屋苑囿、

生活界域的一种标志。《说文》云:“垣蔽日墙”,《释名》云:“墙障

也,所以自障蔽也”,墙最初的形成原因与防有关,除了防寒风与风

沙所形成的宅墙,还要防外来民族的入侵,于是产生了具有防御和隔

绝内外功能的高墙,万里长城就是例证。由此可见墙的基本作用是''阻

隔与蔽护这一点也可以在一些古代文献资料中得到体现,如“立

墙当门以自蔽也”,“树小墙于当门以蔽内外也”,“墙垣所谓六蔽也”,

“窥其门墙而未极其突奥”。“启塞从时注门、户、道、桥、谓之启,

城、郭墙、堑、谓之塞”等。

(摘自《墙的解读一一从建筑环境的角度对中国古文献中墙文化

的思考》)

【展板二】

墙的审美功用更多表现在空间意境的创造上。墙的特点正契合了

中国艺术对于含蓄、幽远的追求。因此在园林中,墙是最重要的造影

手段之一。童隽先生认为:“墙则吾国园林不可或少……园之四周,

既筑高墙,园内各部,多以墙划分。”一方面“满园春色关不住,一

枝红杏出墙来”,墙可以成为经营“壶中天地”的屏障;另一方面“庭

院深深深几许“,空间的变化多依靠墙的划分。园林中的墙以白粉墙

为主,另有版筑墙、乱石墙、磨石墙等,园墙既可以作为映衬山石或

花木的背景,还可以开各种形状的门和漏窗,也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

借景、对景的变化。在苏州园林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利用墙的穿插、

开阖、引导、遮蔽、框景来营造独具韵味的空间趣味的实例。

(摘自《中国古建中墙的功用及文化特性》)

【展板三】

“墙”的这种特定文化内涵在唐诗和宋词中也有反映。唐代的王

维、李白、李商隐、元镇都在自己的诗作中使用过这种积淀了特殊文

化意蕴的“墙”及其相关意象。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曰:“妄弄

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李白有《效古》“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王维有《杂诗》“王昌

是东舍,宋玉次西家”,宋词中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

佳人笑”,将男子隔墙闻听女子的娇笑而生发出爱慕的心理感受准确

而细微地表达了出来。

(摘自《“墙”意象的文化象征与文学变现》)

现今,很多文化墙开始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人文景观,

以及广大群众的文化层次,挖掘当地真人真事,将地域特色文化融人

文化墙的创作过程中,以此来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地域观

念。如2012年9月,尉犁县在县城文化西路、建设东路、墩阔坦乡、

团结乡等多处实施文化墙建设。据了解,该县聘请国内知名画家快笔,

以“西域太阳城,尉犁罗布人”为主题,采用墨线勾勒和当地五彩颜

料等绘画技艺,绘制了大漠胡杨、原始岩画、民族融合、胡杨图腾、

罗布风情等大型墙体壁画。通过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墙,外来人

员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到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从而增加了当地文化的影

响力。

(摘自《浅析现代文化墙的由来、分类及功能》)

【展板四】

雪峰高耸,冰山连绵。这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空气中的含氧

量不足平原的一半,这就是被称为“死亡之谷”的红其拉甫,是戍边

官兵们守望的土地。即使环境恶劣,还是有天南海北的官兵选择这里,

一茬茬扎进茫茫群山,挺进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为祖国筑起巍峨

界碑。

多年来,一代代官兵在“生命禁区”扎下营盘。雪域之巅,他们

用红其拉甫为自己命名,让精神代代传承。任岁月流转,无论是高原

雪山,还是大漠戈壁,官兵们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诚,缺氧

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忠实履行卫国戍边的神圣职责,在风雪帕

米尔高原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边关。

(来源:央视网《生命禁区天界红哨:用忠诚热血青春为祖国筑

起巍峨界碑》2021.12.03)

17.功能展厅中有一处书签制作体验区。请根据书签上的画面,

结合展板内容为下面三张书签各配上一个表示“墙”功能的关键词,

制作好完整的文创书签就能带走它们!

18.展板二下面有“趣味问答”的互动小贴纸,上面写着园林设

计师的考题,请你简要地解答一下。

19.展厅设计师一直在纠结“展板四的内容是否删除“。请你结

合展板四与“墙文化”的联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要求:(1)有理有据地论说,思路要清晰,要有说服力。(2)80

字左右。

【答案】17.(1)防御(隔绝、蔽护)(2)戍边(卫国)(3)宣

传18.(1)多层墙壁设置,增强了空间的层次的变化;(2)创造

了含蓄、幽远的空间意境;(3)利用墙的穿插、开阖、引导、遮蔽、

框景来营造独具韵味的空间趣味。19.不能删除,因为展板四表

现的是驻守边疆的官兵们卫国戍边,守护祖国的界碑和国家的主权。

这就是一面用官兵们的精神、信念和责任筑起的保家卫国的无形之墙,

体现了墙的卫国戍边的功能。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张书签的画面是长城,根据【展板一】中的“墙最初的形成

原因与防有关,除了防寒风与风沙所形成的宅墙,还要防外来民族的

入侵,于是产生了具有防御和隔绝内外功能的高墙,万里长城就是例

证”可知,长城具有防御和隔绝内外的功能,因此可以给这张书签配

上的关键词是防御;

第二张书签的画面是两位手持钢枪的战士在守卫祖国的界碑,根

据【展板四】“任岁月流转,无论是高原雪山,还是大漠戈壁,官兵

们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诚,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

忠实履行卫国戍边的神圣职责,在风雪帕米尔高原筑起了一道坚不可

摧的钢铁边关”可知,卫国戍边的官兵筑起了边境线上的钢铁边关,

因此可以给这张书签配上的关键词是卫国;

第三张书签的画面是一面文化墙,根据【展板三】中的“通过这

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墙,外来人员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到当地的历史

与文化,从而增加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力”可知,文化墙具有宣传的功

能,让人可以直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因此可以给这张书签配

上的关键词是宣传。

1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根据【展板二】中的“墙的审美功用更多表现在空间意境的创造

±o墙的特点正契合了中国艺术对于含蓄、幽远的追求。因此在园林

中,墙是最重要的造影手段之一”可知,这幅图处于园林中的墙创造

了含蓄、幽远的空间意境;

根据“墙可以成为经营‘壶中天地’的屏障;另一方面'庭院深

深深几许',空间的变化多依靠墙的划分。园林中的墙以白粉墙为主,

另有版筑墙、乱石墙、磨石墙等,园墙既可以作为映衬山石或花木的

背景,还可以开各种形状的门和漏窗,也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借景、

对景的变化”可知,这幅图中的墙有两处,一处是前方这一面,从这

一面墙的门看过去看到了另一处的墙,墙上都开了门和漏窗,多层墙

的设置和所开的门和漏窗,增加了园林空间的变化层次;

根据“在苏州园林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利用墙的穿插、开阖、

引导、遮蔽、框景来营造独具韵味的空间趣味的实例”可知,图中的

墙遮蔽了园中的景,墙上的漏窗和门起到了引导人看景的作用,这是

利用了墙的穿插、开阖、引导、遮蔽、框景来营造独具韵味的空间趣

味。

1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从【展板四】中的“任岁月流

转,无论是高原雪山,还是大漠戈壁,官兵们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

赤胆忠诚,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忠实履行卫国戍边的神圣

职责,在风雪帕米尔高原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边关”可知,驻

守边疆的官兵们卫国戍边,筑成了我国边境线上的钢铁边关,体现了

墙的卫国戍边的功能。据此阐述观点和理由。

2021年终提问

2021年岁末,不少年轻人被4封信感动了。

新华社与新浪微博、新世相近日共同发起了#年终提问2021#活

动,4位时代前行者一一张桂梅、张文宏、苏炳添、王赤,根据全网

10万多条网友提问和留言,用回信的方式回应大家的困惑和思考。

这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